- 年份
- 2024(8972)
- 2023(13060)
- 2022(11075)
- 2021(10132)
- 2020(8173)
- 2019(17576)
- 2018(17085)
- 2017(32308)
- 2016(17374)
- 2015(18569)
- 2014(17292)
- 2013(16892)
- 2012(14673)
- 2011(13174)
- 2010(12864)
- 2009(12309)
- 2008(11708)
- 2007(9799)
- 2006(8382)
- 2005(7230)
- 学科
- 济(58321)
- 经济(58243)
- 管理(51810)
- 业(48653)
- 企(40912)
- 企业(40912)
- 方法(25549)
- 数学(22028)
- 税(21956)
- 数学方法(21814)
- 财(21360)
- 税收(20496)
- 收(20326)
- 农(17212)
- 中国(15710)
- 业经(14666)
- 贸(14002)
- 贸易(13998)
- 学(13965)
- 易(13663)
- 务(12918)
- 财务(12897)
- 财务管理(12883)
- 企业财务(12244)
- 制(11232)
- 农业(11194)
- 环境(10719)
- 技术(9827)
- 银(9754)
- 银行(9716)
- 机构
- 学院(232058)
- 大学(230637)
- 济(91961)
- 经济(90342)
- 管理(86899)
- 研究(76653)
- 理学(76443)
- 理学院(75576)
- 管理学(74282)
- 管理学院(73858)
- 中国(56861)
- 科学(48272)
- 财(47435)
- 京(46606)
- 农(40321)
- 所(38449)
- 财经(37380)
- 业大(36099)
- 研究所(35125)
- 中心(34537)
- 经(34136)
- 江(32794)
- 农业(32160)
- 范(30131)
- 师范(29732)
- 经济学(28964)
- 北京(28491)
- 财经大学(27915)
- 院(27890)
- 经济学院(26521)
- 基金
- 项目(162733)
- 科学(128770)
- 基金(120385)
- 研究(115082)
- 家(107313)
- 国家(106450)
- 科学基金(90929)
- 社会(75806)
- 社会科(72040)
- 社会科学(72025)
- 基金项目(63466)
- 省(62270)
- 自然(59750)
- 自然科(58373)
- 自然科学(58354)
- 自然科学基金(57328)
- 划(53840)
- 教育(52575)
- 资助(47333)
- 编号(45616)
- 重点(37140)
- 成果(35645)
- 部(35580)
- 创(34909)
- 发(34460)
- 创新(32567)
- 国家社会(32221)
- 科研(32060)
- 教育部(30615)
- 计划(30341)
共检索到328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段玉婉 刘丹阳 倪红福
在全球价值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国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割为分布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生产阶段,导致中间产品在国家间多次跨越边境,进而使关税等贸易成本也沿产品的生产链条不断叠加和放大。关税一方面保护了进口产品的国内生产厂商,另一方面上游行业关税上升又将提高国内下游生产厂商的生产成本。为此,本文提出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关税有效保护率(ERP)的一个崭新的测度方法,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与双边关税数据测算了1996—2011年64个国家和地区33个行业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研究发现:(1)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关税有效保护率较低;(2)自1996年以来,世界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关税有效保护率都有所下降;(3)从行业水平看,在现有关税水平下,货物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而服务行业未得到保护反而受损。最后,本文也测算了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关税有效保护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国内产业的有效保护程度作用有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旭光 张丽霞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模型,提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关税有效保护率的改进测度方法。利用OECD公布的1996—2011年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和WITS-TRAINS网站公布的HS4位编码的国家间双边关税税率和贸易数据,测算全球64个国家制造业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在此基础上,基于中美两轮加征关税的数据模拟了关税上升对中美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制造业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从全球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均有所下降,中美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美国加征关税不能达到对其国内制造业保护的目的,甚至会损害部分行业的发展。同时,其加征关税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因此,共同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加强中美双方经贸合作,才是实现共赢的唯一正确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钟棣
关税有效保护率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朱钟棣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关贸总协定(GATT),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自由贸易的一些要求和原则得到贯彻执行,各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有了大幅度的削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关税的削减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群
外商企业优惠政策对有效关税保护率的影响张群一、有效关税保护率的经济内涵一国设置海关,征收关税其目的主要有两个,即建立贸易壁垒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通过征收关税增加财政收入。一般一个国家不以关税收入为财政的主要收入,因为为增加财政收入而征收的高额关税易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桂才 陈晟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和载体,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扶持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单式关税有效保护率测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关税有效保护率测算方法,结果显示:喷涂机器人、多功能工业机器人和IC工厂专用工业机器人有效保护率为负;汽车生产线电阻机器人和电弧机器人有效保护率为正;搬运机器人和汽车生产线激光焊接机器人有效保护率较低,有时为负。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关税面临两难选择:维持关键零部件的关税,会降低工业机器人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取消关键零部件关税,会降低关键零部件的国内研发动力。关键零部件科研补贴替代关税有利于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有效保护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恬
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名义关税水平的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保护程度的降低,因为反映产业保护程度的指标是关税有效保护率(ERP,Effective Rates of Protection)。近年来,我国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关税减让表不断降低名义关税,那么相应的关税有效保护率有什么变动趋势?本文利用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对我国1999~2007年间制造业行业的名义关税进行了关税有效保护率的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变化状况。结果显示,随着名义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国家重点扶植行业的有效保护率仍在不断提高;关税有效保护率的高低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制造业的行业特征和国家相应的产业政策。
关键词:
制造业 关税有效保护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英 冯宗宪
90年代,我国关税体制为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关税税率几次大幅度下调。标志着我国保护性关税政策开始向开放性关税政策转变。关税的降低,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全面的产业高关税保护状况,不少产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可以说,关税的降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段英 冯宗宪
0年代,我国关税体制为适应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关税税率几次大幅度降低(见下表),标志着我国保护型关税政策开始向开放型政策改变。关税的降低,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全面的产业高关税保护状况,不少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可以说,关税的降低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申 杨传伟
文章根据Corden(1966)对有效保护率的定义,使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40个行业2004年的关税及配额的有效保护率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有效保护率对要素替代弹性的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与1997年10月关税调整后我国的有效保护状况相比,2004年各行业有效保护率的整体结构变化不大,大多数部门的有效保护率随着名义关税的降低而下降。此外,要素替代弹性的变动对各行业有效保护率的绝对数值和行业排序的影响不大,文章在要素投入系数固定假设下计算出的有效保护率基本上是准确的。
关键词:
有效保护率 关税结构 要素替代弹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顾振华 沈瑶
本文基于中国政治经济背景,构建了一个关税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且利用2005—2011年中国制造业134个部门的数据,通过OLS和Tobit方法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1)外国最终产品中的中国增加值越高,或者中国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越高,则中国对于该产品的关税水平越低;(2)贸易协定的签署不仅会直接降低中国的关税,还会扩大中国增加值上升对关税的负影响,削弱外国增加值上升对关税的负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顾振华 沈瑶
本文基于中国政治经济背景,构建了一个关税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且利用2005—2011年中国制造业134个部门的数据,通过OLS和Tobit方法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1)外国最终产品中的中国增加值越高,或者中国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越高,则中国对于该产品的关税水平越低;(2)贸易协定的签署不仅会直接降低中国的关税,还会扩大中国增加值上升对关税的负影响,削弱外国增加值上升对关税的负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长英 刘璇 李志远
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基于2017—2020年HS6位编码细分产品月度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加征关税降低了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美国关税每提高1%,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约0.56%;异质性分析显示,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输美消费品、高技术行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和质量较低产品质量的负向影响更大;美国的拟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也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相对于实际加征关税而言影响较小;中国产品的出口流向及路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对东盟国家出口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但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产品质量没有变化。
关键词:
加征关税 产品质量 出口流向 预期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治政
本文基于关税传导率和价格弹性设定轻微、较轻、正常、较重和严重五种情形,分析2018年美国加税、当前美国加税升级及未来全部商品加税三种情况,根据浙江省对美商品出口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加税对浙江出口、行业产出及GDP增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形下:(1)当前美国加税将引起浙江省对美出口下降7.07%,占2018年出口总额的1.39%;若未来美国对全部商品加税,将引起浙江省对美出口下降8.94%,全部出口下降1.75%。(2)当前美国加税直接拖累制造业产出下降3.65%,间接引致第一产业和服务业产出下降1.74%、1.35%;若未来美国对全部商品加税,将直接拖累制造业总产出下降4.62%,间接引致第一产业和服务业产出下降2.20%、1.71%。(3)当前美国加税引致浙江省GDP增速减少2.19%,计1306亿元人民币;若未来美国对全部商品加税,将引致浙江省GDP增速减少2.77%,计1650亿元人民币。
关键词:
关税 价格弹性 投入产出 GD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安林 张蕊
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利用2014年1月到2018年2月的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加征关税对中国进口大豆数量和国内大豆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征关税会抑制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不过该抑制作用呈现收敛特征;加征关税会引起国内大豆价格上升,但是上升幅度较小,对美进口大豆加征25%的关税最大程度将带动国内大豆价格上涨4.271%。整体来看加征关税对中国大豆价量的影响很小。其原因是巴西对美国大豆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美国对中国大豆市场的垄断力显著低于巴西。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大豆 关税 价格 垄断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宝顺 刘刚 于楚榕
基于2017~2020年HS6位码产品贸易月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轮次评估了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征关税虽然抑制了我国输美产品的出口贸易额,降低了我国输美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也间接丰富了我国产品出口流向及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征关税对我国消费品和采用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征关税对我国输美出口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拓展了美国加征关税经济效应的研究,为我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关税 产品出口 双重差分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