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7)
2023(12028)
2022(10164)
2021(9542)
2020(7659)
2019(16904)
2018(16858)
2017(31660)
2016(16458)
2015(18137)
2014(16977)
2013(16554)
2012(14722)
2011(13086)
2010(13134)
2009(12244)
2008(11436)
2007(10084)
2006(8667)
2005(7336)
作者
(41333)
(34465)
(34238)
(32296)
(22023)
(16507)
(15537)
(13147)
(13003)
(12332)
(11641)
(11383)
(10882)
(10603)
(10529)
(10201)
(10175)
(10084)
(10050)
(9761)
(8288)
(8227)
(8039)
(7955)
(7649)
(7631)
(7581)
(7504)
(6774)
(6720)
学科
(63499)
经济(63447)
(56432)
管理(55214)
(50051)
企业(50051)
方法(21570)
业经(18956)
(18769)
技术(18529)
中国(17591)
数学(16824)
地方(16791)
数学方法(16618)
(14762)
产业(12690)
技术管理(12677)
农业(12416)
(12178)
理论(11926)
(11653)
贸易(11643)
(11233)
(10539)
(10272)
(10035)
(9969)
银行(9963)
(9797)
财务(9768)
机构
学院(218469)
大学(211436)
管理(89468)
(88342)
经济(86579)
理学(77560)
理学院(76753)
管理学(75716)
管理学院(75247)
研究(66743)
中国(50391)
(42976)
(38782)
科学(38260)
(33750)
中心(31521)
财经(30921)
(29938)
(29889)
师范(29702)
(29527)
(27711)
业大(27309)
研究所(27020)
(26494)
北京(26131)
经济学(25701)
(25216)
商学(24591)
商学院(24318)
基金
项目(148591)
科学(120266)
研究(116313)
基金(106414)
(89963)
国家(89124)
科学基金(79453)
社会(75256)
社会科(71398)
社会科学(71384)
(61804)
基金项目(56715)
教育(53380)
(50067)
自然(49077)
编号(48439)
自然科(47985)
自然科学(47978)
自然科学基金(47153)
资助(40308)
成果(37927)
(37296)
(34249)
课题(33730)
创新(33704)
重点(32886)
(31499)
国家社会(30227)
项目编号(30034)
(29547)
期刊
(102128)
经济(102128)
研究(62805)
中国(44255)
管理(36887)
(30785)
教育(29006)
科学(26872)
(24884)
学报(23662)
技术(21837)
业经(20382)
大学(19036)
(18354)
金融(18354)
学学(17547)
农业(17263)
经济研究(16208)
财经(14391)
问题(12825)
(12620)
科技(12434)
商业(11688)
技术经济(11433)
(11250)
论坛(11250)
现代(11238)
图书(10801)
(10285)
(10221)
共检索到321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朝晖  
本文通过集群创新相关概念的澄清,结合对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实例的分析,指出地方产业集群的创新瓶颈;提出了制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以及加大基础研究资助力度等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组  邹继业  伍文能  
汽车工业是柳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至今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汽车工业具有相当规模,也确立其在柳州经济发展乃至广西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柳州汽车工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因此,要把柳州汽车工业建设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汽车城,就要促进汽车产业组织的合理化,使其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明显,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文章在对柳州汽车工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基础上,从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创新战略、国际化战略、新能源战略、金融创新战略和人才支撑战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地方税务局与柳州市地方税务局联合课题组  
2015年9月21日,中国汽车产业基地峰会第五届年会在柳州召开,会议围绕新常态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集聚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交流,最终形成《柳州共识》。柳州地处"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区,对发展汽车产品出口具有优势地位,必须牢牢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柳州汽车产业"走出去",推动柳州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一、柳州汽车产业基本情况(一)柳州汽车产业的总体情况。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涛  
当前的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演变为一个复杂的、具有多层级供应商并高度依赖外包的生产贸易体系。发达国家的贴牌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几乎控制了汽车产业的所有价值链创新活动,以此创造更多知识资本。发展中国家也需要不断提升高端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份额,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汽车产业要实现快速升级,就要与国际领头汽车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技术外溢和"干中学"提升其产品、工艺流程、功能和价值链所包含的要素质量。中国的汽车产业应该构建全方位的国内外价值链体系,依靠加大研发投入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向国内增加值含量更高、技术更复杂的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环节攀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玲  李淑芬  马鸿佳  
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中观角度研究网络结构与知识创新过程的关系。首先分别对网络结构和知识创新过程进行二级变量分解,依此提出16条理论假设;并以长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验证所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知识创新与其所处的社会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网络结构是提高集群内信息流动速度和知识扩散水平的先决条件,而集群网络结构的形成受历史环境及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丹宁   杨雪婷   宋雪峰  
立足产业生态网络演进视角,提出集聚向集群演进的“聚点-连线-拓面-成体”四阶段;并提出了不同阶段集聚水平测度和跃升机制相结合的“静态-动态”系统研究框架;并选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双子星”集群,即上海和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从集聚水平来看,目前上海和广州均处于“成体”阶段,但供应链网络密度和企业协同创新有待提升。②从跃升路径来看,上海和广州均遵循了从“龙头企业引领,协作配套紧密”到“核心技术引领,激发创新活力”再到“创新服务完善,区域品牌显现”的发展路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怡文  吴殊  
目前重庆市汽车产业主要参与了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生产环节,而对于全球价值链的研发、采购、服务等环节还没有能够全面参与。有关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各研究机构应共同合作,以长安集团为核心整合汽车相关产业,完善汽车产业链条;同时,强化汽车整车制造核心环节,提高研发力量,实现重庆汽车产业的过程升级、产品升级与功能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建华  马瑞俊迪  姜照华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施昌奎  
揭示了促使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因素、基本因素和市场因素,并以北京顺义汽车产业集群为例,详细阐述了产业集群的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荣见  孙剑平  周小虎  
为提高集群创新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吸收与创造,研究集群创新环境下隐性知识扩散效果因素、集群创新体制因素、集群创新主体因素等影响因素,基于三类影响因素建立集群创新环境下隐性知识扩散框架图,并以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建立基于结构方程(SEM)的隐性知识扩散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隐性知识扩散效果的作用关系,为促进集群内隐性知识扩散、提高集群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和知识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章良  马仁秒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更加显著。中国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的背景下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文章从台州的区域经济特点出发,选择台州模具产业集群园区作为重点解剖对象,从多个视角分析集群产业园区对增强集群创新能力的作用。基于台州产业集群的特点,要注重台州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及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伟  胡晓鹏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汽车产业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链整合视角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基于汽车产业研发价值链、生产价值链以及营销价值链的价值构成,研究了三大价值链内部的价值分布,并从理论角度试图证明汽车产业生产价值链高端所带来的收益会大于汽车研发价值链低端所带来的收益。同时,结合我国汽车产业现状,认为中国汽车制造价值链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即中观上需要各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微观上需要主导企业引领与带动,提高生产制造与组织效率;宏观上需要国家通过顶层设计来完成产业链的整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德宏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一)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对全球价值链比较有影响的界定是英国苏塞克斯(Sus-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关峻  徐泽磊  邢李志  
投入产出表数据都以矩阵形式给出,能够描述国家或地区间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通过直接或间接处理后可作为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了全球产业强关联网络(GISRN)模型,然后,以特定的产品部门为核心产品部门,构建了全球产业集群发展关联网络(GICDN)模型,最后,采用紧密中心性网络特征值,研究了汽车制造业作为核心产品部门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铁  
运用层次加权模型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2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从投入能力、研发能力、产出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总体能力一般,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的优势包括:具有较强的制造生产能力、新产品营销能力和科技经费投入能力。而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一是R&D经费缺乏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专利;二是缺乏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人才,科技队伍不稳定;三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