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5)
- 2023(17553)
- 2022(14727)
- 2021(13510)
- 2020(11389)
- 2019(25983)
- 2018(25476)
- 2017(48571)
- 2016(26293)
- 2015(29710)
- 2014(29254)
- 2013(28940)
- 2012(26369)
- 2011(23795)
- 2010(23867)
- 2009(22821)
- 2008(22536)
- 2007(20139)
- 2006(17713)
- 2005(16378)
- 学科
- 济(107440)
- 经济(107303)
- 管理(81092)
- 业(75441)
- 企(61926)
- 企业(61926)
- 方法(45374)
- 数学(39022)
- 数学方法(38626)
- 农(32824)
- 中国(32743)
- 财(30337)
- 制(25656)
- 业经(25209)
- 贸(23465)
- 贸易(23452)
- 易(22910)
- 学(21166)
- 农业(20090)
- 银(19296)
- 银行(19260)
- 务(18441)
- 行(18421)
- 地方(18418)
- 财务(18388)
- 财务管理(18342)
- 融(18023)
- 金融(18019)
- 体(17662)
- 企业财务(17354)
- 机构
- 大学(374296)
- 学院(373342)
- 济(159759)
- 经济(156683)
- 管理(140863)
- 研究(129226)
- 理学(120616)
- 理学院(119291)
- 管理学(117290)
- 管理学院(116574)
- 中国(100413)
- 京(79348)
- 财(76214)
- 科学(75563)
- 所(64997)
- 农(61413)
- 财经(59800)
- 中心(58965)
- 研究所(58469)
- 江(56319)
- 经(54310)
- 业大(52320)
- 北京(50410)
- 经济学(50208)
- 范(48734)
- 师范(48255)
- 农业(48004)
- 院(46281)
- 经济学院(45092)
- 财经大学(44266)
- 基金
- 项目(242821)
- 科学(191953)
- 研究(179980)
- 基金(177875)
- 家(154518)
- 国家(153274)
- 科学基金(131197)
- 社会(116728)
- 社会科(110611)
- 社会科学(110583)
- 省(92890)
- 基金项目(92686)
- 教育(83290)
- 自然(82353)
- 自然科(80484)
- 自然科学(80461)
- 自然科学基金(79046)
- 划(78585)
- 编号(72825)
- 资助(72498)
- 成果(60347)
- 重点(55203)
- 部(55106)
- 发(52429)
- 创(50905)
- 课题(50384)
- 国家社会(49237)
- 制(48386)
- 教育部(47769)
- 创新(47578)
- 期刊
- 济(179630)
- 经济(179630)
- 研究(114498)
- 中国(77503)
- 财(61225)
- 农(57545)
- 学报(56834)
- 管理(53835)
- 科学(52791)
- 大学(43787)
- 教育(41355)
- 学学(40849)
- 农业(38664)
- 融(36747)
- 金融(36747)
- 技术(32091)
- 财经(30374)
- 经济研究(30208)
- 业经(29606)
- 经(26204)
- 问题(23859)
- 业(22026)
- 贸(21704)
- 国际(19036)
- 世界(18660)
- 技术经济(18176)
- 版(18092)
- 商业(17037)
- 图书(16969)
- 理论(16734)
共检索到569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巍 邓若冰 吴福象
价值链分工模式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化路径。基于Lancaster分析框架将企业生产行为重构为不完全信息下的性能供给,并引入要素品牌化来分析下游新兴企业的供给决策。研究发现:产品供给质量与信息扩散速度成正比;要素品牌化可以缩小企业间的技术落差,拓展了产品性能信息扩散渠道,使得产业整体规模扩张;当下游企业具备大规模柔性制造能力时,要素品牌化能促进下游产品企业供给更高质量的产品。为此,以产业链中游为平台塑造W型价值链,是中国高技术行业实现品牌化的关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加封 沈文星
通过分析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逻辑起点与内涵,本文认为品牌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与无形资产,品牌通过垄断效应使企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并产生经济租金,品牌竞争力的培育依赖于使用价值的有效嵌入和交换价值的低成本实现;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价值链管理策略在于通过品牌质量管理实现品牌自然价值的嵌入,通过品牌形象管理实现品牌符号价值的嵌入,通过品牌关系管理提升品牌的交换价值。
关键词:
品牌价值链 品牌竞争力 符号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按出口产品的最终吸收地及吸收渠道的不同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进行分解分析。研究表明:(1)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比例呈下降趋势,且是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不高;(2)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返回增加值比例的不断上升,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向全球价值链中上游攀升;(3)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蕴含越来越多的国外增加值,意味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但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的低端生产环节;(4)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越来越多,但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却相对薄弱;(5)技术水平越高的中国制造业融入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雅卿 沈开艳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重构下多元化的产业政策目标——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自主、增强韧性、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分析了各目标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以及对应的产业政策工具,形成两大产业政策模式——部门导向型产业政策和使命导向型产业政策。研究发现,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自主、增强韧性的产业政策目标与部门导向型产业政策相匹配;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目标与使命导向型产业政策相匹配,两种模式相辅相成,促进产业政策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实现发展和安全并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WIOD数据和WWZ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严重破坏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2)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主导地位,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业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3)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表明中国制造业主要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组装的低端环节;(4)直接进口国增加值明显低于其他国增加值,说明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外增加值主要是来自直接进口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5)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显著高于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生产分工程度高于国内生产分工;(6)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最高,但只是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较为低端的生产环节,技术含量并不高;(7)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相对优势地位,较为成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WIOD数据和WWZ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严重破坏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2)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主导地位,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业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3)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表明中国制造业主要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组装的低端环节;(4)直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飞 姜佳彤 林桂军 裴建锁
制造业服务化是推进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而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演变的定量分析则是相关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为此,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199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构成进行分解分析。研究发现,从行业间服务投入的角度,中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服务化趋势,且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从服务岗位投入的角度,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具体的研发岗位投入上呈现服务化的特征;中国国内研发岗位的投入比重虽然出现明显上升,但其水平仍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据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借鉴并拓展Los et aL(2015)和timmer et aL(2014)的方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构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得到结论: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要素结构在不断优化,中国在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基本保持不变;分行业来看,中国大部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增加,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且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利用WIOD最新数据,对中日制造业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DVA)比重明显高于日本制造业对中国出口中的DVA比重,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下游位置;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主要对日本出口最终品,垂直专业化(VS)比重相对较低;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中间品比重呈小幅下滑趋势,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出口国外增加值(FVA_INT)比重明显低于日本,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更加依赖最终品出口,增加值出口(VAX_F)比重明显低于日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加封 沈文星 曹福亮
[目的]分析复合型林产品的内涵与结构体系,探讨其价值链演进的路径、动因与策略,为整合复合型林产品的价值生产体系和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实现其向价值链高价值环节演进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依据。[方法]基于系统论的分析方法,运用价值链理论、产品定位理论与产业集聚理论,探讨复合型林产品的结构维度及其价值链演进的动因与路径,并藉此提出一个整合林业资源生产、生态生产与文化生产的复合型林产品"企业-区域-产业"3层次价值链演进策略模型。[结果]1)复合型林产品是本身兼具多维功能与复合价值的特色林产品,其多种产品形态面向不同的目标市场和消费群组,可以通过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获得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复合型林产品价值链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黎峰
本文从理论上厘清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内涵及边界,进而拓展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双重价值链嵌入下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在对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及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基础上,就中国省级区域双重价值链嵌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相对于国内价值链,中国大部分省级区域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更深,且2007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价值链攀升势头;(2)沿海地区在双重价值链中更多扮演"加工制造者"角色,内陆地区则是更多扮演"原材料、初级产品供给者"角色;(3)"入世"以来,中国制造部门全球价值链位置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国内价值链分工和资源整合是推动中国制造部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4)市场整合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企业成长效应是国内专业化分工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途径。加快中国产业部门全球价值链升级,应更加重视国内资源整合,协调区域专业化分工;更加重视高级要素培育,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更加重视本土关联,提升国内配套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人友
文章从国际分工的视角,系统梳理、继承与发展早期国际分工理论,尝试给出一个较为完备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性理论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理论基础 研究前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人友
文章从国际分工的视角,系统梳理、继承与发展早期国际分工理论,尝试给出一个较为完备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性理论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理论基础 研究前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人友
文章从国际分工的视角,系统梳理、继承与发展早期国际分工理论,尝试给出一个较为完备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性理论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理论基础 研究前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季六祥
品牌竞争力的广义理解为企业、产业、区域、国家、国际或全球诸层面竞争力关于品牌形象的整合与统一。基于全球化、生态观的进一步解析 :即适当引入一个全球化的关于广义品牌竞争力的生态分析架构 ,包括企业核心层 ,产业、区域、国家 (三级 )群落层 ,以及一国经济社会环境支持的次生态圈和全球化大生态圈形成的 (双重 )生态层。
关键词:
品牌竞争力 全球化 生态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