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20)
2023(23089)
2022(19792)
2021(18367)
2020(15635)
2019(35934)
2018(35421)
2017(67419)
2016(36847)
2015(41581)
2014(41262)
2013(40865)
2012(37448)
2011(33892)
2010(33972)
2009(32199)
2008(31952)
2007(28374)
2006(24898)
2005(22548)
作者
(105766)
(88240)
(87825)
(83657)
(56246)
(42274)
(40126)
(34473)
(33345)
(31666)
(29871)
(29815)
(28065)
(27853)
(27447)
(27069)
(26439)
(26204)
(25411)
(25316)
(21865)
(21746)
(21412)
(20225)
(19757)
(19727)
(19695)
(19625)
(17810)
(17428)
学科
(151278)
经济(151076)
(118020)
管理(115948)
(101559)
企业(101559)
方法(68449)
数学(56913)
数学方法(56190)
(45374)
(44718)
中国(40623)
业经(38714)
(32531)
(31285)
贸易(31271)
(30479)
(30113)
(29554)
农业(29493)
财务(29459)
财务管理(29399)
企业财务(27845)
地方(27073)
理论(26582)
(25373)
(24815)
银行(24756)
技术(24627)
(24215)
机构
学院(527797)
大学(527736)
(216293)
经济(211773)
管理(205909)
研究(176845)
理学(176824)
理学院(174887)
管理学(171806)
管理学院(170837)
中国(136992)
(112737)
科学(107495)
(102788)
(89397)
(87711)
财经(81182)
研究所(80786)
中心(80577)
(78729)
业大(76920)
(73713)
北京(71464)
农业(68797)
(68099)
师范(67466)
经济学(65317)
(63875)
(63009)
财经大学(60008)
基金
项目(347779)
科学(273751)
研究(254881)
基金(252937)
(219715)
国家(217874)
科学基金(187446)
社会(161164)
社会科(152679)
社会科学(152637)
(134860)
基金项目(132679)
自然(121376)
自然科(118560)
自然科学(118529)
教育(117677)
自然科学基金(116406)
(113232)
资助(105018)
编号(104235)
成果(85364)
重点(77712)
(77097)
(73542)
(72578)
课题(71632)
创新(67462)
科研(66567)
国家社会(66430)
教育部(66292)
期刊
(241899)
经济(241899)
研究(157160)
中国(102211)
(82390)
学报(81563)
(80815)
管理(78284)
科学(74941)
大学(62295)
学学(58442)
教育(56827)
农业(55378)
(48635)
金融(48635)
技术(46832)
财经(40125)
业经(39992)
经济研究(38735)
(34452)
问题(31461)
(31432)
(27956)
技术经济(26652)
图书(25878)
国际(25196)
(25073)
统计(24989)
世界(24592)
理论(24141)
共检索到792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借鉴并拓展Los et aL(2015)和timmer et aL(2014)的方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构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得到结论: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要素结构在不断优化,中国在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基本保持不变;分行业来看,中国大部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增加,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且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按出口产品的最终吸收地及吸收渠道的不同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进行分解分析。研究表明:(1)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比例呈下降趋势,且是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不高;(2)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返回增加值比例的不断上升,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向全球价值链中上游攀升;(3)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蕴含越来越多的国外增加值,意味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但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的低端生产环节;(4)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越来越多,但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却相对薄弱;(5)技术水平越高的中国制造业融入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李俊  
本文利用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全球价值链进行了解构分析,计算了制造业各部门产品在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发现多数制造业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有所下降,但近年来有回升趋势。接着以纺织品部门和电气及光学设备制造业部门为例,对其最终产品增加值的世界分布和各国各部门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发现日、美、韩、德、中国台湾省等经济体所贡献的增加值较高,同时发现国内服务业部门对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贡献较大。中国制造业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不断提升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较全面地分析了中日两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模式和地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低于同期日本,其获益能力相对较低。(2)中日两国制造业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均呈上升趋势,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不断加深。(3)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以后向模式,而日本制造业主要是以前向模式。(4)中国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最终产品为主,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生产环节,而日本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中间产品为主,专业化于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5)中日两国制造业主要是通过间接增加值出口实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府  
本文运用最终产品增加值方法,提出了一个理解世界各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的框架,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评估了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创造的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一定程度下降不等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在中国制造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尽管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波浪式变化轨迹,但是它一直远远大于出口贸易本地增加值比重,而且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所占份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制造业中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低技术行业和中技术行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少数高技术行业逐渐获得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生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指标,并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主要是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2)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主要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生产环节;(3)伴随着跨国生产分工的深化,中国制造业正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4)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生产环节,且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相对薄弱;(5)在四类技术类别制造业中,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高技术制造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6)相对于中国主要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美国主要是以前向...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艳  王诏怡  
本文利用OECD-WTO最新国际投入产出表,通过测算19952011年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部门的GVC地位指数,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结果发现: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存在明显差异,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但大体呈上升趋势,而非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但大体呈下降趋势;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悬殊很大,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及皮革制鞋业等出口主导产业国际分工地位较低,而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玉霞  谢建国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改进了投入服务化的测量指标,并分析其对制造业增值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和生产率,投入服务化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增值能力;相对于直接投入服务化,完全投入服务化对制造业增值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电信和信息服务投入、金融和保险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增值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而分销和运输服务投入作用较小;相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投入服务化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增值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提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尤其是技术密集型服务投入水平,对扭转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制造业增值率不断下降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叶作义  张鸿  下田充  藤川清史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基本趋势。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日、韩等7个国家和地区间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基准的国际分工视角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存在本国内的附加值率要比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和地区高,而中、韩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附加值很大一部分随着贸易的增加而流失到海外。从附加值的分配态势看,中国主要以欧美、Ro W(世界其他地区)为主,韩国则主要分配到Ro W。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国庆  周明  
通过结合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全球价值链提升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主体、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对我国2003-2018年期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相较政府的技术创新投入对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和上游度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相较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对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和上游度的作用也更为突出;技术创新产出通过一定的中介效应作用于技术创新投入,能带来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的延伸和上游度的攀升。最后,提出应合理突出企业的市场化主导地位,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创新,加大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铮   周晓旭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塑造竞争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鲜有文献区分数字化投入类型和来源,分析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细分数字产业类型和投入来源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来看,数字软件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字化投入影响具有产业技术类型、时期以及国家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风涛  
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的长度,发现1995~2009年间所有部门的全球价值链都变长了,而2009~2011年间全球价值链长度有所下降。很多部门全球价值链国外部分长度的增长率要大于国内部分的增长率,这表明产品生产日益国际化。1995~2009年间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得到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有所改善,2009~2011年间许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有所下降。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研发强度、熟练劳动力的相对投入比例以及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对部门上游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WWZ模型和WIOT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与地位的演变情况。研究表明:(1)中美服务业都已成为GVC分工的重要受益者,但中国服务业出口贸易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显著低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出口获益能力相对较弱。(2)中美服务业中以最终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下降,而以中间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上升,表明中美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在不断攀升。(3)中国服务业前向垂直专业化程度明显低于美国,但其后向垂直专业化程度却明显高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较低。(4)中国服务业中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占比明显小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的价值链较短,延伸不足。(5)中国服务业中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占比和增幅显著高于美国,表明中国较好地实现了国内生产分工与合作。(6)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低于美国,且其间接增加值贡献也明显小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处于GVC分工下游位置。(7)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的地位指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WWZ模型和WIOT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与地位的演变情况。研究表明:(1)中美服务业都已成为GVC分工的重要受益者,但中国服务业出口贸易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显著低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出口获益能力相对较弱。(2)中美服务业中以最终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下降,而以中间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上升,表明中美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在不断攀升。(3)中国服务业前向垂直专业化程度明显低于美国,但其后向垂直专业化程度却明显高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晶  林如意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2000—2014年37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这种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双重机制来实现,且农业资源禀赋、贸易开放度及金融服务水平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正向效应。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持续扩大对外贸易开放度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