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64)
2023(15562)
2022(13465)
2021(12504)
2020(10404)
2019(23434)
2018(23402)
2017(45022)
2016(24226)
2015(27203)
2014(26717)
2013(26186)
2012(23516)
2011(21125)
2010(20946)
2009(19787)
2008(18948)
2007(16493)
2006(14368)
2005(12663)
作者
(67613)
(56027)
(55781)
(52891)
(35734)
(26883)
(25345)
(21881)
(21217)
(20010)
(18975)
(18779)
(17620)
(17492)
(17207)
(17096)
(16815)
(16718)
(16087)
(15915)
(13799)
(13721)
(13367)
(12781)
(12498)
(12450)
(12430)
(12349)
(11187)
(10955)
学科
(91650)
经济(91514)
管理(78835)
(73759)
(63823)
企业(63823)
方法(40856)
数学(34567)
数学方法(34169)
(26830)
(24748)
中国(23829)
业经(22556)
(21031)
技术(19527)
(19483)
(17495)
财务(17416)
财务管理(17383)
(16941)
贸易(16933)
理论(16870)
(16491)
企业财务(16456)
地方(16368)
农业(16198)
(15327)
环境(15275)
(15031)
银行(14989)
机构
学院(338796)
大学(338768)
管理(135956)
(132560)
经济(129630)
理学(118015)
理学院(116753)
管理学(114863)
管理学院(114225)
研究(108922)
中国(80058)
(71244)
科学(66328)
(62900)
(53145)
财经(50234)
(49646)
中心(49228)
业大(48839)
(48726)
研究所(48236)
(45569)
(44700)
北京(44615)
师范(44322)
(39902)
(39580)
经济学(39544)
农业(38702)
财经大学(37370)
基金
项目(233155)
科学(184182)
研究(174578)
基金(168862)
(145754)
国家(144534)
科学基金(125171)
社会(109968)
社会科(104162)
社会科学(104139)
(91260)
基金项目(89535)
教育(80772)
自然(80335)
自然科(78442)
自然科学(78428)
自然科学基金(77006)
(76242)
编号(72397)
资助(68327)
成果(58457)
重点(51819)
(51506)
(49608)
课题(49272)
(49053)
(46222)
创新(46165)
项目编号(45279)
国家社会(44837)
期刊
(146189)
经济(146189)
研究(99727)
中国(63886)
学报(50514)
管理(50512)
(49252)
科学(47164)
(45384)
教育(41265)
大学(38868)
学学(36459)
农业(31685)
技术(31628)
(27157)
金融(27157)
业经(24947)
财经(24335)
经济研究(23378)
(20732)
问题(18271)
图书(17398)
科技(17263)
技术经济(16827)
理论(16401)
(16073)
现代(15346)
(15336)
实践(15039)
(15039)
共检索到489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松  孙京洲  童天宜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为研究视角,引入技术差距、吸收能力和全球价值链地位三个变量,通过内部知识累积效应、外部知识互补效应、内部知识替代效应以及外部知识竞争效应的综合分析,构建技术赶超机制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为我国技术赶超提供经验借鉴,其结论如下:(1)技术差距缩短与后发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呈倒“U”型关系;(2)吸收能力提升与后发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呈正“U”型关系;(3)在吸收能力低和技术差距大时,提高吸收能力会抑制后发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反之,提高吸收能力会提升后发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闫强明  李宁静  
充分利用技术的后发优势是后发国家赶超领先国家的可行途径,通过扩展的李嘉图贸易模型,本文讨论了后发大国通过技术赶超实现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高度细化的测算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全球垂直分工背景下,一定程度的技术赶超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且这一效应对于长期的经济增长更为明显。另外,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寻求垂直创新提高生产率水平进行技术赶超能够对大国经济产生更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一定程度的赶超对于保持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芳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结合现代产业组织结构集聚化、融合化和模块化等新特征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的成长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剖析动力机制、创新机制、利益机制、产学研协同机制、发展演变机制等五大机制。认为随着物联网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演进,市场容量的变化,将导致物联网传感器供应商、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在全球价值链增值环节中处于不同地位,因而具有不同增长速度,这对五大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也直接关系到长三角物联网产业集群成长机制的培育。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善同  何建武  刘云中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国内省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拓展了关于贸易增加值的WWZ分解方法,提出国内省份对外贸易(出口、省际调出)分解的统一框架,分析国内不同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状况;通过价值链参与的国际国内比较总结了相关的典型化事实。根据这些研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分工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哑铃型"分工模式;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三大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垂直专业化指数同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邱永辉  沈志渔  
研究基于对昆山市模具产业集群的调研,考察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文章研究发现,昆山市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为昆山模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集群内部领导企业带领其他企业攀爬价值链两端,推动整个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邱永辉  沈志渔  
研究基于对昆山市模具产业集群的调研,考察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文章研究发现,昆山市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为昆山模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集群内部领导企业带领其他企业攀爬价值链两端,推动整个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邱永辉  沈志渔  
研究基于对昆山市模具产业集群的调研,考察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文章研究发现,昆山市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为昆山模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集群内部领导企业带领其他企业攀爬价值链两端,推动整个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国庆  周明  
通过结合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全球价值链提升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主体、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对我国2003-2018年期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相较政府的技术创新投入对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和上游度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相较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对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和上游度的作用也更为突出;技术创新产出通过一定的中介效应作用于技术创新投入,能带来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的延伸和上游度的攀升。最后,提出应合理突出企业的市场化主导地位,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创新,加大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玮麟  海峰  
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实施救助处置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直接影响紧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应急成效。然而,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一体化、多维度的运行系统,某一环节的缺失或效力不足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运行成效。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结合疫情防控中应急物资保障实践,对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运行层3个维度建立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价值链模型,深度剖析我国应急物资管理在协同保障过程中各环节的价值作用。研究发现,外部要素主导指挥的决策驱动系统、辅助要素强力支撑的决策调控系统以及基本要素相互调适的决策核心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价值链及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应急物资援助效力、完善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清逸  罗敬蔚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对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然而,数据要素由于定价机制的缺乏导致流动性不足,进而导致数据的价值无法被完全发掘利用。数据要素由于具有价值不确定性、难以鼓励复用等特征,传统方法难以形成合理可用的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基于数据本身生命周期过程和数据价值链进行定价,可以解决数据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动态完整评估数据要素的实际价值,从而得到更为科学、稳定、可靠的价格形成机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董虹蔚  孔庆峰  
本文对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研究视角从传统贸易转向增加值贸易和价值链分工与生产,在Wang (2017a、b)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生产长度和生产位置指标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区域价值链合作程度与位置的相关指标,并对金砖国家的区域价值链合作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测算与分析。金砖国家的全球价值链生产和区域价值链合作在2000~2014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区域价值链合作的增长趋势超过与区域外国家的价值链合作,发达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与生产也逐渐向金砖国家转移。从价值链生产位置来看,金砖国家在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都具有价值链合作的经济基础,并可以通过产业间分工、价值链上下游分工和分工环节的细化三种方式实现区域价值链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价值链合作视角下,金砖国家之间具有更多的合作潜力和合作动力。本文的研究为金砖国家的区域价值链合作机制设计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包玉泽  谭力文  刘林青  
本文在综述企业技术能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企业升级的本质以及不同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与企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应该从企业层面探讨技术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流动问题及其对企业内生技术能力积累和升级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超  杨蕙馨  
在技术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全球专利数据库测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嵌入位置,并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模式和"引进来"模式下嵌入全球创新价值链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核心技术领域和低端环节,全球创新价值链参与度为47.30%,低于美、日、德、法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国的全球创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发达国家目前仍存在差距,在"走出去"模式中不能完全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引进来"模式中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现象。中国参与创新领域国际循环受到一定阻力,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创新领域暂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应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为引领,打造畅通、高效、自主的创新领域国内循环,提升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星  李斌  
采用中国大陆29个省份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与经济碳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五大分解效应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存在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到经济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嵌入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的程度越高越会增加碳排放量,这主要是由中国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的低端制造环节所引起的。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所引致的间接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而碳排放效应的分解模型表明技术效应对经济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大,规模效应其次,全球价值链效应仅次于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是决定经济低碳转型能否成功的主要变量,结构效应较为复杂,环境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金鑫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迅速发展,中间品通过复杂的供应商网络和管理模式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TiVA数据库的数据,探讨不同制造成本对价值链参与度和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国家,其中间品质量改进会降低其价值链参与度,提升价值链地位;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国家,其中间品质量改进则会提升价值链参与度,降低其价值链地位。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我国中间品质量,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基于研究结果,应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生产技术和创新能力,重视高技能劳动力的培养,加快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