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5)
2023(15465)
2022(13255)
2021(11961)
2020(10058)
2019(22681)
2018(22070)
2017(41748)
2016(22836)
2015(25419)
2014(24767)
2013(24292)
2012(22050)
2011(19886)
2010(19974)
2009(18831)
2008(18566)
2007(16567)
2006(14126)
2005(12397)
作者
(67569)
(56854)
(56542)
(53504)
(35872)
(27329)
(25879)
(22224)
(21180)
(20039)
(19252)
(18783)
(17963)
(17733)
(17558)
(17472)
(17462)
(16791)
(16480)
(16277)
(14285)
(13714)
(13627)
(12858)
(12847)
(12500)
(12495)
(12477)
(11412)
(11399)
学科
(89625)
经济(89528)
管理(65657)
(62755)
(51649)
企业(51649)
方法(42743)
数学(36847)
数学方法(36476)
(28809)
贸易(28802)
(28049)
(25257)
(24746)
中国(22675)
(20578)
业经(20171)
农业(16316)
地方(16283)
(15515)
(15367)
财务(15333)
财务管理(15296)
(14948)
理论(14427)
企业财务(14343)
环境(14188)
(13631)
银行(13562)
(13501)
机构
学院(328500)
大学(328045)
(134408)
经济(131928)
管理(122250)
研究(110737)
理学(106900)
理学院(105664)
管理学(103674)
管理学院(103088)
中国(80721)
科学(71062)
(67249)
(63198)
(59344)
(57206)
业大(53987)
研究所(52645)
农业(50748)
中心(49993)
财经(48458)
(48233)
(44024)
(42636)
经济学(42091)
师范(42065)
北京(40922)
(39892)
经济学院(38535)
(38090)
基金
项目(226563)
科学(176935)
基金(164828)
研究(158995)
(146591)
国家(145404)
科学基金(122823)
社会(101884)
社会科(96638)
社会科学(96609)
(89071)
基金项目(87291)
自然(81117)
自然科(79328)
自然科学(79297)
自然科学基金(77895)
(75800)
教育(73790)
资助(66637)
编号(63194)
重点(51794)
成果(50159)
(49780)
(48833)
(47777)
创新(44667)
科研(44612)
课题(43396)
计划(43318)
国家社会(42432)
期刊
(139329)
经济(139329)
研究(87611)
学报(60148)
(56522)
中国(56089)
科学(51773)
(46216)
大学(43904)
学学(41847)
管理(41519)
农业(38508)
教育(31127)
技术(25811)
(25506)
金融(25506)
业经(24293)
经济研究(24152)
财经(23314)
(22071)
(21044)
(20070)
问题(19661)
国际(19053)
(17837)
商业(16450)
技术经济(15682)
科技(15301)
业大(15287)
统计(14352)
共检索到466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巩爱凌  刘廷瑞  
笔者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了1997年~2007年我国外贸出口中隐含碳总量,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解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出口隐含碳上升的主导因素,这是由于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却作为"世界工厂"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生产、加工环节;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对隐含碳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行业的调整是从某些行业价值链的底端跳到另一些行业的底端,而并非价值链上纵向延伸,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特点并未改变;凭借技术引进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降低能耗有作用,但不很明显,且不够稳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巩爱凌  
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却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的粗放型出口,由此引致一系列问题:外贸出口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口商品结构表面上有所改善、却并无实质性提升;技术进步在"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中徘徊;品牌建设滞后,"中国制造"成为廉价质次商品的代名词。由此,必须改变单一"世界工厂"的尴尬局面,出口向内涵型发展转变;从OEM向ODM、OBM升级;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变;构建国家价值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卫瑞  张文城  张少军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采用MRIO模型测算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变动趋势,并采用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9种因素对中国增加值出口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95~2009年外需引致的中国增加值出口由1425亿美元增加到10396亿美元,增幅高达629.36%,增加值出口对于国内增加值创造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外国最终需求的来源地结构变动、中国前向国际产业关联变动和外国最终需求规模变动是影响中国增加值出口变化的3个最主要因素,分别使中国增加值出口增长278.81%、262.02%和122.28%;中国国内生产部门增加值系数变动和外国最终需求的产品结构变动不利于中国增加值出口增长或影响很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国富  宫丽丽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环境面临压力。运用能源消耗碳足迹衡量指标,计算出京津冀地区1996~2011年的能源消耗碳足迹;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拟合回归,讨论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找出能源消耗碳足迹的影响因素,从而验证京津冀地区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结构一直变化不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煤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再次,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耗结构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产业结构对碳足迹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最后,脱钩指数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而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潜  
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我国10年来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烈   张富强   黄渝祥  
一、外贸出口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国资本被大量引入,国家外汇储备大大增加。虽然从国家宏观角度看,维持外汇平衡将是长期追求的目标,但外贸出口企业已跨过了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阶段。以出口效益为导向,争收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烈  张富强  黄渝祥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国资本被大量引入,国家外汇储备大大增加。虽然从国家宏观角度看,维持外汇平衡将是长期追求的目标,但外贸出口企业已跨过了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阶段。以出口效益为导向,争收创利,实现自身发展成为目前外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含明  石明  
文章以1997-2016年我国制造业16个部门为样本区间,运用跨行业面板数据,较为细致地考察了包含资本、劳动及能源在内的各类要素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制造业通过完全碳排放系数加以反映的能源消耗造成的冲击与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类要素价格扭曲的日趋加剧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能源消耗水平的提高;要素价格扭曲对于出口能源消耗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促进作用会因为更高的研发投入而受到削弱;政府通过将关键资源偏向转移给具备政治关联的国有企业所形成的要素市场扭曲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出口碳排放不断增多的重要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巩爱凌  
通过扭曲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中国快速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由此成为"世界工厂",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然而,这种扭曲性粗放出口并非遵循市场规则的自然健康结果,尽管它摆脱了市场机制的约束,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增长,却远离了公平市场机制下良性发展的长期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扭曲性粗放出口表现出越来越无法持续的不平衡性;与此同时,又在其"内生性"的升级困境与难题中无法自拔。由是,从根本上纠正扭曲可能是实质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理性出路。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邦君  
发展出口贸易是我国外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化和开放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扩大出口贸易既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研究、分析影响我国当前出口增长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是保持我国外贸出口增势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峰  陈建国  曾雪琴  郭松影  
文章基于1985~2007年统计数据,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分析影响我国能耗的主要因素;建立各主要影响因素与能耗间的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预测了2008~2011年的能耗值;利用3σ原理和boot-strap方法划分警区,构建了我国能源预警系统。仿真结果表明:2008~2011年我国能耗趋势将持续增大,都落入巨警区,能源消耗形势十分严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献金  谢玲淋  
文章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湖南省各地市2004~2007年的能源消耗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湖南省地市间能源消耗存在空间依赖性,能源消耗受到本地区和相邻地区能源消耗的共同影响,经济增长和人口对地市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湖南省在制定能源战略和节能政策时,必须考虑地市间空间效应的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革  黄国华  
Based on methodology of multiple analysis such as factor analysis、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the paper analyses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China's export since 1981.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crucial to make proper and effective policy to balance China's external trad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