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1)
- 2023(15116)
- 2022(12776)
- 2021(11983)
- 2020(10070)
- 2019(22934)
- 2018(22375)
- 2017(42828)
- 2016(22135)
- 2015(25031)
- 2014(24048)
- 2013(23564)
- 2012(21000)
- 2011(18752)
- 2010(18294)
- 2009(17282)
- 2008(16262)
- 2007(13320)
- 2006(11189)
- 2005(9657)
- 学科
- 济(94948)
- 经济(94849)
- 管理(64742)
- 业(61507)
- 企(50967)
- 企业(50967)
- 方法(48806)
- 数学(43676)
- 数学方法(43248)
- 贸(29101)
- 贸易(29090)
- 易(28375)
- 中国(25917)
- 财(25257)
- 农(23629)
- 业经(19064)
- 务(15844)
- 财务(15800)
- 财务管理(15762)
- 制(15300)
- 农业(15181)
- 出(14871)
- 企业财务(14812)
- 地方(14615)
- 学(14182)
- 融(13941)
- 金融(13939)
- 环境(13586)
- 银(13539)
- 银行(13535)
- 机构
- 大学(305459)
- 学院(304314)
- 济(139016)
- 经济(136930)
- 管理(122725)
- 理学(107499)
- 理学院(106520)
- 管理学(105007)
- 管理学院(104433)
- 研究(97148)
- 中国(75347)
- 京(61641)
- 财(61295)
- 科学(52552)
- 财经(50316)
- 经(46243)
- 中心(45017)
- 经济学(44845)
- 所(44571)
- 经济学院(40720)
- 江(40514)
- 研究所(40443)
- 业大(38672)
- 农(38551)
- 北京(38281)
- 范(38180)
- 师范(37872)
- 财经大学(37835)
- 院(35804)
- 商学(33871)
- 基金
- 项目(209985)
- 科学(169090)
- 基金(158238)
- 研究(157618)
- 家(135364)
- 国家(134332)
- 科学基金(118023)
- 社会(105458)
- 社会科(100378)
- 社会科学(100357)
- 基金项目(82243)
- 省(77927)
- 教育(73737)
- 自然(73727)
- 自然科(72114)
- 自然科学(72097)
- 自然科学基金(70851)
- 划(66187)
- 资助(65057)
- 编号(62764)
- 成果(49374)
- 部(48974)
- 重点(46721)
- 国家社会(45424)
- 发(44508)
- 创(44379)
- 教育部(43733)
- 人文(42652)
- 课题(41862)
- 创新(41486)
- 期刊
- 济(138327)
- 经济(138327)
- 研究(89057)
- 中国(50373)
- 财(47481)
- 管理(44258)
- 科学(37862)
- 学报(37519)
- 农(33711)
- 大学(30887)
- 教育(29477)
- 学学(28862)
- 技术(26890)
- 融(26361)
- 金融(26361)
- 经济研究(25621)
- 财经(24543)
- 农业(24002)
- 贸(23433)
- 业经(22688)
- 经(21083)
- 国际(20565)
- 问题(19079)
- 世界(16593)
- 统计(15951)
- 商业(14996)
- 技术经济(14659)
- 策(14231)
- 业(14010)
- 理论(12943)
共检索到434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岚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纠正出口规模与贸易利益的错配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构建融合增加值贸易和所有权贸易的双边真实贸易利益核算框架,测度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由中国获得的贸易利益。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中的属地贸易收益率约为80%,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美国对华制造业FDI整体呈现市场寻求导向,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FDI则具有典型的效率寻求型特征;剔除外资企业贡献后,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出口的真实贸易收益率大幅下降,但就各年份的比较而言,真实贸易收益率却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外资企业对中国对美出口贡献率的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段世德 王跃生
贸易利益是要素所有者从出口产出中获得的可支配收入增量。中国对美国出口品的生产,因进口中间品而虚增了中国的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外国资本分享了中国出口的好处,不能用中国的出口产出替代中国要素的出口产出分析中国的贸易利益。本文结合中国关境产出的资本权属,剔除进口中间品的产出转移,核算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贸易利益。从1995年到2011年,中国出口共获得3 089亿美元的贸易利益,名义贸易利益获取效率为13.76%,实际贸易利益获取效率为17.78%,劳动者报酬是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要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利益获取能力,需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增加中国投入要素的可支配收入。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利益 中间品 增加值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印梅 张艳艳
以双边汇率与贸易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是否弱化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发现全球价值链通过后向参与的对冲效应与前向参与的竞争效应来削弱出口的汇率弹性,其削弱程度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以及进口投入来源分布与出口市场分布契合情况的影响。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对汇率弹性的弱化效应已然下降,前向效应是削弱人民币汇率与出口联系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后向效应要强于对发达国家(地区)出口中的后向效应。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审慎对待全球价值链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的影响,以避免作出过于乐观的政策预期。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人民币汇率 中间品投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出口行业集中度过高。商品贸易量并非是决定中美隐含碳贸易额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碳排放系数的差异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在贸易和气候变化方面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努力,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伣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一国获得的静态贸易利益已不能真实地反映情况,各国更关注其获得的动态贸易利益,作为其参与国际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的根本目标。文章通过建立相关的回归模型,以贸易增加值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以中美贸易为例,从就业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水平三个方面来对中国获得的动态贸易利益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基于增加值的视角,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的出口产品可划分为比较收益优势产品及比较收益劣势产品。通过构造衡量出口产品结构的EO指数,可以对出口产品结构的横向与纵向进行比较。在理论及实证分析基础上,文章发现出口产品结构、国际分工地位对贸易收益水平的正向影响显著,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比较收益劣势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有利于改善贸易收益水平。出口产品的国际分工参与度对贸易收益水平负向影响显著,国内生产配套率尤其是比较收益劣势产品的国内生产配套率提升有利于改善贸易收益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岚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提升贸易利益,摆脱"大而不强"的不利局面,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从专业化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两个层面刻画了全球价值链分工融入路径影响一国贸易利益的理论机制,然后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的问题。研究表明:(1)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能够分别通过专业化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2)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显著提升了中国的贸易利益,且后向参与是中国融入GVC分工并获得贸易利益的主要途径;(3)外商投资企业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的方式,促进了中国贸易规模的增加,同时也抑制了中国的贸易获利能力,即外商投资对中国贸易利益发挥着"双刃剑"作用;(4)与低收入国家前向关联引致的专业化效应以及与中等收入国家后向关联引致的干中学效应显著提升了中国的贸易利益,但与高收入国家后向关联引致的干中学效应对中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中国在巩固与高收入国家之间的产业关联的同时,应该提升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在中国价值链分工网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利益 前向关联 后向关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总出口的价值来源、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和社会经济账户(SEA),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国外增加值率较高,国外增加值主要来源于东亚、欧盟和北美地区,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外增加值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中国增加值出口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从增加值出口实现方式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增加值出口分别以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出口为主要方式,而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行业、服务业则主要通过参与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来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传统贸易数据严重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规模;相比于传统贸易失衡,中国与欧美、东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和逆差均大幅降低。研究创新:依据增加值"来源地"和"吸收地"原则测算了中国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价值:克服了传统贸易数据由于"重复核算"所呈现的贸易假象,厘清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WIOD数据和WWZ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严重破坏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2)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主导地位,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业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3)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表明中国制造业主要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组装的低端环节;(4)直接进口国增加值明显低于其他国增加值,说明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外增加值主要是来自直接进口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5)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显著高于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生产分工程度高于国内生产分工;(6)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最高,但只是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较为低端的生产环节,技术含量并不高;(7)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相对优势地位,较为成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WIOD数据和WWZ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严重破坏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2)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主导地位,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业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3)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表明中国制造业主要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组装的低端环节;(4)直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雯 李强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以关境为统计基础的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无法回答"谁为谁生产"的问题,而且夸大了我国的贸易情况。为此,本文基于OECD和WTO组织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1995—2011年国际投入产出表,分别对我国货物与服务贸易的增加值进出口规模和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规模进行了测算,并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传统的关境统计方法不仅在总量上高估了我国的出口规模,还严重扭曲了我国各行业的出口规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收益 中俄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资源产品的特征决定了俄罗斯对华增加值出口更多表现为间接出口形式。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收益 中俄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