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4)
- 2023(14004)
- 2022(12196)
- 2021(11437)
- 2020(9566)
- 2019(21718)
- 2018(21632)
- 2017(42188)
- 2016(22517)
- 2015(24995)
- 2014(24514)
- 2013(24148)
- 2012(21736)
- 2011(19469)
- 2010(19285)
- 2009(17892)
- 2008(17119)
- 2007(14595)
- 2006(12599)
- 2005(10717)
- 学科
- 济(87732)
- 经济(87636)
- 管理(66129)
- 业(62570)
- 企(53907)
- 企业(53907)
- 方法(41388)
- 数学(35047)
- 数学方法(34657)
- 贸(24576)
- 贸易(24565)
- 易(23848)
- 财(22943)
- 农(22682)
- 中国(21908)
- 业经(20236)
- 学(18816)
- 地方(17225)
- 理论(15852)
- 制(15470)
- 务(15459)
- 财务(15392)
- 财务管理(15366)
- 企业财务(14472)
- 农业(14471)
- 和(14177)
- 环境(13474)
- 技术(13243)
- 银(12608)
- 银行(12569)
- 机构
- 学院(311847)
- 大学(311203)
- 管理(125429)
- 济(124802)
- 经济(122230)
- 理学(109795)
- 理学院(108641)
- 管理学(106823)
- 管理学院(106275)
- 研究(99905)
- 中国(72284)
- 京(64804)
- 科学(61372)
- 财(55171)
- 所(48617)
- 农(45454)
- 财经(45296)
- 业大(45186)
- 研究所(44472)
- 中心(44441)
- 江(43031)
- 范(41239)
- 经(41186)
- 师范(40888)
- 北京(40369)
- 院(37216)
- 经济学(37083)
- 农业(35626)
- 州(35416)
- 财经大学(33801)
- 基金
- 项目(217494)
- 科学(171235)
- 研究(161694)
- 基金(157649)
- 家(136143)
- 国家(135017)
- 科学基金(116592)
- 社会(101577)
- 社会科(96241)
- 社会科学(96218)
- 省(84787)
- 基金项目(83818)
- 自然(75590)
- 教育(74519)
- 自然科(73807)
- 自然科学(73792)
- 自然科学基金(72462)
- 划(70976)
- 编号(66909)
- 资助(64779)
- 成果(53517)
- 重点(48451)
- 部(48062)
- 发(46201)
- 创(45508)
- 课题(45197)
- 创新(42303)
- 项目编号(41786)
- 教育部(41724)
- 科研(41499)
- 期刊
- 济(132766)
- 经济(132766)
- 研究(90192)
- 中国(51228)
- 学报(46691)
- 管理(44652)
- 科学(42982)
- 财(41330)
- 农(40724)
- 大学(35530)
- 教育(34790)
- 学学(33428)
- 农业(28935)
- 技术(26389)
- 业经(23587)
- 融(23038)
- 金融(23038)
- 经济研究(22673)
- 财经(21139)
- 经(18042)
- 问题(18039)
- 贸(17653)
- 图书(16045)
- 商业(15496)
- 国际(15002)
- 业(14915)
- 技术经济(14715)
- 理论(14577)
- 科技(14565)
- 现代(13832)
共检索到438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常冉 杨来科 王向进
文章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法对2005-2014年中美贸易进行价值结构分解和竞争力测算,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失衡并全面剖析贸易利益结构。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严重高估,并对行业竞争优势产生误判。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没有带来相匹配的贸易获利,尤其知识型制造业缺乏创新技术被"低端锁定",美国服务业处于价值链上游且具备竞争优势,贸易获利能力强于中国。同时,中国出口拉动美国贸易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多区域贸易发展的格局,中国出口贸易利益分布以东亚地区为主但布局趋于多元化。美国出口利益结构均衡,对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推动作用相对突出。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贸易失衡 WWZ方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中 王刚 刘榴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1995~2011年中美增加值出口和双边贸易失衡规模。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贸易出口规模,1995年和2011年中国增加值出口分别减少16.06%和24.24%;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中美贸易失衡,同期中美制造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分别为传统贸易顺差的5%和10%,而中美农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逆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美服务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顺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逆差;分要素密集度行业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为增加值贸易顺差,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为逆差,且逆差规模逐步扩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出口行业集中度过高。商品贸易量并非是决定中美隐含碳贸易额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碳排放系数的差异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在贸易和气候变化方面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努力,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斐婷 张伟
特朗普所宣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立足点是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希冀通过提升就业率实现3.5%(或4%)经济增长目标。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判断中美制造业贸易利得情况,得出制造业回迁违悖经济学逻辑,导致美国生产的制造品成本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受害者"的身份指责中国无非是想与中国讨价还价实现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对于中国而言,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存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可以从增量上寻求突破,向更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的生产环节、工序和服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斐婷 张伟
特朗普所宣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立足点是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希冀通过提升就业率实现3.5%(或4%)经济增长目标。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判断中美制造业贸易利得情况,得出制造业回迁违悖经济学逻辑,导致美国生产的制造品成本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受害者"的身份指责中国无非是想与中国讨价还价实现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对于中国而言,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存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可以从增量上寻求突破,向更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的生产环节、工序和服务流程"攀升"全球价值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杨细珍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艳 王岚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凸显"重复计算"问题,贸易规模与贸易利益不相匹配,并且贸易利益的属地和属权统计因跨国公司的行为而不同。本文在梳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利益内涵改变途径的基础上,从贸易利益来源多样化、贸易利益获得主体微观化和贸易利益分配复杂化等方面阐释贸易利益内涵的变迁,并从国家、要素和企业层面分别总结了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贸易利益的测度方法。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是拓展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利益之间相互影响及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二是关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进口贸易利益,三是分离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创造的贸易利益,四是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贸易利益理论和测算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阮文婧
文章在整理、对比中美两国半导体西向贸易官方统计数据后发现,两国海关对进出口货物计价方式和中美统计口径差异导致了统计数据偏差,但并不存在"统计错误"。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锐 陈湘杰 张友国
本文在现有的三区域产出溢出反馈模型基础上构建出衡量中美经济增加值和就业联系的测度方式,全面透视了中美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依存关系。结果发现:①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国最终需求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则在近期存在下降趋势。同时,中国的最终需求为美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而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在近期处于下降阶段。②就双边贸易而言,中美贸易对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贡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具体到产业渠道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影响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纺织服装以及皮革制品,批发贸易(汽车和摩托车除外)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主要影响美国的法律、会计、总部及管理咨询,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作物和畜牧业,行政和辅助服务活动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
关键词:
中美贸易 溢出效应 增加值 就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安
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采用WIOD提供的数据计算与分析了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讨论了GVC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的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来自出口国内碳排放,进口国在消费者责任原则下承担主要的碳排放责任;中国在与美国贸易中主要处于碳排放转出地位,但碳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参与GVC分工是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是中国调整出口隐含碳排放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与GVC视角下的计算结果相比,基于MRIO模型的计算结果高估了中国出口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 杨恬恬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保持贸易利益增长的核心在于追求贸易附加值。自中美两国贸易互通有无以来,随着中美贸易额的大幅增长,关于中美贸易利益不平衡的争论也愈演愈烈,如何客观测度中国在对美贸易活动中获取的真实贸易利益已成为国际贸易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该文根据2000至2011年的贸易数据,基于贸易附加值测算模型量化分析中国对美制造业出口的贸易利益,并按照不同的产业部门分别进行测算。整体而言,制造业部门在11年间对美出口贸易利益并未得到实质性增长;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制造业部门在中美贸易中获利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附加值高于技术密集型。但就相对指标而言,各部门的国内价值增值含量普遍出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附加值 中美贸易利益 制造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并从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的贸易失衡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利用OECDWTO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和估计。研究发现:中国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显现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V"形反转趋势。与增加值贸易统计相比,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显著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程度。分行业来看,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40%左右,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贸易顺差规模分别被夸大了50%和60%以上。分市场来看,中国对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30%左右,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逆差规模被夸大了近80%。研究创新: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测算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趋势。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在全球增加值创造中的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