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0)
- 2023(10422)
- 2022(9057)
- 2021(8253)
- 2020(7037)
- 2019(16029)
- 2018(15705)
- 2017(30543)
- 2016(16431)
- 2015(18519)
- 2014(18157)
- 2013(17864)
- 2012(16252)
- 2011(14640)
- 2010(14834)
- 2009(14174)
- 2008(13774)
- 2007(12284)
- 2006(10303)
- 2005(9151)
- 学科
- 济(66233)
- 经济(66163)
- 管理(48320)
- 业(47340)
- 企(39486)
- 企业(39486)
- 方法(31251)
- 数学(26819)
- 数学方法(26570)
- 农(18673)
- 财(18098)
- 中国(16610)
- 贸(16092)
- 贸易(16090)
- 易(15705)
- 业经(14829)
- 学(12865)
- 制(12059)
- 农业(11879)
- 务(11657)
- 融(11645)
- 金融(11643)
- 财务(11628)
- 财务管理(11598)
- 地方(11471)
- 银(10977)
- 银行(10956)
- 理论(10953)
- 企业财务(10892)
- 和(10754)
- 机构
- 学院(232389)
- 大学(230382)
- 济(96634)
- 经济(94741)
- 管理(89412)
- 理学(77418)
- 理学院(76615)
- 管理学(75371)
- 管理学院(74934)
- 研究(74824)
- 中国(56716)
- 京(47162)
- 科学(44467)
- 财(43931)
- 所(37244)
- 农(36973)
- 财经(35431)
- 中心(34944)
- 研究所(33840)
- 江(33578)
- 业大(33249)
- 经(32066)
- 范(30411)
- 师范(30157)
- 经济学(29962)
- 农业(29365)
- 北京(29290)
- 经济学院(27284)
- 州(27153)
- 院(26665)
- 基金
- 项目(153071)
- 科学(120390)
- 研究(114643)
- 基金(110347)
- 家(94895)
- 国家(94114)
- 科学基金(80760)
- 社会(72755)
- 社会科(68915)
- 社会科学(68894)
- 省(60259)
- 基金项目(58071)
- 教育(53577)
- 自然(50989)
- 划(50754)
- 自然科(49798)
- 自然科学(49784)
- 自然科学基金(48883)
- 编号(48264)
- 资助(44721)
- 成果(39009)
- 重点(34658)
- 部(34311)
- 发(33396)
- 课题(32512)
- 创(32366)
- 创新(30101)
- 教育部(29796)
- 项目编号(29717)
- 国家社会(29664)
- 期刊
- 济(103999)
- 经济(103999)
- 研究(65068)
- 中国(39902)
- 财(35196)
- 农(33423)
- 学报(33410)
- 科学(30693)
- 管理(30338)
- 大学(25134)
- 教育(24882)
- 学学(23602)
- 农业(22770)
- 融(20620)
- 金融(20620)
- 技术(19971)
- 业经(18602)
- 经济研究(17604)
- 财经(17017)
- 经(14645)
- 问题(13963)
- 贸(13741)
- 国际(13189)
- 业(12630)
- 商业(12165)
- 技术经济(11323)
- 版(10917)
- 理论(10550)
- 财会(10488)
- 世界(10404)
共检索到333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惠芳 刘睿伣
文章利用WTO-OECD联合发布的2016版连续15年(2000-2014)的WIOT数据,运用WWZ等的16部分增加值贸易分解法将中美两国的制造业出口贸易额进行全球价值链分解,通过垂直专业化率(前向与后向)指标、GVC指数(参与和地位)指标,从整体与行业两个层面来剖析中美两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所处地位和贸易收益等情况。分析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的出口总值均明显高于出口所含的国内增加值,并且二者之间的差额在增加。中国制造业出口获利能力不及美国。中美两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良清 温婷
选取2000—2011年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的服务业附加值贸易数据,研究了中国服务业各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和国际分工地位,并探讨了中国与四个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服务业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正逐渐加深,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位置;总体来看,中国服务业对日本和德国具有比较优势,对英国具有比较劣势,而对美国由稍具优势转为略逊一筹;不同服务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变化和双边贸易比较优势状况各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峰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正呈现出愈演愈烈态势,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诱因主要包括: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与美国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球生产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边缘化中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为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拓宽发展空间。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及各国福利改进而言,中国的参与不可或缺,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边缘化中国的企图将难以实现。着眼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应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倒逼国内改革,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供应链产生的冲击,加快完善外资管理体制,加快外贸领域结构调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元媛 郭雯青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根据2016版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近年的发展状况、全球价值链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的修正版指标,研究结论表明:2000-2014年我国制造业已较大程度地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且出口服务化水平及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中,但仍与部分发达国家有差距;服务含量比率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提高对制造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呈负面影响,但对其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地位上受到出口服务化水平带来的帮助比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更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秦清华 梁昊光 王耀甜
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数字互联互通三个维度,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10—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各东道国的数字“一带一路”建设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实证检验了数字“一带一路”对沿线东道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一带一路”有利于提高沿线东道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以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效力最为明显。数字“一带一路”主要通过促进东道国出口产品质量改善、人力资本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驱动价值链升级,但不同子维度的作用效果不同。从行业异质性看,数字“一带一路”对中低技术制造业、电信业和贸易服务业的影响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一带一路”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存在国家间的示范效应,能够增强各东道国发展的整体性,弥合“数字鸿沟”,有利于各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丽琳 刘东升
基于2007—2019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披露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UIBEGVC数据库公布的全球价值链相关数据,深入考察工业智能化对一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有利于提高各国制造业GVC的参与度,但其对GVC分工地位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从人口结构和经济环境来看,工业智能化更易推动劳动力资源充沛和经济欠发达国家GVC参与度的提升,但对不同国家GVC分工地位的倒U型影响普遍存在;工业智能化对GVC的影响还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即不仅有利于缩小同一国家不同行业GVC参与度的差异性,增强产业的整体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国家相同行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因而加快工业智能化发展,进一步释放技术红利,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是进一步提升我国GVC参与度、实现GVC分工地位跃升的必由之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礼辉 任洁 朱磊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蓝庆新 窦凯
2018年由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与以往不同,美国对中国征税的焦点集中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矛盾根源不在于贸易失衡,而是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攀升而导致中美双方贸易竞争性增强。文章对GVC参与度指数和GVC地位指数的测度表明,中美之间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逐渐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由此验证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动态GTAP模型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宏观经济、部门产出和全球价值链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大于美国,但对中国整体经济而言,贸易摩擦的影响完全处于可控状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新茹 刘冀 唐月民
笔者通过对英、美、日、法、德、韩、中等10国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进行测度,来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价值分工中的位置和发展现状,试图研究10年来我国同发达国家在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差距,以期找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嵌入GVC中位置的策略。研究表明:世界文化产品出口技术含量呈雁阵格局,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其中进入壁垒与权力不对称是外因,市场分割以及"技术"创新应用的相对滞后是内因。因此,推进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力度,通过各种制度创新来鼓励与引导创意创新氛围的产生,用高新科技来重构文化产业链是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价值链 文化产业 国际分工 技术含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WWZ模型和WIOT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与地位的演变情况。研究表明:(1)中美服务业都已成为GVC分工的重要受益者,但中国服务业出口贸易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显著低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出口获益能力相对较弱。(2)中美服务业中以最终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下降,而以中间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上升,表明中美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在不断攀升。(3)中国服务业前向垂直专业化程度明显低于美国,但其后向垂直专业化程度却明显高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较低。(4)中国服务业中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占比明显小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的价值链较短,延伸不足。(5)中国服务业中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占比和增幅显著高于美国,表明中国较好地实现了国内生产分工与合作。(6)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低于美国,且其间接增加值贡献也明显小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处于GVC分工下游位置。(7)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的地位指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WWZ模型和WIOT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与地位的演变情况。研究表明:(1)中美服务业都已成为GVC分工的重要受益者,但中国服务业出口贸易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显著低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出口获益能力相对较弱。(2)中美服务业中以最终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下降,而以中间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上升,表明中美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在不断攀升。(3)中国服务业前向垂直专业化程度明显低于美国,但其后向垂直专业化程度却明显高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借鉴并拓展Los et aL(2015)和timmer et aL(2014)的方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构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得到结论: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要素结构在不断优化,中国在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基本保持不变;分行业来看,中国大部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增加,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且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潘安 郝瑞雪
基于总贸易核算法对日韩双边贸易进行分解,构建贸易利益、分工联系、分工地位3个维度的GVC分工特征衡量指标,并利用WIOD最新公布数据得到2000—2014年日韩两国参与GVC的分工特征,以解释日韩贸易摩擦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结果表明:日本相对于韩国在出口获利能力、分工联系以及GVC分工地位等方面的优势均在逐渐缩小,日本存在采取出口管制以维持各方面优势的动机;日本限制半导体原材料出口的原因与其在该行业出口获利能力减弱且对韩主要出口中间品等因素有关;日本试图通过加强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分工联系,最大程度地降低与韩国发生各领域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枫 陈百助
本文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的基础上,对美国2000-2003年和2007-2011年两个时期的就业下降进行了结构性分解(SDA)。分析结果表明,两个考察期中,造成美国就业下降的最主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2000-2003年间3.11%的就业减少以及2007-2011年间3.58%的就业减少归因于来自中国的进口(包括中间品和最终产品进口);就边际就业效应而言,从中国的中间品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大于最终产品的进口;并且通过对两个时期的比较发现,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每增加一千美元中美贸易产生的美国就业效应在减弱,其中,最终产品进口的边际就业效应下降幅度最大;在行业结构上,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付丽
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一)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为价值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体系的建立是对全球价值链(GVC)快速发展的回应。美欧试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等超大型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来主导未来国际贸易、世界投资新规则体系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