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8)
2023(14931)
2022(12831)
2021(12119)
2020(10046)
2019(22717)
2018(22840)
2017(43597)
2016(23583)
2015(26503)
2014(26293)
2013(25447)
2012(22976)
2011(20675)
2010(20459)
2009(19048)
2008(18057)
2007(15533)
2006(13399)
2005(11386)
作者
(65968)
(54642)
(54341)
(51426)
(34637)
(26232)
(24832)
(21624)
(20675)
(19406)
(18574)
(18187)
(17147)
(17021)
(16674)
(16672)
(16452)
(16282)
(15743)
(15393)
(13619)
(13232)
(13151)
(12491)
(12146)
(12101)
(12026)
(11938)
(10948)
(10784)
学科
(87843)
经济(87734)
管理(68063)
(62460)
(53094)
企业(53094)
方法(40621)
数学(33965)
数学方法(33562)
(24873)
贸易(24862)
(24144)
中国(23579)
(23516)
(22641)
(20369)
业经(20249)
地方(17742)
理论(17113)
(16634)
农业(14995)
(14748)
(14720)
财务(14670)
财务管理(14644)
环境(13815)
技术(13718)
企业财务(13716)
(13696)
银行(13653)
机构
学院(324358)
大学(323242)
管理(127509)
(125970)
经济(123242)
理学(110990)
理学院(109776)
管理学(107812)
管理学院(107245)
研究(106285)
中国(77171)
(68035)
科学(66452)
(56581)
(52479)
(51024)
业大(48553)
研究所(48070)
中心(47735)
(46341)
财经(45954)
(43724)
师范(43305)
北京(42294)
(41682)
农业(40219)
(39488)
(37732)
经济学(36926)
技术(35525)
基金
项目(226124)
科学(177105)
研究(167650)
基金(162403)
(141068)
国家(139892)
科学基金(119941)
社会(104027)
社会科(98435)
社会科学(98414)
(89137)
基金项目(85982)
自然(77893)
教育(77640)
自然科(76068)
自然科学(76052)
(74646)
自然科学基金(74631)
编号(69981)
资助(66540)
成果(56406)
重点(50519)
(49394)
课题(47968)
(47848)
(47338)
创新(44007)
项目编号(43483)
科研(43250)
教育部(42496)
期刊
(134576)
经济(134576)
研究(93596)
中国(58048)
学报(51291)
科学(45993)
(45892)
管理(45537)
(42202)
教育(40008)
大学(38566)
学学(36191)
农业(32368)
技术(27683)
业经(24197)
(24096)
金融(24096)
经济研究(22690)
财经(20984)
问题(18148)
(18121)
(17915)
图书(17450)
(16598)
国际(15669)
商业(15575)
科技(15439)
(14921)
统计(14840)
理论(14827)
共检索到465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阮文婧  
文章在整理、对比中美两国半导体西向贸易官方统计数据后发现,两国海关对进出口货物计价方式和中美统计口径差异导致了统计数据偏差,但并不存在"统计错误"。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锐  陈湘杰  张友国  
本文在现有的三区域产出溢出反馈模型基础上构建出衡量中美经济增加值和就业联系的测度方式,全面透视了中美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依存关系。结果发现:①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国最终需求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则在近期存在下降趋势。同时,中国的最终需求为美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而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在近期处于下降阶段。②就双边贸易而言,中美贸易对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贡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具体到产业渠道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影响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纺织服装以及皮革制品,批发贸易(汽车和摩托车除外)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主要影响美国的法律、会计、总部及管理咨询,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作物和畜牧业,行政和辅助服务活动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常冉  杨来科  王向进  
文章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法对2005-2014年中美贸易进行价值结构分解和竞争力测算,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失衡并全面剖析贸易利益结构。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严重高估,并对行业竞争优势产生误判。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没有带来相匹配的贸易获利,尤其知识型制造业缺乏创新技术被"低端锁定",美国服务业处于价值链上游且具备竞争优势,贸易获利能力强于中国。同时,中国出口拉动美国贸易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多区域贸易发展的格局,中国出口贸易利益分布以东亚地区为主但布局趋于多元化。美国出口利益结构均衡,对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推动作用相对突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安  
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采用WIOD提供的数据计算与分析了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讨论了GVC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的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来自出口国内碳排放,进口国在消费者责任原则下承担主要的碳排放责任;中国在与美国贸易中主要处于碳排放转出地位,但碳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参与GVC分工是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是中国调整出口隐含碳排放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与GVC视角下的计算结果相比,基于MRIO模型的计算结果高估了中国出口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维林  程倩  王敏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两国贸易正式步入高关税阶段。文章利用过去16年双边HS6贸易数据估算了中美加征关税清单所涉及部门的出口需求弹性,构建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情景模拟并测算对两国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017年就业人数为基准,美国单方面对中国8个产业部门的商品加征25%关税后,按直接影响测算,上述部门的就业人数将减少31.67万;考虑到价值链传导作用引发的间接影响后,整个国民经济的就业人数将减少136.45万。在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后,美国就业人数将减少5.19万。中国受影响较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高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最多;美国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则基本相当,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较深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蓝庆新  窦凯  
2018年由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与以往不同,美国对中国征税的焦点集中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矛盾根源不在于贸易失衡,而是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攀升而导致中美双方贸易竞争性增强。文章对GVC参与度指数和GVC地位指数的测度表明,中美之间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逐渐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由此验证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动态GTAP模型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宏观经济、部门产出和全球价值链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大于美国,但对中国整体经济而言,贸易摩擦的影响完全处于可控状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焕  常润岭  
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国家和经济体参与到今天的全球经济中,形成越来越多的跨国价值链。通常情况下,价值链包括以下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分销和到达最终消费者。这些活动可以在同一公司或不同的公司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中  王刚  刘榴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1995~2011年中美增加值出口和双边贸易失衡规模。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贸易出口规模,1995年和2011年中国增加值出口分别减少16.06%和24.24%;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中美贸易失衡,同期中美制造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分别为传统贸易顺差的5%和10%,而中美农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逆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美服务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顺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逆差;分要素密集度行业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为增加值贸易顺差,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为逆差,且逆差规模逐步扩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磊  徐琳  
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对既有国际贸易统计体系产生的挑战,本文首先就目前国际货物贸易统计方法改革之进展进行讨论;其次,尝试就其对我国外贸统计的影响开展分析;最后,对各类改革方案之利弊进行讨论,并对未来我国外贸统计改革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峰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正呈现出愈演愈烈态势,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诱因主要包括: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与美国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球生产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边缘化中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为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拓宽发展空间。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及各国福利改进而言,中国的参与不可或缺,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边缘化中国的企图将难以实现。着眼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应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倒逼国内改革,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供应链产生的冲击,加快完善外资管理体制,加快外贸领域结构调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枫  陈百助  
本文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的基础上,对美国2000-2003年和2007-2011年两个时期的就业下降进行了结构性分解(SDA)。分析结果表明,两个考察期中,造成美国就业下降的最主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2000-2003年间3.11%的就业减少以及2007-2011年间3.58%的就业减少归因于来自中国的进口(包括中间品和最终产品进口);就边际就业效应而言,从中国的中间品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大于最终产品的进口;并且通过对两个时期的比较发现,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每增加一千美元中美贸易产生的美国就业效应在减弱,其中,最终产品进口的边际就业效应下降幅度最大;在行业结构上,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WWZ模型及扩展引力模型,对2000~2014年中美农业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和潜力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国内增加值比重明显高于美国,意味着中国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较低,出口贸易中较少使用中间品。(2)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和返回增加值比重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所攀升。(3)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返回增加值比重显著低于美国,说明中国农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位置,很少会有出口增加值返回。(4)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国外增加值主要体现于最终品,而美国农业出口贸易中国外增加值主要体现于中间品。(5)中美农业贸易中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比重明显高于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表明中美农业国际生产分工程度高于国内生产分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出口行业集中度过高。商品贸易量并非是决定中美隐含碳贸易额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碳排放系数的差异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在贸易和气候变化方面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努力,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牛蕊  郭凯頔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催生了基于增加值视角下对于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及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算和比较;其次,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标和垂直专业化份额的测算,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专业化份额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采用多部门引力面板模型对影响中韩中间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出口、人均GDP等宏观因素而言,中间品生产性服务贸易专业化分工程度对于两国的服务贸易影响相对较弱,通过深化生产性服务贸易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两国的贸易发展并带动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