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9)
- 2023(14936)
- 2022(12602)
- 2021(11475)
- 2020(9739)
- 2019(21905)
- 2018(21542)
- 2017(41991)
- 2016(22438)
- 2015(25144)
- 2014(24702)
- 2013(24615)
- 2012(22222)
- 2011(19971)
- 2010(20338)
- 2009(19640)
- 2008(19666)
- 2007(18027)
- 2006(15722)
- 2005(14012)
- 学科
- 济(98626)
- 经济(98515)
- 业(97794)
- 企(80208)
- 企业(80208)
- 管理(76770)
- 农(47507)
- 方法(43911)
- 数学(34432)
- 数学方法(34162)
- 业经(32341)
- 农业(31297)
- 财(30080)
- 贸(26605)
- 贸易(26595)
- 易(25876)
- 中国(23156)
- 务(21810)
- 财务(21780)
- 财务管理(21747)
- 企业财务(20502)
- 制(20107)
- 技术(18569)
- 地方(16995)
- 理论(16971)
- 策(16799)
- 和(16703)
- 划(15481)
- 体(15301)
- 学(15056)
- 机构
- 学院(330139)
- 大学(320075)
- 济(143837)
- 经济(141266)
- 管理(132420)
- 理学(114346)
- 理学院(113296)
- 管理学(111757)
- 管理学院(111151)
- 研究(102019)
- 中国(80803)
- 农(65235)
- 京(64621)
- 财(64260)
- 科学(59305)
- 财经(51407)
- 所(50737)
- 江(50695)
- 农业(50280)
- 业大(50072)
- 中心(48286)
- 经(46498)
- 研究所(45505)
- 经济学(43111)
- 州(39779)
- 北京(39555)
- 经济学院(39294)
- 范(39196)
- 师范(38889)
- 经济管理(38052)
- 基金
- 项目(213011)
- 科学(169187)
- 研究(160557)
- 基金(155184)
- 家(132425)
- 国家(131151)
- 科学基金(114388)
- 社会(104552)
- 社会科(98868)
- 社会科学(98840)
- 省(85572)
- 基金项目(82113)
- 教育(72398)
- 自然(71659)
- 自然科(70021)
- 自然科学(70002)
- 划(69252)
- 自然科学基金(68781)
- 编号(67015)
- 资助(61955)
- 成果(52563)
- 部(47630)
- 创(47351)
- 发(47237)
- 重点(47000)
- 业(45013)
- 课题(44093)
- 创新(43498)
- 国家社会(42843)
- 制(41756)
- 期刊
- 济(165054)
- 经济(165054)
- 研究(91062)
- 农(65875)
- 中国(58668)
- 财(52641)
- 管理(48805)
- 学报(44845)
- 农业(44294)
- 科学(43845)
- 大学(35119)
- 业经(33966)
- 学学(33720)
- 融(31646)
- 金融(31646)
- 技术(29476)
- 教育(27298)
- 财经(25134)
- 经济研究(25010)
- 业(24004)
- 问题(23234)
- 经(21738)
- 贸(20956)
- 技术经济(18816)
- 国际(17791)
- 世界(17728)
- 商业(17630)
- 版(16457)
- 现代(15901)
- 财会(15653)
共检索到485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WWZ模型及扩展引力模型,对2000~2014年中美农业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和潜力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国内增加值比重明显高于美国,意味着中国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较低,出口贸易中较少使用中间品。(2)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和返回增加值比重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所攀升。(3)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返回增加值比重显著低于美国,说明中国农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位置,很少会有出口增加值返回。(4)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国外增加值主要体现于最终品,而美国农业出口贸易中国外增加值主要体现于中间品。(5)中美农业贸易中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比重明显高于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表明中美农业国际生产分工程度高于国内生产分工。
关键词:
中美 农业贸易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贸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利用WIOD最新数据,对中日制造业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DVA)比重明显高于日本制造业对中国出口中的DVA比重,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下游位置;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主要对日本出口最终品,垂直专业化(VS)比重相对较低;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中间品比重呈小幅下滑趋势,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出口国外增加值(FVA_INT)比重明显低于日本,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更加依赖最终品出口,增加值出口(VAX_F)比重明显低于日本。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彬 郑乐凯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究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结构状况,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且中间品贸易占主导地位,双边贸易结构趋于优化。其中,中国出口到东盟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增加值占比接近90%,从东盟地区进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则在70%以上,初级和资源型行业的增加值进出口占比逐年减少,而制造业总体增加值进出口占比逐年增加,并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内增加值的主要贡献来源。另外,细分行业和要素密集度来看,中国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国内出口增加值逐年增加,日益成为出口东盟的优势产业。最后,还发现中国与东盟双边服务贸易虽有较快增长幅度,但规模相对较小。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增加值 东盟 贸易结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WWZ模型及扩展引力模型,对2000-2014年中美农业双边贸易进行分解和潜力分析。研究表明:(1)总值贸易统计的中美农业双边贸易明显高于增加值贸易统计,表明中美农业双边贸易中隐含着大量的重复计算或国外价值成分。(2)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以中间产品出口国内增加值占比低于美国,而以最终品出口国内增加值占比却高于美国,表明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主要是用于最终需求。(3)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返回增加值占比明显偏低,表明中国农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位于相对下游位置,少有出口增加值返回。(4)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国外增加值占比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相对较低。(5)中美农业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占比上升态势明显,意味着中美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都在不断增加。(6)经济规模、要素禀赋、共同区域贸易组织等促进双边贸易,而经济体间地理距离、全球金融危机等抑制双边贸易。(7)中美农业双边贸易同属于"潜力开拓型",双边贸易仍具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开拓空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岚 盛斌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文章利用增加值贸易体系重新测度了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并通过对双边总值贸易进行价值增值分解刻画了贸易利益在中美之间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高估了中美贸易失衡,两国的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严重错配,分工地位的差距导致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在机电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转变单纯追求出口规模的贸易发展方式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提高中国对美出口获利能力的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建忠 任希丽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内增加值统计相对于传统的总值统计,是国际贸易统计方法的重大进步,提高了识别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客观度。用KWW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对基于国内增加值衡量的中韩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韩国平均每年在中韩双边贸易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约为中国的1.5倍,主要原因是韩国比中国具有更高的商品"价格倾斜"优势,该优势是由中韩之间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出口商品结构、相对需求强度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收益 中俄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资源产品的特征决定了俄罗斯对华增加值出口更多表现为间接出口形式。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收益 中俄贸易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峰
通过构建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增加值方法对中日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文章发现日本在中日双边贸易收益分配中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而不同行业的中日双边贸易收益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从行业层面对中日双边贸易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行业技术密集度、国内生产配套率差异均是影响中日双边贸易收益差异的重要因素,其中两国技术密集度差异决定了其全球价值链定位及出口产品技术差距;国内生产配套率决定了出口规模中的本地成分多寡,进而影响双边贸易收益水平。而资本密集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加快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要素的培育,推动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同时提升国内生产的配套水平...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收益 中日双边贸易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黎峰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结构、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日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结果发现,传统统计口径下的中国对日贸易差额明显被高估。在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日出口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重仅为七成,而日本对华出口的贸易收益率接近八成。中日双边出口的产品接近九成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剩余部分则表现为中间品,并且通过对增值折返及对第三国出口的形式实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蓝庆新 窦凯
2018年由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与以往不同,美国对中国征税的焦点集中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矛盾根源不在于贸易失衡,而是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攀升而导致中美双方贸易竞争性增强。文章对GVC参与度指数和GVC地位指数的测度表明,中美之间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逐渐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由此验证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动态GTAP模型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宏观经济、部门产出和全球价值链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大于美国,但对中国整体经济而言,贸易摩擦的影响完全处于可控状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丹青 于津平
文章通过构建以出口产品最终吸收为标准的双边国家、部门及一国对外总出口的增加值分解框架,弥补了现有研究依赖产出或出口内生变量核算增加值的不足。在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美双边贸易增加值构成及利益分配进行重新测度后发现:中国对美出口创造了全球生产模式下的"多赢"格局,但贸易利益分配越发不利于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不断下降揭示出中国以传统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获利能力正逐渐减弱;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已成为中美双方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领域;培育和提升服务业价值增值能力是未来中国获得更大贸易利益的关键。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双边贸易 贸易利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版WIOT数据、WWZ模型以及扩展引力模型对中美高技术制造业双边贸易进行了分解和潜力分析。结果表明:(1)中美高技术制造业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且美国高技术制造业贸易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市场。(2)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获益能力低于美国,其中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3)相对美国,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中隐含着大量国外价值,且位于全球价值链相对下游位置。(4)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较少环节,而美国高技术制造业占据全球价值链较多环节。(5)中美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生产分工程度均高于国内生产分工。(6)中美高技术制造业双边贸易仍存在较大的潜力,具有进一步合作发展空间。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双边贸易合作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晓红 唐鹏蛟
本文基于国际金融学中经典的J曲线理论,从理论上推导"反J曲线效应"的存在,通过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进口和出口需求函数,运用分布滞后模型、JJ协整分析和脉冲相应函数分别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反J曲线效应尚处于第一阶段,绝对额仍在上升,但增长率已明显放缓。最后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就人民币升值后的贸易调整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