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4)
- 2023(14068)
- 2022(11654)
- 2021(10710)
- 2020(8826)
- 2019(19746)
- 2018(19355)
- 2017(36893)
- 2016(19153)
- 2015(21413)
- 2014(20405)
- 2013(20515)
- 2012(18403)
- 2011(16387)
- 2010(16328)
- 2009(15713)
- 2008(15295)
- 2007(13192)
- 2006(11450)
- 2005(10561)
- 学科
- 业(85278)
- 济(84786)
- 经济(84688)
- 企(76712)
- 企业(76712)
- 管理(71774)
- 方法(36746)
- 数学(28546)
- 财(28514)
- 业经(28494)
- 数学方法(28384)
- 农(27796)
- 中国(24703)
- 贸(21703)
- 贸易(21691)
- 易(21295)
- 务(19866)
- 财务(19844)
- 财务管理(19824)
- 农业(19350)
- 企业财务(18718)
- 制(18021)
- 技术(17419)
- 和(15278)
- 策(14943)
- 划(14754)
- 理论(13890)
- 出(13807)
- 体(13414)
- 银(12738)
- 机构
- 学院(272951)
- 大学(267667)
- 济(125207)
- 经济(123214)
- 管理(111585)
- 理学(95977)
- 理学院(95087)
- 管理学(94108)
- 管理学院(93573)
- 研究(88156)
- 中国(72933)
- 财(57239)
- 京(55608)
- 科学(48731)
- 财经(45666)
- 所(42659)
- 经(41807)
- 农(40080)
- 中心(39956)
- 江(39525)
- 经济学(39052)
- 研究所(38331)
- 经济学院(35317)
- 北京(34947)
- 业大(34420)
- 财经大学(33857)
- 商学(32153)
- 院(31873)
- 商学院(31840)
- 范(31822)
- 基金
- 项目(179015)
- 科学(144924)
- 研究(135698)
- 基金(134422)
- 家(115051)
- 国家(114044)
- 科学基金(100618)
- 社会(91763)
- 社会科(87142)
- 社会科学(87124)
- 基金项目(69922)
- 省(67178)
- 自然(62096)
- 自然科(60752)
- 自然科学(60741)
- 教育(60165)
- 自然科学基金(59750)
- 划(55777)
- 编号(54243)
- 资助(54057)
- 成果(42304)
- 部(40854)
- 创(40470)
- 重点(39582)
- 国家社会(39254)
- 发(39079)
- 业(38189)
- 创新(36985)
- 教育部(35922)
- 制(35848)
- 期刊
- 济(139948)
- 经济(139948)
- 研究(81685)
- 中国(50844)
- 财(47034)
- 管理(45476)
- 农(37598)
- 科学(35128)
- 学报(32922)
- 农业(26365)
- 大学(26254)
- 融(25796)
- 金融(25796)
- 业经(24690)
- 学学(24640)
- 技术(24242)
- 经济研究(24083)
- 财经(23167)
- 教育(21800)
- 经(20213)
- 贸(18553)
- 问题(17966)
- 业(17110)
- 国际(16276)
- 世界(16017)
- 技术经济(15612)
- 商业(13729)
- 现代(13627)
- 图书(13189)
- 财会(12703)
共检索到411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牛华 马艳昕
利用总贸易流分解方法研究表明:1995~2011年,中国服务业出口中隐含在最终品中的增加值减少,返回国内并被吸收的增加值增加,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服务业出口的国别分布呈现出"一头独大"趋势,美国占比从1995年的8.94%上升至2011年的18.24%;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出口为主;批发贸易和租赁及其他商务服务两个行业占服务业出口总额的1/2,但前者在服务业出口中的占比下降幅度较大,而后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基于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采用总出口分解模型,将中国等40个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总出口完全分解为不同的增加值项目和重复计算项目,并衍生出增加值贸易的相关指标。从行业层面,测算了中国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规模及其实现路径。依据"吸收地原则",研究了我国总体、行业增加值出口的地区(国别)去向。结果显示,中国总出口中国外成分(VS)所占比例为21.77%,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重复计算项的比例为24.53%;中国传统出口规模较小的农业、狩猎业、林业及渔业、采掘业和服务行业,通过将行业产出用于制造业行业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其增加值出口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北美地区、欧盟地区是中...
关键词:
总出口 增加值 价值链 投入产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王飞 任靓 裴建锁
本文基于1995—2018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数据,利用双边贸易分解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对美出口的贸易伙伴在地理格局上的变迁、出口产业升级和服务化特征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东盟、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全球价值链伙伴;亚洲全球价值链正逐渐以中国市场为导向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中国的出口平台地位明显降低;我国对美出口产品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明显提升,进口中间品越来越多地被国内生产替代;对美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主要来自产品的服务化;我国对美出口的全球价值链伙伴长期稳定;全球价值链产品的生产呈现出向中国集聚的趋势,我国国内市场的引力成为抵消“去全球化”离心力的关键因素;服务化正在成为推动我国出口升级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中美贸易 出口结构 服务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文章利用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出中国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DTC指数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从国外中间服务品嵌入和国外制造品嵌入两个维度,分析全球价值链双重嵌入对我国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国外中间服务品嵌入显著地提升了中国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而国外中间制造品嵌入对中国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国外中间服务品嵌入对低技术密集度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最大,其次为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业,最后是中技术密集度服务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文章利用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出中国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DTC指数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从国外中间服务品嵌入和国外制造品嵌入两个维度,分析全球价值链双重嵌入对我国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国外中间服务品嵌入显著地提升了中国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而国外中间制造品嵌入对中国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国外中间服务品嵌入对低技术密集度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最大,其次为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业,最后是中技术密集度服务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总出口的价值来源、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和社会经济账户(SEA),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国外增加值率较高,国外增加值主要来源于东亚、欧盟和北美地区,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外增加值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中国增加值出口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从增加值出口实现方式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增加值出口分别以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出口为主要方式,而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行业、服务业则主要通过参与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来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传统贸易数据严重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规模;相比于传统贸易失衡,中国与欧美、东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和逆差均大幅降低。研究创新:依据增加值"来源地"和"吸收地"原则测算了中国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价值:克服了传统贸易数据由于"重复核算"所呈现的贸易假象,厘清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毅
基于WIOD数据库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总量,分析其被吸收的途径、国别(地区)流向和部门分布。结果发现,出口统计数据夸大了总出口;增加值出口的增长集中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增加值出口主要被直接进口国所吸收,被第三国间接吸收份额小;增加值出口主要流向发达经济体,但流向新兴经济体的比重随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而上升。从部门结果来看,中国制造业出口带来的利润不高,资源型行业的出口获利较多但会导致资源和环境问题。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增加值出口 重复计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卫瑞 张文城 张少军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采用MRIO模型测算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变动趋势,并采用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9种因素对中国增加值出口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95~2009年外需引致的中国增加值出口由1425亿美元增加到10396亿美元,增幅高达629.36%,增加值出口对于国内增加值创造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外国最终需求的来源地结构变动、中国前向国际产业关联变动和外国最终需求规模变动是影响中国增加值出口变化的3个最主要因素,分别使中国增加值出口增长278.81%、262.02%和122.28%;中国国内生产部门增加值系数变动和外国最终需求的产品结构变动不利于中国增加值出口增长或影响很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志芳
中国对美国出口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但虚高的贸易量不仅没有使中国利益分配得到增长,而由此引发的汇率摩擦、贸易摩擦纷争此起彼伏。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利用Koopman(2014)出口分解技术研究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背后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日益增长的中间品贸易是中美贸易摩擦根源所在。我国政府应在关注零部件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同时,积极提升国内企业零部件产品的自主生产能力,提升劳动力成本领先之外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中美贸易结构 增加值核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振国 张亚斌 牛猛 钟源
一国(产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所从事制造、研发、管理和市场等不同活动的出口功能专业化水平,关乎其对价值链的影响和控制力,这便凸显既有基于总增加值贸易核算对全球价值链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工基础上考虑功能分工,以产业要素收益为依据,采用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法修正了功能专业化测度方法,据此构建国家和行业层面修正的功能专业化指标,并利用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和最新编制开发的劳动力职业数据,测算并比较分析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功能专业化水平及其最新动态演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呈现出较高的制造专业化水平,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总部经济活动(如市场、研发和管理)的功能专业化水平偏低,几乎被锁定在世界最低端层次,无法对欧美发达经济体构成出口威胁。中国制造业基本遵循着"依托制造—挺进市场—遥望管理和研发"的功能发展路径,"强"制造与"弱"管理和研发并存,典型加工贸易部门的"电气光学设备"的制造专业化水平更是达到国际领先。中国服务业的功能专业化水平总体上弱于制造业,且处于全球落后位置,与服务贸易强国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战琪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商务局统计,中国对外投资"猛追"引资规模,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由2002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078亿美元,12年增长39倍。同时,中国"双顺差"即将终结,中国除了连续三年没有完成进出口增长指标以外,中国对外投资已开始接近或超过境外对华投资,201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投资为1176亿美元,可以看到,当年中国对外投资额接近境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铁瑛 傅川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利用2000-2007年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工资扭曲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GVC背景下工资扭曲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其中高GVC地位的企业其工资扭曲对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拓展性的实证研究表明,GVC地位提升可以提升生产率、企业规模、外资占比以及垂直专业化程度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均受到工资扭曲的正向影响,但GVC地位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对本土企业有效;低生产率企业的出口更依赖工资扭曲;工资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工资扭曲 企业出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铁瑛 傅川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利用2000-2007年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工资扭曲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GVC背景下工资扭曲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其中高GVC地位的企业其工资扭曲对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拓展性的实证研究表明,GVC地位提升可以提升生产率、企业规模、外资占比以及垂直专业化程度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均受到工资扭曲的正向影响,但GVC地位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对本土企业有效;低生产率企业的出口更依赖工资扭曲;工资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的正向促进作用会因为GVC地位的提升而得以强化;出口量较大的企业出口主要通过生产率水平来驱动,工资扭曲的正向促进作用会因为GVC地位的提升而得到强化,而出口量较低的企业出口对工资扭曲的依赖程度较高。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工资扭曲 企业出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WIOD数据和WWZ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严重破坏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2)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主导地位,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业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3)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表明中国制造业主要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组装的低端环节;(4)直接进口国增加值明显低于其他国增加值,说明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外增加值主要是来自直接进口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5)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显著高于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生产分工程度高于国内生产分工;(6)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最高,但只是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较为低端的生产环节,技术含量并不高;(7)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相对优势地位,较为成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