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30)
2023(18279)
2022(15448)
2021(14286)
2020(11993)
2019(27361)
2018(26838)
2017(51186)
2016(27445)
2015(31039)
2014(30571)
2013(30392)
2012(27731)
2011(25047)
2010(25058)
2009(24210)
2008(24196)
2007(21773)
2006(18996)
2005(17647)
作者
(77378)
(64783)
(64686)
(61512)
(41265)
(30892)
(29544)
(25170)
(24245)
(23030)
(22056)
(21643)
(20685)
(20468)
(20195)
(19892)
(19255)
(19244)
(18896)
(18633)
(16003)
(15897)
(15528)
(14738)
(14519)
(14497)
(14401)
(14373)
(12900)
(12756)
学科
(119000)
经济(118842)
(101746)
管理(95113)
(89729)
企业(89729)
方法(52572)
数学(42310)
数学方法(41967)
(38654)
(36386)
业经(33826)
中国(32403)
(30956)
贸易(30942)
(30144)
(27551)
(25638)
财务(25594)
财务管理(25545)
农业(24330)
企业财务(24141)
技术(20675)
(20333)
理论(20167)
(19757)
地方(19727)
(19655)
(19316)
银行(19290)
机构
学院(400592)
大学(397666)
(175819)
经济(172594)
管理(156725)
理学(134201)
理学院(132823)
研究(132348)
管理学(130983)
管理学院(130224)
中国(104980)
(83834)
(82902)
科学(75720)
财经(65961)
(65818)
(63542)
(60529)
中心(60432)
(59892)
研究所(58901)
经济学(54504)
业大(53962)
北京(52277)
农业(49815)
(49246)
经济学院(49207)
师范(48824)
财经大学(48696)
(47453)
基金
项目(256404)
科学(204366)
研究(191386)
基金(189399)
(162716)
国家(161348)
科学基金(140135)
社会(125378)
社会科(118960)
社会科学(118930)
基金项目(99178)
(98428)
自然(88046)
教育(87495)
自然科(86026)
自然科学(86003)
自然科学基金(84550)
(82141)
编号(77146)
资助(76997)
成果(62649)
(58327)
重点(57275)
(55798)
(55118)
国家社会(52605)
课题(52396)
(51754)
创新(51546)
教育部(50898)
期刊
(198762)
经济(198762)
研究(120580)
中国(78213)
(69032)
管理(61484)
(59582)
学报(55289)
科学(53635)
大学(43033)
学学(40547)
农业(40461)
(38912)
金融(38912)
教育(38019)
技术(35059)
财经(33529)
业经(33305)
经济研究(32585)
(28947)
(27082)
问题(26615)
(24136)
国际(23688)
技术经济(21623)
世界(21006)
商业(19288)
现代(18635)
财会(18542)
(18146)
共检索到608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WIOD数据和WWZ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严重破坏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2)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主导地位,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业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3)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表明中国制造业主要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组装的低端环节;(4)直接进口国增加值明显低于其他国增加值,说明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外增加值主要是来自直接进口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5)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显著高于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生产分工程度高于国内生产分工;(6)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最高,但只是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较为低端的生产环节,技术含量并不高;(7)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相对优势地位,较为成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WIOD数据和WWZ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严重破坏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2)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主导地位,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业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3)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表明中国制造业主要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组装的低端环节;(4)直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建勋   陈亚楠  
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框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文章构建了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探究了其整体结构及动态演化趋势,并实证检验了网络特征对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球贸易网络聚集度逐渐增强,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重心逐渐向东亚转移。(2)贸易网络特征能够显著提升GVC分工水平。具体来看,网络出度中心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更强,主要对前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而网络入度中心度的提升效应在高技术制造业和发达国家更强,主要对后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网络联系强度在发达国家作用更强;网络异质性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更明显;金融危机爆发显著削弱了网络联系强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3)贸易网络特征主要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渠道来促进GVC分工水平提升。文章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元媛  郭雯青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根据2016版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近年的发展状况、全球价值链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的修正版指标,研究结论表明:2000-2014年我国制造业已较大程度地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且出口服务化水平及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中,但仍与部分发达国家有差距;服务含量比率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提高对制造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呈负面影响,但对其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地位上受到出口服务化水平带来的帮助比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更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罗科  王艺霏  
利用2005—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和配套贸易隐含碳数据,建立包含人口、财富和技术的随机回归影响模型,系统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会显著增加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贸易规模效应、贸易结构效应和中间品技术创新效应是主要的作用渠道;区域内直接和浅层价值链合作有助于减少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可以抑制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相反,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伣  
文章基于2016版WIOTs数据,运用WWZ的16部分增加值贸易分解法,采用GVC指数法,应用SAS9.4软件,从三个层次(整体、产业、行业)分析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参与的程度、所处的地位、获取的收益等情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红林  辛娜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格局重塑,解构发达国家与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空间网络格局变化,判断不同时期中国在全球的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分析中国高端制造业网络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网络分析法可视化全球高端制造业空间贸易关联网络拓扑形态和关键特征,通过QAP分析贸易网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全球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呈现典型整体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网络密度和互惠性高,联系紧密并保持良好的互通性,贸易活动较频繁;②整体网加权点强度测度表明中国在贸易网络呈现较频繁的贸易活动,并逐渐迈入网络贸易规模前列的空间格局;③个体网结构洞分析表明中国在网络中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贸易行为受其它节点的限制,中国还未成为全球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的"织网者";④工业增加值和地理相邻等因素对全球高端制造业贸易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印梅  张艳艳  
以双边汇率与贸易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是否弱化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发现全球价值链通过后向参与的对冲效应与前向参与的竞争效应来削弱出口的汇率弹性,其削弱程度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以及进口投入来源分布与出口市场分布契合情况的影响。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对汇率弹性的弱化效应已然下降,前向效应是削弱人民币汇率与出口联系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后向效应要强于对发达国家(地区)出口中的后向效应。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审慎对待全球价值链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的影响,以避免作出过于乐观的政策预期。
[期刊] 改革  [作者] 辛娜  袁红林  
采用WIOD数据库中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相关指标,从增加值贸易视角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对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心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心地位,但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贸易规模和自由度呈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高嵌入会降低一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控制核心资源的能力。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强化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能力,提升网络贸易中控制核心资源的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龙  陈雪菲  
本文采用分行业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法,运用WIOD面板数据分析中间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利益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总中间投入与其四个子类对出口贸易利益都具有促进作用,国外中间产品投入对利得的影响最大,国内中间服务投入对利得的影响最小。(2)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各产业出口贸易利益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低技术产业国内产品投入更能促进出口贸易利益的增长;中低技术产业对国外产品投入作用更大;高技术产业对中间产品起到正向效应的同时,国外中间服务投入也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利用WIOD最新数据,对中日制造业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DVA)比重明显高于日本制造业对中国出口中的DVA比重,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下游位置;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主要对日本出口最终品,垂直专业化(VS)比重相对较低;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中间品比重呈小幅下滑趋势,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出口国外增加值(FVA_INT)比重明显低于日本,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更加依赖最终品出口,增加值出口(VAX_F)比重明显低于日本。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赵乔  
利用OECD-Ti VA数据库和KPWW附加值贸易核算框架,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地位指数和国内附加值,衡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贸易现状,并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附加值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但分工地位偏低,国内附加值提升缓慢。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内附加值最高,知识密集型行业最低。中国陷入了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窘境。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与国内附加值正相关,且影响最大,通过加深参与程度提高国内附加值的前提是提高贸易地位。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和鼓励科研创新有利于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博伟  张伯伟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碳减排,可以为中国“碳双减”提供政策启示。采用1995—2009年的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结合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出上游度和投入下游度的上升均会导致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升高,这说明如果一国以矿业、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那么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会升高,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此外,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弱,但是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加明显。因此,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政府应当优化产业布局,通过约束污染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调整出口规模和改善出口贸易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