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3)
2023(12973)
2022(11171)
2021(10375)
2020(8781)
2019(20060)
2018(19697)
2017(37458)
2016(20062)
2015(23010)
2014(22498)
2013(22533)
2012(20817)
2011(18973)
2010(18902)
2009(18096)
2008(17851)
2007(15970)
2006(13620)
2005(12402)
作者
(57809)
(48383)
(48133)
(46063)
(30580)
(23033)
(22007)
(18889)
(18180)
(17185)
(16448)
(16092)
(15350)
(15084)
(15078)
(15063)
(14667)
(14302)
(14021)
(13857)
(11949)
(11881)
(11663)
(10945)
(10932)
(10887)
(10673)
(10612)
(9703)
(9703)
学科
(89921)
经济(89852)
(56367)
管理(56341)
(45893)
企业(45893)
方法(39856)
数学(34706)
数学方法(34438)
中国(25496)
(24581)
(20521)
(20051)
贸易(20040)
业经(19934)
(19537)
(17251)
地方(16812)
(16363)
农业(15642)
(13676)
(13600)
银行(13573)
(13048)
(13000)
金融(12998)
环境(12871)
产业(12831)
(12443)
理论(12437)
机构
学院(292956)
大学(291417)
(128670)
经济(126329)
管理(110754)
研究(103297)
理学(95292)
理学院(94218)
管理学(92772)
管理学院(92214)
中国(78305)
(62000)
科学(61567)
(55499)
(52539)
(48233)
研究所(47891)
中心(46426)
财经(44815)
(42433)
业大(41518)
(40750)
经济学(40664)
北京(39503)
(38472)
农业(38170)
师范(38131)
(36959)
经济学院(36729)
(33887)
基金
项目(192751)
科学(151822)
研究(142453)
基金(140179)
(121868)
国家(120903)
科学基金(102924)
社会(91646)
社会科(86997)
社会科学(86976)
(74256)
基金项目(73191)
教育(65046)
自然(64494)
自然科(63002)
自然科学(62984)
(62874)
自然科学基金(61903)
资助(57932)
编号(57588)
成果(46483)
重点(43942)
(43469)
(43409)
(40367)
课题(39842)
国家社会(38426)
创新(37698)
教育部(37353)
科研(36986)
期刊
(140996)
经济(140996)
研究(85739)
中国(54626)
(44127)
学报(44008)
(42840)
科学(41625)
管理(39741)
大学(32845)
学学(30894)
农业(30558)
教育(29332)
(25181)
金融(25181)
技术(24975)
经济研究(24507)
业经(23578)
财经(22353)
(19467)
问题(18877)
(17919)
(17782)
国际(15931)
世界(15432)
技术经济(15108)
商业(14431)
统计(13958)
(13447)
图书(12720)
共检索到432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跃生  李宇轩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入调整,贸易分工模式发生变化,同时中国进入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时期。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使用WIOD数据库1995—2011年的国际投入产出表,从供给层面测算中国整体及货物生产业、服务业增加值输出。并基于增加值测算产业显性比较优势。中国自身增加值90%用于国内最终品和中间品的生产,不足10%用于国外生产;各产业自身增加值用于国外最终品生产的比例大于中间品;传统货物生产业优势下降,而高技术货物生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多数服务业具备比较优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竞争力不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跃生  李宇轩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入调整,贸易分工模式发生变化,同时中国进入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时期。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使用WIOD数据库1995—2011年的国际投入产出表,从供给层面测算中国整体及货物生产业、服务业增加值输出。并基于增加值测算产业显性比较优势。中国自身增加值90%用于国内最终品和中间品的生产,不足10%用于国外生产;各产业自身增加值用于国外最终品生产的比例大于中间品;传统货物生产业优势下降,而高技术货物生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多数服务业具备比较优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竞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锐  王菊花  王振国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一国出口产品中蕴含了大量国外成分,科学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基于全球生产工序的数据。文章构建了基于出口增加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2016年最新发布的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和比较分析了20002014年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及动态变迁。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在研究期间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有不断减弱趋势;与此相反,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实现了比较优势的提升,推动中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飞  
研究目标:测度分析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方法:以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ICIO)为基础,利用提出的测算框架从价值增值能力、价值整合能力、产业影响力对中国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评价。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竞争力在价值增值能力上表现不佳,暴露出中国对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控制不足;在价值整合能力上表现突出,凸显中国在新兴产业培育成长上优势明显;产业影响力快速提升和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生产依赖下降,为中国突破现有全球价值链框架下产业升级瓶颈,构建国家价值链提供了条件。研究创新:突破国家价值链研究的国内框架,深化国家价值链数量研究。研究价值:为认识中国产业竞争力和明晰产业升级路径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林青  谭力文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际分工已从按产品分工转变为按要素分工,从产业间水平分工转变为价值链分工;产业边界超越国家边界,改变了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性质;企业与国家之间也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这些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假设基础。本研究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企业,考察不同类型企业的竞争力贡献,据此构建了一个全球价值链背景下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模型,进而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典型模式和演化轨迹。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林青  谭力文  马海燕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战略管理和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家和企业都是全球竞争市场上的行动者,它们已成为提升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时需要同时关注的力量。国家和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治理是关键。与单一公司的治理相比,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治理显得更加复杂,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治理问题:企业内治理、产业治理和市场治理。本文从产业治理与市场治理的交互出发,构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产业的二维治理模型,并由此区别出五种典型的主导治理模式,分别是自由市场、公共治理、产业治理、共同治理和网络治理。不同的主导治理模式体现了国家和企业在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而形成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同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林青  周潞  
本文通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二维评价模型和新的农产品分类方法,重新审视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问题。结果表明:尽管农产品出口在中国总出口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但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虽小却地位相当重要,且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农产品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降幅超过了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外资对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贡献已经接近40%;中国农产品出口已经开始向高附加值环节集聚,加工产品占到农产品出口的四成,但其国际竞争力的一半是由外资贡献的,民族企业的主角地位正在失去;进一步的跟踪调查表明,世界五百强中的"涉农企业"大多已在中国完成初步布局,开始影响甚至改变中国国内农产品产业价值链的基本架构,民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宇轩  
通过上游度测算,量化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比较分析了中美货物生产业、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整体上,中国产业在GVC上处于低技术的中间生产加工环节,所获增加值利润较少,而美国产业在GVC上更接近"微笑曲线"的两端,产业竞争力高于中国。进一步提出了提高中国产业在GVC竞争力的建议:第一,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第二,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第三,货物生产业、服务业平衡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玉  戴一鑫  
基于贸易附加值核算框架,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1995~2009年跨国制造业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工具GMM方法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总体上显著促进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且该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行业中间品出口上;在细分服务类型上,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行业总出口、中间产品出口及最终品出口形式实现的国际竞争力均具促进作用,消费性服务业仅显著提高制造行业最终品出口,公共服务业对总出口和中间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对最终品出口的影响不显著;金融、设备租赁及咨询、技术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对制造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效应相对较大,而零售及交通运输的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李鹏飞  廖建辉  
本文在对出口商品按技术含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研究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把中国工业制成品按技术含量低、中、高的次序排列,其国际竞争力大致呈U型分布;②中国的出口优势产品与潜力产品之间的距离比较近,这为出口结构实现平稳转型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③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中高技术制成品将会引领中国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目前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群体将会出现分化;④将来在低技术产品领域挑战中国的领先地位的主要是南欧国家、中东欧转型国家及印度,在中等技术制成品领域中国主要与欧洲大陆发达国家竞争,在高技术制成品领域中国需要追赶和超越的目标主要是美国、欧洲和东亚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禹  严兵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使用出口增加值代替传统的总出口额,在Costinot et al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产业竞争力指标,对我国33个行业1995-2011年之间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发现我国的竞争力优势部门仍然集中在如农业、纺织业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部门,而资本密集型部门、技术密集型部门和服务业虽然竞争力有所增强,但整体仍然处于劣势。通过对几种不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测度方法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和定位我国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宏  陈圳  
聚焦中国优势制造业,通过使用基于贸易增加值数据分解的框架测算连续20年的中国数据,分析和评估我国优势制造业的竞争力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在优势制造业方面,中国制造业整体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的中、高技术行业相对于低技术和新兴制造业,更具显著竞争力;以核电、航空和高铁为代表的高技术行业、新兴制造业的中间品出口主要是依靠国内增加值的中间品出口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而代表低技术行业的纺织业依靠融入全球价值链保持全球同行业的竞争优势;在全球垂直专业化深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优势制造业中普遍存在参与国际分工的依赖程度弱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曼青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组成特色产业集群去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上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如美国的硅谷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州的葡萄酒产业区等成为国家和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巩家婧  
本文在整理产业链条整合形态变迁的基础上,分析产业竞争链和价值链结合的必然趋势,探究商品流通新模式的内涵,并在产业竞争链与价值链整合的基础上对商品流通新模式进行总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程大中  郑乐凯  魏如青  
文章基于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法,并利用2016年WIOD最新公布的数据,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整体及细分部门的服务贸易出口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重新评估。结果发现:(1)新算法实际测得中国服务出口占贸易总量35%左右,可见服务贸易被严重低估,研究结果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服务经济在一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存在地位的显著非对称性问题。(2)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通过自身直接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32.16%下降到2014年的26.07%,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更多的服务价值是通过制成品出口而随之出口。(3)2014年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市场的占有率为12.71%,位居全球第2,但通过多项竞争力指标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整体还是细分部门,中国服务贸易只是规模意义上的大国,而非服务贸易强国,国际竞争能力不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