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3)
- 2023(16435)
- 2022(14258)
- 2021(13103)
- 2020(11033)
- 2019(24546)
- 2018(24304)
- 2017(46445)
- 2016(25394)
- 2015(28069)
- 2014(27182)
- 2013(26945)
- 2012(24194)
- 2011(21827)
- 2010(21487)
- 2009(19850)
- 2008(18977)
- 2007(16358)
- 2006(14020)
- 2005(11843)
- 学科
- 济(99067)
- 经济(98969)
- 管理(71508)
- 业(69950)
- 企(57612)
- 企业(57612)
- 方法(45755)
- 数学(39561)
- 数学方法(39131)
- 农(27524)
- 中国(24364)
- 业经(23682)
- 财(23218)
- 学(22553)
- 地方(19723)
- 贸(19036)
- 贸易(19029)
- 易(18465)
- 农业(18360)
- 技术(16508)
- 理论(16395)
- 制(15845)
- 环境(15823)
- 务(15286)
- 和(15264)
- 财务(15217)
- 财务管理(15196)
- 产业(14904)
- 企业财务(14350)
- 银(13413)
- 机构
- 学院(354045)
- 大学(352586)
- 管理(139234)
- 济(137649)
- 经济(134835)
- 理学(122238)
- 理学院(120900)
- 管理学(118637)
- 研究(118277)
- 管理学院(118044)
- 中国(84317)
- 科学(77524)
- 京(74435)
- 农(64858)
- 所(59990)
- 业大(59331)
- 财(58483)
- 研究所(55534)
- 中心(52744)
- 农业(51575)
- 江(49627)
- 财经(48373)
- 范(46244)
- 北京(46042)
- 师范(45680)
- 经(44026)
- 院(43042)
- 经济学(40795)
- 州(40399)
- 技术(38450)
- 基金
- 项目(253408)
- 科学(197978)
- 基金(182938)
- 研究(179520)
- 家(162315)
- 国家(160988)
- 科学基金(137198)
- 社会(112793)
- 社会科(106938)
- 社会科学(106911)
- 省(100451)
- 基金项目(97474)
- 自然(91497)
- 自然科(89369)
- 自然科学(89344)
- 自然科学基金(87730)
- 划(84704)
- 教育(82093)
- 资助(74749)
- 编号(72597)
- 重点(57151)
- 成果(56480)
- 发(54472)
- 部(54186)
- 创(53293)
- 创新(49684)
- 课题(49581)
- 科研(48807)
- 计划(47734)
- 国家社会(46168)
- 期刊
- 济(144091)
- 经济(144091)
- 研究(96522)
- 学报(63310)
- 中国(60669)
- 农(58300)
- 科学(55621)
- 管理(48775)
- 大学(46652)
- 学学(44387)
- 财(42763)
- 农业(40913)
- 教育(37029)
- 技术(29332)
- 业经(26147)
- 融(24366)
- 金融(24366)
- 经济研究(24236)
- 财经(22389)
- 业(21486)
- 经(19252)
- 科技(18999)
- 问题(18705)
- 版(17776)
- 图书(17290)
- 业大(17147)
- 技术经济(16870)
- 商业(16764)
- 理论(15603)
- 现代(15373)
共检索到491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梦卓 朱顺和 孙穗
本文利用2012-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呈现“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指数以及全球价值链进口指数、全球价值链出口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我国仍困于集聚拥挤效应、陷于价值链低端锁定,要不断优化我国产业布局、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加强全球价值链中先进技术的学习、内化,才能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近年来,我国依靠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日益深化,中国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不断增加。为考察近年来进口中间品的成效,文章选取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合并数据,基于不同出口强度企业视角,使用普通最小二乘(OLS)、广义矩估计(GMM)等方法对企业中间品进口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和倍差法(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多种检验结果表明:内销企业和出口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内销企业较为显著;将出口企业细分为一般出口企业和纯出口企业,发现进口中间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依内销企业、一般出口企业和纯出口企业递减。其中出口企业中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占比较大是导致上述结论产生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进口中间品对技术吸收能力强、从发达国家进口以及外资企业的生产率促进效应更明显。文章为客观评估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成效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现阶段"促进口"战略调整及未来"促进口"战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背景 中间品进口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近年来,我国依靠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日益深化,中国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不断增加。为考察近年来进口中间品的成效,文章选取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合并数据,基于不同出口强度企业视角,使用普通最小二乘(OLS)、广义矩估计(GMM)等方法对企业中间品进口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和倍差法(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多种检验结果表明:内销企业和出口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内销企业较为显著;将出口企业细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背景 中间品进口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爱栋 王海元 任冬玲
本文基于2012-2019年WTO28个成员国国际贸易物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聚集水平对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加入全球价值链嵌入这一中介变量后,产业聚集水平对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所下降,但总体影响仍为正向。同时,产业聚集水平对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产业聚集水平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逐渐降低,并呈现非线性。据此,文章提出积极引导产业合理聚集、深化产业集聚政策改革、打破行政辖区束缚、提升产业出口能力、推动跨境物流合作等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中华 张立柱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其溢出效应在0~950千米范围内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过程,波峰出现在500千米左右;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负影响主要是由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所主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能鹏 陈经伟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中1998-2009年相互匹配的数据,对微观层面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还基于中介效应基本原理构建实证模型,对全球价值链机制下FDI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同时论证了FDI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作用具体异质性特征。基本结论为:(1)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FDI对中国企业作用机制显著,即中国企业可通过FDI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并提升中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FDI对国内外资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民营企业次之,对国有企业的作用比较弱。
关键词:
FDI 全球价值链嵌入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洁 冯琼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资源这类生产要素的积极赋能作用,实现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发展格局下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据要素资源集聚、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和物流业效率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就全要素生产率在数据要素资源集聚对物流业效率的影响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龙鹏 张双志 胡燕娟
从技术创新和企业价值链的双重视角出发,基于2007年到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且正向的影响。从技术创新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应用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应用对大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因而这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进一步结合企业价值链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环节的应用也均通过技术创新显著地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市场营销智能化的技术创新效应更大一些,从而带来更为明显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对于价值链为生产者驱动型的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环节的人工智能应用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价值链为购买者驱动型的产业,市场营销智能化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这也主要是因为市场营销智能化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部门要着力构建促进企业全价值链智能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针对不同产业领域企业智能化转型需求的重点,分行业出台企业智能化转型指导方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泽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的,将样本划分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四线城市展开异质性分析,同时考察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一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四线城市则不明显。流通产业集聚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汪立新
本文采用EG指数方法测度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水平,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测度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呈下降趋势且速度随时间变缓,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且波动幅度逐渐增大;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两者关系,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产业集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陈昱帆 花俊国
[目的]在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产业集聚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践行中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方法]基于2007—2021年中国27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传导机制。[结果]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中部地区整体提升;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集聚通过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结论]据此提出了推进奶牛养殖业的集聚发展、优化地理布局、完善人才引进补贴政策及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雨亮 方敏 徐乐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依据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9年数据,考量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发挥的有限性,以及政府科教支持对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一定临界值之前,产业集聚能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拥塞效应,多元化集聚可能产生的拥塞效应更强,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稳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加大教育支持有助于释放产业集聚的技术外部性,但在当前的支持力度下,政府科教支持效果甚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成 王卉菀 侯建
基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异质性结构,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财政支持视角探析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逐年波动明显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在不同财政支持水平下,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即较低的财政支持水平抑制了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而随着财政支持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林业产业集聚可以更好地发挥正外部性进而促进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结论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成 王卉菀 侯建
基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异质性结构,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财政支持视角探析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逐年波动明显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在不同财政支持水平下,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即较低的财政支持水平抑制了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而随着财政支持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林业产业集聚可以更好地发挥正外部性进而促进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结论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助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诉求。文章选择中国2000-2016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来探讨财政分权背景下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其交互项都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因地区的发展差异而导致促进效果的不同;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其交互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其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上,这也体现了当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现实国情。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