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5)
- 2023(13101)
- 2022(11035)
- 2021(10050)
- 2020(8185)
- 2019(18340)
- 2018(18030)
- 2017(35306)
- 2016(18824)
- 2015(21171)
- 2014(20877)
- 2013(20839)
- 2012(19399)
- 2011(17939)
- 2010(18458)
- 2009(17774)
- 2008(17211)
- 2007(15648)
- 2006(14343)
- 2005(13290)
- 学科
- 济(86139)
- 经济(86060)
- 管理(55793)
- 业(54986)
- 企(43398)
- 企业(43398)
- 中国(28369)
- 方法(28221)
- 农(26164)
- 数学(23816)
- 地方(23629)
- 数学方法(23560)
- 业经(21270)
- 财(19469)
- 制(18038)
- 贸(17532)
- 贸易(17517)
- 银(16998)
- 银行(16985)
- 易(16973)
- 农业(16824)
- 行(16519)
- 融(15928)
- 金融(15927)
- 学(13934)
- 发(13756)
- 策(13622)
- 产业(13506)
- 环境(13451)
- 地方经济(13383)
- 机构
- 学院(274414)
- 大学(268212)
- 济(120005)
- 经济(117451)
- 管理(103414)
- 研究(96205)
- 理学(86936)
- 理学院(86017)
- 管理学(84820)
- 管理学院(84287)
- 中国(75836)
- 财(57563)
- 京(57443)
- 科学(53850)
- 所(48179)
- 财经(43798)
- 中心(43498)
- 江(43411)
- 研究所(42732)
- 农(39971)
- 经(39378)
- 范(37720)
- 师范(37438)
- 北京(37350)
- 经济学(36113)
- 州(35127)
- 院(34531)
- 业大(34094)
- 经济学院(32377)
- 财经大学(31935)
- 基金
- 项目(166698)
- 科学(132093)
- 研究(130361)
- 基金(118094)
- 家(99765)
- 国家(98856)
- 科学基金(85056)
- 社会(83320)
- 社会科(79100)
- 社会科学(79091)
- 省(66882)
- 基金项目(60747)
- 教育(59390)
- 划(55183)
- 编号(54946)
- 自然(50458)
- 自然科(49199)
- 自然科学(49189)
- 资助(48612)
- 自然科学基金(48292)
- 成果(46039)
- 发(42451)
- 课题(39170)
- 重点(37558)
- 部(36724)
- 发展(35367)
- 创(35342)
- 展(34807)
- 国家社会(33555)
- 性(33422)
- 期刊
- 济(146871)
- 经济(146871)
- 研究(90766)
- 中国(58629)
- 财(42138)
- 管理(41466)
- 农(38624)
- 教育(34741)
- 融(33774)
- 金融(33774)
- 科学(33205)
- 学报(32186)
- 业经(26974)
- 农业(26417)
- 大学(25349)
- 技术(25197)
- 经济研究(24404)
- 学学(23530)
- 财经(21377)
- 问题(19460)
- 经(18599)
- 贸(16915)
- 国际(15551)
- 商业(15333)
- 技术经济(14046)
- 现代(13471)
- 业(13411)
- 理论(13268)
- 世界(13227)
- 坛(13157)
共检索到439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莉萍 戴翔 孙大伟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表现出新趋势,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等转型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此,应通过打造综合竞争优势等方式,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在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深入拓展和重构中,逐渐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融入乃至主导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转变,以助推我国制造业从主要依靠中低端产业的规模扩张逐渐向产业链中高端挺进。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新趋势 制造业 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健 王奎倩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全球价值链的结构性变化与重构,这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全球经贸治理乃至世界经济繁荣稳定都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球价值链的体系中,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分工逐步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化,服务经济及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并逐步的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但是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融入全球价值链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能够更好的融入和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当中,国家要进行相应顶层设计,利用多双边平台不断增强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积极开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规则 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健 王奎倩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全球价值链的结构性变化与重构,这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全球经贸治理乃至世界经济繁荣稳定都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球价值链的体系中,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分工逐步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化,服务经济及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并逐步的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但是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融入全球价值链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能够更好的融入和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当中,国家要进行相应顶层设计,利用多双边平台不断增强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逐步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价值链。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规则 应对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荆林波 袁平红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研究现状出发,对全球价值链变化新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机制已经发生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方兴未艾,全球价值链转型正在进行。全球价值链突破现有的物理空间局限,太空经济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发达国家主导区域贸易协定新规则,全球价值链重构内生化趋势明显。全球价值链分层逐步形成,附加值获取日益固化。针对全球价值链变化的新趋势,中国应当以新旧驱动力融合为着眼点,培育数字经济的中国优势;以中国空间站建设为契机,抢占太空经济制高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加速全球贸易网络构建;以复杂全球价值链打造为核心,提升附加值获取能力。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戴翔 张雨
当前,全球价值链进入亟待重构的新阶段,朝着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既有国际分工自然演进规律的作用,也有危机冲击期间"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更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亟待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既面临着挑战,也蕴含着重大机遇。其中,挑战主要包括产业回流、不正当技术竞争以及布局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机遇则主要表现为创新驱动的倒逼效应、依托区域价值链构建的"低端锁定"突破效应以及扩大国际合作等。化解风险,把握机遇,中国需要探寻有效的对策思路。一方面,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推动的重构,需要做到因势利导,在顺应乃至引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演进发展大势中,推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另一方面,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的全球价值链重构,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实施高水平开放,化解部分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带来的风险,着力推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本土化 区域化 多元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雪琴
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全球布局发生重大调整。一方面,由于区域制造业综合成本的变化,推动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我国经济正处在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时期,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已逐步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低端转移,呈现产业结构和转移方式双调整的特点。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制造业既要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GVC)中的位次并主导构建优势产业链条,同时也要构建我国国家产业价值链(NVC),推动产业升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枭吟 王晗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融合创新为源泉、以制造智能化为核心、以高度数字化为扩散动力,深刻影响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发展与变化。在微观企业层次,全球价值链呈现众包模式创新、柔性化定制生产、大数据管理的特点;在中观产业层次,展现出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链条趋势;在宏观分工与贸易层次,表现出多极化、"片段化"的发展趋向。中国要积极推动企业多方式创新,全方位融入全球价值链;优先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高标准对接全球价值链;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对话,战略性整合全球价值链,从而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全球价值链 智能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枭吟 王晗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融合创新为源泉、以制造智能化为核心、以高度数字化为扩散动力,深刻影响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发展与变化。在微观企业层次,全球价值链呈现众包模式创新、柔性化定制生产、大数据管理的特点;在中观产业层次,展现出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链条趋势;在宏观分工与贸易层次,表现出多极化、"片段化"的发展趋向。中国要积极推动企业多方式创新,全方位融入全球价值链;优先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高标准对接全球价值链;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对话,战略性整合全球价值链,从而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全球价值链 智能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继勇 肖光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文章基于Romer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通过对模型扩展得出金融发展影响机制的理论假说,利用我国2004-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三个方面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和金融规模对我国产业升级都具有促进作用;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不断增强,而金融结构的促进效应在不断下降;金融规模主要利用研发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下降;金融效率主要利用FDI技术溢出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上升;金融结构主要利用人力资本积累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增强。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产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辉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我国如何面对全球产业转移和竞争有一个由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多角度系统的认识。本文回顾了全球价值链理论20多年的形成历程,理清理论传承和主要研究思路;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动力机制、治理结构、产业升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概括性探究和由此引发的诸多发展启示;最后,给出了研究和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一些总结和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付丽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输成本的下降,以及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而带来贸易障碍的减少,跨国公司主导的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使得全球生产活动呈现出国际化分工、分散性模块化生产、任务贸易、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和商务模式,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一、全球价值链现状过去几十年间,得益于交通运输成本的下降和贸易障碍的减少,全球价值链逐步形成,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也因此引起各国关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丹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中美
全球价值链对国际贸易和增长的影响,在近20年又有新的变化。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种动力——为了更低成本的供应链转移和为了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其交相作用使得全球价值链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任何一方面的力量都不应当被夸大。区域集聚效应使得亚洲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区域,即平衡的中心点。对那些希望从效率驱动阶段进到了创新驱动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前的另一动向是,离岸服务是前景巨大的新市场。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区域集聚 升级和转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易小准 史蒂文·艾伦·巴奈特 金兴钟 裴光峻 小野寺修 徐奇渊 冈崎久实子 蔡于鸿
2023年9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3“全球产业链新趋势:机遇与挑战”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分享了关于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机遇及挑战等方面的研究观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开始放缓甚至部分回落。在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短链化、近岸化、友岸化甚至本土化势头,并存在双向“脱钩”风险。中美之间直接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弱化,但借助东盟等中间地带经济体的缓冲作用,当前中美之间的间接经贸联系仍然稳定。从全球层面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碎片化可能会损害世界各国几十年来取得的进步,阻碍世界各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国别(区域)层面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可能会对传统上作为低成本制造中心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影响,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采用和整合新技术提供了机会。重振国际合作精神是克服当今经济挑战的最佳途径。主要经济体都需要理性平衡安全、开放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防止落入“泛安全化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