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2)
2023(10582)
2022(8966)
2021(8407)
2020(6761)
2019(14910)
2018(14536)
2017(27889)
2016(14634)
2015(15888)
2014(14915)
2013(14641)
2012(13238)
2011(11725)
2010(11661)
2009(10781)
2008(10475)
2007(9319)
2006(7802)
2005(6731)
作者
(38218)
(32240)
(31597)
(30197)
(20348)
(15437)
(14435)
(12196)
(12039)
(11468)
(10733)
(10683)
(10259)
(9979)
(9789)
(9746)
(9433)
(9297)
(9295)
(9039)
(7757)
(7731)
(7544)
(7366)
(7128)
(7053)
(7049)
(6980)
(6400)
(6386)
学科
(57594)
经济(57546)
(50604)
管理(49225)
(44312)
企业(44312)
方法(21580)
数学(17676)
技术(17650)
数学方法(17503)
业经(16188)
(16036)
中国(14667)
地方(14220)
(14079)
技术管理(12325)
产业(12070)
(11713)
(10755)
农业(10350)
理论(9845)
(9601)
财务(9587)
财务管理(9568)
(9283)
(9211)
银行(9200)
(9183)
贸易(9176)
企业财务(9102)
机构
学院(195879)
大学(192208)
(80118)
管理(78981)
经济(78594)
理学(68887)
理学院(68146)
管理学(67222)
管理学院(66810)
研究(63043)
中国(46559)
(39802)
科学(37509)
(35798)
(29443)
(29402)
中心(29212)
财经(28737)
(28018)
业大(26981)
研究所(26792)
(26004)
(25633)
师范(25422)
北京(24325)
经济学(24140)
(23823)
(23737)
商学(22051)
商学院(21806)
基金
项目(136731)
科学(110385)
研究(102617)
基金(99472)
(86058)
国家(85288)
科学基金(75091)
社会(67471)
社会科(64078)
社会科学(64063)
(56090)
基金项目(53086)
自然(47484)
自然科(46425)
自然科学(46415)
教育(46325)
(45858)
自然科学基金(45664)
编号(40213)
资助(37961)
(34835)
创新(31545)
成果(31488)
(30756)
重点(30579)
(29315)
课题(28545)
国家社会(27960)
(26581)
(26228)
期刊
(88742)
经济(88742)
研究(56070)
中国(39572)
管理(31616)
(28828)
科学(27283)
学报(26351)
(25577)
教育(22579)
大学(20651)
学学(19381)
技术(18141)
农业(17641)
(16647)
金融(16647)
业经(16454)
经济研究(14725)
财经(13827)
(12139)
科技(12010)
问题(11349)
技术经济(10383)
(10381)
商业(9801)
现代(9288)
(9033)
(8918)
论坛(8918)
财会(8409)
共检索到284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韦华  向吉英  
本土产业发现并利用产业技术能力演化过程中出现的破坏性创新机会,以低端破坏进入主流市场,颠覆行业竞争规则,取代原有技术成为新的行业标准,从而推动本土产业升级和技术跨越。本文以深圳手机产业为例,研究本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发展的特征、破坏性创新的过程以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韦华  
本文通过对VCD产业和山寨手机产业的案例比较分析,发现VCD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破坏性创新的完整演化过程,而山寨手机产业的破坏性创新仍处于机会识别阶段,需要经历破坏性创新产品性能的持续改进和市场选择。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山寨手机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政府产业政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国胜  
全球价值链内产业升级的传递机制是企业的内生技术能力,但技术能力的演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尽管全球价值链的国际链接与异质参与者的多样性能够为本土企业提供局部的外部知识,但链条内部的知识溢出并不足以实现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线性发展,也无法实现链条内部自动传递的产业升级,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持续的技术学习,在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内局部知识外部性的基础上,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知识,实现技术能力的线性发展,从而推动本土产业的持续升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家宝  刁雅钰  陈玮玮  王志良  于晓宇  
破坏性创新对新兴产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新进入者通过破坏性创新使在位者陷入"创新者窘境",在逐渐成为市场新主导者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被新的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所替代的威胁,从而陷入"破坏性创新者窘境"。从破坏性创新的视角来看,新进入者经历的这一"创新窘途",同时也是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构筑过程。本研究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构建机制,将新兴产业的破坏性创新过程分为初始破坏、加速破坏、趋同及重塑四个阶段。以网约车行业为例,探讨了产业层面的破坏性创新过程,发现网约车行业的竞争优势构建经历了外围市场切入、主流市场入侵、主流市场重构等一系列过程。研究结论对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构筑有重要启发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启林  
本文对Christensen创立的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其理论背景、分析框架、数学模型及实证研究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描述。破坏性创新作为目前世界主流管理理论尽管在中国受到了不应有的忽略,但相对于Porter的竞争理论,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研究。本文最后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对“中国制造”的未来产业成长选择之路进行了预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放  曾国屏  
随着中国进入以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阶段,多数城市和地区都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为构建NVC、实现产业升级和沿GVC逆向攀登的切入点。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当产业仍处于GVC中低端时,构建相关NVC可能出现高技术行业升级对低技术行业升级"挤出"大于"互补"的联动效应,从而抑制本地相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此,本文构建了Verdoorn弹性系数指标并以深圳的产业升级为例验证了上述假说,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建华  倪自银  
破坏性创新战略的成功应用,必须围绕破坏性创新产品价值主张制定业务成长计划和商业运作模式,构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高绩效价值网,在此过程中,互补性资产起决定作用。在破坏性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互补性资产决定着创新绩效的获取能力,互补性资产的创新为破坏性创新构筑了更多的产业壁垒,增强了对破坏性创新保护力度,构建了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在价值网构建过程中,产品价值来源与价值网的绩效决定于互补性资产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而价值属性排序和衡量标准又为互补性资产选择提供了依据,价值网的特性为互补性资产活动能力提出了要求,进而完善和提升了互补性资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平  
破坏性力量总是推动着新的发展浪潮,因为它可以促使很多的人购买和消费。"破坏性创新"是企业探寻未来的利润源泉,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胜忠  余凤  
本文以小米手机为研究案例,探寻弱势后入者如何进入市场并克服竞争劣势成功立足市场。小米公司通过高性价比的分离市场侵入方式、互联网直销手机的营销模式以及基于社区互动的互联网研发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成功进入了智能机领域,而且有效克服了成本与品牌劣势,并通过顾客参与感的培养使目标顾客群体不断向主流消费者扩展,创新了分离市场侵入主流市场的路径,最终立足于主流市场,为市场后入者侵入和冲击在位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海霞  张治河  
本研究从破坏性创新概念本质分析出发,对破坏性创新形成机理和发生的市场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苹果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为案例研究新兴技术产品商业化过程。研究发现,苹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嵌入了破坏性创新战略,通过挖掘潜在消费者群体、创新价值主张、重置价值链、完善利润保护机制,不断拓展现有市场和占领新兴市场,最终成功颠覆主流市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林学军  梁媛  韩佳旭  肖叶芬  
中国虽是全球的贸易大国,但贸易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因此急需改变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全球创新链是创新的新发展。通过全球创新链,利用全球先进的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中国应当加速构建全球创新链,加强全球创新链与全球价值链之间的双重螺旋关系,以创新提升国际分工的地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滢  孙启贵  
破坏性创新是兴起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项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没有科技上实质性的突破,却能够成为快速实现技术跨越的新途径,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认同。文章主要是从价值网络视角分析破坏性创新,首先概述破坏性创新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接着比较了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价值网络并分析适合破坏性创新成长的新环境;最后通过新价值网络的研究来解决破坏性创新过程中的困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刚  汪旭晖  
自我国零售市场开放至今,外资零售巨头已经开始抢占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本土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如何摆脱这一困境是本土零售商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结合破坏性创新理论对家家悦进入农村市场开展破坏性创新的驱动力、破坏性创新行为进行了分析,为本土零售商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设计提供了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江华  仝允桓  李纪珍  
本文聚焦于面向金字塔底层市场(BoP)的破坏性创新,从技术和商业模式两个角度研究了面向BoP市场的破坏性创新的特征、机制。论文在文献探讨的基础上,基于对山寨手机行业的案例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总结出面向BoP市场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特征和构念维度,建立了从技术和商业模式相匹配的视角研究破坏性创新的理论框架。论文研究发现,破坏性技术通过商业模式这一联结机制实现对传统技术的破坏,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是面向BoP市场的破坏性创新成功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分析了破坏性创新在BoP市场发生的条件。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学术界对破坏性创新以及BoP研究的认识。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其仔  许明  
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测算了中国2009—2018年全球价值链的分布并进行国际比较,深入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出口贸易已形成"创新密集型行业主导、区域生产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为辅"的基本格局。中国目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间位置,美国仍处于全球创新链最高端,日本、德国通过"生产+创新"占据了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在部分领域,中国参与全球创新链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依然较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进口端"断链"和出口端"断需"引发的同频共振对中国创新密集型产业发展构成了较大挑战。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由投资推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突破口在于通过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螺旋跨越,更高质量地嵌入全球创新密集型产业,未来要重点围绕5G、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和产业链齐全优势,深度开展中日韩区域合作,加快培育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中的新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