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3)
- 2023(14362)
- 2022(12387)
- 2021(11510)
- 2020(9492)
- 2019(21378)
- 2018(21142)
- 2017(40679)
- 2016(21843)
- 2015(24370)
- 2014(23453)
- 2013(23154)
- 2012(20862)
- 2011(18861)
- 2010(18721)
- 2009(17122)
- 2008(16450)
- 2007(14344)
- 2006(12285)
- 2005(10459)
- 学科
- 济(87571)
- 经济(87490)
- 管理(69736)
- 业(66365)
- 企(57543)
- 企业(57543)
- 方法(39157)
- 数学(33461)
- 数学方法(33102)
- 中国(22439)
- 农(21544)
- 财(20893)
- 业经(20518)
- 地方(20076)
- 技术(19544)
- 学(18501)
- 理论(15220)
- 贸(14650)
- 贸易(14641)
- 农业(14616)
- 制(14264)
- 和(14234)
- 环境(14224)
- 易(14162)
- 务(13584)
- 财务(13523)
- 财务管理(13506)
- 技术管理(13392)
- 划(13226)
- 企业财务(12815)
- 机构
- 大学(302038)
- 学院(301555)
- 管理(125261)
- 济(119062)
- 经济(116563)
- 理学(109803)
- 理学院(108604)
- 管理学(106908)
- 管理学院(106347)
- 研究(97246)
- 中国(70717)
- 京(63601)
- 科学(61009)
- 财(52337)
- 所(47084)
- 业大(43855)
- 中心(43829)
- 农(43298)
- 研究所(43293)
- 财经(42870)
- 江(42555)
- 范(40437)
- 师范(40106)
- 北京(39649)
- 经(39067)
- 院(36207)
- 经济学(35195)
- 州(34868)
- 农业(33775)
- 商学(32953)
- 基金
- 项目(215114)
- 科学(171312)
- 研究(158891)
- 基金(156802)
- 家(136045)
- 国家(134898)
- 科学基金(117592)
- 社会(101223)
- 社会科(95991)
- 社会科学(95969)
- 省(84997)
- 基金项目(83740)
- 自然(76457)
- 自然科(74726)
- 自然科学(74712)
- 自然科学基金(73384)
- 教育(72782)
- 划(70931)
- 编号(64471)
- 资助(62907)
- 成果(50838)
- 创(48706)
- 重点(47789)
- 部(46869)
- 发(46106)
- 创新(44708)
- 课题(43994)
- 国家社会(41424)
- 科研(40512)
- 教育部(40509)
- 期刊
- 济(125416)
- 经济(125416)
- 研究(86630)
- 中国(54916)
- 管理(46430)
- 学报(45315)
- 科学(43181)
- 财(38447)
- 农(38150)
- 教育(36213)
- 大学(34436)
- 学学(32289)
- 农业(27240)
- 技术(26905)
- 融(22823)
- 金融(22823)
- 业经(21577)
- 经济研究(20568)
- 财经(19965)
- 经(17032)
- 科技(16850)
- 图书(16234)
- 问题(15587)
- 技术经济(15180)
- 业(14665)
- 理论(14402)
- 商业(14082)
- 现代(13483)
- 实践(13308)
- 践(13308)
共检索到425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匡祥琳
强化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创新激励效应,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为此,文章立足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嵌入及其分解指数均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但激励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前向关联参与度的正向激励效应更为显著。在异质性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存在明显主体、区域和城乡异质性。在非线性特征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在研发人员、政府支持和技术扩散单一门槛约束下,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呈边际递增态势;在对外开放单一门槛约束下,则呈边际递减趋势。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区域创新 激励效应 空间外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匡祥琳
强化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创新激励效应,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为此,文章立足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嵌入及其分解指数均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但激励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前向关联参与度的正向激励效应更为显著。在异质性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存在明显主体、区域和城乡异质性。在非线性特征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在研发人员、政府支持和技术扩散单一门槛约束下,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呈边际递增态势;在对外开放单一门槛约束下,则呈边际递减趋势。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区域创新 激励效应 空间外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丽莉 余鑫 杨雪艳
嵌入全球价值链,凭借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已成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新基建的出现为进一步提升嵌入GVC的水平提供了新动能。为了探究新基建与嵌入GVC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构建包括信息、交通、能源、物流四个层面的区域新基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双重视角的测度方法对区域嵌入GVC水平进行测度。其次,以区域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来探讨区域新基建能力与其嵌入GVC水平的关系。最后,选取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新基建能力的提高能有效促进区域嵌入GVC水平的提升。区域信息、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也对其GVC地位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物流对此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区域创新能力在新基建和GVC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表嵌入全球投入产出表并构建相应的碳排放账户,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试图从价值链渠道、区域(国别)流向、部门结构和影响因素等角度解释我国各区域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值碳排放转移效应。结果表明,国内贸易的增加值碳排放转入主要通过国内价值链实现并且以中间品贸易为主,而国际价值链对于对外贸易增加值碳排放转入的贡献程度更大;国内增加值碳排放转入主要流向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国外增加值碳排放转入主要流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碳排放强度和增加值系数的下降有助于降低国内-外贸易增加值碳排放转入,而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变动效应则相反。本文结论对于如何协调国内-国际分工、调整国内产业和碳减排布局,有效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小龙 张志新 程凯 高越
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全球价值链与技术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越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也越高,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逐渐降低,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正向技术创新外部性的削弱作用要分别小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3)在验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正向技术创新的外部性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正向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影响是非线性的,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即存在单一门槛(1.5094)。低于门槛值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正向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存在促进作用;反之,则存在削弱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丹
文章基于2012—2022年61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利于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即随着嵌入位置的攀升,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高收入国家和人力资源优渥国家的作用更明显。从传导机制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可通过促进消费升级与知识溢出,提高数字产业创新水平。进一步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丹
文章基于2012—2022年61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利于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即随着嵌入位置的攀升,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高收入国家和人力资源优渥国家的作用更明显。从传导机制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可通过促进消费升级与知识溢出,提高数字产业创新水平。进一步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文成
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数据,克服从行业和宏观层面上难以说明进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问题,改进Upward etal.(2013)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测算方法,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传统资源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度的减弱,基于全球视角激发创新活力,已经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应进一步加快全球价值链嵌入步伐,通过优化加工贸易布局、构建自身价值链,来提升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企业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超 杨蕙馨
在技术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全球专利数据库测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嵌入位置,并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模式和"引进来"模式下嵌入全球创新价值链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核心技术领域和低端环节,全球创新价值链参与度为47.30%,低于美、日、德、法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国的全球创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发达国家目前仍存在差距,在"走出去"模式中不能完全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引进来"模式中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现象。中国参与创新领域国际循环受到一定阻力,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创新领域暂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应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为引领,打造畅通、高效、自主的创新领域国内循环,提升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史青 赵跃叶
传统关境统计法由于高估贸易利益进而导致企业出口引致的真实就业效应产生偏误。本文测算出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从增加值贸易视角重新探讨中国企业出口的就业效应,并选取实际有效汇率做工具变量,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与传统关境统计方法下的贸易总量相比,企业DVAR提升对就业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提高出口国内附加值比单纯扩张出口规模更为重要;出口到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其DVAR对就业规模的提升最明显,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相对更大,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出口最终品的企业其DVAR带来就业规模的提升最大,而出口中间品的企业其DVAR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增加,出口该类产品的企业DVAR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变大,同时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变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会政 宗喆
融资约束通过交易成本、要素结构、技术创新等途径影响一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且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本文通过将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与世界投入产出表相结合,测算了中国八大区域的融资约束程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参与地位,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对我国区域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融资约束是影响全球价值链嵌入的重要因素,影响显著为负;(2)且各区域交易成本、要素结构和技术进步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及地位的作用受融资约束的影响;(3)因内源和外源融资约束作用程度不同,融资约束影响程度在各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4)融资约束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关联度的提升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后向关联度则呈现出梯队化特征。上述发现为协调区域全球价值链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全球价值链嵌入 区域投入产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烽 崔琳昊
基于中国262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Bartik工具变量方法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分析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一方面通过增强城市创新网络嵌入与知识溢出增加了城市创新要素的供给,另一方面在需求侧通过加强市场竞争、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为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市场。进一步分析显示,城市产业集聚程度和政府环境规制加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正向作用,形成了产业升级和政策推动的合力。非线性分析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是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加深而逐步放大的。据此提出与城市绿色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城市绿色转型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文章选取2009—2020年中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探究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呈“U”型关系,且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关联效应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异质性效应下同样表现出“U”型或倒“U”型非线性影响效应;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及两者交互项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长期冲击效应为正。据此,文章提出,应持续推动全球价值链嵌入深度、加快重点领域创新、着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会强 刘冬冬
文章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GVC嵌入程度总体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但深度参与GVC和提升GVC嵌入地位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在制造业向GVC高端攀升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过门槛值,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强化GVC嵌入地位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此外,提升高技术行业嵌入地位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显著,只有提升中低技术行业嵌入地位,才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文章研究结论对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如何嵌入GVC以及实现价值链高端攀升和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知识产权 创新能力 专利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文章选取2009—2020年中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探究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呈“U”型关系,且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关联效应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异质性效应下同样表现出“U”型或倒“U”型非线性影响效应;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及两者交互项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长期冲击效应为正。据此,文章提出,应持续推动全球价值链嵌入深度、加快重点领域创新、着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