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9)
2023(4077)
2022(3390)
2021(3007)
2020(2454)
2019(5308)
2018(4972)
2017(9458)
2016(4660)
2015(5412)
2014(5258)
2013(5500)
2012(4746)
2011(4209)
2010(4227)
2009(4239)
2008(3882)
2007(3555)
2006(2983)
2005(2773)
作者
(13692)
(11396)
(11049)
(10859)
(7145)
(5364)
(5200)
(4463)
(4394)
(4018)
(3953)
(3699)
(3655)
(3539)
(3469)
(3448)
(3384)
(3380)
(3320)
(3203)
(2752)
(2742)
(2680)
(2601)
(2591)
(2539)
(2527)
(2468)
(2320)
(2295)
学科
(21938)
经济(21910)
(20143)
管理(19516)
(17197)
企业(17197)
方法(10089)
数学(8344)
数学方法(8297)
(7187)
供销(7186)
(6200)
(6073)
业经(5792)
(5586)
贸易(5581)
(5418)
中国(5273)
人民(4413)
农业(4049)
收入(3950)
(3766)
消费(3632)
(3597)
(3581)
(3484)
银行(3482)
理论(3457)
(3438)
金融(3438)
机构
学院(73422)
大学(71579)
(32737)
经济(32266)
管理(31008)
理学(27280)
理学院(27030)
管理学(26727)
管理学院(26589)
研究(22463)
中国(17542)
(14555)
(13984)
科学(12495)
财经(11494)
(10537)
(10418)
(10298)
中心(9999)
经济学(9971)
研究所(9590)
商学(9439)
(9422)
师范(9368)
商学院(9356)
(9204)
业大(9134)
北京(9127)
经济学院(8955)
财经大学(8559)
基金
项目(49610)
科学(40429)
基金(37669)
研究(36342)
(32500)
国家(32179)
科学基金(28652)
社会(25386)
社会科(24101)
社会科学(24099)
基金项目(19117)
(18744)
自然(18209)
自然科(17842)
自然科学(17841)
自然科学基金(17533)
教育(16409)
(15444)
资助(15232)
编号(14315)
(10903)
国家社会(10890)
重点(10635)
成果(10286)
(10275)
(10116)
人文(9966)
教育部(9756)
创新(9433)
课题(9410)
期刊
(36869)
经济(36869)
研究(20887)
中国(12275)
管理(12245)
(10603)
科学(9368)
学报(8940)
(7375)
经济研究(7362)
业经(7306)
大学(7279)
学学(6916)
技术(6192)
商业(6186)
教育(6009)
(5776)
金融(5776)
财经(5611)
农业(5081)
(4848)
问题(4105)
(3974)
商业经济(3856)
统计(3704)
(3601)
国际(3576)
(3556)
技术经济(3548)
世界(3248)
共检索到105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崔琳昊  
文章基于2007—2015全国26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居民消费潜力和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嵌入全球价值链如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问题。结果表明:整体上看,城市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加深能够提升城市居民消费潜力;在影响机制上,全球价值链能够在供给侧提升当地消费市场的规模和促进当地消费市场的升级,在消费市场需求侧提升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而从供需两侧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的产业集聚程度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球价值链释放居民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产业集聚程度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城市更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以上结论表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需要从消费市场的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在充分吸收全球价值链带来的国际资源和市场的同时,也要加强城市建设和自主创新,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恩英   宋涵泽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扩大内需的主要动力从投资需求转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侧重点也随之转变,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与消费升级成为挖掘内需、提振经济以及推动战略转型的关键途径。本文建立全面客观的测度指标体系,利用200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居民消费潜力,从供给侧视角聚焦于市场结构,研究其对提升居民消费潜力的空间效应,并探索了市场结构调整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居民消费潜力连年攀升,呈现出由东到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市场结构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市场结构会通过提升居民消费倾向、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扩大劳动力规模等方式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在区域差异上,东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直接效应更加显著,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空间效应更加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方式具有明显的排浪式消费特征。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多元化和个性化消费特征明显。因此,应采取正确的政策引导消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确实成为经济驱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网络消费因其方便快捷、价格实惠、产品多样等特点备受居民青睐,成为居民家庭越来越重要的消费方式,但居民在网购过程中仍遇到诸多问题,期盼完善网购相关配套政策,促进网购消费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黄蕾   肖建华  
居民消费率偏低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居民消费能力不足与居民消费意愿不强两方面。税收政策作为促使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之一,近年来在引导居民消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距离保持消费对经济增长持续推进的目标而言,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引导与激励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仍需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与改善居民消费意愿两方面入手,通过优化所得税制度和精准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促使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臧旭恒  易行健  
社会保障作为满足居民多层次物质需求的基础性保障手段,对于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社会保障政策的风险缓解效应可以通过降低居民未来的风险预期及收支不确定性来提升当期消费能力。此外,正如前文第三部分论述的那样,收入分配不均是导致我国消费需求整体低迷的重要因素[53][112],而国内各项社会保障的政策实践均证明了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影响[113],其资源分配效应在调节收入差距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对于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防止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具有积极作用,进而能够推动社会资源公平配置和缓解“待遇差”问题,在增强居民风险应对能力的过程中提振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对较低。2020年,我国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仅相当于GDP的3.2%。而同年美国的社会福利开支相当于GDP的18.8%,日本的这一数据为22.02%,德国为26.57%,同为新兴经济体的韩国为8.85%(1),均远高于我国的支出水平。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们主要围绕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这两大类对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探索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贺洋  
文章基于异质性消费理论的最新进展,分别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了居民消费异质性的存在,并测算了异质性消费者的比例,进而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分哦诶改革、互联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对居民消费性和消费潜力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臧旭恒  易行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和释放,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率依然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偏上经济体的平均水平,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国内学者对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非常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列理论创新和规律发现。文章旨在系统梳理中国学者在解释中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总结提炼重要的理论创新与贡献,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借鉴可查阅的文献资料,为进一步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及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消费潜力释放政策建议提供参考。具体而言,第一,剖析了中国居民消费的典型事实、展开了国际比较、总结了中国学者对居民消费不足估测的演变历史和阶段性特征研究的主要进展,并进行了简要述评。第二,收入分配是解释中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其中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将抑制居民消费需求,但规模性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并不一致,并且中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较为接近甚至高于收入不平等。第三,总结了人口结构变迁解释中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的国内重要研究成果。第四,针对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相关问题,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的一些代表性研究,结论基本证实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五,我国学者基于居民部门杠杆率、住房价格演变和个体异质性视角,深入研究了负债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支出量及结构的影响,从家庭负债和住房双重视角为实现住房价格稳定与居民消费平稳增长提供了研究依据。第六,针对提升居民消费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问题,中国学者主要从居民消费提升的长期优势以及提升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形成正循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最后,文章对进一步完善与拓展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文博   蒋毓琪  
本文基于201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流通市场一体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流通市场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1%一体化建设的释放效用为0.092%;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市场一体化建设均有助于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物流和商流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居民消费潜力释放效用明显,政府支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释放作用有限;流通市场一体化存在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正向空间溢出,但效果微弱。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宋明月  肖浩然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驱动下,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金融机构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凭借对消费者动态行为信息的有效掌握,推动了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门槛下移,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居民消费支出。数字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支持程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呈现出更高的消费效应。此外,从数字金融发展演变趋势来看,数字金融在期初表现出明显的"长尾"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大多数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逐渐高度趋同。因此,我国应该创新数字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包容性数字金融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普惠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戴兼弟  
本文利用2015-2019年我国流通产业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针对当前社会热议的所谓"消费降级"问题,探讨流通产业集聚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作用。研究发现,总体上流通产业集聚对释放消费潜力的作用机制较为明显;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对释放消费潜力的机制最显著,西部地区最不显著。采用系统GMM估计法进行内生性检验之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漫宇   窦雪萌  
数字经济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测算居民消费潜力的指标体系,使用2008—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这一促进作用对高收入、受教育程度高及东部地区居民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两种效应:一种是通过提升收入水平和推动消费方式革新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即数字红利效应;另一种是通过扩大数字鸿沟阻碍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即数字鸿沟效应。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存在基于收入结构和教育经费的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论为制定相关政策以引导数字经济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缓解数字鸿沟效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我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亟待释放的消费潜力,但如果居民收入不高或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巨大的消费空间就难以拓展,巨量的潜力也难以充分释放。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消费动能不足的大环境下,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合理增长就变得更加重要。因此,释放消费潜力更应大力鼓起居民的钱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成小平   刘国林   付焕  
新发展格局下,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内蒙古2005-2021年居民消费环境和居民消费潜力的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居民消费环境指标体系和居民消费潜力指标体系,并且运用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消费环境对消费潜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消费市场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为中介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居民消费环境是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其研究表明:消费环境的改善能够释放消费潜力;消费环境可以通过作用于供给侧消费市场结构和需求侧居民消费结构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永刚  
基于空间经济计量框架建立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测度评价体系,并分析消费潜力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基于空间误差分量模型分析数字金融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逐年增大趋势,空间上呈现三级阶梯分布特征;数字金融可以有效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覆盖广度影响最大;人口老龄化对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推动作用;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通过上述分析提出,基于区域特征有区别地发展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增强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空间辐射范围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大力发展农村老龄人口相关产业,进而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