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9)
- 2023(10119)
- 2022(8292)
- 2021(7242)
- 2020(5991)
- 2019(13045)
- 2018(12489)
- 2017(23631)
- 2016(12316)
- 2015(13446)
- 2014(13011)
- 2013(12971)
- 2012(11763)
- 2011(10892)
- 2010(10815)
- 2009(10325)
- 2008(9672)
- 2007(8421)
- 2006(7564)
- 2005(6713)
- 学科
- 济(75354)
- 经济(75303)
- 管理(40508)
- 业(37208)
- 企(30497)
- 企业(30497)
- 方法(26549)
- 数学(23767)
- 数学方法(23644)
- 地方(16908)
- 中国(15270)
- 财(14593)
- 农(14219)
- 业经(13879)
- 学(13747)
- 地方经济(12306)
- 贸(10988)
- 贸易(10985)
- 易(10628)
- 环境(10248)
- 农业(9783)
- 制(9662)
- 融(9212)
- 金融(9212)
- 产业(8618)
- 银(8505)
- 银行(8468)
- 务(8394)
- 财务(8375)
- 财务管理(8366)
- 机构
- 学院(187252)
- 大学(186894)
- 济(90823)
- 经济(89479)
- 管理(71795)
- 研究(66487)
- 理学(63029)
- 理学院(62362)
- 管理学(61463)
- 管理学院(61133)
- 中国(48620)
- 科学(39762)
- 京(37397)
- 财(36465)
- 农(34598)
- 所(33537)
- 研究所(30844)
- 财经(30127)
- 业大(30001)
- 经济学(29589)
- 中心(28969)
- 农业(27462)
- 经(27439)
- 经济学院(26515)
- 江(26057)
- 院(23438)
- 北京(23051)
- 财经大学(22343)
- 范(21715)
- 师范(21408)
- 基金
- 项目(128983)
- 科学(102196)
- 基金(97037)
- 研究(87267)
- 家(86832)
- 国家(86145)
- 科学基金(73732)
- 社会(61256)
- 社会科(58324)
- 社会科学(58309)
- 基金项目(51004)
- 省(49515)
- 自然(47949)
- 自然科(46913)
- 自然科学(46898)
- 自然科学基金(46127)
- 划(41610)
- 资助(38931)
- 教育(38727)
- 编号(31357)
- 重点(29056)
- 发(28360)
- 部(28171)
- 创(26922)
- 国家社会(26854)
- 创新(25269)
- 科研(24844)
- 计划(24283)
- 教育部(24282)
- 人文(23947)
共检索到270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希丽 刘璐 刘宪鑫
文章利用2001—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距离对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传递渠道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位置距离越远,经济周期联动程度越高。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稳健,并且不受度量方法和样本选择的影响。就传递渠道而言,各经济体主要通过贸易与直接投资渠道传递外部冲击。基于空间相关性视角,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距离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增强中国与贸易伙伴经济周期联动的同时,降低了中国与该贸易伙伴相邻经济体的经济周期联动程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寇翔
21世纪以来,随着传统产业间贸易逐步向新型价值链贸易转变,探讨价值链贸易在世界经济周期联动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从双边贸易强度和价值链贸易强度两个维度考察中国各区域各行业价值链嵌入与区域互动、经济周期联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总值核算意义下的双边贸易强度和价值链贸易强度对中国各区域各行业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不显著;价值链贸易强度显著降低各区域各行业的经济周期联动性,价值链贸易的替代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表现显著;双边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正效应呈现从"非‘经济极-经济腹地’→‘经济极-经济腹地’"递进增强的特征,并且无论采用何种固定效应、加权方式计算指标,这一特征均稳健成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跟强 潘文卿
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增加值的视角研究了价值链嵌入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关系。不同于存在重复统计问题的现行总值核算方法,本文基于区域流出的增加值完全分解框架,重新构建了增加值核算下的双边贸易强度和价值链贸易强度。实证结果表明双边贸易强度和价值链贸易强度分别对经济周期联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验证了Frankel-Rose效应的存在和国内区域分工的替代性特征;从"地理偏好"角度,本文发现增加值供求的地域特征会强化价值链嵌入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关系;进一步,"第三方效应"分析表明双边贸易强度很大程度经由国内其他区域传导经济波动,而价值链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关系则基本不受第三方效应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梅冬州
本文利用行业层面双边出口的增加值分解数据,从增加值贸易视角研究了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结果表明:GVC嵌入是促进经济周期联动的重要因素。从行业层面上看,同行业和跨行业的GVC嵌入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同行业嵌入对国内增加值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较大;从区域层面上看,欧盟、北美的区域内价值链以及欧盟、北美和亚太相互之间的区域间价值链嵌入程度较高,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较大;从国别层面来看,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国家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影响最大。此外,对中国经验的考察也发现了GVC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总体上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GVC嵌入 增加值贸易 国际经济周期联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国 张亚斌 单敬 黄跃
研究目标:廓清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及变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区分中国贸易方式的全球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位置核算和链式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在2005~2015年间趋于上升,以一般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更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总体上最高,高技术制造业最低;典型加工贸易部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明显向价值链上游迈进。中国制造业通过一般(加工)贸易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主要是由区内(区外)中间品供给效应的扩张引起的。研究创新:科学测度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及其变动机制。研究价值:为探寻谋求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参考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美香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港口城市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愈发关键。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港口城市群的嵌入位置和物流能力协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基于2002-2020年WIOD等数据库相关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对我国长三角港口城市群、珠三角港口城市群和京津冀港口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我国港口城市群整体而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整体贸易规模和贸易自由度,但无法提高贸易控制能力;海港港口城市群(京津冀及珠三角)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均有利于提高贸易控制能力,进而在大幅降低物流限制性的同时提高物流等级性;而河港港口城市群(长三角)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则不利于提高贸易控制能力,因此仅能够提升物流规模性和等级性,无法降低物流限制性。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尽管我国处于全球生产分工的“中间位置”,但远未达到全球价值分工的“中心位置”,要进一步优化河港和海港城市群贸易分工,建立相互联动的网络化成长战略,在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不断提高港口城市群的价值位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咏梅
集群生命周期、嵌入模式与集群升级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集群生命周期影响嵌入模式的选择,而嵌入模式又决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效果。通过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式权变选择模型的构建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随着集群生命周期从诞生到衰退阶段演进,嵌入模式将经历从贴牌生产、互利合作、交钥匙工程、出口、被并购的一个转换过程;当集群嵌入模式类型的选择与集群生命周期的作用规律一致时能促使集群实现有效升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康淑娟 安立仁
通过对153家中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对全球价值链情境下的结构性嵌入、关系性嵌入、知识距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Johnson-Neyman法对知识距离的调节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知识距离情况下,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嵌入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在高知识距离下,结构性嵌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全球价值链关系性嵌入对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随着知识距离的降低,关系性嵌入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可见,知识距离在全球价值链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间起负向调节作用,降低与全球价值链合作企业间的知识距离,可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子睿 刘钧霆 董丹丹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以及WIOD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和年鉴数据,经验分析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变化对工薪差距的影响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在全球价值链与工薪差距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会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提高又会扩大工薪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开展混合贸易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只开展一种贸易方式的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与港澳台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的提升不影响工薪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升低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水平,增加高技能劳动供给,将缩小工薪差距重点放在提高低技能劳动的收入水平上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跟强 宗志刚
文章利用WIOD数据库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周期联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服务贸易开放对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提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异质性考察发现,这一影响在金融危机前在信息类、分销类和运输邮政类服务投入以及劳动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在影响机制上,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服务贸易开放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会通过"双边价值链相互嵌入"和"第三方效应"两个渠道影响经济周期联动性;进一步从"双循环"视角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投入在国内大循环下的"本土化"导向和在国际大循环下的"区域化"导向会显著降低经济周期联动性。文章可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减弱外部风险传导冲击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尹天宝 赵红岩 仲颖佳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绿色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2001—2014年海关微观数据库和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中国30个省份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绿色经济效率指数的基础上,实证考察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发现,GVC嵌入能显著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但这一促进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区位和时间阶段的异质性。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发现,GVC嵌入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创新和刺激绿色消费需求提升绿色经济效率,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金融发展和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吸收能力也可正向调节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正向影响。另外,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扩散效应”会随地理距离增加而不断衰减。基于此,各地区政府在持续扩大开放水平的基础上,应重视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完善地区金融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地区间行政壁垒,有效发挥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娄莹 李宏彬
本文首次采用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大样本数据库(WIOD),对价值链贸易对国家间经济周期的联动性影响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并对中国的现实经验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1)价值链贸易显著影响着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并且对双边贸易对双边产出联动性的影响具有"放大"效应;(2)从全球范围看,经济距离、产业内贸易是影响价值链贸易作用发挥的两个重要因素,经济距离越长,价值链贸易的影响就越弱,而产业内贸易则对价值链贸易的影响也具有"放大"作用;(3)中国的现实表现与国际规律基本一致,价值链贸易不仅独立地影响着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而且对双边贸易对双边产出联动性的影响也具有"放大"作用,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杰
借鉴Fally et al.(2013)的研究方法,以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对2000—2014年间43个国家(地区)农业全球价值链长度进行测算与分解,并测算出相应农业上游度水平,同时实证检验了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与其增值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增值能力与农业上游度水平呈"倒U型"关系,农业技能劳动投入比例上升,有利于提升农业增值能力,而农业价值链长度延伸则会制约农业增值能力提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杰
借鉴Fally et al.(2013)的研究方法,以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对2000—2014年间43个国家(地区)农业全球价值链长度进行测算与分解,并测算出相应农业上游度水平,同时实证检验了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与其增值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增值能力与农业上游度水平呈"倒U型"关系,农业技能劳动投入比例上升,有利于提升农业增值能力,而农业价值链长度延伸则会制约农业增值能力提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鸿 向训勇 顾乃华
当前全球价值链面临区域化和短链化的新趋势,中国参与全球生产亟需提高价值链分工地位和国内生产能力。开发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应充分发挥开发区政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局限于区内企业的升级,更在于对周边和区域整体分工地位提升的溢出效应。本文利用2000-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和各类开发区信息,采用行业上游度指标刻画企业和城市的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利用省级开发区升级国家级的政策冲击和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开发区如何影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方式和嵌入位置。研究发现,开发区升级提高了城市生产和出口的价值链嵌入位置,企业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分工,向国外提供更多中间品。基于企业样本的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城市价值链位置向上游迁移来源于新进入企业上游度的变动,而非在位企业的生产结构调整。
关键词:
开发区 全球价值链嵌入 上游度 空间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