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8)
2023(3527)
2022(2928)
2021(2551)
2020(2080)
2019(4669)
2018(4564)
2017(9327)
2016(4739)
2015(5366)
2014(5142)
2013(5351)
2012(4532)
2011(3815)
2010(3810)
2009(3727)
2008(3651)
2007(3282)
2006(2672)
2005(2474)
作者
(12233)
(10030)
(9972)
(9557)
(6340)
(4827)
(4623)
(3901)
(3821)
(3708)
(3469)
(3287)
(3277)
(3228)
(3109)
(3077)
(3017)
(2958)
(2856)
(2819)
(2426)
(2375)
(2365)
(2344)
(2323)
(2278)
(2142)
(2127)
(1973)
(1971)
学科
(20900)
(20847)
经济(20828)
管理(17595)
(15586)
企业(15586)
方法(10577)
(9740)
数学(9474)
数学方法(9432)
(8035)
收入(7518)
供销(6192)
(6192)
中国(6153)
农业(5978)
(5179)
劳动(5161)
(4589)
财务(4576)
财务管理(4567)
国民(4385)
业经(4379)
企业财务(4324)
国民收入(4152)
(4006)
财富(4006)
(3947)
银行(3942)
(3855)
机构
学院(66863)
大学(65780)
(32366)
经济(31969)
管理(27963)
理学(24364)
理学院(24181)
管理学(23888)
管理学院(23759)
研究(19405)
中国(16298)
(15259)
(13080)
财经(12254)
(11169)
经济学(10771)
经济学院(9815)
科学(9796)
(9149)
财经大学(9144)
(9018)
中心(8926)
(8188)
北京(8173)
研究所(8023)
商学(7957)
业大(7898)
商学院(7867)
经济管理(7857)
(7520)
基金
项目(44186)
科学(35920)
基金(34187)
研究(33075)
(28967)
国家(28695)
科学基金(25636)
社会(23400)
社会科(22297)
社会科学(22293)
基金项目(17130)
(16054)
自然(15830)
自然科(15445)
自然科学(15443)
自然科学基金(15197)
教育(15036)
资助(14562)
(13320)
编号(13081)
国家社会(10311)
成果(10158)
(10157)
人文(9387)
重点(9376)
教育部(9294)
(9005)
(8811)
(8605)
社科(8604)
期刊
(32363)
经济(32363)
研究(19458)
(12941)
中国(12347)
管理(10237)
(7739)
金融(7739)
科学(7559)
学报(7265)
(7024)
经济研究(6305)
大学(6202)
财经(6167)
学学(5965)
技术(5881)
业经(5495)
(5282)
教育(4559)
农业(4556)
问题(4105)
商业(3848)
财会(3834)
统计(3620)
技术经济(3427)
国际(3377)
(3321)
理论(3262)
世界(3193)
会计(3184)
共检索到97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阿莱·也尔肯   邓峰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无形资产收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机制及知识产权制度质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一步讨论该效应的国家发展水平和行业异质性效应。研究显示,无形资产收入是全球价值链嵌入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机制路径,同时高水平知识产权制度质量对劳动收入份额也存在负面影响。本研究补充和完善了全球价值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就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分配制度进一步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和包容性全球价值链构建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璐瑶  
选取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考察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推动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并且可通过降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在不同数字经济发展门槛值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成熟期企业、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提高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璐瑶  
选取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考察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推动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并且可通过降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在不同数字经济发展门槛值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成熟期企业、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提高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曙光   周宏伟   庞素勤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进程,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构建了“三阶段”理论框架,并利用1995—2018年38个国家(地区)的制造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且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该正向效应有所减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高均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在发展中国家该效应更强;与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相比,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和后向嵌入均有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但后向嵌入的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影响受到贸易规模、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的负向调节,且该调节效应在发展中国家、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模式中更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媛  綦建红  
针对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热点问题,从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出发,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WIOD数据库和UIBE GVC Index数据库,实证检验了企业嵌入GVC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嵌入GVC能够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其中资本深化渠道会缓解这种负向影响,技术偏向与垄断加成渠道则发挥了相反的作用;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嵌入GVC时对劳动收入份额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最高,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企业参与中间品贸易的生产分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程度超过纯国内和传统贸易部分;复杂GVC嵌入的负向影响程度要高于简单GVC嵌入。研究结论再次强调了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而鼓励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参与GVC生产网络是必由之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运胜   杜晓晴   杨晨  
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其内在影响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从全球价值链(GVC)异质性嵌入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视角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进行理论解释和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GVC嵌入度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并且GVC后向参与比前向参与的作用更强;GVC后向参与对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影响更明显,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前向参与的抑制性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GVC双向参与深化引发了技术进步更多地偏向于资本要素,这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为降低参与价值链分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扩大前向GVC参与及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等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阳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2012—2020年数据为基础,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与劳动收入分配之间的传导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冲击效应,技术创新可驱使劳动收入分配合理化;技术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即随着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降低。分区域探讨得知,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对东部、中部地区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地区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负。进一步拓展分析可知,低附加值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根植于此,提出全面深化技术创新,助力收入分配趋向公平化;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分配平衡性;重塑西部地区分配体制机制,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分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阳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2012—2020年数据为基础,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与劳动收入分配之间的传导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冲击效应,技术创新可驱使劳动收入分配合理化;技术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即随着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降低。分区域探讨得知,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对东部、中部地区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地区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负。进一步拓展分析可知,低附加值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根植于此,提出全面深化技术创新,助力收入分配趋向公平化;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分配平衡性;重塑西部地区分配体制机制,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分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胜  顾乃华  陈秀英  
本文基于产品与功能双重嵌入结构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研究假说,并利用40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要素禀赋结构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加深将会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且影响程度与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有关;第二,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向效应,会随着要素禀赋结构转换、资本积累进程的加深不断减弱;第三,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不同技能类型的劳动者收入占比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收入占比的负向影响相对更小;第四,不同价值链嵌入结构对劳动收入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少军  
中国"全球最重要的外包制造平台"的地位及其推动的对外贸易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下降之间的反差,是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难以解释的。本文认为,全球价值链作为一种组织和治理力量,可以通过价格驱动、低端锁定和世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三种渠道,降低发展中国家劳动的工资,进而降低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利用中国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带有Driscoll-Kraay标准误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全球价值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显著为负。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李荣林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机制,然后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企-海关匹配数据,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考察了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均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来看,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显著降低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成本加成率对加工贸易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收入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成本加成率能够扩大企业GVC上游参与度对劳动收入分配的负面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伟  郝碧榕  
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是影响一国行业内劳动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下游度指标刻画一国特定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机制。采用1996—2009年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价值链越接近下游的生产位置,高技能劳动收入占比越大,低技能劳动收入占比越小,劳动收入差距随之扩大;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变化通过增加值率的变化改变了劳动的需求结构,进而改变了劳动相对收入差距;在考虑了不同指标、内生性等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二者之间存在以增加值率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政策含义为一国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强调以下游度较高的行业嵌入到价值链中,由此带来较高的增加值率,但同时也应考虑到随之而来的劳动收入差距,因此需要加强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静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从城市层面分析国内价值链分工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价值链分工会显著推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并对中西部的推动作用更大,但考虑空间效应后发现,对东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具体而言,国内价值链分工促进了国内中间品制造环节对劳动力的吸收;短期内降低了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促进市场竞争、降低垄断利润并提高劳动要素报酬空间;通过提高服务业占比从而有利于国内制造环节的粘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中国应该加快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实现中间品内向化,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劳动议价能力,以减少全球价值链分工导致的要素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利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陆直  
全球价值链如何影响劳动收入?本文围绕着这一问题,使用价值链劳动收入模型,并采用WIOD数据库进行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生产者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全球价值链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劳动收入的提高;第二,劳动力市场竞争和贸易困难程度的提高不利于人均劳动收入的提高;第三,越上游的产业给予高技术劳动力的人均劳动收入更高。以上结果给予如下启示:首先,对劳动者而言,如果要提高劳动收入,应提高生产者的生产力、全球价值链专业化水平、市场的贸易自由程度和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拥挤程度;其次,如果要提高高等技术劳动力的收入,除按上述方法调控外,还应鼓励其从事更上游的行业;最后,应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使其成为能够生产和创造高特异性产品的高技术人员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磊   王磊   黄远标  
在通过放松市场准入管制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发展成果是否合理分配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直接促进了市场主体进入,进而通过影响企业的垄断势力、创新研发和投资活动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主要来自员工工资待遇的提高而非员工数量的增加;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还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劳动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此外,政策效果在不同政府干预水平的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为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