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04)
2023(19744)
2022(16886)
2021(15683)
2020(13258)
2019(30310)
2018(29616)
2017(56651)
2016(30714)
2015(34205)
2014(33444)
2013(33122)
2012(30168)
2011(27048)
2010(26708)
2009(24514)
2008(23785)
2007(20351)
2006(17500)
2005(15217)
作者
(87827)
(73187)
(72581)
(69128)
(46493)
(35058)
(32898)
(28738)
(27814)
(25764)
(24874)
(24730)
(22990)
(22976)
(22697)
(22447)
(21826)
(21821)
(21020)
(20818)
(18168)
(17821)
(17723)
(16588)
(16387)
(16212)
(16039)
(15841)
(14633)
(14354)
学科
(123172)
经济(123036)
管理(87867)
(84624)
(69541)
企业(69541)
方法(60212)
数学(53237)
数学方法(52624)
中国(34544)
(32470)
(32379)
业经(26703)
(26293)
(24687)
贸易(24679)
(24043)
(22409)
农业(21813)
地方(21361)
(20586)
财务(20506)
财务管理(20467)
企业财务(19458)
(19216)
银行(19140)
(18577)
金融(18575)
理论(18507)
环境(18469)
机构
大学(433183)
学院(429261)
(176710)
经济(173425)
管理(169526)
理学(148703)
理学院(147076)
研究(145273)
管理学(144366)
管理学院(143603)
中国(108989)
(91613)
科学(90733)
(77833)
(73054)
(72354)
业大(67414)
研究所(66754)
中心(65712)
财经(64280)
(58963)
(58959)
农业(57834)
北京(57506)
经济学(54710)
(54699)
师范(54046)
(52872)
经济学院(49589)
财经大学(48336)
基金
项目(304231)
科学(239513)
基金(224024)
研究(215564)
(198071)
国家(196505)
科学基金(168449)
社会(138442)
社会科(131398)
社会科学(131365)
基金项目(117807)
(115828)
自然(111525)
自然科(109038)
自然科学(109008)
自然科学基金(107092)
(99046)
教育(98960)
资助(93324)
编号(85182)
重点(68453)
成果(67408)
(67389)
(63645)
(62889)
科研(59098)
创新(58810)
国家社会(58287)
课题(57994)
教育部(57746)
期刊
(178573)
经济(178573)
研究(120554)
中国(77069)
学报(73936)
科学(65677)
(64244)
管理(60178)
(58297)
大学(55782)
学学(52894)
农业(44398)
教育(41625)
技术(35647)
(34894)
金融(34894)
财经(31191)
经济研究(31136)
业经(28570)
(26773)
(24042)
问题(23379)
(20790)
科技(20598)
图书(20566)
统计(20549)
技术经济(20126)
(19747)
理论(19007)
业大(18900)
共检索到607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云霞  马野驰  
文章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在相关理论框架下,实证研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行业内高、中和低技术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扩大了全行业高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缩小了中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率扩大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而后向参与率则缩小了就业差距。对于货物行业来说,呈现同样的影响效应。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服务业后向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总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由后向参与率对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云霞  蒋庚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基于"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影响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进行了相应理论分析,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移动,将显著扩大中国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对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最大,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次之,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最小;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对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基于"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影响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进行了相应理论分析,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移动,将显著扩大中国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对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最大,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次之,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最小;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对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显著大于货物行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玉  姜青克  
基于1995—2009年跨国制造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2SLS)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后向参与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整体上,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前向参与产生的促进作用略大;融入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生产网络的生产率效应相对较大;相较于低生产率制造行业,高生产率制造行业通过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能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效应;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的生产率效应均能通过"技术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但不同经济体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存在差异,即高收入发达经济体通过前向参与促进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中低收入经济体则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威  
文章基于欧盟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对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以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并未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相对需求,主要还是吸收了较为低端的劳动力就业;研发投入强度对高技能人才就业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在高技术行业表现尤为突出;资本深化、外资强度提升了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促进了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为此,应该通过制造行业向价值链分工的高端迈进、继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以及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方式,才能在保证非熟练劳动力就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比重,获取更多的就业利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威  
文章基于欧盟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对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以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并未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相对需求,主要还是吸收了较为低端的劳动力就业;研发投入强度对高技能人才就业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在高技术行业表现尤为突出;资本深化、外资强度提升了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促进了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为此,应该通过制造行业向价值链分工的高端迈进、继续加大研发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威  
文章基于欧盟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对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以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并未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相对需求,主要还是吸收了较为低端的劳动力就业;研发投入强度对高技能人才就业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在高技术行业表现尤为突出;资本深化、外资强度提升了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促进了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为此,应该通过制造行业向价值链分工的高端迈进、继续加大研发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璇  闫克远  李秀敏  
本文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对中间品和最终品进口对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扩大了高技术劳动与资本和中、低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最终品进口缩小了中、低技术劳动与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中间品进口对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大于最终品进口对其的影响;中间品进口扩大了中国货物和服务行业中高技术劳动与资本和中、低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最终品进口缩小了中、低技术劳动与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中间品进口对服务行业的影响大于其对货物行业的影响,最终品进口对货物行业的影响大于其对服务行业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盈莹  赵素萍  
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运用改进的垂直专业化测度指标,研究了垂直专业化和不同分工类型对中国1997年~2008年各行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垂直专业化降低了中国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最终产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比例上升使中国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下降,而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和一国出口中外国附加值的重复计算部分比例的上升显著地提高了中国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考察了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呈倒U型规律,我国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行区间。电信服务化、金融服务化和分销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正向作用明显,而运输服务化的提升效应并不显著。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不利影响,减弱制造业服务化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劳动者的技能类型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和价值链分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较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少军  
中国"全球最重要的外包制造平台"的地位及其推动的对外贸易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下降之间的反差,是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难以解释的。本文认为,全球价值链作为一种组织和治理力量,可以通过价格驱动、低端锁定和世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三种渠道,降低发展中国家劳动的工资,进而降低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利用中国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带有Driscoll-Kraay标准误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全球价值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显著为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波  汪戎  
利用CHIP2007数据,从一个兼合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个体特征的综合视角,实证研究劳动者就业参与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宏观方面,除人均GDP对劳动者就业参与影响为负外,其他因素对劳动者就业都有正向促进作用;微观方面,除年龄与劳动者就业概率呈倒"U"型关系外,劳动者的其他个体特征都显著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分样本分析发现:部分因素对城镇住户和流动人口的就业参与的影响略有差异。此外,几类稳健性分析也都证明研究结果可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胜  顾乃华  陈秀英  
本文基于产品与功能双重嵌入结构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研究假说,并利用40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要素禀赋结构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加深将会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且影响程度与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有关;第二,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向效应,会随着要素禀赋结构转换、资本积累进程的加深不断减弱;第三,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不同技能类型的劳动者收入占比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收入占比的负向影响相对更小;第四,不同价值链嵌入结构对劳动收入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翟爱梅  黄立奋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0、2012和2015年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探讨了个体受教育年限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并引入性别、家庭背景两个调节变量分析其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由于模型存在内生性,选取个体英语水平作为工具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学历对创业倾向有抑制效果,即受教育年限越长,其创业倾向越低;男性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对其创业行为的抑制效果相较于女性明显减弱;所处家庭背景较好的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对其创业行为的抑制效果明显增强。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相关创业鼓励政策具有参考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