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1)
2023(5484)
2022(4383)
2021(3796)
2020(2855)
2019(6201)
2018(5696)
2017(10270)
2016(5328)
2015(5898)
2014(5639)
2013(5807)
2012(5001)
2011(4563)
2010(4487)
2009(4218)
2008(3935)
2007(3375)
2006(2868)
2005(2517)
作者
(14955)
(12883)
(12385)
(11783)
(7966)
(6027)
(5632)
(4756)
(4717)
(4442)
(4403)
(4037)
(3971)
(3948)
(3923)
(3730)
(3707)
(3573)
(3546)
(3538)
(3014)
(2988)
(2937)
(2890)
(2883)
(2847)
(2688)
(2647)
(2596)
(2510)
学科
(27841)
经济(27822)
(22796)
管理(18765)
(16134)
企业(16134)
(14090)
方法(11254)
农业(10384)
数学(10093)
数学方法(10032)
(9653)
业经(9172)
收入(8133)
中国(7095)
供销(6363)
(6363)
(5094)
农业经济(4987)
地方(4894)
国民(4660)
发展(4518)
(4514)
国民收入(4309)
(4160)
财富(4160)
(4081)
贸易(4079)
(4008)
(3691)
机构
学院(81117)
大学(78364)
(37848)
经济(37295)
管理(32554)
理学(28874)
理学院(28619)
管理学(28255)
管理学院(28098)
研究(26345)
中国(19418)
(15885)
(15821)
科学(14465)
(13856)
财经(12661)
经济学(12412)
(12266)
中心(11595)
(11588)
业大(11566)
经济学院(11282)
(11281)
研究所(11208)
农业(10411)
(10318)
师范(10250)
经济管理(9775)
北京(9606)
(9541)
基金
项目(57338)
科学(46718)
基金(43462)
研究(43288)
(37667)
国家(37333)
科学基金(32762)
社会(30780)
社会科(29153)
社会科学(29150)
(22049)
基金项目(21702)
自然(19532)
自然科(19138)
自然科学(19135)
教育(18944)
自然科学基金(18835)
(17929)
资助(17469)
编号(16849)
国家社会(13682)
(12939)
重点(12706)
(12695)
成果(12465)
(12129)
(11776)
人文(11440)
课题(11300)
创新(11229)
期刊
(40522)
经济(40522)
研究(22862)
(14894)
中国(14465)
(12067)
管理(11402)
科学(11138)
学报(10846)
农业(10709)
大学(9160)
学学(8848)
业经(8491)
技术(7734)
经济研究(7359)
教育(7040)
财经(6183)
(5461)
金融(5461)
(5393)
(5262)
问题(5160)
技术经济(4595)
(4452)
商业(4416)
统计(4098)
世界(4070)
社会(3762)
农业经济(3699)
(3689)
共检索到113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曹清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全球价值链为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新机制,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据此,利用2000~2013年海关数据库测算我国省际层面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高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且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也成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参与全球价值链通过贸易和FDI两个途径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链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莹莹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究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和行业收入差距呈显著倒U型关系,即随着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提升,行业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西与东北地区,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行业收入差距均存在倒U型影响,但作用大小存在差异。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两个变量在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莹莹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究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和行业收入差距呈显著倒U型关系,即随着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提升,行业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西与东北地区,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行业收入差距均存在倒U型影响,但作用大小存在差异。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两个变量在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帆  汪亚楠  
城乡收入差距会通过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结构效应与规模效应影响TFP,并导致TFP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形变动轨迹。据此,本文采用1992~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确实导致TFP呈现倒"U"形变动过程,拐点出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为0.1852处,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影响TFP。引入空间相关性后城乡收入差距对TFP的影响仍呈现倒"U"形趋势,拐点出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为0.1848处,影响机制仍是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磊  
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相对占比可以显著降低城乡之间人均工资收入比,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水平提高,可以有效减小中、西部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东部地区却呈现出扩大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洪愧  谢谦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成效是否与发达国家的经验一致?什么类型的国家(经济体)才能从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文章在区分不同新兴经济体类型和不同GVC参与方式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新兴经济体如何通过参与GVC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发现:(1)GVC总体参与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中等发达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TFP,但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全样本和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TFP,表明参与GVC的生产率效应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程度及在GVC中的位置。(2)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国外增加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文娟  张叶娟  
本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判断企业国内税、生产率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关系,基本结论表明:较高的国内税会抑制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生产率对税收负效应有调节作用,即生产率较高企业受国内税的负面影响会较小,生产率对税收扭曲的调节作用在理论上源于高生产率企业对间接税的转嫁较少,税负对贸易活动的影响较小;企业税的负效应至少部分通过提高加成率来实现;企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显著地验证了上述理论判断,结论是稳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负效应因税收政策和企业性质而异,企业税负效应及生产率的调节效应在高税赋企业中更大,民营属性有助于削弱税收负效应并提高生产率调节效应。可见,"减税降费"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改善生产率是深化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根本之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洪愧  谢谦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成效是否与发达国家的经验一致?什么类型的国家(经济体)才能从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文章在区分不同新兴经济体类型和不同GVC参与方式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新兴经济体如何通过参与GVC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发现:(1)GVC总体参与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中等发达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TFP,但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全样本和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TFP,表明参与GVC的生产率效应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程度及在GVC中的位置。(2)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对TFP的影响不同,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对各类型新兴经济体的TFP都有促进作用,说明与发达国家的GVC关联对新兴经济体TFP的增长更有效。(3)进入国界不同次数的国外增加值对TFP的影响不同,其中进入国界仅一次的国外增加值对TFP没有显著提升作用,进入国界多次的国外增加值才有生产率提高效应,说明只有深度参与型的GVC参与方式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的TFP。文章为中国参与GVC过程中如何适应国情以及适当调整参与方式来提高自身的TFP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华  陈伟华  陈文俊  
根据城乡生产函数差异的特征事实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利用我国各省1997—2009年数据研究城乡劳动力比、固定资产比、人力资本比、农业中间品投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要素生产率与城乡要素配置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决定性作用;城乡劳动力比的增长明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比、固定资本投入比、农业成本、以及相邻地区间的相关性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村的物质资本投入,各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努力对邻近省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玉  姜青克  
基于1995—2009年跨国制造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2SLS)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后向参与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整体上,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前向参与产生的促进作用略大;融入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生产网络的生产率效应相对较大;相较于低生产率制造行业,高生产率制造行业通过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能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效应;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的生产率效应均能通过"技术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但不同经济体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存在差异,即高收入发达经济体通过前向参与促进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中低收入经济体则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冬兰  于发辉  张敏  
中国的全球分工参与对本国的经济与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EBM-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33个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和低碳全要素生产率(TFP),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了GVC嵌入对中国工业低碳TFP的内在传导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而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整体略有下降;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内在传导路径为规模效率、环境改善效率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规制及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低碳TFP增长,而能源结构、所有制结构对低碳TFP增长表现为阻碍作用,研发投入对低碳TFP未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玲  容金霞  
本文基于WIOD投入产出表及社会经济统计账户表中的数据,分别测算了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国内工资收入差距水平,以此研究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本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本国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国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与本国高低技术工人工资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各国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合作有助于缩小本国国内的收入差距,且这一负向关系并不随着出口产品类别的不同或出口国家发展程度的差异而有所改变。此外,在产品类别上,相较最终产品而言,各国中间产品后向参与度的提高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在不同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哲   杜奕璇   张轩畅  
[目的]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方法]文章基于2010年-2020年东北地区3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DF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助GML指数对效率值进行拆解,并结合门槛回归模型解析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拆分项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只有当其跨越门槛值后才会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均高于吉林省,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结论]具体提出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完善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农技推广普及等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云霞  马野驰  
文章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在相关理论框架下,实证研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行业内高、中和低技术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扩大了全行业高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缩小了中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率扩大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而后向参与率则缩小了就业差距。对于货物行业来说,呈现同样的影响效应。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服务业后向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总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由后向参与率对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瑶  
随着衡量全球价值链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全球价值链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再次引起关注。本文利用OECD-Ti VA提供的数据,系统描述了1995-2011年56个国家18个行业的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指数,并以此来重新考察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本国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OLS、截面、面板和GMM的回归皆发现,相对于技术进步,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是显著影响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且参与度越高、参与位置越是处于下游,其工资差距越大。在控制了工资差距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价值链参与度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更大。子样本回归进一步揭示,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