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7)
- 2023(12177)
- 2022(10485)
- 2021(9760)
- 2020(8215)
- 2019(18852)
- 2018(18466)
- 2017(35021)
- 2016(18694)
- 2015(21383)
- 2014(20785)
- 2013(20770)
- 2012(19028)
- 2011(17302)
- 2010(17241)
- 2009(16501)
- 2008(16165)
- 2007(14321)
- 2006(12133)
- 2005(11004)
- 学科
- 济(80909)
- 经济(80841)
- 管理(52208)
- 业(50509)
- 企(40473)
- 企业(40473)
- 方法(37815)
- 数学(33700)
- 数学方法(33438)
- 中国(23984)
- 农(22145)
- 贸(22069)
- 贸易(22062)
- 易(21625)
- 财(20807)
- 业经(16092)
- 学(15550)
- 制(14434)
- 农业(14058)
- 出(13623)
- 地方(13182)
- 银(12547)
- 银行(12526)
- 融(12174)
- 金融(12171)
- 行(12044)
- 务(12028)
- 财务(11997)
- 和(11980)
- 财务管理(11965)
- 机构
- 大学(268634)
- 学院(268310)
- 济(119365)
- 经济(117278)
- 管理(100875)
- 研究(93761)
- 理学(86952)
- 理学院(85990)
- 管理学(84665)
- 管理学院(84158)
- 中国(72130)
- 京(56629)
- 科学(55002)
- 财(52546)
- 所(47084)
- 农(42888)
- 研究所(42871)
- 财经(42336)
- 中心(42307)
- 经济学(38612)
- 经(38596)
- 江(38287)
- 业大(37322)
- 北京(35929)
- 范(35107)
- 经济学院(34972)
- 师范(34798)
- 农业(34001)
- 院(33656)
- 财经大学(31389)
- 基金
- 项目(176774)
- 科学(139483)
- 研究(130586)
- 基金(130227)
- 家(113019)
- 国家(112161)
- 科学基金(95669)
- 社会(84859)
- 社会科(80532)
- 社会科学(80511)
- 基金项目(67665)
- 省(66530)
- 教育(60139)
- 自然(59943)
- 自然科(58568)
- 自然科学(58549)
- 自然科学基金(57541)
- 划(56741)
- 资助(54082)
- 编号(52615)
- 成果(42510)
- 部(40635)
- 重点(40110)
- 发(38639)
- 创(36679)
- 国家社会(36040)
- 课题(35869)
- 教育部(35158)
- 创新(34379)
- 科研(34361)
- 期刊
- 济(127638)
- 经济(127638)
- 研究(79736)
- 中国(49297)
- 财(41112)
- 学报(39968)
- 农(39003)
- 科学(37308)
- 管理(34997)
- 大学(30112)
- 学学(28226)
- 农业(26893)
- 教育(26532)
- 融(23461)
- 金融(23461)
- 经济研究(22991)
- 技术(22493)
- 财经(21102)
- 业经(20586)
- 贸(18477)
- 经(18255)
- 问题(17246)
- 国际(16191)
- 业(15641)
- 世界(14613)
- 技术经济(13466)
- 统计(12904)
- 商业(12760)
- 版(12319)
- 图书(11937)
共检索到395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素萍 葛明 林玲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贸易转移"和"贸易折返"问题日趋严重,"总值"统计难以追踪出口价值的来源与利益分配。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和MRIO分析框架,从增值构成、国别贡献、商品结构、产业变动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出口额的GVC来源,结果表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呈现"U"型轨迹,近1/4的价值由国外提供;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贡献比较高,发展中国家占比有所提升;中国嵌入GVC的程度不断加深,中间产品贸易贡献的价值逐步提高;主要出口产业国内增加值率较低,且整体趋于下降态势。因而,中国出口增长既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也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风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钱志权 杨来科 蒋琴儿
运用GRAS方法构建1995—2016年可比价格连续时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出口增加值隐含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出口增加值隐含碳降幅虽快,但仍高于创造GDP环境成本,行业分布极不均衡且有扩大趋势;碳排放强度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出口结构变动影响较弱。因此,应将出口增加值隐含碳作为国家低碳价值链构建的重要监测指标,加强石化等重点行业低碳技术研发,抑制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金融等低排放高附加值行业出口比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伣
文章基于2016版WIOTs数据,运用WWZ的16部分增加值贸易分解法,采用GVC指数法,应用SAS9.4软件,从三个层次(整体、产业、行业)分析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参与的程度、所处的地位、获取的收益等情况。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娟娟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双重层面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演进机理及路径,得出如下结论及启示:中国工业行业1995~2010年间的出口技术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其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FDI资本要素的积累与进步。但随着这些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演进机制和路径也发生了动态变化:2001年前,物质资本是影响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首要要素,但2001年以后,物质资本对出口技术结构的提升效应明显减弱,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更加显著,且呈现出边际贡献动态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大对人力资本要素培育和创新将会成为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振国 张亚斌 牛猛 钟源
一国(产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所从事制造、研发、管理和市场等不同活动的出口功能专业化水平,关乎其对价值链的影响和控制力,这便凸显既有基于总增加值贸易核算对全球价值链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工基础上考虑功能分工,以产业要素收益为依据,采用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法修正了功能专业化测度方法,据此构建国家和行业层面修正的功能专业化指标,并利用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和最新编制开发的劳动力职业数据,测算并比较分析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功能专业化水平及其最新动态演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呈现出较高的制造专业化水平,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总部经济活动(如市场、研发和管理)的功能专业化水平偏低,几乎被锁定在世界最低端层次,无法对欧美发达经济体构成出口威胁。中国制造业基本遵循着"依托制造—挺进市场—遥望管理和研发"的功能发展路径,"强"制造与"弱"管理和研发并存,典型加工贸易部门的"电气光学设备"的制造专业化水平更是达到国际领先。中国服务业的功能专业化水平总体上弱于制造业,且处于全球落后位置,与服务贸易强国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总出口的价值来源、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和社会经济账户(SEA),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国外增加值率较高,国外增加值主要来源于东亚、欧盟和北美地区,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外增加值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中国增加值出口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从增加值出口实现方式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增加值出口分别以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出口为主要方式,而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行业、服务业则主要通过参与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来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传统贸易数据严重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规模;相比于传统贸易失衡,中国与欧美、东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和逆差均大幅降低。研究创新:依据增加值"来源地"和"吸收地"原则测算了中国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价值:克服了传统贸易数据由于"重复核算"所呈现的贸易假象,厘清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志芬 郑文礼 李坚
随着自贸港建设的加快,跨境电商逐渐成为我国进出口的一个重要通道,因而我国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许多跨境电商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外向型经济。然而大多数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仍以低端产品为主,技术水平不足,导致其所处价值链地位偏低。基于此,本文以出口技术复杂度作为出口价值链地位的评价标准,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价值链地位进行测算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提升路径,旨在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提升出口价值链地位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均呈现上升趋势。相比发达国家,尽管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处在劣势水平,但具有更大发展空间。在众多发展中国家中,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增速最快,表明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增长迅猛,标志着我国跨境出口商品由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向高附加值的质量型转变,因而出口价值链地位显著提升。
关键词:
自贸港 跨境电商企业 出口价值链地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定胜 刘洪愧 杨志远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基于两种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从中间产品进出口和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出口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演变。研究发现:(1)自2000年以来,相对于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率(包括其构成部分)更高且其增量更大,并呈现明显的行业差异;(2)在中国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来源中,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份额在不断降低,相反,发展中国家和资源型国家的份额在不断增加;(3)中国出口中来自发达国家的增加值与发达国家出口中来自中国的增加值两者之间的比率在下降,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该比率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4)基于增加值计算的新显示比较优势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雯 李强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以关境为统计基础的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无法回答"谁为谁生产"的问题,而且夸大了我国的贸易情况。为此,本文基于OECD和WTO组织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1995—2011年国际投入产出表,分别对我国货物与服务贸易的增加值进出口规模和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规模进行了测算,并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传统的关境统计方法不仅在总量上高估了我国的出口规模,还严重扭曲了我国各行业的出口规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敬峰
生产和出口价值链长度反映了一国不同行业的生产技术状况,在假定生产技术变化呈现不同方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分行业出口价值链长度测算的三种方法。由于生产价值链延长和出口结构变化,中国制造业出口价值链长度在2001-2010年期间呈现上升趋势,并不断靠近中国自OECD国家进口价值链长度值,表明制造业出口产品在向相对上游生产环节转移,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位置提升,这有助于制造业获取更多的出口贸易利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睿伣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比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更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所处的地位、获取的贸易利益。本文基于OECD和WTO2013年联合发布的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WIOT数据,先通过增加值贸易法将中国的总出口分解为Koopman(2010)的五部分,然后运用GVC地位指数法测算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并将其和世界主要的39个经济体加以比较,进而判断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下的地位和获取贸易利益的情况。增加值分析显示,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中最终产品所占比例最高,达33%~46%;其次是转移的中间产品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23%~27%;出口所包含的国外增加值比例为14%~28%;出口的被进口国自己使用的中间产品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14%~17%;返回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0.24%~1.23%。GVC地位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虽然出口总值超过美国和德国雄踞世界第一,但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其地位相对较低,出口获利能力不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田文 张亚青 佘珉
本文研究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形式与动因,建立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产业均衡模型,考察了全球主要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集中度,分析了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在其中的作用,结合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值的波动与制造业内部各部门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及位次变化,分析了重构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重构在中国并没有大规模出现,但重构的趋势是存在的,而最可能出现重构的并非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重构 集中与分散 贸易波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安志东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衰退,价值链重构,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应采用优势行业突破、加速国内企业与制造业改革转型等方式,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到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全面促进中国出口价值链升级,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关键词:
全球贸易衰退 价值链重构 价值链升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元媛 郭雯青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根据2016版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近年的发展状况、全球价值链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的修正版指标,研究结论表明:2000-2014年我国制造业已较大程度地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且出口服务化水平及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中,但仍与部分发达国家有差距;服务含量比率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提高对制造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呈负面影响,但对其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地位上受到出口服务化水平带来的帮助比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更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