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4)
- 2023(14700)
- 2022(12668)
- 2021(11635)
- 2020(9604)
- 2019(22139)
- 2018(22042)
- 2017(42285)
- 2016(22651)
- 2015(25695)
- 2014(25579)
- 2013(25598)
- 2012(23575)
- 2011(21507)
- 2010(21610)
- 2009(19716)
- 2008(19154)
- 2007(16686)
- 2006(14856)
- 2005(13245)
- 学科
- 济(96137)
- 经济(96050)
- 管理(64747)
- 业(64200)
- 企(51122)
- 企业(51122)
- 方法(39027)
- 数学(32748)
- 数学方法(32410)
- 中国(28129)
- 农(26096)
- 地方(25382)
- 贸(25237)
- 贸易(25218)
- 易(24422)
- 业经(22645)
- 财(20509)
- 学(19565)
- 农业(17308)
- 制(16490)
- 理论(15661)
- 和(15423)
- 银(15395)
- 环境(15383)
- 银行(15356)
- 技术(15085)
- 融(15060)
- 金融(15059)
- 行(14800)
- 发(13912)
- 机构
- 大学(321571)
- 学院(321496)
- 济(130195)
- 管理(128002)
- 经济(127239)
- 研究(110771)
- 理学(110011)
- 理学院(108779)
- 管理学(107094)
- 管理学院(106511)
- 中国(82170)
- 京(69931)
- 科学(67671)
- 财(56915)
- 所(55606)
- 研究所(50430)
- 农(50387)
- 中心(49501)
- 江(47546)
- 业大(46443)
- 财经(45216)
- 北京(44720)
- 范(44509)
- 师范(44134)
- 经(41008)
- 院(40638)
- 州(39394)
- 农业(39114)
- 经济学(37591)
- 师范大学(35634)
- 基金
- 项目(217243)
- 科学(170194)
- 研究(162544)
- 基金(155309)
- 家(134352)
- 国家(133144)
- 科学基金(114119)
- 社会(101308)
- 社会科(95947)
- 社会科学(95923)
- 省(85464)
- 基金项目(82373)
- 教育(73563)
- 自然(72892)
- 划(71285)
- 自然科(71171)
- 自然科学(71158)
- 自然科学基金(69859)
- 编号(67971)
- 资助(63845)
- 成果(55345)
- 发(50282)
- 重点(48252)
- 部(47245)
- 课题(46462)
- 创(45206)
- 创新(42016)
- 项目编号(41965)
- 科研(40882)
- 国家社会(40761)
- 期刊
- 济(147770)
- 经济(147770)
- 研究(97801)
- 中国(64323)
- 学报(47939)
- 管理(47453)
- 农(46213)
- 科学(44583)
- 财(40857)
- 教育(39346)
- 大学(36383)
- 学学(33672)
- 农业(32761)
- 融(28928)
- 金融(28928)
- 技术(28451)
- 业经(26093)
- 经济研究(24077)
- 图书(22188)
- 财经(20917)
- 问题(19935)
- 贸(18520)
- 经(17845)
- 业(17099)
- 国际(16416)
- 商业(15982)
- 理论(15851)
- 科技(15556)
- 技术经济(15342)
- 书馆(15199)
共检索到486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健 赵洋 赵迪
从国别角度出发,本文研究借助生产分割阶段数测度,通过将全球价值链解构为国内和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同时在区分制造和服务功能环节基础上,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结合定量考察与实证分析,研究证实:全球价值链分工联系拓展对服务贸易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这在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增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度集中于在制造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点,决定了该分工联系更主要存在不利影响。全球价值链解构下的机制探讨表明:在推动服务贸易增长方面,国内或国际价值链拓展的影响并非彼此"替代",而是可以呈现"互补"关系;相比国内价值链,拓展国际价值链、尤其服务环节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能够更好促进服务贸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范兆娟 艾玮炜
基于TAPED数据库对2000—2014年中国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条款深度进行横向测度,并利用UIBE全球价值链数据库系统检验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对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行业层面的特征变量后,数字贸易规则条款深度一体化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指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细分参与度后发现,数字贸易规则条款深度一体化能够提高全球价值链的透明度,促进价值链关联,强化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度,弱化其后向参与度;细分行业后发现,数字贸易规则条款深度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助推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宏梅
数字经济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有效地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促进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和更好地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已成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域2017-2021年的样本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和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并检验了数字贸易的间接影响(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具有重要的直接赋能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数字贸易的发展并间接影响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数字贸易的中介效应存在,能够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正向赋能作用,促进地区全球价值链水平的提升。最后,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赋能作用、充分发挥数字贸易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以及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球价值链 数字贸易 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面对贸易壁垒对于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冲击,文章构建了贸易壁垒与中国细分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指数,采用GARCH (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TGARCH (门限模型)以及MRS (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等范式,系统分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业与农业四个垂直产业全球链嵌入的实际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贸易壁垒的自冲击效应呈现明显波动性,反映了贸易壁垒具有高波动、缓收敛的特征。第二,贸易壁垒冲击对各细分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具有迥异波动态势,贸易壁垒在不同阶段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对中国制造业与能源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程度呈现阶段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与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呈现阶段反转效应。第三,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具有动态时滞性,且这一影响具有突出的门槛效应与状态转换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面对贸易壁垒对于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冲击,文章构建了贸易壁垒与中国细分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指数,采用GARCH (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TGARCH (门限模型)以及MRS (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等范式,系统分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业与农业四个垂直产业全球链嵌入的实际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贸易壁垒的自冲击效应呈现明显波动性,反映了贸易壁垒具有高波动、缓收敛的特征。第二,贸易壁垒冲击对各细分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具有迥异波动态势,贸易壁垒在不同阶段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对中国制造业与能源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程度呈现阶段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与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呈现阶段反转效应。第三,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具有动态时滞性,且这一影响具有突出的门槛效应与状态转换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 王高凤 姜青克
基于贸易附加值核算框架,测算出19992011年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内嵌的国内、国外服务附加值以衡量制造业国内、国外服务中间投入,并以此为依据采用FGLS估计国内外服务价值嵌入总额与嵌入结构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从总体层面来看,国内服务价值嵌入总额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外服务价值嵌入总额显示负向影响;国内现代服务价值嵌入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国外现代与传统服务价值嵌入均呈现负向影响。第二,从分样本层面来看,国内现代与传统服务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支伟 张伯伟
本文构建一个具备微观基础的两国模型,刻画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地区(ROW)之间的价值链分工。通过参数调校,使模型数值解与现实产出及贸易结构相吻合,并以此估算1995-2014年中国和ROW在彼此产出中的收益分配格局,分析决定分工收益的基本因素。研究结果表明,ROW从中国获得的收益份额大致经历了一个"倒V型"变化过程,其收益更多源自中间品出口的数量渗透;中国从ROW获得的收益份额持续提高,且较多地归因于出口中间品在国外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在2006年以后,中国的全球分工地位明显改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主导了中国与ROW之间的收益分配格局,其出口的中间品在外部价值链中的嵌入深度呈强劲上升趋势。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要素收益 分工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支伟 张伯伟
本文构建一个具备微观基础的两国模型,刻画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地区(ROW)之间的价值链分工。通过参数调校,使模型数值解与现实产出及贸易结构相吻合,并以此估算1995-2014年中国和ROW在彼此产出中的收益分配格局,分析决定分工收益的基本因素。研究结果表明,ROW从中国获得的收益份额大致经历了一个"倒V型"变化过程,其收益更多源自中间品出口的数量渗透;中国从ROW获得的收益份额持续提高,且较多地归因于出口中间品在国外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在2006年以后,中国的全球分工地位明显改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主导了中国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要素收益 分工地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屠年松 曹宇芙
本文基于TiVA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库等发布的数据,通过基于增加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NRCA)指数对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实证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有助于促进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存在着产业差异性,且在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业中更加明显,而人力资本与资本深化程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庞德良 李佐智
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尽管目前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的参与度最高,但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正在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从而将成为我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方式。世界各国服务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大同小异,这意味着在中国服务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将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因此,我国可以采取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等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可以利用WTO优惠条款对服务部门进行合理保护,还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服务业产品出口。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服务贸易 服务业 增加值贸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廉军伟 曾刚
在全球价值链的构筑当中,物流业很好地嵌入价值链不同环节,提供便捷服务,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上海物流业通过不断融入全球价值链中,捕捉和发现有用信息,逐渐向物流链的高端演进,进而提升上海物流业的能级。文章阐述了世界物流业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物流业发展的状况,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推动上海物流业向物流价值链高端演进的对策。
关键词:
价值链 物流链 上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立敏 乔治
全球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环境等不确定性会给高度依赖国外资源的各国带来被违约和供应中断风险。全球价值链嵌入是会带来扩大风险的极化效应,还是控制风险的平衡效应,已成为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背景下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运用权力-依赖理论,将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相互依赖分解为共同依赖和权力劣势两个维度,采用2018年版增加值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2005年以来的35个细分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国际贸易利益均随共同依赖的增大而增长,并随权力劣势的增大而减少。第二,以权力网络扩展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作为调节变量降低因权力劣势而面临的被违约和供应中断风险,弱化权力劣势对国际贸易利益的负向作用。进一步检验调节作用机制发现,外企进入数量的增加和外企中外资持股比例的提升是全球价值链嵌入发挥风险控制作用的重要渠道。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期间及其前后、行业技术密集度和贸易方式上表现出异质性。全球金融危机显著扩大了权力劣势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调节效应也显著增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技术行业的调节作用强于高、低技术行业,但在高加工贸易比例行业中没有发挥显著作用。本文不仅扩展了对国际贸易利益影响因素的分析,也为我国在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背景下如何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岚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提升贸易利益,摆脱"大而不强"的不利局面,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从专业化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两个层面刻画了全球价值链分工融入路径影响一国贸易利益的理论机制,然后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的问题。研究表明:(1)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能够分别通过专业化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2)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显著提升了中国的贸易利益,且后向参与是中国融入GVC分工并获得贸易利益的主要途径;(3)外商投资企业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的方式,促进了中国贸易规模的增加,同时也抑制了中国的贸易获利能力,即外商投资对中国贸易利益发挥着"双刃剑"作用;(4)与低收入国家前向关联引致的专业化效应以及与中等收入国家后向关联引致的干中学效应显著提升了中国的贸易利益,但与高收入国家后向关联引致的干中学效应对中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中国在巩固与高收入国家之间的产业关联的同时,应该提升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在中国价值链分工网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利益 前向关联 后向关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岩 齐晓明 赵吉兴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国际贸易经济带来新的契机,有利于提升一国在全球分工协作中的参与度,并加强全球价值链嵌入。由此,本文基于产业集聚视角,将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测度结果前三十五个国家作为样本数据,构建电子商务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的计量模型。通过研究表明:电子商务作为核心变量,对全球价值链嵌入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变量中,外商投资程度、进出口贸易规模和生产率水平,对电子商务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起到增幅作用;而研发投入和金融投入水平,会弱化电子商务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正向影响。据此,进一步提出加强电子商务水平,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具体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震 潘雨晨 陈志成
数字服务贸易是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出口国—进口国—行业—年份”的四维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2010—2019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空间网络矩阵,清晰刻画中国在该网络中的特征,并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影响渠道分析和检验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嵌入度如何提升中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结果显示,在直接影响方面,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嵌入度的提高显著提升了中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且随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增强,随规制质量的提高而削弱;在美洲和欧洲地区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中国分别通过增进资源掌控能力和深度参与数字服务贸易提升服务业价值链地位。在间接影响方面,深化数字服务贸易嵌入程度主要通过研发投入增加、高级技术获取以及品牌建设三条渠道提升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本文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提升服务业价值链地位奠定理论基础,并为此提出科学可行的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