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5)
2023(8602)
2022(7238)
2021(6268)
2020(5329)
2019(11857)
2018(11358)
2017(22040)
2016(10942)
2015(12131)
2014(11953)
2013(12137)
2012(11507)
2011(10616)
2010(10960)
2009(10466)
2008(10064)
2007(9012)
2006(8432)
2005(7904)
作者
(32686)
(27562)
(27161)
(26348)
(17668)
(12874)
(12435)
(10568)
(10477)
(9929)
(9572)
(8957)
(8916)
(8872)
(8599)
(8548)
(8120)
(7991)
(7819)
(7327)
(7225)
(6706)
(6619)
(6359)
(6251)
(6132)
(5867)
(5678)
(5641)
(5261)
学科
(77059)
经济(77015)
管理(34312)
(32337)
(27890)
企业(27890)
方法(21952)
地方(19922)
数学(18508)
数学方法(18365)
(16299)
中国(15597)
业经(15454)
地方经济(14592)
(13102)
产业(12495)
(10273)
(9864)
(9305)
金融(9305)
理论(9080)
(9019)
贸易(9010)
(8945)
环境(8916)
农业(8632)
(8626)
技术(8578)
(8501)
经济学(8424)
机构
大学(171134)
学院(171042)
(86169)
经济(84829)
管理(64063)
研究(64014)
理学(54438)
理学院(53852)
管理学(53115)
管理学院(52768)
中国(46575)
(35684)
(35494)
科学(35459)
(31925)
研究所(28695)
经济学(28189)
财经(28050)
中心(27059)
(26571)
(25193)
经济学院(24987)
(23880)
北京(22740)
(22672)
(22588)
师范(22394)
业大(21477)
(20453)
财经大学(20356)
基金
项目(108344)
科学(86673)
研究(80816)
基金(79817)
(68761)
国家(68240)
科学基金(58859)
社会(55677)
社会科(53088)
社会科学(53077)
(42281)
基金项目(40839)
教育(35209)
自然(34730)
(34247)
自然科(33920)
自然科学(33909)
自然科学基金(33317)
资助(32344)
编号(30593)
(26344)
成果(24715)
重点(24554)
国家社会(24201)
(23696)
(22699)
发展(22427)
(22158)
课题(21635)
创新(21209)
期刊
(105177)
经济(105177)
研究(57912)
中国(33714)
(27333)
管理(27179)
学报(23726)
科学(23211)
(21742)
经济研究(19022)
大学(18525)
学学(17366)
技术(16106)
业经(15732)
财经(15521)
(15101)
金融(15101)
教育(14944)
农业(14447)
(13789)
问题(13455)
技术经济(10924)
(10695)
世界(9644)
商业(9464)
统计(9366)
国际(9308)
经济问题(8606)
(8466)
经济管理(8280)
共检索到271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海杰  李延朋  
随着产品内分工的深化和竞争模式的改变,根植于企业资源能力和业务流程等因素的企业产权的多维属性的分立和重组,造成了GVC中企业内部产权碎化和外部产权弱化。与企业内部产权碎化相伴的次级"类产权"组织彼此之间及其与一级产权组织之间,与外部产权被弱化相伴的GVC弱势企业与控制企业之间,各权力主体均围绕处在不同领域的关键资源能力而展开多元博弈,博弈各方都力图获得较高的资源位,提升外部产权强度,从而实现价值链升级并获得较多的组织租金或价值链租金。产业升级是以企业产权外部强度提升为基础的多元权力主体的动态博弈过程。GVC弱势企业可通过企业内外关键资源能力的重组和提升,在维持内部权力均衡的同时,借助实施策略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艳  黄永明  
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视角,以我国台湾地区PC产业为例,剖析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产业升级必须在一个开放的全球生产体系内,通过国际和本土的多重链接来进行知识的传导,由网络的合作关系来获取和积累知识,以完成升级所必须的技术积累。由此总结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迎新  刘学智  
国际分工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本文从评析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及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成果入手,回顾和评述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交集的研究成果;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国际分工新格局,探讨了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的特征,提出世界制造业的战略性重组致使制造业中心呈现多层次化、多极化的趋势,即产业价值链向新兴市场转移步伐加快,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价值链重新布局,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复苏等;本文还总结了产业价值链提升路径和中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策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根荣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而本文利用成本、收益、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受风险、能力、成本三重约束的阻力模型,从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等七方面阐释当前“民工荒”的微观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姚玲珍  张小勇  
某种程度上,房地产市场也可视作资本市场,存在某些类似于证券市场的"异象"。以上海住宅市场为例:P/E接近国际警戒线,二者正相关性不明显;家庭购房能力与房价差距不断扩大,但房价上涨势头并未因此受阻等等。本文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对这些"异象"进行微观层面的解释。通过对1992年以来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认为交易者的信息反应偏差、市场反馈机制以及噪音交易等导致了上海住宅市场的诸多"异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广军  
选址是企业发展初期最重大的决策行为,影响企业选址的绝对优势因素已经得到了深入的分析,但是比较优势的作用尚未引起注意。本文以新结构经济学为基础,指出地区比较优势在企业选址中的作用,即企业选址要符合当地的比较优势,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通过构建衡量地区比较优势的指标,本文提出一个可操作的一般化程序,可用于企业选址实践中。本文从企业选址的角度拓展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应用,对企业选址决策中如何考虑地区经济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准则。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璐  柳欣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人友  
文章从国际分工的视角,系统梳理、继承与发展早期国际分工理论,尝试给出一个较为完备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性理论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人友  
文章从国际分工的视角,系统梳理、继承与发展早期国际分工理论,尝试给出一个较为完备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性理论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人友  
文章从国际分工的视角,系统梳理、继承与发展早期国际分工理论,尝试给出一个较为完备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性理论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翔   丁茜  
经典的交易成本理论在外生给定的机会主义水平下,研究资产专用性对交易成本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影响。本文首先将信任因素引入经典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分析框架,分析认为高水平信任意味着更低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进而可以节约交易成本,降低一体化水平,并且通过促进纵向分工和专用性资产投资两种机制提升经营绩效。继而以中国沪、深两市2007—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信任水平更高的地区,企业交易成本和纵向一体化水平更低,而专用性资产比重和总资产报酬率更高。以上结论在解决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此外,社会信任对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在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竞争性行业、平均资产专用性水平更高的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揭示了社会信任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纵向分工,从而影响企业边界,而且还会激励企业进行更多高生产率的专用性资产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冉  
文章基于81个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提高一国的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以考察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具有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人力资本效应”“研发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提升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收入国家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效应显著且大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助力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艳  柳士昌  
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价值链(GVC)兴起的现实背景下,产业升级不仅仅是从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更是产业内的生产链段的延长,从低附加值链段转向高价值链段。本文以中国2002年《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修订带来的外资进入提升这一政策冲击,深入研究了GVC背景下,外资开放对本土产业升级的作用。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外资进入对本土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控制行业选择性因素、同时性政策影响等情况下依然稳健。第二,水平、上游和下游外资进入对产业升级影响存在差异,水平外资进入对产业升级没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锁定效应;上游外资进入不利于产业升级,表现为挤出效应;而下游的外资进入对产业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升级效应。回归结果表明上游外资进入率提升0.1,出口产品国内附加值率降低0.057;下游外资进入率提升0.1,出口产品国内附加值率上升0.0052。第三,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加工贸易的产业效果更大,金融危机限制了外资对本土产业升级的作用。上述结论具有如下两点政策意义:一是,中国应该继续加大外资开放,在外资开放中实现了在全球价值链中链段的延长和产业升级。二是,在具体的开放政策设计时,应特别是重视吸引下游外资进入,通过产业关联作用带动本土中间品供应商的发展,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兆民  韩彪  
19世纪以来体现生产要素流动阻抗的"运输成本",一直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空间经济学的兴起,才逐渐将其纳入到研究框架内。本文尝试从经典文献中寻找研究运输成本的经济学基础,从现代文献及进一步拓展中梳理运输成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输成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降低运输成本可以促进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并促进了中间品的投入和刺激资本品的消耗,促进了产业集聚和知识外溢等。因此,研究运输成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应仅局限于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变量,而应重新界定其内涵,重视考察它对一个国家资本流动、资本配置、人力配置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丹青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全球价值链的格局。本文利用2004—2011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全面评估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对外直接投资明显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并呈现出递增的持续滞后效应;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投资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大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当地生产型企业的价值链推升效应明显大于商贸服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表现出超过整体平均水平的价值链分工地位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继续有效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逐步构建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有力的微观经验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