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16)
- 2023(19209)
- 2022(16513)
- 2021(15200)
- 2020(12712)
- 2019(29111)
- 2018(28875)
- 2017(55418)
- 2016(29814)
- 2015(33631)
- 2014(33352)
- 2013(32966)
- 2012(30330)
- 2011(27380)
- 2010(27407)
- 2009(25299)
- 2008(24621)
- 2007(21649)
- 2006(19135)
- 2005(17089)
- 学科
- 济(123437)
- 经济(123279)
- 管理(90562)
- 业(84952)
- 企(70834)
- 企业(70834)
- 方法(52081)
- 数学(44731)
- 数学方法(44131)
- 中国(34899)
- 农(33151)
- 财(32148)
- 业经(28954)
- 地方(28149)
- 制(26611)
- 学(24911)
- 贸(22229)
- 贸易(22211)
- 农业(22032)
- 银(21600)
- 银行(21552)
- 易(21523)
- 行(20601)
- 融(20532)
- 金融(20528)
- 理论(20106)
- 环境(20100)
- 务(19910)
- 财务(19823)
- 财务管理(19772)
- 机构
- 大学(421213)
- 学院(419699)
- 济(170077)
- 经济(166443)
- 管理(165586)
- 理学(142537)
- 研究(142499)
- 理学院(140956)
- 管理学(138485)
- 管理学院(137711)
- 中国(107842)
- 京(90438)
- 科学(85915)
- 财(80558)
- 所(70667)
- 农(65738)
- 中心(64520)
- 研究所(63837)
- 财经(63336)
- 江(62592)
- 业大(60687)
- 经(57545)
- 北京(57390)
- 范(56341)
- 师范(55823)
- 院(52330)
- 经济学(51022)
- 农业(50923)
- 州(50487)
- 财经大学(47119)
- 基金
- 项目(284274)
- 科学(224488)
- 研究(210220)
- 基金(206141)
- 家(178890)
- 国家(177356)
- 科学基金(153060)
- 社会(133128)
- 社会科(126208)
- 社会科学(126179)
- 省(110953)
- 基金项目(108764)
- 自然(98609)
- 教育(97074)
- 自然科(96319)
- 自然科学(96298)
- 自然科学基金(94532)
- 划(93220)
- 编号(85868)
- 资助(84565)
- 成果(69754)
- 重点(63613)
- 部(62954)
- 发(62883)
- 课题(59432)
- 创(59331)
- 创新(55363)
- 国家社会(54628)
- 教育部(54458)
- 制(53977)
- 期刊
- 济(190868)
- 经济(190868)
- 研究(127384)
- 中国(86223)
- 学报(63505)
- 管理(63433)
- 财(62550)
- 农(60251)
- 科学(59529)
- 教育(50163)
- 大学(49389)
- 学学(46246)
- 农业(41331)
- 融(39812)
- 金融(39812)
- 技术(38163)
- 业经(31955)
- 财经(31122)
- 经济研究(30117)
- 经(26639)
- 问题(24604)
- 业(21448)
- 图书(21348)
- 技术经济(20051)
- 科技(19939)
- 理论(19886)
- 版(19083)
- 商业(18666)
- 现代(18625)
- 贸(18372)
共检索到631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俊 林卿
以中美两国15个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使用GVC地位、参与度指数测算了各行业参与GVC分工情况,使用能耗强度测算了能耗情况,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指数对比分析了中美制造业在GVC地位、参与度和能耗强度协调性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在GVC分工地位和参与度上的提升速度快于美国,但大部分制造业的GVC分工地位仍偏低;2002—2014年,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能耗强度上升,绝大多数美国制造业能耗强度下降,但在越靠近的年份,中国有更多的制造行业能耗强度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不及美国,但近年来耦合协调度的提升速度略优于美国。最后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主导区域价值链和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斌 梁树广
文章在分别测度双向FDI协调发展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基础上,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促进效应呈现中西部高于东部、劳动力流出地高于流入地以及2003—2009年高于2010—2021年的特征。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不同分位数上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呈现效应递减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OFDI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明显高于IFDI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焱 原毅军
全球价值链(GVCs)分工的深化,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全球GDP的快速增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外贸出口、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国际产能合作方兴未艾,部分产品(如发电设备、造船、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路径主要依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使得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差距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资源密集型倾向的企业多,对生产性服务依赖的企业少,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转型升级的任务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焱 原毅军
全球价值链(GVCs)分工的深化,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全球GDP的快速增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外贸出口、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国际产能合作方兴未艾,部分产品(如发电设备、造船、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路径主要依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使得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差距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资源密集型倾向的企业多,对生产性服务依赖的企业少,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转型升级的任务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理解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发达国家←→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中西部地区"两个"中心—外围"的格局,应该考虑到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这一微观基础。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之间,NVC1与NVC2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割裂关系可能是造成中国在GVC中低端锁定和地区差距扩大的微观机理。通过产业转移构建和发展国内价值链,促进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之间的良性互动,将经济拉动方式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扩大内需型",将竞争模式从"环节对链条"转变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钧霆 李若曦 王子睿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07—2019年5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双向FDI协调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第二,双向FDI协调发展在促进本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同时,还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同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也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受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传导,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少军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中国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其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运用商务成本理论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条件。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它国家,中国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建民 张慧妹
耦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内在动力。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协调视角,选取2017-2022年制造业时序数据,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多元回归等方法,探讨产业韧性、绿色创新对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已逐渐从初级协调进入中高级协调发展阶段;产业韧性、绿色创新对制造业耦合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贸易摩擦强化产业韧性与制造业耦合发展关系;突发疫情冲击阻碍制造业耦合发展过程。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制造业耦合发展量化测度和前因研究,为制造业耦合发展及创新治理提供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小慧 范金 徐小换
中间投入也是一种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中间消耗程度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在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测算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江苏制造业为例,动态分析在嵌入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制造业行业中间消耗的演化特征,并从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的角度寻求解释。研究表明:第一,相对于浙江和上海,江苏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业等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较高的行业,其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也相对较高;第二,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也相对较高;第三,相对于进口品,国产品的中间使用受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影响程度较大;第四,尽管技术进步改善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高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却使得国产品中这些行业的中间产品性质加强。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中间消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友群 卢怀鑫 王立勇
制造业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WIOD数据库优化数字化投入测算,分别从制造业GVC地位指数、RCA指数及生产长度视角,实证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投入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竞争优势与生产长度,并通过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渠道发挥作用。对比各细化数字化投入,国内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显著大于国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信息技术服务及电信数字化投入。数字化投入对中低与中高知识密集度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正效应,对低知识密集度行业则不显著。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应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布局,实施针对性的数字赋能。
关键词:
数字化投入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国际分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汪春阳 范林榜 董慧君
首先分析苏北五市的经济运行情况,重点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在江苏省的地位。以徐州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主要成分,再结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0年到2012年两业的协调度,得出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2008年以后徐州市制造业和物流业稳定协调发展。最后根据苏北特色对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苏北地区 物流业 制造业 协调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性的现状;其次,从理论上阐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互动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再次,对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 制造业 服务业 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宁 吴刚 许庆瑞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而要实现这一战略,需要实现这一战略,需要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障碍及克服办法。下文即是针对水泥制造这一高污染行业的现状,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进行的实记性分析。我们希望,由此引起各个有关领域进行更多的高层次、实记性、综合性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