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07)
2023(19444)
2022(16580)
2021(15415)
2020(13041)
2019(29811)
2018(29108)
2017(55526)
2016(30050)
2015(33656)
2014(32962)
2013(32565)
2012(29624)
2011(26550)
2010(26135)
2009(24028)
2008(23269)
2007(19864)
2006(17093)
2005(14773)
作者
(85832)
(71553)
(70876)
(67405)
(45421)
(34196)
(32138)
(28099)
(27134)
(25143)
(24288)
(24187)
(22411)
(22367)
(22078)
(21845)
(21364)
(21273)
(20527)
(20340)
(17733)
(17327)
(17217)
(16154)
(16008)
(15845)
(15585)
(15496)
(14276)
(14079)
学科
(119482)
经济(119350)
管理(87079)
(83220)
(68360)
企业(68360)
方法(59110)
数学(52311)
数学方法(51711)
中国(33803)
(31546)
(31484)
业经(25975)
(25160)
(24224)
贸易(24216)
(23591)
农业(21352)
(21209)
地方(20379)
(20158)
财务(20076)
财务管理(20038)
企业财务(19041)
(18778)
银行(18707)
理论(18143)
技术(18115)
环境(18114)
(18050)
机构
大学(423749)
学院(419860)
(172228)
经济(168996)
管理(166757)
理学(146270)
理学院(144694)
管理学(142042)
管理学院(141297)
研究(140831)
中国(105899)
(89335)
科学(87804)
(75839)
(70816)
(69799)
业大(65840)
研究所(64427)
中心(64105)
财经(62743)
(57606)
(57351)
农业(56109)
北京(56023)
(53445)
经济学(53140)
师范(52830)
(51151)
经济学院(48179)
财经大学(47210)
基金
项目(298131)
科学(234626)
基金(219437)
研究(211564)
(193878)
国家(192336)
科学基金(164971)
社会(135784)
社会科(128894)
社会科学(128861)
基金项目(115552)
(113373)
自然(109222)
自然科(106785)
自然科学(106755)
自然科学基金(104865)
教育(97292)
(96981)
资助(91192)
编号(83821)
重点(66826)
成果(66265)
(66090)
(62113)
(61726)
科研(57920)
创新(57684)
国家社会(57145)
课题(56940)
教育部(56759)
期刊
(173157)
经济(173157)
研究(117022)
中国(75986)
学报(71813)
科学(63735)
(62416)
管理(59016)
(56932)
大学(54287)
学学(51429)
农业(43312)
教育(41076)
技术(34791)
(33879)
金融(33879)
财经(30317)
经济研究(30053)
业经(27790)
(26000)
(23535)
问题(22570)
图书(20345)
(20319)
科技(20131)
统计(19884)
技术经济(19373)
(19248)
理论(18709)
资源(18488)
共检索到593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云霞  蒋庚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云霞  马野驰  
文章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在相关理论框架下,实证研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行业内高、中和低技术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扩大了全行业高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缩小了中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率扩大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而后向参与率则缩小了就业差距。对于货物行业来说,呈现同样的影响效应。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服务业后向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总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由后向参与率对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基于"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影响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进行了相应理论分析,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移动,将显著扩大中国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对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最大,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次之,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最小;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对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基于"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影响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进行了相应理论分析,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移动,将显著扩大中国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对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最大,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次之,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最小;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对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显著大于货物行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璇  闫克远  李秀敏  
本文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对中间品和最终品进口对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扩大了高技术劳动与资本和中、低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最终品进口缩小了中、低技术劳动与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中间品进口对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大于最终品进口对其的影响;中间品进口扩大了中国货物和服务行业中高技术劳动与资本和中、低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最终品进口缩小了中、低技术劳动与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中间品进口对服务行业的影响大于其对货物行业的影响,最终品进口对货物行业的影响大于其对服务行业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长庚  张松彪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实证分析了行业垄断和企业劳动报酬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垄断行业企业不仅获得了高工资收入,而且获得了高福利。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企业劳动报酬差距、工资差距和福利差距分别达到12670元、8754元和3914元。在考虑了企业效率和特征等因素之后,由行业垄断导致的企业劳动报酬差距依然达到了7827元,相当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36.74%。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发现,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之间的企业劳动报酬差距、工资差距和福利差距中不合理部分的比重分别达到了27.00%、23.07%和40.41%。进一步按所有制和地区分组分解结果表明,国有垄断企业高劳动报酬...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玉  姜青克  
基于1995—2009年跨国制造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2SLS)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后向参与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整体上,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前向参与产生的促进作用略大;融入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生产网络的生产率效应相对较大;相较于低生产率制造行业,高生产率制造行业通过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能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效应;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的生产率效应均能通过"技术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但不同经济体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存在差异,即高收入发达经济体通过前向参与促进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中低收入经济体则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威  
文章基于欧盟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对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以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并未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相对需求,主要还是吸收了较为低端的劳动力就业;研发投入强度对高技能人才就业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在高技术行业表现尤为突出;资本深化、外资强度提升了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促进了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为此,应该通过制造行业向价值链分工的高端迈进、继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以及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方式,才能在保证非熟练劳动力就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比重,获取更多的就业利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威  
文章基于欧盟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对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以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并未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相对需求,主要还是吸收了较为低端的劳动力就业;研发投入强度对高技能人才就业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在高技术行业表现尤为突出;资本深化、外资强度提升了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促进了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为此,应该通过制造行业向价值链分工的高端迈进、继续加大研发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威  
文章基于欧盟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对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以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并未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相对需求,主要还是吸收了较为低端的劳动力就业;研发投入强度对高技能人才就业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在高技术行业表现尤为突出;资本深化、外资强度提升了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促进了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为此,应该通过制造行业向价值链分工的高端迈进、继续加大研发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伟  郝碧榕  
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是影响一国行业内劳动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下游度指标刻画一国特定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机制。采用1996—2009年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价值链越接近下游的生产位置,高技能劳动收入占比越大,低技能劳动收入占比越小,劳动收入差距随之扩大;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变化通过增加值率的变化改变了劳动的需求结构,进而改变了劳动相对收入差距;在考虑了不同指标、内生性等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二者之间存在以增加值率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政策含义为一国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强调以下游度较高的行业嵌入到价值链中,由此带来较高的增加值率,但同时也应考虑到随之而来的劳动收入差距,因此需要加强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昭玲  李红阳  
本文采用下游度指标刻画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首次从价值链分工位置角度考察其对我国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对1995-2009年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后,我国多数行业的分工位置越来越接近初始投入品阶段,分工位置下滑导致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在价值链嵌入位置50分位以上,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而在50分位以下,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磊  王昭凤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是导致我国出现内需不足、出口剧增、流动性泛滥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1997-200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的巨大就业压力。该研究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样本和时期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减弱;在低发展水平组,就业压力对劳动者报酬比例的负面影响更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昕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理论分析,利用CFPS数据和ESR模型探讨了教育对劳动者非正规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评估了教育对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工资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劳动者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越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和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正规就业者,教育扩大了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都在本科阶段达到最高,本科教育在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上均具有生产功能和信号功能。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非正规就业、深化教育改革和构建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春明  王春晖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表明: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总体提高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但因个体异质性的影响,劳动者从国际贸易中的获益水平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相比存在工资溢价,国际贸易加剧了这一现象;男性的平均工资高于女性,但女性在国际贸易中获益较大,改善了初始的性别工资差;人力资本投资的缺乏导致了低技能劳动者收入低于高技能劳动者,但国际贸易缩小了这一技能溢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