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8)
2023(13978)
2022(12192)
2021(11335)
2020(9461)
2019(21769)
2018(21509)
2017(42094)
2016(22301)
2015(25062)
2014(24705)
2013(24237)
2012(21693)
2011(19145)
2010(18586)
2009(16860)
2008(15853)
2007(13262)
2006(11053)
2005(9046)
作者
(60673)
(50651)
(49901)
(47595)
(32146)
(24290)
(22865)
(20038)
(19177)
(17615)
(17270)
(16817)
(15731)
(15584)
(15525)
(15154)
(15134)
(15098)
(14340)
(14294)
(12306)
(12038)
(11967)
(11584)
(11242)
(11130)
(10968)
(10889)
(9997)
(9960)
学科
(87813)
经济(87717)
管理(66702)
(64729)
(54175)
企业(54175)
方法(45112)
数学(39746)
数学方法(39223)
(25256)
(23227)
中国(20883)
业经(19632)
(17805)
农业(15925)
地方(15923)
(15634)
财务(15563)
财务管理(15532)
(15406)
贸易(15402)
(14983)
企业财务(14723)
理论(14717)
技术(14079)
(13897)
环境(13877)
(13376)
(12159)
(11553)
机构
大学(307020)
学院(306160)
管理(128660)
(122232)
经济(119819)
理学(113872)
理学院(112734)
管理学(110759)
管理学院(110210)
研究(94234)
中国(67906)
(63174)
科学(58388)
(53915)
业大(45789)
财经(44970)
(44576)
(44302)
中心(43478)
(41249)
研究所(40962)
(40711)
(39629)
师范(39289)
北京(38871)
经济学(36854)
(35133)
农业(34786)
财经大学(34026)
商学(33598)
基金
项目(223954)
科学(177760)
基金(164847)
研究(164112)
(142676)
国家(141510)
科学基金(123841)
社会(104503)
社会科(99133)
社会科学(99107)
基金项目(88013)
(86583)
自然(81383)
自然科(79555)
自然科学(79537)
自然科学基金(78091)
教育(75750)
(72691)
资助(67602)
编号(66765)
成果(51655)
(49666)
重点(49129)
(46980)
(46571)
课题(44282)
创新(43753)
教育部(43267)
科研(43231)
国家社会(43162)
期刊
(121161)
经济(121161)
研究(84300)
中国(47725)
学报(46172)
管理(44954)
科学(42826)
(40947)
(38871)
大学(36052)
学学(34048)
教育(31911)
农业(27645)
技术(27520)
财经(21055)
业经(20860)
(20834)
金融(20834)
经济研究(20037)
(17896)
问题(15729)
图书(15459)
理论(14696)
科技(14661)
技术经济(14548)
(13844)
(13690)
商业(13646)
实践(13603)
(13603)
共检索到412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明   林志帆  
全球价值链的构成与发展对各经济体及其居民的收入份额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选取1990—2018年188个国家面板数据,从劳资关系和技术进步角度深入分析全球价值链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对收入不平等具有异质性影响,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越高越会加剧收入不平等,而全球价值链地位越高越有助于减缓收入不平等。机制分析发现:国际资本参与恶化了参与国的劳资关系是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提高加剧收入不平等的重要作用渠道,而技术进步有利于参与国的劳动力议价能力提升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提高能够缓解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本文的研究结论同样适用。因此,中国应继续参与全球化建设,力争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静  潘丽群  踪家峰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通过反事实实验发现正向选择的婚姻匹配会加剧家庭的收入不平等;进一步计算匹配概率发现中国的婚配不但存在自身职业阶层的正向匹配,也存在依据父亲职业阶层的"门当户对"的正向匹配,而且后者的匹配趋势增强。同时,数据说明代际传承之间阶层固化趋势明显。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来测算婚配对不同阶层家庭的收入效应,发现"门当户对"对高低阶层家庭收入产生马太效应,而且阶层固化条件下"门当户对"的马太效应增强,加剧家庭收入不平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穷志  罗婵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企业减税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理,模型假设高收入群体相对于低收入者除了拥有劳动收入同时还拥有资本收入,研究发现:当企业减税政策使得高收入群体的资本收入增加大于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收入增加时,减税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反之则会缓解不平等状况。其次,为了探究企业减税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我们选取了2012年"营改增"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对2010~2013年24个省份的96个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政策加剧了试点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企业减税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这是由于企业减税导致高收入群体资本收入增加,使得低收入群体的工薪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下降。因而,政府在制定减税政策时,要重视企业减税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戎   汪兵韬  
本文使用CHIP数据和断点回归设计方法,估计了与冬季燃煤取暖密切相关的雾霾污染对区县内部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空气污染显著减小了与收入相关的不平等。空气中的PM2.5浓度每提高1μg/m~3,健康不平等下降约0.0039,相当于使有利于高收入群体的健康不平等降低了11.9%左右。(2)健康不平等的变化是由城乡居民健康受空气污染的差异化影响导致的。虽然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但其健康受空气污染的负向冲击更严重。(3)空气污染可能通过更高的建筑密度造成高污染暴露,从而对城镇居民健康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董志强  魏下海  汤灿晴  
不同年龄群体内部的收入程度通常存在差异,因而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会影响整个经济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文章建立了一个(统计性)分析框架,刻画出老龄化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的条件,并从经济理论和经验证据上说明该条件在中国成立,从而提出假说:中国的老龄化加剧了经济中的收入不平等。运用1996~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基尼系数衡量收入不平等,从经验上证实老龄化(老年抚养比上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对我国收入不平等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表明,研究收入不平等问题时,应注意老龄化这一长期被研究者们忽视的因素,因为它蕴含着与其他因素大不相同的政策含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玲铮  魏下海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变量,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新兴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金融发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传导机制,并利用中国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Hansen(1999)的门槛模型,对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金融发展显著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而且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表现出鲜明的门槛特征,跨越特定门槛值省区的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林  赵昕东  
本文使用CHIP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和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大于消费差距,年轻出生组的家庭比老年出生组的家庭不平等程度更大,同一群组内的家庭消费和收入不平等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对我国1995-2007年城镇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变化作分解发现,组内不平等才是不平等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人口老龄化对不平等变化的解释作用很微弱。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林  赵昕东  
本文使用CHIP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和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大于消费差距,年轻出生组的家庭比老年出生组的家庭不平等程度更大,同一群组内的家庭消费和收入不平等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对我国1995-2007年城镇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变化作分解发现,组内不平等才是不平等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人口老龄化对不平等变化的解释作用很微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笳旭  冯波  王淑娟  
城乡收入不平等和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老龄化及其分布是否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亟需深入研究。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静态固定效应回归和动态差分GMM方法系统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城乡人口老龄化系数比对城乡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拉大作用既来自于城乡少儿抚养系数比,也来自于城乡老年抚养系数比;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老龄化深化的作用效果越大。研究结果揭示了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部门流动对重塑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并进而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机制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的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笳旭  冯波  王淑娟  
城乡收入不平等和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老龄化及其分布是否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亟需深入研究。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静态固定效应回归和动态差分GMM方法系统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城乡人口老龄化系数比对城乡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拉大作用既来自于城乡少儿抚养系数比,也来自于城乡老年抚养系数比;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老龄化深化的作用效果越大。研究结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金东  冯经纶  王生发  
国内学者论证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负面影响,但由于方法上的局限性,以往研究均无法精确衡量出老龄化效应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本文在基尼系数基础上推导了老龄化效应表达式,将老龄化效应界定为年龄内效应和年龄间效应两部分。利用CHNS微观数据对中国1993-2009阶段的计算结果显示:其一,中国老龄化效应主要来自于年龄间效应,年龄内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其二,剔除老龄化效应并不改变中国基尼系数近年来不断上升的趋势,反而使得中国2008年的"基尼拐点"消失;其三,老龄化效应对中国基尼系数的贡献率远低于国外,一旦剔除老龄化效应,中国基尼系数相比其他国家将更加突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少军  
中国"全球最重要的外包制造平台"的地位及其推动的对外贸易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下降之间的反差,是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难以解释的。本文认为,全球价值链作为一种组织和治理力量,可以通过价格驱动、低端锁定和世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三种渠道,降低发展中国家劳动的工资,进而降低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利用中国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带有Driscoll-Kraay标准误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全球价值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显著为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汉祥   彭慧灵   田婧   王战  
[目的]考察农业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差距,特别是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以及区域内的不平等现象。这为决策者提供精准依据,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共富,为解决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2011至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RIF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特别关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尤其在高收入农户中更明显,与人力资本和资本积累理论一致。东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则加剧了不平等。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改善可缓和技术进步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加剧了不平等,而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助于减少差距。[结论]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是针对地区差异优化农业技术普及策略,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关注低成本、高适应性技术;二是调整农业支持政策,减少技术进步对中西部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三是鼓励农业技术创新,优化创新激励机制,确保技术进步的红利公平惠及所有农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中国新的工薪所得税免税额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本文首先着重研究了收入不平等测度中的基准收入,借助基准收入和免税额的各种位置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免税额未必能降低不平等。最后,利用2004年中国176个细分行业的工薪数据和Gamma分布的特征,本文实证分析了免税额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后的收入不平等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免税额提高后职工的收入不平等进一步扩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阿莱·也尔肯   邓峰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无形资产收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机制及知识产权制度质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一步讨论该效应的国家发展水平和行业异质性效应。研究显示,无形资产收入是全球价值链嵌入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机制路径,同时高水平知识产权制度质量对劳动收入份额也存在负面影响。本研究补充和完善了全球价值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就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分配制度进一步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和包容性全球价值链构建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