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2)
- 2023(4667)
- 2022(4043)
- 2021(3776)
- 2020(3190)
- 2019(7096)
- 2018(6982)
- 2017(14198)
- 2016(7586)
- 2015(8444)
- 2014(8234)
- 2013(8347)
- 2012(7621)
- 2011(6742)
- 2010(7008)
- 2009(6996)
- 2008(7177)
- 2007(6572)
- 2006(5875)
- 2005(5462)
- 学科
- 济(30312)
- 经济(30280)
- 管理(26974)
- 业(25418)
- 企(23496)
- 企业(23496)
- 税(21592)
- 税收(20151)
- 收(19983)
- 财(13750)
- 方法(12736)
- 数学(10633)
- 数学方法(10450)
- 务(7988)
- 财务(7973)
- 财务管理(7961)
- 中国(7813)
- 企业财务(7558)
- 学(7251)
- 制(6945)
- 农(6722)
- 业经(6679)
- 销(6555)
- 供销(6551)
- 贸(6056)
- 贸易(6053)
- 易(5924)
- 体(5851)
- 产业(5581)
- 和(5264)
- 机构
- 学院(108815)
- 大学(108494)
- 济(43572)
- 经济(42728)
- 管理(39580)
- 研究(35436)
- 理学(34039)
- 理学院(33655)
- 管理学(33006)
- 管理学院(32802)
- 中国(27771)
- 财(27327)
- 京(23136)
- 科学(21805)
- 财经(20042)
- 所(18364)
- 经(17968)
- 江(17117)
- 研究所(16147)
- 中心(15308)
- 北京(14879)
- 农(14876)
- 财经大学(14602)
- 业大(13878)
- 经济学(13650)
- 范(13410)
- 州(13347)
- 师范(13242)
- 院(12724)
- 经济学院(12249)
- 基金
- 项目(66061)
- 科学(51854)
- 基金(48647)
- 研究(47614)
- 家(42289)
- 国家(41969)
- 科学基金(36155)
- 社会(30761)
- 社会科(29249)
- 社会科学(29242)
- 省(24817)
- 基金项目(24619)
- 自然(23260)
- 自然科(22755)
- 自然科学(22750)
- 自然科学基金(22377)
- 教育(21558)
- 资助(21167)
- 划(20923)
- 编号(19309)
- 成果(16668)
- 重点(14709)
- 部(14459)
- 发(13433)
- 创(13265)
- 性(13110)
- 项目编号(13032)
- 国家社会(12913)
- 课题(12776)
- 教育部(12548)
共检索到171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欠欠 田野
长度是全球价值链中贸易成本问题研究的另一重要视角。本文创新性地定义了全球价值链中的关税传递长度,并对其结构进行分解,进一步从关税传递视角考察了国家部门的国际价值链参与程度和位置。研究发现:(1)中国是关税传递长度最长的国家之一且呈现增长趋势,关税在本国中间品中的传递长度不仅在总传递长度中比重更大,并且是后者变长的主要原因。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税传递长度变长,则是与国际价值链相关的关税传递长度变长所致。(2)中国对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依赖相对较低,但参与国际价值链的程度在加深。2014年,前后向视角下中国的国际价值链方向度指数分别为0.155和0.211,在所有国家中最低。(3)中国的国际价值链位置相对较高,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但低于样本中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向下游移动的趋势。(4)中国细分行业的关税总传递长度及其结构、国际价值链方向度特征与中国总体特征基本一致,但多数服务业向国际价值链上游迈进,服务业作为其他行业的投入份额正在上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段玉婉 刘丹阳 倪红福
在全球价值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国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割为分布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生产阶段,导致中间产品在国家间多次跨越边境,进而使关税等贸易成本也沿产品的生产链条不断叠加和放大。关税一方面保护了进口产品的国内生产厂商,另一方面上游行业关税上升又将提高国内下游生产厂商的生产成本。为此,本文提出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关税有效保护率(ERP)的一个崭新的测度方法,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与双边关税数据测算了1996—2011年64个国家和地区33个行业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研究发现:(1)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关税有效保护率较低;(2)自1996年以来,世界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关税有效保护率都有所下降;(3)从行业水平看,在现有关税水平下,货物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而服务行业未得到保护反而受损。最后,本文也测算了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关税有效保护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国内产业的有效保护程度作用有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会清 翟孝强
文章在考虑全球价值链(GVC)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模型,评估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忽视GVC因素会导致出口贸易整体的汇率传递率低估7. 9%,汇率弹性高估15. 1%,电子信息和机械设备两个行业的汇率弹性高估30%以上。尽管GVC后向联系主导出口贸易的汇率传导机制,但前向联系在个别行业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并且随着制造业的价值链提升而趋于增强。GVC联系的行业差异和国别差异导致出口贸易弹性表现出鲜明的行业特征和国别特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行业结构的高级化调整和出口市场结构的多元化调整。主要货币汇率的非对称变动虽然有利于中国出口总量的规模扩张,却不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倪红福 龚六堂 陈湘杰
研究目标:测算关税的累积成本并模拟分析中美加征关税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方法:构建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效应模型,并利用2014年全球投入产出表(WIOT)和分行业关税率数据进行测算和加征关税的情景模拟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现行关税体系对中国行业的价格影响大于美国。但中美加征关税,将使得美国的价格水平提高幅度大于中国,进而美国居民的福利损失总体上大于中国。研究创新:将单国投入产出价格模型拓展到引入关税的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多角度阐述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并论证价格效应模型与累积关税成本测算框架的一致性。研究价值:提供了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估算关税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的方法,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顾振华 沈瑶
本文基于中国政治经济背景,构建了一个关税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且利用2005—2011年中国制造业134个部门的数据,通过OLS和Tobit方法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1)外国最终产品中的中国增加值越高,或者中国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越高,则中国对于该产品的关税水平越低;(2)贸易协定的签署不仅会直接降低中国的关税,还会扩大中国增加值上升对关税的负影响,削弱外国增加值上升对关税的负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顾振华 沈瑶
本文基于中国政治经济背景,构建了一个关税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且利用2005—2011年中国制造业134个部门的数据,通过OLS和Tobit方法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1)外国最终产品中的中国增加值越高,或者中国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越高,则中国对于该产品的关税水平越低;(2)贸易协定的签署不仅会直接降低中国的关税,还会扩大中国增加值上升对关税的负影响,削弱外国增加值上升对关税的负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崔致远
探究关税冲击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Caliendo和Parro(2015)的贸易模型,引入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方法,构建了关税冲击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线性一阶近似,拆解了关税冲击对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作用机制。模型表明:关税降低的直接效应会通过改变中间投入份额和出口产品范围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其一般均衡后的间接效应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作用。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企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投入下游度”和“产出上游度”上,本国进口关税和出口目的国进口关税的降低均显著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机制检验表明,本国进口关税的降低提升了企业的中间投入份额和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目的国进口关税的降低则通过出口产品范围调整和人力资本升级来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此外,加工贸易比重低、企业自然年龄长、生产率高的企业,关税降低对其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运用数理模型对关税冲击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拆解,为制定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关税冲击 全球价值链 贸易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惠芳 成蓉
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汇率与贸易之间联系是否依然存在的争论。本文将Penn World Table数据和World Input-Output数据进行匹配,利用2000—2014年间全球43个主要经济体的汇率波动与贸易增长数据探析全球价值链中的汇率传递机制。研究发现:(1)实际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价格、进出口值及出口增加值的变动都产生显著影响,本币实际升值1%将提升出口增加值0.312%,汇率与贸易之间的联系依然很大;(2)除了汇率传递的价格机制之外,汇率波动也通过调节生产率,倒逼经济主体技术进步,促进出口增加值的增加。本文计量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TFP)在汇率波动与出口增加值增长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本文提出人民币实际升值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出口地位和出口利益的下降,同时通过汇率传递的生产率效应保持中国的贸易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文章借鉴Wang等(2017)对生产链长度的定义,构建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链长度分为纯国内、传统贸易和GVC生产链长度,利用2000~2014年的全球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整体产业、三大产业及各细分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机制与演进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是沿路径1演进的,即生产链长度增加,国内和GVC生产链长度都变长,说明中国的国际与国内生产分割呈现互补效应,生产结构复杂程度显著提升,产业关联更紧密。同时,中国的GVC生产链长度远远高于传统贸易和纯国内生产链长度,说明中国的生产关联存在"二元结构"。(2)中国的三大产业也是沿着路径1演进的,制造业的生产链长度大于农业和服务业,但农业的生产链增长最快。(3)中国大多数细分行业沿着路径1演进,但有些细分行业出现了国内生产和国际生产的替代效应,沿路径2或3演进,还有些细分行业的国内和GVC生产链同时变短,沿着路径4演进。中国要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同时还要防范大规模产业外迁的风险,避免国际生产与国内生产的替代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玉生 曲立中 肖琼芳
在产业价值链中,品牌价值传递是一个依次通过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和终端顾客的梯次传递过程,品牌价值传递的有效性可以用顾客忠诚来衡量,品牌价值有效传递的影响因素是导致品牌价值链各环节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的集合,它们共同推动品牌价值的有效传递。研究表明,品牌价值在沿着产业价值链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中,品牌价值在前面环节的有效传递会促进其在后面环节的有效传递,而且上游环节对相邻的下游环节影响比较大,随着环节的延伸这种影响程度会弱化。
关键词:
产业价值链 品牌价值传递 传递机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倪红福
本文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中首次提出测度产业部门位置的"广义增加值平均传递步长"新方法,并从强度和长度两个维度,全方位分析境外增加值贡献率-位置的关系,进而考察产业部门层面的"微笑曲线"是否存在。研究表明:本文的新方法提供了测度全球价值链位置的统一逻辑框架,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其他位置测度方法。产业部门层面的"微笑曲线"不具有普遍意义,比如中国电子和光学仪器制造业略呈"微笑曲线"形状且逐步加深化,而中国纺织业却不存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越 魏俊华
2023年RCEP生效已满一周年,其生效后给各成员国之间带来的贸易变化备受关注。文章将KWW增加值分解框架与标准GTAP模型进行衔接,并对模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动态递归,依据RCEP关税承诺表中的数据确定不同时期关税减让的力度,对RCEP生效前以及生效后短期和长期内的情况进行研究,探索RCEP关税减让对成员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贸易增加值增加方面,RCEP协定生效后各成员国制造业行业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较基期均出现增长,但不同成员国之间增长的程度并不同步;在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方面,随着协定生效后关税减让幅度的不断加大,各成员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的程度也不断加深;RCEP关税减让提高了成员国制造业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但各成员国仍有制造业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的不利位置;在产业链关联方面,RCEP生效后一系列关税减让政策的实施会使各成员国的制造业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产业链关联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从总体上来看,RCEP协定生效带来的制造业关税减让为各成员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提高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增强成员国产业链关联程度提供了新的机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米歇尔·鲁塔 齐藤美香 李想
787梦想客机——波音公司的最新产品,是闻名的美国产品,它在华盛顿州组装并销往世界各地。然而,梦想客机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许多部件都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制造:中央机身来自意大利,飞行舱的座位来自英国,轮胎来自日本,起落装置来自法国,货舱门来自瑞典。飞机只是跨国制造的例子之一,汽车、手机和医疗器械等越来越多的产品在一个地方最终生产,但其投入品却来自其他许多地区。这归因于过去二十多年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云凤
本文构建世界投入产出模型将全球生产链长度分为国内和国际生产链长度,比较中美两国整体、三大产业及各细分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机制与演进路径,结果表明:(1)中国的全球、国内和国际生产链长度均大于美国,两国的国际生产链长度均大于其国内生产链长度。(2)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是沿路径1演进的,即全球生产链、国内和国际生产链都变长。中国有31个细分行业沿路径1演进,7个细分行业沿路径2演进,11个细分行业沿路径3演进,1个行业沿路径4演进。(3)美国整体、三大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沿着路径3演进,但美国农业的全球生产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净雪 湛谌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在GVC分工的上游参与度(增加值供给者)和下游参与度(增加值使用者)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后出现大幅下降。从分工地位看,我国的GVC下游参与度始终低于同期的上游参与度。同时,参与简单GVC分工(中间品跨境一次)程度高于参与复杂GVC分工(中间品跨境多次)程度,我国在GVC分工中的地位偏低。从参与GVC分工的国别结构来看,不管是从增加值供给者还是从增加值使用者的角度,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依存关系均显著高于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依存关系。但是,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应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避免过分依赖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从而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
上游参与 下游参与 分工地位 国别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