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30)
- 2023(3488)
- 2022(3003)
- 2021(2618)
- 2020(2164)
- 2019(5000)
- 2018(4805)
- 2017(9933)
- 2016(4707)
- 2015(5446)
- 2014(5475)
- 2013(5532)
- 2012(4781)
- 2011(4207)
- 2010(4272)
- 2009(4277)
- 2008(4196)
- 2007(3555)
- 2006(3102)
- 2005(2780)
- 学科
- 济(26781)
- 经济(26770)
- 贸(17039)
- 贸易(17032)
- 业(16833)
- 易(16560)
- 管理(16530)
- 企(13943)
- 企业(13943)
- 方法(12861)
- 数学(11007)
- 数学方法(10969)
- 出(6446)
- 供销(5980)
- 销(5980)
- 财(5920)
- 关系(5858)
- 出口(5702)
- 出口贸易(5702)
- 口(5702)
- 农(5625)
- 地方(5616)
- 中国(5111)
- 业经(4679)
- 国际(4474)
- 务(4024)
- 财务(4016)
- 财务管理(4012)
- 学(3754)
- 融(3563)
- 机构
- 学院(71665)
- 大学(69537)
- 济(38939)
- 经济(38516)
- 管理(27270)
- 理学(23845)
- 理学院(23669)
- 管理学(23436)
- 管理学院(23318)
- 研究(23007)
- 中国(16852)
- 财(15600)
- 京(13624)
- 经济学(12772)
- 财经(12624)
- 经济学院(11774)
- 贸(11376)
- 经(11353)
- 科学(11086)
- 所(10704)
- 江(9853)
- 中心(9754)
- 研究所(9574)
- 财经大学(9130)
- 院(8722)
- 商学(8634)
- 商学院(8551)
- 北京(8359)
- 经济管理(8112)
- 业大(8025)
- 基金
- 项目(45354)
- 科学(35899)
- 研究(34355)
- 基金(33988)
- 家(28828)
- 国家(28653)
- 科学基金(24655)
- 社会(23766)
- 社会科(22776)
- 社会科学(22775)
- 基金项目(16988)
- 省(16859)
- 教育(15308)
- 自然(14715)
- 资助(14617)
- 自然科(14363)
- 自然科学(14362)
- 自然科学基金(14121)
- 划(13610)
- 编号(13460)
- 部(10554)
- 国家社会(10341)
- 发(10330)
- 成果(10157)
- 重点(10095)
- 人文(9793)
- 教育部(9537)
- 社科(9372)
- 创(9365)
- 中国(9174)
共检索到106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丽萍
贸易增加值以新增价值代替传统方法的总价值来衡量贸易流量,新增价值由生产出口产品的国家创造,包含生产过程中的雇员报酬、税和利润。核算贸易增加值的主要依据是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核算贸易增加值可得出新的结论:全球贸易额大大减少;双边贸易平衡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大增加;出口和进口的依存度相当高。中国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有关工作中,研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分析其中的贸易利益。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增加值 投入产出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涛 刘仕国
本文阐释了增加值贸易核算的理念、产生机制和测度目的,并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建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对新型国际分工、贸易格局以及就业跨境转移的影响。增加值贸易核算对世界贸易的国别结构、依存度和全球贸易失衡程度有了全新反映。本文还评估了增加值贸易核算架构下中国外贸的利得和失衡程度,廓清了中国在全球贸易失衡中的责任。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战略机遇期对提升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对深化贸易结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文卿 王丰国 李根强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兴起的增加值贸易核算理论因能消除传统贸易的"统计幻象"、准确核算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贸易利得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贸易价值增值的视角,梳理了以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的增加值贸易核算的研究成果。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垂直专业化的测量及其发展、增加值贸易与贸易增加值核算理念的差异、以及它们与传统总值贸易核算的区别与内在关联等方面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光耀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对2000—2014年中国的增加值贸易进行核算,并分析全球增加值贸易的网络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中国向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增加值出口较大;(2)从行业来看,中国的纺织业、除汽车和摩托车之外的其他产品批发业、采矿业等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较大;(3)根据网络密度的计算结果,世界范围的各国(地区)贸易联系程度在增强;(4)中国的相对点度数和点强度有上升的趋势,而日本和美国有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在世界增加值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在提升,不过美国仍在世界增加值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5)核心边缘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国家(地区)的数目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边缘国家(地区)数目则先减少后增加。其中,中国的核心度一直在增加,日本和美国的核心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扩大增加值贸易,增强国际贸易的话语权,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调整进出口税率等政策,并重视与美国等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以实现双赢的结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愧 张定胜 邹恒甫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对新兴市场在全球价值链及增加值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研究。笔者在系统梳理新兴市场与全球价值链的现有文献基础上,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弥补了已有文献的不足。研究发现:(1)因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及巨大的需求市场,新兴市场是全球价值链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并且为其继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2)虽然新兴市场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已经很高,但是基于产品、行业和企业层面的研究均显示新兴市场出口的增加值率很低,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且服务贸易含量低,这导致其在世界增加值贸易中的份额较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亟待提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以加快新兴市场在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雯 赵萍 房晶晶 郑莹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19952011年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所处地位和增值能力,并分析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和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下游,"入世"的前几年由于加工贸易比重的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下降了,而且增值能力也减弱了。随着企业竞争力的逐步增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中国后几年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增值能力有所上升。随着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持续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强于服务业,而且所获得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雯 赵萍 房晶晶 郑莹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1995~2011年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所处地位和增值能力,并分析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和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下游,"入世"的前几年由于加工贸易比重的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下降了,而且增值能力也减弱了。随着企业竞争力的逐步增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中国后几年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增值能力有所上升。随着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持续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强于服务业,而且所获得的贸易收益也高于服务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并从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的贸易失衡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利用OECDWTO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和估计。研究发现:中国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显现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V"形反转趋势。与增加值贸易统计相比,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显著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程度。分行业来看,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40%左右,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贸易顺差规模分别被夸大了50%和60%以上。分市场来看,中国对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30%左右,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逆差规模被夸大了近80%。研究创新: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测算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趋势。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在全球增加值创造中的地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雪阳 郭王玥蕊
将全球价值链多阶段生产这一重要因素纳入贸易模型中,运用结构引力模型和具有多重高维固定效应的泊松回归方法(PPMLHDFE),选取2012—2017年66个经济体贸易便利化水平和17个制造业双边增加值出口数据,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1)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成本节约渠道实现;(2)贸易便利化对处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生产阶段的中间品和最终品增加值贸易具有异质性影响,贸易便利化对最终品增加值贸易的影响效应更大;(3)贸易便利化会影响不同收入经济体的增加值贸易构成,中高收入经济体的相对变化最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中 王刚 刘榴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1995~2011年中美增加值出口和双边贸易失衡规模。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贸易出口规模,1995年和2011年中国增加值出口分别减少16.06%和24.24%;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中美贸易失衡,同期中美制造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分别为传统贸易顺差的5%和10%,而中美农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逆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美服务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顺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逆差;分要素密集度行业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为增加值贸易顺差,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为逆差,且逆差规模逐步扩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雯 李强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以关境为统计基础的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无法回答"谁为谁生产"的问题,而且夸大了我国的贸易情况。为此,本文基于OECD和WTO组织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1995—2011年国际投入产出表,分别对我国货物与服务贸易的增加值进出口规模和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规模进行了测算,并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传统的关境统计方法不仅在总量上高估了我国的出口规模,还严重扭曲了我国各行业的出口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廉晓梅 吴金华
文章在梳理国内价值链内涵界定和基本模型构建的基础上,从增加值分解与地位测度视角系统比较了国内价值链贸易核算框架演进过程,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明晰了国内价值链属权和属地概念的内涵边界,并基于属地概念运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了一个基础理论模型框架;其次,通过对封闭经济条件下内需驱动的增加值分解范式和开放经济条件下涵盖国内和国外成分的总流出分解、省域部门层面出口增加值分解、“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国内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型框架的分析,揭示了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关联性与拓展方向,研究发现,国内价值链贸易核算模型的构建为测度国内价值链分工位置与地位奠定了基础,两者有效衔接,深化了对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认识,拓展了分工贸易研究领域;最后,从经济理论、价值链条和模型数据角度给出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天顶
全球价值链作为分析价值创造的国际扩张、地域分布以及捕获的一种重要方法,被经济学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们广泛采用。本文针对研究者们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数据库或相类似数据的测量误差展开深入的分析,为随后研究使用该种类型数据进行经验研究以及政策探讨提供了严谨性方面的参照。本文通过简单的两国情形下数值例证、一般性探讨以及进一步讨论,发现针对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增加值测算所隐含的测量误差相对突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会政 宗喆
基于传统总值统计方式的中欧双边贸易数据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利得并导致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压力骤升。根据总贸易分解框架,重新测算了2001—2011年的中欧双边真实贸易量、贸易结构和要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统计方式高估了中欧双边贸易差额,在考察期内,以增加值贸易统计的中国同欧盟出口、进口及贸易差额与总值贸易相比平均下降了23.41%、16.29%和48.81%;中国向欧盟出口中的增加值以资本和低技术劳动力创造的最终产品为主,主要从事低端加工组装环节的工作,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获益能力较低,但有一定的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焕 常润岭
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国家和经济体参与到今天的全球经济中,形成越来越多的跨国价值链。通常情况下,价值链包括以下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分销和到达最终消费者。这些活动可以在同一公司或不同的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