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0)
- 2023(9418)
- 2022(8039)
- 2021(7466)
- 2020(6321)
- 2019(14453)
- 2018(14016)
- 2017(27024)
- 2016(14072)
- 2015(15875)
- 2014(15111)
- 2013(14824)
- 2012(13074)
- 2011(11279)
- 2010(10782)
- 2009(9647)
- 2008(8797)
- 2007(7130)
- 2006(5575)
- 2005(4503)
- 学科
- 济(57325)
- 经济(57266)
- 管理(43685)
- 业(42374)
- 企(36680)
- 企业(36680)
- 方法(32325)
- 数学(28899)
- 数学方法(28460)
- 财(17201)
- 贸(15658)
- 贸易(15653)
- 易(15430)
- 农(13439)
- 中国(12557)
- 出(12238)
- 业经(11788)
- 务(10965)
- 财务(10926)
- 财务管理(10897)
- 学(10486)
- 企业财务(10327)
- 技术(9662)
- 农业(8567)
- 口(8458)
- 出口(8455)
- 出口贸易(8455)
- 理论(8409)
- 环境(8367)
- 和(8364)
- 机构
- 大学(188317)
- 学院(188011)
- 济(80159)
- 管理(79150)
- 经济(78917)
- 理学(70401)
- 理学院(69736)
- 管理学(68499)
- 管理学院(68149)
- 研究(55354)
- 中国(41689)
- 京(37300)
- 财(35314)
- 科学(33441)
- 财经(29442)
- 业大(28011)
- 农(27338)
- 中心(27204)
- 经(27032)
- 经济学(25587)
- 江(24942)
- 所(24895)
- 经济学院(23401)
- 研究所(23001)
- 财经大学(22291)
- 范(22274)
- 师范(22014)
- 北京(21910)
- 农业(21628)
- 商学(21332)
- 基金
- 项目(140274)
- 科学(113662)
- 基金(106712)
- 研究(100556)
- 家(92710)
- 国家(92017)
- 科学基金(81741)
- 社会(66574)
- 社会科(63512)
- 社会科学(63499)
- 基金项目(56225)
- 自然(54338)
- 省(53728)
- 自然科(53203)
- 自然科学(53194)
- 自然科学基金(52237)
- 教育(46981)
- 划(45431)
- 资助(43252)
- 编号(38943)
- 部(31772)
- 重点(31142)
- 创(30263)
- 发(29100)
- 成果(28908)
- 国家社会(28809)
- 创新(28356)
- 科研(28081)
- 教育部(28009)
- 人文(27473)
共检索到252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少军
价值链作为组织和协调经济活动的微观机制,已使经济全球化和增长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利用来自投入产出表的新方法,测度了广东省和江苏省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水平。结果表明,粤苏两省切入全球价值链的倾向高于切入国内价值链的倾向,而对其它省份关联效应较大的行业基本上是中间品行业,且具有自然资源密集的特征。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之间的互动关系,则关系到我国产业升级的前景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叶作义 张鸿 下田充 藤川清史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基本趋势。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日、韩等7个国家和地区间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基准的国际分工视角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存在本国内的附加值率要比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和地区高,而中、韩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附加值很大一部分随着贸易的增加而流失到海外。从附加值的分配态势看,中国主要以欧美、Ro W(世界其他地区)为主,韩国则主要分配到Ro W。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樊茂清 黄薇
随着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库建设的逐渐成熟,利用该数据进行价值层面的贸易增加值分解研究也取得了同步推进。本文根据国家间投入产出表,比较了几类典型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对Koopman等(2012)提出的方法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拓展,并利用该拓展方法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中国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出口贸易增加值分解结果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带来的出口贸易需求一直呈现上升态势;从出口产品的供给角度而言,资本投入成为供给增加的决定力量而且越来越重要,高技术劳动投入比重上升,同时低技术劳动投入比重有所下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李俊
本文利用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全球价值链进行了解构分析,计算了制造业各部门产品在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发现多数制造业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有所下降,但近年来有回升趋势。接着以纺织品部门和电气及光学设备制造业部门为例,对其最终产品增加值的世界分布和各国各部门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发现日、美、韩、德、中国台湾省等经济体所贡献的增加值较高,同时发现国内服务业部门对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贡献较大。中国制造业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不断提升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卢戎 于丽英
区域价值链集群分析是集群分析作为区域经济创新性和竞争优势分析工具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区域价值链集群识别是进行区域价值链集群分析的第一步。为了实现区域价值链集群依据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网络互动联系来确定其核心主导产业及其前后向密切关联产业的识别目标,本文选取了以最大值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相结合的区域价值链识别方法。由此进行的识别研究表明,上海共有通信、化工、通专、金属、石油核燃料五类价值链集群,它们通过内部和彼此间的互动交织构成了密切关联的网络,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经济系统的核心组成。而相应的经济技术分析表明,通专价值链集群将很有可能在上海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大背景下赶超通信价值链集群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较全面地分析了中日两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模式和地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低于同期日本,其获益能力相对较低。(2)中日两国制造业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均呈上升趋势,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不断加深。(3)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以后向模式,而日本制造业主要是以前向模式。(4)中国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最终产品为主,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生产环节,而日本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中间产品为主,专业化于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5)中日两国制造业主要是通过间接增加值出口实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指标,并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主要是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2)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主要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生产环节;(3)伴随着跨国生产分工的深化,中国制造业正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4)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生产环节,且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相对薄弱;(5)在四类技术类别制造业中,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高技术制造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6)相对于中国主要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美国主要是以前向...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府
本文运用最终产品增加值方法,提出了一个理解世界各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的框架,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评估了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创造的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一定程度下降不等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在中国制造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尽管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波浪式变化轨迹,但是它一直远远大于出口贸易本地增加值比重,而且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所占份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制造业中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低技术行业和中技术行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少数高技术行业逐渐获得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生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按出口产品的最终吸收地及吸收渠道的不同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进行分解分析。研究表明:(1)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比例呈下降趋势,且是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不高;(2)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返回增加值比例的不断上升,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向全球价值链中上游攀升;(3)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蕴含越来越多的国外增加值,意味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但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的低端生产环节;(4)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越来越多,但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却相对薄弱;(5)技术水平越高的中国制造业融入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周蕾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发展现状进行测算,并借助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这一指标评估我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同时通过对美国、韩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横向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生产性服务发展较快,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中间投入率还较低;我国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的中间服务占比较高,而具备较高技术知识的其他服务业提供的中间服务比重较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中服务贸易中的生产性服务投入还是偏低;我国绝大多数服务行业还未融入全球价值链中,服务行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水平较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立君 王俊 谭清译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生产链和价值链会趋于碎片化。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模型,证实制造业在产业间和国家间转移形成生产碎片化。生产碎片化有两方面经济后果:第一,生产碎片化造成制造业生产工人在生产链和价值链上的地位同时弱化;第二,生产碎片化对处于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国家影响不同,会造成去工业化国家生产链和价值链地位双重弱化,中国则出现生产链地位强化与价值链地位弱化的错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WWZ模型和WIOT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与地位的演变情况。研究表明:(1)中美服务业都已成为GVC分工的重要受益者,但中国服务业出口贸易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显著低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出口获益能力相对较弱。(2)中美服务业中以最终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下降,而以中间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上升,表明中美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在不断攀升。(3)中国服务业前向垂直专业化程度明显低于美国,但其后向垂直专业化程度却明显高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较低。(4)中国服务业中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占比明显小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的价值链较短,延伸不足。(5)中国服务业中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占比和增幅显著高于美国,表明中国较好地实现了国内生产分工与合作。(6)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低于美国,且其间接增加值贡献也明显小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处于GVC分工下游位置。(7)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的地位指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WWZ模型和WIOT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与地位的演变情况。研究表明:(1)中美服务业都已成为GVC分工的重要受益者,但中国服务业出口贸易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显著低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出口获益能力相对较弱。(2)中美服务业中以最终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下降,而以中间服务环节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上升,表明中美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位在不断攀升。(3)中国服务业前向垂直专业化程度明显低于美国,但其后向垂直专业化程度却明显高于美国,表明中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晓华 方福前 骆哲翀
本文利用中国的跨省投入—产出数据对各省制造业的出口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发现中国各省主要是通过国内垂直专业化路径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其次是省内垂直专业化和国际垂直专业化。东南沿海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从国际垂直专业化向国内垂直专业化转移的趋势明显,其他地区则相反。省内垂直专业化在缩小各省技能溢价和低技能劳动间工资差距的同时扩大了北部和东南沿海省份高技能劳动间的工资差距;国内垂直专业化在扩大各省技能溢价(北部沿海省份例外)和高技能劳动间工资差距的同时缩小了低技能劳动间的工资差距(东南沿海省份例外);国际垂直专业化则同时缩小了各省三种技能工资差距(中部省份低技能劳动间的工资差距例外)。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技能工资差距 参与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亚斌 曾灿 王振国
促进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9—2014年国家和行业层面最终需求对功能活动增加值拉动效应的演变趋势,并采用分层式结构分解法重点考察了国内需求变动对价值链功能升级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研究样本期间,最终需求功能活动增加值拉动效应呈持续增长态势,但仍存在制造活动增加值占比过高而导致升级情况有限。初步分解结果表明:功能增加值系数变动抑制了功能升级,投入产出结构有利于功能升级,最终需求尤其是国内需求变动极大地促进了功能升级。分层式分解结果显示:需求规模扩张是价值链功能升级的第一大驱动因素,且消费和投资需求规模影响效应趋于收敛;需求构成结构中消费需求尤其是家庭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价值链功能升级的主要因素;需求产品结构中对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品的需求有效助推了功能升级。基于本土需求视角分析全球价值链功能升级,可以为中国打破“低端锁定”困境,避免落入“功能分工陷阱”,顺利实现价值链攀升提供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偏差法——投入产出表平衡调整的新方法
投入产出表、社会核算矩阵的更新方法研究
添加保零约束对改进投入产出表更新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国服务业出口贸易结构与趋势解析——基于全球价值链和世界投入产出表的考察
价值链贸易如何驱动经济增长——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机制的新解释
数字经济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了吗?——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的测度与分析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是否仍然为环境污染赤字国?——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计算分析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区分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的国际投入产出表
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制度影响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跨国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