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8)
2023(12345)
2022(10406)
2021(9520)
2020(7884)
2019(17592)
2018(17312)
2017(33527)
2016(17266)
2015(19037)
2014(18272)
2013(17485)
2012(15198)
2011(13298)
2010(12756)
2009(11375)
2008(10281)
2007(8216)
2006(6529)
2005(5139)
作者
(43013)
(36104)
(35846)
(33639)
(22591)
(17229)
(16428)
(14349)
(13631)
(12287)
(12063)
(11882)
(11132)
(10908)
(10816)
(10811)
(10641)
(10631)
(10256)
(10195)
(8633)
(8438)
(8271)
(8243)
(8074)
(7953)
(7635)
(7608)
(7191)
(7046)
学科
(66889)
经济(66820)
管理(53840)
(48161)
(41404)
企业(41404)
方法(34185)
数学(29872)
数学方法(29473)
(22460)
贸易(22452)
(21858)
(17963)
(17204)
中国(15284)
业经(14860)
环境(14389)
(12728)
财务(12686)
财务管理(12660)
企业财务(11826)
(11662)
理论(10955)
地方(10944)
农业(10779)
(10746)
(10309)
技术(9858)
(9789)
(9028)
机构
学院(227046)
大学(222325)
(96463)
经济(94925)
管理(92851)
理学(82166)
理学院(81463)
管理学(80054)
管理学院(79647)
研究(65556)
中国(48332)
(42703)
(41386)
科学(37910)
财经(34533)
业大(31904)
中心(31793)
(31608)
(30260)
(30215)
经济学(29971)
(28922)
(27375)
经济学院(27346)
师范(27115)
研究所(26518)
财经大学(25960)
商学(25358)
(25246)
商学院(25092)
基金
项目(165522)
科学(132422)
研究(123227)
基金(122646)
(105479)
国家(104674)
科学基金(92303)
社会(80708)
社会科(76775)
社会科学(76759)
(65111)
基金项目(65030)
自然(59359)
自然科(58030)
自然科学(58018)
教育(57513)
自然科学基金(56927)
(53828)
编号(50278)
资助(48718)
成果(37360)
重点(37006)
(36950)
(35835)
(35613)
国家社会(33983)
创新(33430)
人文(32867)
教育部(32820)
课题(32653)
期刊
(93756)
经济(93756)
研究(57611)
(33191)
中国(33062)
管理(32716)
学报(29754)
科学(28455)
(26585)
大学(23979)
学学(22983)
技术(20975)
教育(20310)
农业(19049)
业经(18073)
经济研究(16724)
财经(15876)
(15819)
金融(15819)
(15571)
(13681)
国际(13320)
问题(13168)
商业(11924)
财会(11049)
技术经济(10440)
(10426)
统计(10081)
(10075)
科技(9709)
共检索到304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出口行业集中度过高。商品贸易量并非是决定中美隐含碳贸易额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碳排放系数的差异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在贸易和气候变化方面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努力,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安  
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采用WIOD提供的数据计算与分析了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讨论了GVC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的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来自出口国内碳排放,进口国在消费者责任原则下承担主要的碳排放责任;中国在与美国贸易中主要处于碳排放转出地位,但碳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参与GVC分工是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是中国调整出口隐含碳排放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与GVC视角下的计算结果相比,基于MRIO模型的计算结果高估了中国出口隐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潘安  吴肖丽  
基于总贸易核算框架,利用WIOD提供的数据计算1995—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结构特征与责任分担问题,并进一步考察由中日贸易引起的碳排放转移。研究表明,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出口国的碳排放,来自第三国碳排放的占比有所上升;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于重制造业、服务业的中间品出口和轻制造业的最终品出口,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则主要集中于重制造业的中间品出口;在消费者责任原则下,进口国需为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承担主要的排放责任,且第三国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大于出口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灵  孙华平  
本文基于1990~2015年Eora26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结构和进出口碳贸易转移路径。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逐步加深,但嵌入的分工位置亟待提升、低端锁定效应明显,引致环境问题加剧。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转移路径,发现中国的隐含碳贸易发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物产品业和交通运输业。1990~2015年间,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生产碳是进口值的近4倍,流入主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碳也略高于进口值。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向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新加坡、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为美国承担了大量的生产碳。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就发展全球绿色低碳贸易、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能源绿色开发与合作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博伟  张伯伟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碳减排,可以为中国“碳双减”提供政策启示。采用1995—2009年的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结合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出上游度和投入下游度的上升均会导致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升高,这说明如果一国以矿业、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那么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会升高,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此外,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弱,但是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加明显。因此,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政府应当优化产业布局,通过约束污染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调整出口规模和改善出口贸易结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常冉  杨来科  王向进  
文章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法对2005-2014年中美贸易进行价值结构分解和竞争力测算,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失衡并全面剖析贸易利益结构。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严重高估,并对行业竞争优势产生误判。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没有带来相匹配的贸易获利,尤其知识型制造业缺乏创新技术被"低端锁定",美国服务业处于价值链上游且具备竞争优势,贸易获利能力强于中国。同时,中国出口拉动美国贸易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多区域贸易发展的格局,中国出口贸易利益分布以东亚地区为主但布局趋于多元化。美国出口利益结构均衡,对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推动作用相对突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玉晶  兰天  
文章基于2007—2020年ADB世界投入产出表,考察中国前向嵌入与后向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对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机制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前向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可以显著降低贸易隐含碳排放,而后向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不利于减少贸易隐含碳排放,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基于前向关联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对技术密集型、非污染密集型行业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是中国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影响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国政府部门应从调整贸易规模和改善贸易结构着手,推进中国与RCEP成员国低碳合作,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潘安  
基于MRIO模型并采用WIOD提供数据,计算得到19952009年中国GVC地位指数和参与度指数以及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以考察中国参与GVC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整体GVC地位有所改善,但较低的分工地位会使中国产生较高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水平,且随着参与GVC分工逐渐深入,贸易隐含碳排放规模也会随之扩大;中间品贸易隐含碳排放占比逐渐提升与中国逐渐深入地融入到GVC分工体系有关;中国重制造业主要处于GVC的下游环节,其出口隐含碳排放也随着GVC参与程度逐渐提升呈现出上升趋势;在GVC分工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潘安  
基于MRIO模型并采用WIOD提供数据,计算得到1995~2009年中国GVC地位指数和参与度指数以及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以考察中国参与GVC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整体GVC地位有所改善,但较低的分工地位会使中国产生较高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水平,且随着参与GVC分工逐渐深入,贸易隐含碳排放规模也会随之扩大;中间品贸易隐含碳排放占比逐渐提升与中国逐渐深入地融入到GVC分工体系有关;中国重制造业主要处于GVC的下游环节,其出口隐含碳排放也随着GVC参与程度逐渐提升呈现出上升趋势;在GVC分工下,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水平的提升反映出贸易利益与环境利益存在一定冲突,但贸易引起的环境代价正在逐渐降低,与GVC分工地位的逐渐改善相一致。最后,从转变外贸发展模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服务业出口以及主导区域价值链等方面就如何在GVC分工趋势下实现碳减排目标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安丰  郭正权  解伟  TARIQ Ali  柳瑛  
基于GTAP数据库提供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采用全球价值链方法测算中国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化肥转移,并按照农产品最终消费的地理位置将其分解为四部分。研究发现:(1)中国农产品进口为国内节约640万t化肥(占我国化肥用量的13%),同时引起全球化肥用量节约285万t,为缓解全球资源和环境压力做出贡献;(2)中国农产品贸易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进口农产品中隐含的化肥有12%会再次出口到全球,意味着农产品贸易背后隐含的资源到达中国后会再次出口,形成多次跨境转移。建议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更为客观地估算农产品贸易隐含的化肥及其他资源环境问题,倡导共同承担贸易引致的资源环境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福中   罗科   董康银  
提升外资质量助力价值链功能升级,是中国制造业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将价值链功能分工因素纳入贸易与环境污染分析模型,基于2003—2018年每笔在华制造业绿地投资项目从事的功能活动数据构造价值链上下游功能分工专业化指数,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了由外资质量提升驱动的价值链功能升级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价值链功能升级可以显著减少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机制分析显示,由外资质量提升驱动的价值链功能升级主要通过要素结构优化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服务需求创造效应等渠道发挥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减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事上游功能活动、来自发达国家(地区)和流入中国东部地区的高质量外资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同时,价值链功能升级更有利于削减中间品出口形成的、流向发达国家(地区)和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贸易隐含碳水平。本文验证了高质量外资的“污染光环”效应,为新形势下中国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岚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纠正出口规模与贸易利益的错配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构建融合增加值贸易和所有权贸易的双边真实贸易利益核算框架,测度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由中国获得的贸易利益。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中的属地贸易收益率约为80%,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美国对华制造业FDI整体呈现市场寻求导向,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FDI则具有典型的效率寻求型特征;剔除外资企业贡献后,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出口的真实贸易收益率大幅下降,但就各年份的比较而言,真实贸易收益率却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外资企业对中国对美出口贡献率的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丛晓男  王铮  郭晓飞  
文章基于GTAP国际投入产出数据,核算了全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量。结果表明:全球贸易隐含碳量巨大,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4强;隐含碳流入、流出量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中国等金砖国家的净流出量较大,美国、欧盟等则净流入量较大;贸易隐含碳的大小存在特定的地缘结构,分化出三种类型的国家或地区集团,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制造业国是中国在隐含碳问题上的主要谈判合作伙伴,低水平发展中国家反而不是中国的最佳谈判合作伙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