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0)
- 2023(13850)
- 2022(11724)
- 2021(10525)
- 2020(8973)
- 2019(19525)
- 2018(19668)
- 2017(38402)
- 2016(20602)
- 2015(22846)
- 2014(22390)
- 2013(22250)
- 2012(20066)
- 2011(17826)
- 2010(18206)
- 2009(18099)
- 2008(17924)
- 2007(16199)
- 2006(14618)
- 2005(13593)
- 学科
- 业(90763)
- 济(88921)
- 经济(88779)
- 企(81458)
- 企业(81458)
- 管理(80322)
- 方法(36968)
- 财(32245)
- 农(29861)
- 业经(29579)
- 数学(28584)
- 数学方法(28377)
- 制(23819)
- 中国(23561)
- 务(22605)
- 财务(22564)
- 财务管理(22533)
- 企业财务(21337)
- 农业(20503)
- 技术(17908)
- 体(17401)
- 贸(16668)
- 贸易(16657)
- 易(16260)
- 策(15912)
- 划(15850)
- 和(15850)
- 银(15720)
- 银行(15703)
- 理论(15335)
- 机构
- 学院(300152)
- 大学(293296)
- 济(129817)
- 经济(127381)
- 管理(119158)
- 理学(101517)
- 理学院(100593)
- 管理学(99337)
- 管理学院(98792)
- 研究(93817)
- 中国(76831)
- 财(66857)
- 京(60690)
- 科学(52330)
- 财经(51723)
- 经(46669)
- 江(46506)
- 所(46223)
- 农(45116)
- 中心(42978)
- 研究所(40854)
- 经济学(39694)
- 业大(38721)
- 北京(38132)
- 财经大学(37910)
- 州(36296)
- 经济学院(35883)
- 农业(35117)
- 范(34870)
- 师范(34571)
- 基金
- 项目(186277)
- 科学(149259)
- 研究(141499)
- 基金(136947)
- 家(116618)
- 国家(115554)
- 科学基金(101345)
- 社会(92679)
- 社会科(87885)
- 社会科学(87870)
- 省(73086)
- 基金项目(71814)
- 教育(64304)
- 自然(63201)
- 自然科(61706)
- 自然科学(61694)
- 自然科学基金(60652)
- 划(59867)
- 编号(57732)
- 资助(55178)
- 成果(46584)
- 部(41935)
- 创(41895)
- 重点(41633)
- 制(40892)
- 发(40511)
- 业(39382)
- 课题(39271)
- 创新(38286)
- 国家社会(38211)
- 期刊
- 济(153039)
- 经济(153039)
- 研究(92702)
- 中国(56726)
- 财(55860)
- 管理(50526)
- 农(43026)
- 科学(37858)
- 学报(36805)
- 融(31422)
- 金融(31422)
- 大学(29523)
- 农业(29284)
- 学学(28170)
- 业经(27854)
- 教育(27196)
- 技术(27027)
- 财经(26447)
- 经济研究(24725)
- 经(22759)
- 问题(20069)
- 业(17235)
- 贸(16828)
- 技术经济(16575)
- 商业(15995)
- 财会(15524)
- 现代(15498)
- 国际(14493)
- 世界(14063)
- 会计(13942)
共检索到459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何武
本文重点以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基础,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特征。使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进口相对价来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贸易方式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特征和升级表现。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主要采取了进口替代和战略性贸易相结合的政策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第二,虽然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和贸易快速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最重要的驱动力。第三,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三个主要的结构性变化,一是各类企业的发展正在变得日益内向,其次是从2005年起装备制造业贸易开始从逆差转向顺差,三是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焱 原毅军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本文阐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经济合作基本情况,分析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构成和特征,并从政策导向、自主创新、升级路径和完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特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焱 原毅军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本文阐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经济合作基本情况,分析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构成和特征,并从政策导向、自主创新、升级路径和完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琳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开始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不强;不同行业间发展水平差异极大;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少、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面临着内外条件的双重挑战。从装备制造强国发展经验和我国当前的产业发展现实看,政府应当发挥重要的支撑引导作用,关键在于以理清政府和市场边界为前提,对外部性强的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努力优化外部环境,增强政策普惠性,为激发企业活力和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创造条件。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李辰
本文利用一些典型年份及2015年最新的年度数据从不同技术等级的中间产品贸易状况、产业内贸易类型以及增加值贸易等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总体而言,依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此外,从细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相对较高。最后就如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建勋 陈亚楠
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框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文章构建了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探究了其整体结构及动态演化趋势,并实证检验了网络特征对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球贸易网络聚集度逐渐增强,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重心逐渐向东亚转移。(2)贸易网络特征能够显著提升GVC分工水平。具体来看,网络出度中心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更强,主要对前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而网络入度中心度的提升效应在高技术制造业和发达国家更强,主要对后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网络联系强度在发达国家作用更强;网络异质性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更明显;金融危机爆发显著削弱了网络联系强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3)贸易网络特征主要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渠道来促进GVC分工水平提升。文章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何武
本文利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对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和地位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数据是UN Comtrade2002-2011年HS六位编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大约一半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尤其是电信和船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引人瞩目,出现降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量较少,占装备制造业总出口金额的比例不到7%,总体表现远超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装备制造业强国。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由于中国企业仍然趋向出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总体上偏低。出口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焱 原毅军
纵观发达国家的历史,其经济起飞往往始于制造业,而在制造业大规模发展之初,均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其中的原因在于,装备制造业与一般制造业产业关联性强,并为一般制造业提供基础装备,其国际分工地位影响着一国的利益分配和产业格局,进而决定一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为提升中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英 陈佳茜
自200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国际贸易顺差以来,其产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均得到快速增长。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从产业层面深化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层面的背景下,有必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测度和分析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促进其产业升级。基于OECD-WTO发布的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库,通过GVC参与率和GVC地位指数,测算1995-2011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和所处位置。结果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后向参与率偏高,GVC地位指数为负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反"Z"形变化并逐渐逼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斌 王厚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文章首先采用增加值出口率和GVC地位指数衡量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状况,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境。其次从形成原因角度,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四种表现形式,引出智能制造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的重要途径,并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分析了智能制造对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跃升的作用机理。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厚双 盛新宇
作为典型制造强国,德国经验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有显著参考意义。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指标工具,对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分工地位不高,产业处在价值链下游加工制造环节;相对参与度较高的行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同样偏低,并愈发靠近加工制造环节。但价值链分工的结果却不同,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后,单位增加值创造能力强,制造业总体及大多数行业保持高竞争力,产业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与德国专注于制造分工、德国老牌工业强国基础支撑的高端制造模式、大批量定制模式以及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中国应当借鉴德国经验,发挥好已有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价值增值,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与加工制造环节的高端化,促进本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德国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杰 李丹 赵鲁南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通过构建数字全球价值链的测度框架,从路径分解、双向数字关联、国际比较及数字全球价值链联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综合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数字贸易国家,数字化国内增加值是引致中国制造业数字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主要通过简单参与形式引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增长,而发展中国家通过简单和复杂生产活动引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参与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经历了由数字化价值输入向数字化价值输出的转变,但相对地位依然较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发达经济体,其中美国既是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出口最大的目的地市场,也是制造业数字化进口最大的来源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对发达经济体和欧美市场依赖性较强。
关键词:
数字贸易 数字全球价值链 投入产出技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文卿 赵颖异
从区域经济前向关联视角,构建了国家价值链(NVC)与全球价值链(GVC)相统一的、产业-区域双视角的增加值完全分解模型,考察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特征。研究发现:2002—2012年期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区域"内向性"特征较明显;分区域考察,中国东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钦礼
本文通过分析表明,我国目前面临的多种结构性问题和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位置低下,因此驱使制造业沿着生产价值链路径向上拓展升级就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的制造业大国格局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变化,使我国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在制造业沿着生产价值链阶梯拓展升级的路径上,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自主品牌的策划营销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制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构建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1999-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融入GVC的程度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融入GVC程度指数整体呈现"W"型特征,2015年相比1999年呈上升趋势,各细分行业技术进步较为明显。实证结果表明:融入GVC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阻碍效应的存在,导致融入GVC与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这是对融入GVC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相关观点的重新认识。另外,产权制度因素、高素质科研人员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强度、出口密集度、条件建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但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融入GV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