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21)
2023(14506)
2022(11920)
2021(10909)
2020(9087)
2019(20018)
2018(19460)
2017(36542)
2016(19091)
2015(21117)
2014(19991)
2013(19813)
2012(17564)
2011(15766)
2010(15732)
2009(15210)
2008(14995)
2007(13288)
2006(11458)
2005(10513)
作者
(50350)
(42121)
(42070)
(39697)
(26766)
(19881)
(18722)
(16083)
(15780)
(14907)
(14245)
(13929)
(13541)
(12971)
(12909)
(12719)
(12586)
(12197)
(11909)
(11827)
(10205)
(10097)
(9881)
(9609)
(9306)
(9303)
(9228)
(9217)
(8259)
(8181)
学科
(89474)
(86870)
经济(86781)
(82812)
企业(82812)
管理(75706)
方法(36647)
业经(30387)
数学(28148)
数学方法(27975)
(27940)
(27091)
中国(24761)
(20788)
财务(20769)
财务管理(20755)
技术(20721)
企业财务(19648)
农业(18845)
(18023)
贸易(18008)
(17731)
(17623)
(16130)
(15966)
理论(15278)
(15126)
(14129)
技术管理(14020)
(13384)
机构
学院(272223)
大学(265063)
(126359)
经济(124537)
管理(112588)
理学(97029)
理学院(96195)
管理学(95181)
管理学院(94658)
研究(86225)
中国(70780)
(57240)
(54304)
科学(46391)
财经(45639)
(41702)
(40812)
(39391)
经济学(39313)
中心(38711)
(37926)
研究所(36598)
经济学院(35475)
北京(34137)
财经大学(33754)
业大(33482)
商学(33147)
商学院(32812)
(31038)
(30985)
基金
项目(176628)
科学(144304)
研究(135021)
基金(132610)
(113081)
国家(112086)
科学基金(99814)
社会(92019)
社会科(87582)
社会科学(87566)
基金项目(68949)
(68011)
自然(61145)
教育(60732)
自然科(59885)
自然科学(59874)
自然科学基金(58947)
(55578)
编号(52826)
资助(52692)
(43528)
成果(40703)
(40284)
创新(39678)
国家社会(39326)
重点(39088)
(38896)
(38836)
(36280)
教育部(35883)
期刊
(141169)
经济(141169)
研究(82995)
中国(52741)
管理(48841)
(47914)
(36256)
科学(34506)
学报(30676)
技术(26087)
(26012)
金融(26012)
农业(25485)
业经(25126)
大学(25083)
教育(24953)
经济研究(24444)
学学(23795)
财经(23646)
(20662)
问题(17675)
(17295)
(16821)
技术经济(16796)
世界(15739)
国际(14810)
商业(14243)
现代(13870)
财会(13118)
科技(12925)
共检索到409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基于中国本土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出口引致进口"的特征事实,本文将企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纳入到统一的计量框架内,依靠所构建的符合中国企业进出口行为特征的多重工具变量体系,实证检验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重要发现包括:从进口角度看,进口促进了一般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抑制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区分不同所有制的情形下,进口对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更强的促进效应,而对从事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抑制效应。从出口角度看,出口未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与发达国家开展的进出口贸易均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动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进出口行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上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国本土企业所遭受的全球价值链俘获效应假说,为在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为   倪诗程   宋易珈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方向。本文基于国内循环破局国际循环“低端锁定”的视角,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中国企业“双循环”下本土供应链与全球价值链协同的创新效应。同时,采用2009—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库的合并微观企业数据,从实证层面检验了本土供应链网络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创新交互效应,深入讨论了信息优势与资源优势机制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位于本土供应链网络核心位置的企业能够显著调节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创新抑制效应,最终破解中国企业在仅依赖国际循环下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局。此外,本土供应链网络不仅能够利用其建立的信息优势,通过海外战略扩张以突破发达国家的俘获效应,而且能够发挥其带来的资源优势,以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策略突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依赖,在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整体协同中实现创新驱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探索基于增强国内循环内生动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循环中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提供对策方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旭东  
针对中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应对外部"技术封锁"能力不够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共同成长"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本土零部件使用者与本土零部件生产者只有在发展和创新中相互支持,才能培养起强大的技术能力、抵御"技术封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陆企业创新呈现出先负后正的变化过程,即在外资进入的头几年会对大陆企业创新产生负向效应,而到后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则由负转正,亦即最终会促进大陆企业创新。同时,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陆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相比国有企业,引进外资更有效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在来源地不同的外资之间存在差异,相对于港澳台资,来自于发达经济体的外资对企业创新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引进外资的方式上存在差异,相对于独资方式,以合资(作)方式引进外资对企业创新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引进外资对高技术行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非高技术行业的影响较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任重  
文章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审视全球化进程中汽车企业的组织行为及利益格局。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形成和演变的最终推动力,同时也是导致全球价值链中汽车企业的绩效显著差别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实现升级的有效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黄浩溢   赵刘菊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由于核心技术缺失等原因,中国仍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生产环节的问题,在国际分工下实现生产链的延伸刻不容缓。本文使用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数据,探讨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的生产环节长度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对其链长的延伸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低集中度行业和位于全球价值链靠下游的企业;中间品进口替代效应、资本品进口互补效应以及进口结构优化效应是企业创新促进其延链的主要渠道;企业链长的延伸能够强化企业出口韧性并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一结论表明,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并巩固创新成果,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国恒   胡鹏   刘珊  
本文基于拓展的C-D生产函数,纳入中间品进口与自主创新行为,阐述了中间品进口、自主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的互动机制,并运用中国工企-海关-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仅能促使企业嵌入GVC下游环节提升其GVC地位,这种提升作用随企业生命周期延长边际递减;自主创新可推动企业嵌入GVC上游与下游环节实现GVC升级,但嵌入GVC上游环节的升级效果大于嵌入GVC下游环节,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升级效果大于初创期和衰退期企业;此外,自主创新对企业GVC升级的影响因中间品进口水平不同而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与较低水平的中间品进口相互替代,抑制企业GVC升级;自主创新与较高水平的中间品进口互补,促进企业GVC升级。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文成  
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数据,克服从行业和宏观层面上难以说明进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问题,改进Upward etal.(2013)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测算方法,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传统资源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度的减弱,基于全球视角激发创新活力,已经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应进一步加快全球价值链嵌入步伐,通过优化加工贸易布局、构建自身价值链,来提升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绪华  蔡济波  
在阐明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依据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差异将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分为低级生产型企业、高级生产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四种类型。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后,两种生产型企业升级的本质特征是扩大所在生产环节的增值空间(低级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升级策略是降低生产成本,高级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的策略是提高产品市场售价),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横向扩张式升级;创新型企业升级的本质特征是从低增值向高增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纵向渗透式升级;知识型企业升级的本质特征是从低增值空间的价值链向高增值空间的价值链转换,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阶梯跃迁式升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蒋苏月  胡绪华  蔡济波  
立足于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的特征,从生产再造能力、产品更新能力、功能变迁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包括34个指标的升级能力评价指标,借助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各指标的评价权重,并得出了综合评价结果与有效升级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勇坚  
最近十多年间,我国流通产业以通道费为主要赢利来源,以拖欠供应商货款为主要融资渠道,实现了产业的快速扩张。但是,这种经营模式使流通终端失去了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力,特别是对产品质量、供应链费用、稳定的供应关系、稳定的终端销售价格等方面的控制力。从投入产出表数据看,我国流通产业对能够有效提升其价值链控制力的高端服务业的消耗并未出现明显增加的迹象。从未来发展看,流通产业的出路在于,扩大购销差价、降低经营成本、合理收取渠道费用,其核心是获得对价值链的控制权。我国本土流通企业要获得对价值链的控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在于与以金融、信息、科技、研发、商务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深度融合互动。通过融合互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世婧  张贵  
试图理清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对其创新表现的影响是否真的朝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得到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和地区的相关信息,以企业出口上游度、进口上游度和净上游度为核心解释变量,测算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分工位置,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企业创新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回退到本国进行纯国内生产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国内生产环节数的增加促进企业开展创新行为,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参与国内生产可以弥补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进而提出宏观经济环境对上述作用存在“强化正向,弱化负向”的调节作用,除了政府宏观引导的作用,企业本身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和吸引高科技人才两个渠道影响创新的物质和人力条件,以此提升创新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伟  韩媛媛  赵金亮  
本文从微观视野切入,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出口等因素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并将国有和民营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表明,融资约束、出口等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1)较易得到外部融资或外部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容易去创新;(2)出口参与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出口的企业中,外部融资对国企的创新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民企却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致力于改善广大民企的融资环境,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其淋  
本文以中国政府2002年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所引发的外资自由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评估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外资进入不仅显著提高了创新程度,而且还有利于延长本土企业的创新持续时间。此外,我们还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专利申请数衡量创新以及采用FDI溢出指标刻画外资进入程度之后依然稳健。最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外资进入影响本土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发现研发能力增强与融资约束程度降低是外资进入促进本土企业创新的两个重要渠道。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引资政策的绩效提供了微观依据,同时对于如何有效促进本土企业创新具有一定政策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