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8)
- 2023(10110)
- 2022(8282)
- 2021(7501)
- 2020(6416)
- 2019(14145)
- 2018(13844)
- 2017(27078)
- 2016(14515)
- 2015(16238)
- 2014(15969)
- 2013(16164)
- 2012(14285)
- 2011(12425)
- 2010(12640)
- 2009(12514)
- 2008(12607)
- 2007(11553)
- 2006(10161)
- 2005(9469)
- 学科
- 业(84465)
- 企(76903)
- 企业(76903)
- 济(69661)
- 经济(69545)
- 管理(64326)
- 方法(31349)
- 财(28480)
- 业经(27530)
- 农(26395)
- 数学(22257)
- 数学方法(22136)
- 务(20284)
- 财务(20264)
- 财务管理(20248)
- 农业(19810)
- 企业财务(18995)
- 技术(15490)
- 中国(14988)
- 制(14886)
- 策(13413)
- 理论(13369)
- 划(13034)
- 和(12374)
- 体(12184)
- 企业经济(12181)
- 经营(11711)
- 贸(10582)
- 贸易(10578)
- 体制(10434)
- 机构
- 学院(217923)
- 大学(209063)
- 济(96701)
- 经济(95206)
- 管理(92566)
- 理学(79562)
- 理学院(78913)
- 管理学(78081)
- 管理学院(77662)
- 研究(62764)
- 中国(52079)
- 财(47003)
- 京(42530)
- 财经(37119)
- 科学(34481)
- 经(33630)
- 江(33258)
- 农(32809)
- 所(30118)
- 经济学(29242)
- 中心(28906)
- 业大(27810)
- 商学(27230)
- 财经大学(27100)
- 商学院(26963)
- 北京(26677)
- 研究所(26673)
- 经济学院(26463)
- 州(25817)
- 经济管理(25456)
- 基金
- 项目(136834)
- 科学(111209)
- 基金(102951)
- 研究(102801)
- 家(86939)
- 国家(86098)
- 科学基金(77451)
- 社会(70144)
- 社会科(66585)
- 社会科学(66571)
- 基金项目(54378)
- 省(53929)
- 自然(48615)
- 自然科(47528)
- 自然科学(47518)
- 自然科学基金(46808)
- 教育(45571)
- 划(42822)
- 资助(42436)
- 编号(40472)
- 业(33409)
- 创(31397)
- 成果(30670)
- 部(30553)
- 制(29431)
- 重点(29387)
- 国家社会(29366)
- 发(29223)
- 创新(28317)
- 人文(27824)
- 期刊
- 济(113336)
- 经济(113336)
- 研究(60936)
- 财(41089)
- 中国(38958)
- 管理(38656)
- 农(31540)
- 科学(27012)
- 学报(23465)
- 业经(21949)
- 农业(21710)
- 技术(20381)
- 大学(19705)
- 融(19484)
- 金融(19484)
- 学学(19111)
- 财经(18922)
- 经济研究(17363)
- 经(16383)
- 问题(14489)
- 业(13901)
- 教育(13645)
- 技术经济(13537)
- 财会(12916)
- 刊(12234)
- 商业(12146)
- 现代(11217)
- 世界(11196)
- 会计(10611)
- 贸(10411)
共检索到322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李荣林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机制,然后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企-海关匹配数据,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考察了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均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来看,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显著降低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成本加成率对加工贸易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收入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成本加成率能够扩大企业GVC上游参与度对劳动收入分配的负面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璐瑶
选取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考察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推动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并且可通过降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在不同数字经济发展门槛值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成熟期企业、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提高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璐瑶
选取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考察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推动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并且可通过降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在不同数字经济发展门槛值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成熟期企业、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提高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媛 綦建红
针对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热点问题,从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出发,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WIOD数据库和UIBE GVC Index数据库,实证检验了企业嵌入GVC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嵌入GVC能够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其中资本深化渠道会缓解这种负向影响,技术偏向与垄断加成渠道则发挥了相反的作用;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嵌入GVC时对劳动收入份额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最高,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企业参与中间品贸易的生产分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程度超过纯国内和传统贸易部分;复杂GVC嵌入的负向影响程度要高于简单GVC嵌入。研究结论再次强调了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而鼓励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参与GVC生产网络是必由之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阿莱·也尔肯 邓峰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无形资产收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机制及知识产权制度质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一步讨论该效应的国家发展水平和行业异质性效应。研究显示,无形资产收入是全球价值链嵌入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机制路径,同时高水平知识产权制度质量对劳动收入份额也存在负面影响。本研究补充和完善了全球价值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就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分配制度进一步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和包容性全球价值链构建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曙光 周宏伟 庞素勤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进程,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构建了“三阶段”理论框架,并利用1995—2018年38个国家(地区)的制造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且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该正向效应有所减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高均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在发展中国家该效应更强;与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相比,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和后向嵌入均有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但后向嵌入的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影响受到贸易规模、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的负向调节,且该调节效应在发展中国家、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模式中更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少军
中国"全球最重要的外包制造平台"的地位及其推动的对外贸易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下降之间的反差,是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难以解释的。本文认为,全球价值链作为一种组织和治理力量,可以通过价格驱动、低端锁定和世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三种渠道,降低发展中国家劳动的工资,进而降低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利用中国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带有Driscoll-Kraay标准误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全球价值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显著为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运胜 杜晓晴 杨晨
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其内在影响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从全球价值链(GVC)异质性嵌入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视角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进行理论解释和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GVC嵌入度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并且GVC后向参与比前向参与的作用更强;GVC后向参与对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影响更明显,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前向参与的抑制性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GVC双向参与深化引发了技术进步更多地偏向于资本要素,这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为降低参与价值链分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扩大前向GVC参与及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等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鸿 向训勇 顾乃华
探索中国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的高低问题需要对企业参与全球分工的细节展开分析。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细分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借鉴行业上游度的方法测算了制造企业的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上游度,刻画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本文进一步测算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实证检验贸易上游度与成本加成的关系。计算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一般贸易进口上游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回归分析发现,出口上游度越高,成本加成越高;净出口上游度越高,成本加成越低;进口上游度与成本加成关系不明确。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影响在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净出口上游度高导致企业成本加成较低的原因在于:更多国内生产环节的企业是通过增加国内中间品采购,而非通过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向上游延伸产业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卫志民 杨修博 王浚懿
借助地方政府分批上线数据开放平台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法研究政府数据开放能否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结果发现: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限制企业垄断利润、减少政府干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增强企业管理能力,是政府数据开放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地区市场分割程度、企业所有制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会导致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产生差异化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阎曼华 刘婷婷
以2006~2011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以负债资产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就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负向的,这主要是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负债资产率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培 娜梅雅 李琳 艾阳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下降趋势,虽然2010年后略有提升,但始终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收入分配结构演变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密切相关,但鲜有学者从高端服务投入视角探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文章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文章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端服务投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端服务投入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低市场化水平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加突出。机制检验表明,高端服务投入有利于优化企业员工结构和提高员工平均薪酬,但显著降低了就业水平并加快了资本深化速度,这意味着高端服务投入引发的“替代效应”大于“互补效应”是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导因素。此外,文章还探究了高端服务投入对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端服务投入有助于缩小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政府重新审视企业投入结构服务化,谨防其可能造成的初次分配失衡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勇 孙帆 谭丽丽 黄小勇
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对资本市场中的共同机构所有权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关注不足,文章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机制检验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促进了投资组合企业间的研发溢出,提高了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和高学历人才占比,优化了人力资本结构,从而带动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文章还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增加了企业技术人员,减少了生产工人,进一步支持了协同效应的理论逻辑,并基于行业竞争视角排除了合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共同机构投资者控股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加显著。文章不仅将共同机构所有权的研究拓展至劳动力市场,还从全新的视角探究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琳 宋培 艾阳 白雪洁
劳动收入份额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研究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可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启示。构建包含数字技术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展开数值模拟,采用2007—2014年WIOD数据库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理,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和数字技术进步偏向,数字技术应用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应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资本深化和更快提升劳动生产率两条路径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应用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在服务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内陆地区、非国有企业和应用国内数字技术的企业更为明显。以上结论为重新审视数字经济发展、警惕数字经济时代的贫富分化问题提供了政策启示,政府在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时应关注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就业机会,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稳定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逵友,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增福,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潘南佩,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倪江崴,广州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本文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我们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加强内部控制两条路径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是对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新发现,拓展了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两支文献的研究,也意味着在政策层面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