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7)
- 2023(6033)
- 2022(5134)
- 2021(4642)
- 2020(3826)
- 2019(8707)
- 2018(8299)
- 2017(16481)
- 2016(8298)
- 2015(9215)
- 2014(9064)
- 2013(9027)
- 2012(8062)
- 2011(7264)
- 2010(7284)
- 2009(6767)
- 2008(6706)
- 2007(5796)
- 2006(4854)
- 2005(4514)
- 学科
- 济(35885)
- 经济(35856)
- 业(25967)
- 管理(25429)
- 贸(23057)
- 贸易(23050)
- 易(22545)
- 企(22331)
- 企业(22331)
- 方法(18374)
- 数学(15799)
- 数学方法(15673)
- 出(13271)
- 财(10525)
- 口(10217)
- 出口(10207)
- 出口贸易(10207)
- 中国(8296)
- 农(7861)
- 关系(7088)
- 业经(6986)
- 学(6963)
- 销(6572)
- 供销(6571)
- 务(6316)
- 财务(6302)
- 财务管理(6288)
- 融(5965)
- 金融(5965)
- 企业财务(5836)
- 机构
- 学院(120524)
- 大学(120265)
- 济(57141)
- 经济(56324)
- 管理(44774)
- 研究(40553)
- 理学(39260)
- 理学院(38870)
- 管理学(38298)
- 管理学院(38087)
- 中国(29743)
- 财(24804)
- 京(23952)
- 科学(22804)
- 财经(20457)
- 所(19873)
- 经济学(18981)
- 经(18693)
- 研究所(18140)
- 农(18088)
- 中心(17587)
- 经济学院(17445)
- 江(16786)
- 业大(16480)
- 财经大学(15347)
- 贸(15165)
- 院(15156)
- 农业(14481)
- 北京(14480)
- 范(14107)
- 基金
- 项目(82454)
- 科学(65403)
- 基金(62524)
- 研究(58631)
- 家(54791)
- 国家(54414)
- 科学基金(46578)
- 社会(39626)
- 社会科(37929)
- 社会科学(37922)
- 基金项目(31989)
- 省(30497)
- 自然(30108)
- 自然科(29484)
- 自然科学(29476)
- 自然科学基金(28998)
- 教育(26784)
- 资助(26594)
- 划(25797)
- 编号(21709)
- 部(19284)
- 重点(18473)
- 发(17319)
- 国家社会(17303)
- 创(17291)
- 教育部(16906)
- 成果(16830)
- 性(16677)
- 人文(16502)
- 科研(16407)
共检索到175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会清 翟孝强
文章在考虑全球价值链(GVC)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模型,评估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忽视GVC因素会导致出口贸易整体的汇率传递率低估7. 9%,汇率弹性高估15. 1%,电子信息和机械设备两个行业的汇率弹性高估30%以上。尽管GVC后向联系主导出口贸易的汇率传导机制,但前向联系在个别行业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并且随着制造业的价值链提升而趋于增强。GVC联系的行业差异和国别差异导致出口贸易弹性表现出鲜明的行业特征和国别特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行业结构的高级化调整和出口市场结构的多元化调整。主要货币汇率的非对称变动虽然有利于中国出口总量的规模扩张,却不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天顶 唐夙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考察了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作用,选取20002015年42个国家的制造业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传统分析范式下,作者发现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即本币贬值对本国制造业出口存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影响作用。随后,运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将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因素纳入实证研究模型中,结果发现出口贸易的汇率弹性下降。这表明在考虑了全球价值链的条件下,一国货币贬值对其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减弱。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要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汇率贬值无法作为有效的政策手段,未来政策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印梅 张艳艳
以双边汇率与贸易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是否弱化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发现全球价值链通过后向参与的对冲效应与前向参与的竞争效应来削弱出口的汇率弹性,其削弱程度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以及进口投入来源分布与出口市场分布契合情况的影响。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对汇率弹性的弱化效应已然下降,前向效应是削弱人民币汇率与出口联系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后向效应要强于对发达国家(地区)出口中的后向效应。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审慎对待全球价值链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的影响,以避免作出过于乐观的政策预期。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人民币汇率 中间品投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伣
文章基于2016版WIOTs数据,运用WWZ的16部分增加值贸易分解法,采用GVC指数法,应用SAS9.4软件,从三个层次(整体、产业、行业)分析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参与的程度、所处的地位、获取的收益等情况。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印梅 张艳艳
文章检验了我国出口汇率弹性的变动趋势,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弱化的过程。通过构建微观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削弱汇率变动后出口效应的理论机制,并利用我国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对我国出口的直接影响有限,而中间品进口与中间品出口均削弱了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其削弱程度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呈正比。比较而言,中间品进口对汇率变动后出口效应的影响力要强于中间品出口的影响力,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影响弱化的原因却在于我国中间品出口的大幅增长。因此在生产全球化背景下,央行汇率政策制定的预期中需要考虑全球价值链参与因素。
关键词:
中间品 进口 加工贸易 人民币 汇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旸 孙开焕
基于2000年1月至2013年7月我国出口贸易的细分行业数据,本文对我国各行业出口汇率传递弹性进行测算,发现长期出口汇率传递效应的行业差别明显:机械运输业和电子电气业等高附加值行业的出口汇率传递弹性较大,存在过度传递,其它行业均存在不完全传递;各行业短期汇率传递弹性明显小于长期,我国出口贸易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滞后性,也说明我国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出口商只能通过长期缓慢的价格调整吸收汇率变动的成本,对于汇率的变化出口商仅在长期反映显著而在短期内并不显著。
关键词:
汇率传递 名义有效汇率 出口价格指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博伟 张伯伟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碳减排,可以为中国“碳双减”提供政策启示。采用1995—2009年的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结合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出上游度和投入下游度的上升均会导致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升高,这说明如果一国以矿业、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那么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会升高,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此外,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弱,但是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加明显。因此,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政府应当优化产业布局,通过约束污染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调整出口规模和改善出口贸易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田文 张亚青 佘珉
本文研究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形式与动因,建立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产业均衡模型,考察了全球主要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集中度,分析了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在其中的作用,结合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值的波动与制造业内部各部门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及位次变化,分析了重构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重构在中国并没有大规模出现,但重构的趋势是存在的,而最可能出现重构的并非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重构 集中与分散 贸易波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尤露 王雅丽
实现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既是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高效内外双循环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76个经济体的经济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对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国家样本中更为明显。全球价值链重构虽然不具备规模溢出效应,但有着显著的结构优化效应,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创新驱动战略引领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以促进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陆前进 卢庆杰
名义汇率改善贸易收支要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价格传递的弹性、美元名义有效汇率传递弹性和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共同影响。实证研究显示,在2005年7月汇改前,汇率的进出口价值受美元汇率指数传递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在汇改后,进出口价值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传递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而在1996年10月至2013年6月汇率的出口价值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进口价值受美元有效汇率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朱学良
1994年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后,不少人认为这是直接造成我国外贸形势迅速好转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弹性论为基础,利用我国四种价格弹性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受汇率并轨、人民币贬值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认为其在促进出口、限制进口方面的作用不能高估;目前我国四种价格弹性的现值决定了不论是通过汇率并轨,还是其他杠杆调节外汇供求使人民币贬值,对我国外贸收支好转的促进都不会很理想;对1994年我国外贸形势好转应持严谨态度研究分析出主导和非主导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宁密密
本文通过拓展BMM模型,从产品层面分析企业在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中位置变动对其出口汇率弹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GVC位置攀升会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市场垄断度和产品核心度,从而降低出口量汇率弹性,增大出口价格汇率弹性,进而提升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GVC位置攀升对出口结构的优化效应显著,GVC上游企业在汇率贬值时不会盲目进入出口市场,而在汇率升值时不会轻易退出出口市场;随着企业向GVC高端攀升,汇率变动对其出口额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对出口结构的优化效应不断增强;从贸易利得视角看,人民币贬值时,GVC位置的攀升增大了国内增加值占比,降低了国外增加值占比,因此GVC位置攀升不但有利于减缓汇率变动,还能够提高出口贸易利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国强 彭斌
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各国签订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越来越多,同时贸易过程中发生的摩擦也越来越频繁,那么弄清楚我国对外贸易各组成部分的相互替代和互补关系,对于调整和制定有效的贸易策略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完全灵活的对称标准二次型(Symmetric Normalized Quadratic)总函数,估计了1990—2010年我国主要对外贸易伙伴的进口和出口偏价格弹性。考察的贸易伙伴包括我国对外贸易中的1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展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替代和互补关系图,以及这种关系的动态变化,最后利用这些替代和互补关系的结果总结了我国对外贸易策略的主旨。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偏价格弹性 替代和互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昝鑫
融入经济全球化、提升在世界范围内的价值链嵌入,对各国重构本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嵌入、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尤为重要,贸易便利化正逐步成为推动价值链分工体系形成的核心要素。因此,本文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评价体系,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能有效促进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提升,且贸易便利化对发达国家和制造业价值链嵌入提升更具有助推作用。从机制效应分析来看,贸易便利化可以通过降低出口贸易成本来促进全球价值链嵌入。为更好地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深度,本文提出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胡冬梅 袁君宇
文章扩展了Yang(2007)的厂商定价模型,对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特点和成立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对称传递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而现实中更常见的是非对称汇率传递。在一定条件下,商品需求弹性越大,越可能呈现出口国货币贬值传递率高而升值传递率低的特点。利用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出口日本的966种商品价格数据,发现汇率波动向价格传递具有非对称性:(1)人民币升值时,日元价格上涨较少;而贬值时,价格下降较多。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在日本市场上面对的是一个强竞争结构。(2)若月度升值超过一定幅度(测算约为2. 43%),传递率又会有所上升,说明尽管日元价格易跌难涨,但在升值导致成本上涨较多、明显挤压利润时,厂商不得不适当提高日元售价。采用2000年至2018年9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单位价值指数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类似结论。现阶段稳定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我国出口企业是更为有利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