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3)
- 2023(9043)
- 2022(7450)
- 2021(7174)
- 2020(5730)
- 2019(13289)
- 2018(12587)
- 2017(24392)
- 2016(12939)
- 2015(14671)
- 2014(14043)
- 2013(14075)
- 2012(13194)
- 2011(12290)
- 2010(12249)
- 2009(11438)
- 2008(11341)
- 2007(9878)
- 2006(8963)
- 2005(8239)
- 学科
- 济(57285)
- 经济(57232)
- 管理(35997)
- 业(34493)
- 企(26326)
- 企业(26326)
- 方法(23606)
- 数学(21563)
- 数学方法(21377)
- 中国(20217)
- 农(16022)
- 贸(15751)
- 贸易(15745)
- 易(15526)
- 财(14085)
- 制(11911)
- 业经(11037)
- 策(10795)
- 银(10717)
- 银行(10716)
- 行(10463)
- 农业(10313)
- 融(10250)
- 金融(10250)
- 地方(8950)
- 环境(8892)
- 出(8417)
- 关系(8416)
- 学(8191)
- 体(8134)
- 机构
- 大学(186873)
- 学院(186212)
- 济(93766)
- 经济(92350)
- 管理(71199)
- 研究(69835)
- 理学(61084)
- 理学院(60442)
- 管理学(59780)
- 管理学院(59397)
- 中国(55068)
- 财(42467)
- 京(39157)
- 科学(35965)
- 所(33770)
- 财经(33669)
- 经济学(31203)
- 经(31056)
- 中心(30597)
- 研究所(30515)
- 经济学院(28235)
- 江(26199)
- 北京(25577)
- 财经大学(25233)
- 院(25123)
- 农(24582)
- 范(23787)
- 师范(23654)
- 业大(21018)
- 州(20306)
- 基金
- 项目(120465)
- 科学(97769)
- 研究(92898)
- 基金(91201)
- 家(78582)
- 国家(77989)
- 科学基金(67410)
- 社会(63140)
- 社会科(60238)
- 社会科学(60228)
- 基金项目(45986)
- 教育(43235)
- 省(42333)
- 自然(40221)
- 自然科(39382)
- 自然科学(39374)
- 资助(38754)
- 自然科学基金(38748)
- 划(36979)
- 编号(35853)
- 成果(30035)
- 部(29762)
- 国家社会(27869)
- 重点(27228)
- 中国(26712)
- 发(26670)
- 教育部(26584)
- 课题(25546)
- 创(25322)
- 人文(24980)
共检索到288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魏浩 赵春明 申广祝
近年来,全球人才跨国流动规模日益扩大。人才跨国流动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和发达国家之间人才的双向流动。追求个人经济收益、追求个人成功、追求工作环境是人才跨国流动的个人动机,国家间环境差异、国家间人才政策差异、跨国公司全球扩展是人才跨国流动的外在动因。人才跨国流动是人力资本在全球市场的重新配置,无论对人才流入国还是流出国,都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世界人才市场发展趋势的人才战略;要想减少人才外流,就必须提高我国本国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
关键词:
人才 跨国流动 动因 效应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魏浩 耿园
目前,吸引高端国际人才是中国政府实施的重大战略。本文首先利用OECD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数据,实证分析了吸引高端国际人才(管理型人才和专家型人才)流入的东道国及来源国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258对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科学家流入数据,实证分析了吸引国际科学家流入的东道国及来源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地促进高端国际人才流入;东道国与来源国之间双向的移民存量有利于东道国吸引高端国际人才;东道国与来源国之间的服务贸易特别是知识密集型高技术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的增加能够显著地提升东道国对高端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东道国货物贸易进口的增加也对高端国际人才流入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道国要想更多地吸引国际科学家,应当更加注重对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及设备的投入、重视对教学材料及教学服务的投入,一味地增加员工薪酬对吸引国际科学家并不存在正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国际人才引进战略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江淮 戴玮
全球范围内的发明人才流动对各国不同行业研发和生产分工进行了重构,加速了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动,为中国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探讨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是否提升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利用2000—2014年PATSTAT数据和WIOD数据对世界各国(地区)技术异质性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在全球范围内,发明人才流入和流出均促进了高、中高和中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同时降低了低技术行业间接附加值出口份额,推动其优化调整;(2)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进行分解发现,受发明人才跨国双向流动影响,高技术和中高技术行业进口中间产品依赖缓解是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主要机制,中低技术行业形成国内中间产品替代国外中间产品的攀升机制,低技术行业表现出行业内部的自我优化;(3)中高、中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入和流出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经济危机对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合作更密切的国家(如欧盟成员国)之间发明人才跨国双向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改善的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中国异质性行业吸引人才和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战略含义与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翱 赵向琴 陈国进
本文以灾难冲击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灾难冲击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一个中美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从经济开放度中的贸易开放度与资本账户开放度两个角度对中美两国TFP灾难冲击的跨国传导效应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研究。本文发现:中美两国TFP灾难冲击均具有负面的跨国传导效应;美国TFP灾难冲击通过贸易渠道而非资本账户渠道影响中国经济,并抬升进口商品价格中枢形成输入型通胀;降低中美两国贸易开放度的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不能缓解TFP灾难冲击对中美两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反而会造成中美两国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削弱TFP灾难冲击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中国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下,美国货币当局对美国TFP灾难冲击进行调控时对中国产出存在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艳霞
通过归纳和总结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在机构数量、空间集聚、行业分布、国别来源以及投资方式等方面的现状与特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效应,指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研发活动产生了"溢出效应",同时也产生了"挤出效应",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挤出效应 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海涛 张芳芳
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的人才竞争逐渐升级,高端人才的跨国流动愈加频繁。结合人才跨国流动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形势,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人才跨国流动的模式及其动力和影响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认为:①人才跨国流动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存在不同的阶段和类型,人才流失、人才流入、人才回流和人才环流四种形式可以很好地理解人才跨国流动的过程和阶段特征;②每一种人才跨国流动形式都存在推力和/或拉力,不能将人才流出和流入归结为国家和个人单方面的原因,国家力量和个人动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才跨国流动;③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人才跨国流动带来的影响,既有促进创新联系的有利影响,也有带来社会冲突的不利影响,应强化有利影响,回避不利影响;④人才跨国流动应成为新时期我国人才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服务于国家海外人才引进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有志 吴超 周杰
本文以201 1~2012年发生跨国并购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经济相对发达的北美国家的选择为研究问题,检验了控股股东性质、资产性质和企业规模对北美地区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企业更加愿意选择北美地区作为跨国并购的目标国;而随着无形资产比例以及企业规模的提升,企业选择北美地区的可能性显著下降。最后,分别从"能力"与"动力"两个维度分析了企业选择进入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的原因,并构建了"逆势"跨国并购模式的驱动模型。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目标国别选择 “逆势”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邱伟年 欧阳静波 林家荣
外资并购在我国普遍受到优待,然而随着我国跨国并购市场的日益开放,正确审视外资并购与民营并购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迫在眉睫的热点问题。笔者以外资和民营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两种并购方式下目标公司长期和短期市场绩效进行了比较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外资并购短期绩效显著高于民营并购,外资并购长期绩效显著低于民营并购。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价外资并购和民营并购的绩效,也有助于揭示我国未来的相关并购政策的走向。
关键词:
外资并购 民营并购 绩效比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京梅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宝林
随着金融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跨国银行已风靡全球。银行的跨国经营给东道国带来了资金、信息、先进的金融管理技术和方法,促使国际资本有效地流动和合理配置,也增加了东道国的财政收入和就业。这些对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跨国银行的活动对东道国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之处。它加剧了东道国银行业的竞争,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甚至加深有关国家的国际收支困难。为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跨国银行的活动施加了种种限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认真研究各国对跨国银行的限制,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稳定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新飞 翟爱梅 魏运新
本文借鉴Gorodnichenko and Tesar(2009)的分析框架,选择中国25个城市和美国24个城市匹配成跨国城市组合,利用2000—2008年8种商品消费价格指数构造跨国城市间价格差异波动性指数,在边界效应模型中控制汇率效应和异质效应对中美城市边界效应值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异质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对中美城市之间的价格分布差异的干扰,修正后的城市边界效应从8.143兆公里下降至5642公里;名义汇率波动越大,汇率波动持续时间和半衰期越长,城市间价格差异波动率也越大,控制汇率持续性效应后中美城市边界效应明显下降。若同时控制异质效应和汇率效应后城市边界效应大幅度下降,仅为53公里。文章还发...
关键词:
边界效应 汇率效应 异质效应 一价定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甫英 陈林心
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资本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并购发展迅猛,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导形式。分析跨国并购的动因,旨在为我国企业利用海外资源、走向国际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跨国并购 动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任伍 王宏新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并购的特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新建或称为绿地投资(Greenfield);另一种是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所谓跨国并购是指一国(母国)企业基于某种目的,通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凯华 赵彬彬 张超
科学研判长历史周期下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规律、流动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20~2020年232个国家和地区近8100万篇科学文献数据,刻画和描述科研人员百年间跨国流动规律与格局,并提出势差效应以解释其背后的演进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随着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强度周期性波动上升,小世界网络特征、“中心—外围”结构和空间动态集聚效应愈发明显,形成了向开放式流动格局演变、人才回流和环流趋势不断加强的跨国流动格局;(2)知识势差和经济势差对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规模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网络位势差对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具有促进作用且其效应受到东道国(母国)网络位势的正向调节,3类势差效应表现出明显的流动周期、流动类型和流动格局异质性;(3)基于中国情境的分析表明,知识势差促进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科研人员的双向流动,经济势差促进了我国科研人员回流,而网络位势差促进了国外科研人员流入和我国科研人员回流。研究结论为我国研判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规律、构筑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和强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启发与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