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4)
2023(10404)
2022(8694)
2021(8480)
2020(6910)
2019(15688)
2018(15408)
2017(29101)
2016(15846)
2015(17612)
2014(16823)
2013(16745)
2012(15797)
2011(14483)
2010(14837)
2009(14042)
2008(13933)
2007(12523)
2006(11536)
2005(10757)
作者
(42075)
(35112)
(34929)
(33552)
(22611)
(16679)
(15851)
(13545)
(13511)
(12824)
(12151)
(11610)
(11488)
(11334)
(11269)
(10856)
(10514)
(10290)
(10155)
(9774)
(9014)
(8381)
(8347)
(8090)
(7942)
(7937)
(7854)
(7728)
(7069)
(6984)
学科
(65614)
经济(65542)
管理(48158)
(45854)
(36913)
企业(36913)
中国(24935)
方法(24830)
数学(21946)
数学方法(21665)
(19336)
(17263)
(16114)
贸易(16099)
(15809)
(15712)
技术(14870)
业经(13929)
(13872)
银行(13863)
(13456)
(12583)
农业(12292)
(12283)
金融(12283)
地方(12229)
(11107)
技术管理(10444)
(10160)
环境(9883)
机构
大学(220428)
学院(217582)
(104971)
经济(103137)
管理(83529)
研究(82433)
理学(70316)
理学院(69545)
管理学(68655)
管理学院(68189)
中国(66819)
(49731)
(47365)
科学(43237)
(40346)
财经(37970)
中心(37393)
研究所(35943)
(34690)
(34074)
经济学(33854)
北京(31108)
经济学院(30339)
(29716)
(29594)
(28979)
师范(28811)
财经大学(28120)
(26644)
业大(25088)
基金
项目(136247)
科学(110207)
研究(105443)
基金(101929)
(87727)
国家(87005)
科学基金(75025)
社会(71001)
社会科(67523)
社会科学(67512)
基金项目(51317)
(49078)
教育(48242)
自然(44514)
自然科(43580)
自然科学(43571)
自然科学基金(42866)
资助(42458)
(42362)
编号(40917)
成果(35569)
(32636)
国家社会(30889)
重点(30663)
(30505)
(30349)
课题(29413)
教育部(28964)
创新(28823)
中国(28540)
期刊
(119500)
经济(119500)
研究(78529)
中国(50149)
(36951)
管理(34834)
科学(28681)
(28264)
金融(28264)
(27842)
教育(27142)
学报(26471)
大学(21790)
经济研究(20603)
学学(19806)
财经(19675)
技术(18848)
农业(18483)
(17184)
业经(17103)
(16355)
问题(15798)
国际(15071)
世界(13741)
技术经济(11888)
图书(10855)
(10733)
论坛(10733)
(10715)
统计(10238)
共检索到357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朱宇  郑澜  
文章基于全球视角,利用联合国等机构发布的人口政策及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数据,阐述国际社会人口调控与政策干预的总体变化趋势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思考,发现:近30多年来,在人口增长、生育水平、老龄化、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以及国内乡-城迁移等人口政策的各个领域,全球采取不干预立场的国家数量和比例均在大幅下降,人口干预是世界性的时代潮流。全球超过90%的国家或地区都在践行计划生育,展现出这项实践的普适性、包容性和强大生命力。生殖健康促进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传统计划生育实践。建议中国的计划生育在人口政策等基本概念的区分、整合服务、"外围"政策支撑以及发挥社会组织"实体性"作用等方面推进改革创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培安  
2016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最新公布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文章论述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内涵、决策过程及出台的时机,提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需要做好的几个方面工作,包括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加强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做好政策衔接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帮扶、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生育保障。我国的人口国情决定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今后的人口计生工作应该转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合理分布、注重服务家庭,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桂世勋  
文章在多方案预测21世纪我国人口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发现2016年起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从宏观上减缓老年抚养比的影响要大于减缓老年人口系数的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100年的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虽然会使我国在2030左右提前关闭"人口红利"的机会视窗,但它能减缓21世纪下半叶的总抚养比,从长期看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从微观上对增强我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更大,有利于提高"四二二"家庭结构比例,增强2040年后大批独生子女父母进入高龄时的家庭养老功能,规避与生育政策有关的独生子女不幸死亡和伤残给家庭养老带来的风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桂芝  崔红艳  严伏林  权少伟  
文章利用201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按层次递进的方式,分析当前我国育龄夫妇类型和生育状况,得出单独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和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及年龄构成,利用分类型分年龄的生育意愿数据,分析单独两孩政策对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的影响、全面两孩政策对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以及未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等人口结构的影响。文章认为,单独两孩政策对出生人口的增加影响有限,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较多的几年,大约相当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人口较少的年份,之后,预计出生人口将会逐步减少并趋于稳定;总人口峰值出现年份略有后推,峰值数量稍有增加;该政策对今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海艳  
基于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人口预测,通过对比2011-2015年期间的实际人口数据和预测数据得出一个修正系数,并以此为参照将2016年的人口预测结果进行适当地修正作为人口预测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云南自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将在5年后的时间达到人口出生高峰,此后人口增长趋于减缓,并在2045年左右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劳动力人口规模在2026年以前持续增长,此后开始下降,劳动力人口抚养负担增加。"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海艳  
基于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人口预测,通过对比2011-2015年期间的实际人口数据和预测数据得出一个修正系数,并以此为参照将2016年的人口预测结果进行适当地修正作为人口预测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云南自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将在5年后的时间达到人口出生高峰,此后人口增长趋于减缓,并在2045年左右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劳动力人口规模在2026年以前持续增长,此后开始下降,劳动力人口抚养负担增加。"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还需从社会制度层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带来的短期出生人口高峰,刺激了新的消费需求、扩大了城市就业空间,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尤其是女性职工在事业发展方面可能会受到明显的阻碍作用,育龄女性劳动者完成生育后再次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重新择业,女性就业岗位开发、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利春  陈远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育龄人群的持续关注,由于养育成本走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家庭对生育第二个孩子存在很大顾虑。因应这一形势,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初召开的"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为主线,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促进家庭发展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6月15~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中国人口报社、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在广东省佛山市共同举办"全面两孩政策与生育友好型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利春  陈远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育龄人群的持续关注,由于养育成本走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家庭对生育第二个孩子存在很大顾虑。因应这一形势,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初召开的"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为主线,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促进家庭发展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6月15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中国人口报社、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在广东省佛山市共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艳  石洪波  
文章编制了连续年份的动态完全生命表,采用变参数年龄移算法模型,对我国2016—2040年的人口进行了精准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将在2025年迎来人口峰值14.05亿,在2040年左右迈入"超少子化"和"超级老龄化"的行列,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将超过少子化,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会得到改观。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问题全方位调整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但会改善人口性别结构和家庭内部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艳  石洪波  
文章编制了连续年份的动态完全生命表,采用变参数年龄移算法模型,对我国2016—2040年的人口进行了精准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将在2025年迎来人口峰值14.05亿,在2040年左右迈入"超少子化"和"超级老龄化"的行列,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将超过少子化,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会得到改观。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问题全方位调整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但会改善人口性别结构和家庭内部结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宇  原新  韩昱洁  
中国目前的生育政策处在由一孩到两孩的重要转折期,而流动人口规模大,育龄人口比重大,生育观念处于转变期,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对中国总体人口变化影响巨大。利用2016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应用家庭决策的分析方法,IV Tobit和IV Ordered Probit模型回归发现,流动人口生育率已经降至低水平,全面两孩政策能对年轻家庭产生正向影响,一孩为男性的家庭选择不要两孩的比例更高,女性生育意愿较低。要想保证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政府需要完善配套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妇女生育及就业权益。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李龙  陈佳鞠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符合政策的目标人群有多少?短期内会新增多少出生人口?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2014年全国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等人口统计数据,使用分人群分要素回推预测方法,测算从2016年开始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将会形成的目标人群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增出生人口。分析显示: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约为9101.0万人,其中40岁及以上的占49.6%;在中方案下,2017~2021年将会累计新增出生人口1719.5万人,年度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在160~470万人。虽然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规模十分庞大,但其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却相对有限,中国能够平稳有序地度过全面两孩政策累积生育势能的释放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孟令国  李丽冰  
全面两孩政策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长期影响。通过队列要素法和人口预测软件对我国人口变动趋势进行定量预测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全面两孩政策会使人口数量有所增长,但可能不会超过预期;该政策难以改变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也不足以改变劳动力供给不断下降的趋势";补偿性生育高峰"对社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和压力。因此,应当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降低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加强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快产儿科和幼教力量的培养,适当延迟退休时间,发展老龄产业,以应对我国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严重的挑战,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开泳  丁俊  王甫园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近几年中国生育政策的连续调整,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也将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和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人口学的队列元素法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未来总人口及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全面放开二孩对中国区域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面放开二孩可以有效延缓中国总人口的递减趋势、老龄化的趋势以及未来劳动人口不断走低的趋势;(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前后,中国的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均呈现东部人口密度最高、中部次之、东北再次、西部最低的总体格局,全面放开二孩将会增加胡焕庸线东南侧的人口密度,中国人口分布东南集聚、西北相对稀疏的格局将会长期存在并进一步加剧;(3)根据各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15年人口变化强度,可划分为人口快速变化区、人口中速变化区、人口缓慢变化区和人口平稳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戈艳霞  
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背景下,文章运用分家庭类型的分年龄别孩次递进生育率模型测算政策目标群体并根据其再生育意愿和计划完成时间推测新增出生人口,得出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并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将累计多出生近2100万人,总人口峰值将推迟到2030年的14.66亿,略大于不调整政策的情况。同时,"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一定程度上放缓了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减少速度;增加了2035年之后的劳动力供给、减轻了劳动力负担和人口老化程度。但预测结果也显示总人口的减少趋势并没有改变,2030年后我国人口将以平均每年640多万的规模持续减少,到本世纪末人口减少到10.16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