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8)
- 2023(12781)
- 2022(11307)
- 2021(10706)
- 2020(8910)
- 2019(20392)
- 2018(20449)
- 2017(39647)
- 2016(21366)
- 2015(23859)
- 2014(23480)
- 2013(23096)
- 2012(20842)
- 2011(18680)
- 2010(18555)
- 2009(17222)
- 2008(16445)
- 2007(14006)
- 2006(12041)
- 2005(10349)
- 学科
- 济(79854)
- 经济(79752)
- 管理(58661)
- 业(55207)
- 企(45597)
- 企业(45597)
- 方法(37280)
- 数学(31392)
- 数学方法(31028)
- 贸(25180)
- 贸易(25169)
- 易(24458)
- 农(23853)
- 中国(19608)
- 财(19080)
- 业经(18393)
- 学(17068)
- 地方(16134)
- 理论(14736)
- 农业(14530)
- 制(13492)
- 和(13298)
- 环境(12759)
- 务(12482)
- 财务(12415)
- 财务管理(12394)
- 技术(12233)
- 银(11762)
- 银行(11726)
- 融(11661)
- 机构
- 学院(292563)
- 大学(291464)
- 管理(116972)
- 济(115691)
- 经济(113167)
- 理学(101842)
- 理学院(100776)
- 管理学(99053)
- 管理学院(98555)
- 研究(95007)
- 中国(69454)
- 京(61258)
- 科学(58610)
- 财(50253)
- 所(47025)
- 农(44553)
- 业大(43178)
- 研究所(42916)
- 中心(42653)
- 财经(40949)
- 江(40701)
- 范(39361)
- 师范(39053)
- 北京(38412)
- 经(37170)
- 院(35310)
- 农业(35056)
- 州(33836)
- 经济学(33444)
- 师范大学(31518)
- 基金
- 项目(202351)
- 科学(158113)
- 研究(151524)
- 基金(145208)
- 家(125295)
- 国家(124252)
- 科学基金(106550)
- 社会(93363)
- 社会科(88362)
- 社会科学(88338)
- 省(78965)
- 基金项目(77339)
- 教育(69378)
- 自然(68912)
- 自然科(67253)
- 自然科学(67239)
- 划(66131)
- 自然科学基金(65985)
- 编号(63989)
- 资助(59660)
- 成果(51594)
- 重点(44811)
- 部(44384)
- 发(43124)
- 课题(42950)
- 创(42180)
- 项目编号(39592)
- 创新(39212)
- 科研(38605)
- 教育部(38288)
共检索到417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莉
贸易利益(Gains of Trade)是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亚当.斯密时代开始,人们对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贸易利益"问题。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和产业分工深化程度快速扩张,国际贸易规模和形态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贸易利益研究的基本框架,关于贸易利益的内涵和评估标准也在不断演进之中。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杨细珍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继勇 刘威
本文在分析美中贸易的"产品内分工"特征与贸易利得衡量标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美中贸易失衡中的利益分配实际上是一种各方"互利"的格局,但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以附加值计算的中国企业实际获益要大大小于其他经济体企业,同时,美国贸易逆差的损失可以通过其潜在收益加以弥补。因此,中国应从建立基于"所有权"原则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构建贸易利益分配核算指标体系、重点调整产业与贸易结构以及适当调整外资引入方向等四个方面入手,逐步增加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中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实际获益。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美中贸易失衡 利益分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岚 盛斌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文章利用增加值贸易体系重新测度了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并通过对双边总值贸易进行价值增值分解刻画了贸易利益在中美之间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高估了中美贸易失衡,两国的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严重错配,分工地位的差距导致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在机电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转变单纯追求出口规模的贸易发展方式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提高中国对美出口获利能力的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林玲 段世德
中美贸易不平衡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美方认为中国通过贸易与汇率政策从中美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贸易利益,中国要为美国的贸易逆差承担责任。本文通过对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等利益主体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在贸易顺差背后是中国贸易利益的流失,并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对外贸易,以获得实际的贸易利益。
关键词:
贸易利益 福利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莲 黄永明
产品内分工影响服务贸易的基本途径是服务外包;基于11个OECD国家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消耗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和服务业消耗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并给出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服务贸易 产品内分工 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桂梅 张平 崔凤茹
诸多学者已经关注到当前国际分工对中美贸易利益和风险的影响。中美贸易中价值链分工因素及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两国贸易利益与风险问题已有的一些研究,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中美贸易 贸易利益 贸易风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冉捷敏
基于企业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国际分工地位的研究,是深入分析国际分工中国内部分的微观基础性研究,对认识企业层面国际分工地位的驱动因素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和梳理了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国际分工地位测度的研究脉络,分析了此背景下基于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详细评述了在此背景下国际分工地位测度的不同方法,并提出了深化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国际分工地位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岚
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使国际分工的层次从产品细化到产品的生产环节。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以属地原则为统计标准,以商品总值为统计口径的传统贸易统计已经无法反映国际贸易以及贸易利益分配的真实情况。以"所有权"贸易统计体系和"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为代表的新型贸易统计方法应运而生,两种方法从统计对象和统计口径角度对传统贸易体系进行了调整。中国作为利用外资大国和加工出口大国,传统贸易统计严重高估了中国贸易差额,导致贸易差额和贸易利益的严重分化。运用两种新型贸易统计调整中国贸易统计数据,将还原中国真实贸易利益,修正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的背离,优化贸易环境,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强
全球价值分工视角下两岸贸易规模增长背后的特征和原因主要:一是双边贸易额中,真正属于两岸的增加值部分较少,很大一部分是其他关境的增加值和重复计算导致的统计幻觉;二是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是两岸贸易比重最大的行业,也是导致统计幻觉和重复计算比例增长的主要推手。因此两岸贸易发展多年后,大陆在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价值链上仍然话语权旁落。提升零部件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加强相关企业零部件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大陆制造业实现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关键所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威
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准确衡量贸易利益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借鉴Koopman(库普曼)等人提出的分析框架,结合欧盟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测算了39个经济体1995年~2011年出口总值中的贸易增加值,并以此作为贸易利益代理变量进行大样本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一国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取决于分工形式、要素禀赋差距、研发强度、加权关税率以及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威
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准确衡量贸易利益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借鉴Koopman(库普曼)等人提出的分析框架,结合欧盟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测算了39个经济体1995年2011年出口总值中的贸易增加值,并以此作为贸易利益代理变量进行大样本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一国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取决于分工形式、要素禀赋差距、研发强度、加权关税率以及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代中强 梁俊伟
分工起因于人类进行交换的偏好,分工与贸易不可分。通过对经济学文献的梳理发现,伴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贸易利益的内涵也不断拓展。在要素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体现在:(1)满足人类多样化偏好;(2)资源配置效率提高;(3)企业、产业组织技术效率提高;(4)贸易外部效应,如技术外溢、制度变迁等。贸易利益(3)、(4)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分工 贸易利益 要素分工 贸易外部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艳秀 王厚双
在当前国际贸易转型的关键时期和高效全球贸易治理需求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明晰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贸易不对称性是实现高效全球贸易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从增加值贸易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贸易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六方面:价值链贸易地区结构失衡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内特征;贸易利益分配不均衡;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度提高,但升级困难;各国相互依存性增强且不对称性突出;价值链贸易规则与发展中国家国内政策自主性冲突更突出;贸易治理权力分配失衡等。重构全球贸易治理制度,制定适应新分工模式的贸易规则,才能改变贸易利益分配失衡的局面,使更多落后国家分享到全球价值链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不对称 全球贸易治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艳秀 王厚双
在当前国际贸易转型的关键时期和高效全球贸易治理需求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明晰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贸易不对称性是实现高效全球贸易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从增加值贸易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贸易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六方面:价值链贸易地区结构失衡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内特征;贸易利益分配不均衡;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度提高,但升级困难;各国相互依存性增强且不对称性突出;价值链贸易规则与发展中国家国内政策自主性冲突更突出;贸易治理权力分配失衡等。重构全球贸易治理制度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不对称 全球贸易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