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01)
2023(13416)
2022(11868)
2021(11087)
2020(9291)
2019(21171)
2018(21223)
2017(40554)
2016(22039)
2015(24520)
2014(24158)
2013(23820)
2012(21437)
2011(19176)
2010(19077)
2009(17568)
2008(16779)
2007(14563)
2006(12518)
2005(10664)
作者
(61898)
(51092)
(50910)
(48306)
(32355)
(24571)
(23316)
(20240)
(19387)
(18255)
(17480)
(16982)
(15997)
(15939)
(15765)
(15541)
(15521)
(15193)
(14506)
(14471)
(12620)
(12460)
(12292)
(11609)
(11524)
(11501)
(11312)
(11155)
(10348)
(10186)
学科
(87730)
经济(87643)
管理(60587)
(58371)
(48631)
企业(48631)
方法(39370)
数学(33693)
数学方法(33237)
(23577)
中国(21341)
业经(20797)
(19804)
地方(18980)
(18456)
农业(16006)
理论(15332)
(15232)
贸易(15225)
(14744)
(14521)
(14377)
技术(14311)
环境(13871)
产业(13036)
(12507)
财务(12433)
财务管理(12409)
(11944)
企业财务(11699)
机构
学院(302363)
大学(301694)
管理(122456)
(117171)
经济(114524)
理学(106490)
理学院(105365)
管理学(103471)
管理学院(102964)
研究(99849)
中国(71681)
(64416)
科学(63274)
(50902)
(49486)
(46531)
业大(45767)
研究所(45347)
中心(44869)
(42625)
财经(41347)
(40879)
师范(40525)
北京(40510)
(37500)
(36991)
农业(36464)
(35319)
经济学(33624)
技术(33071)
基金
项目(212604)
科学(166637)
研究(156893)
基金(151888)
(131864)
国家(130756)
科学基金(112638)
社会(96890)
社会科(91799)
社会科学(91775)
(84912)
基金项目(81170)
自然(73414)
教育(71794)
自然科(71662)
自然科学(71645)
(70689)
自然科学基金(70286)
编号(65100)
资助(62392)
成果(51709)
重点(47438)
(45939)
(45717)
课题(44718)
(44449)
创新(41377)
科研(40344)
项目编号(40261)
大学(39251)
期刊
(128447)
经济(128447)
研究(86313)
中国(54189)
学报(46067)
管理(44094)
科学(43254)
(42033)
(37251)
教育(35849)
大学(34730)
学学(32530)
农业(30160)
技术(27757)
业经(22601)
(21044)
金融(21044)
经济研究(20441)
财经(18467)
图书(16713)
问题(16191)
科技(15855)
(15825)
(15542)
技术经济(15069)
理论(14280)
商业(13824)
现代(13782)
资源(13604)
(13286)
共检索到430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作战  
一、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技术革命的成功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由于已经不能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不得不从发达国家陆续向外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格外受跨国企业青睐的地区是劳动力素质较高、数量丰富且成本低廉的亚洲。20世纪90年代至今,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方兴未艾,其中最引人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资的进入有效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状况,同时还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然而,外资的进入在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我国民族经济自身的成长,其一方面表现为我国民族经济核心资产主导权的缺失,另一方面表现为民族经济在与外资的博弈中始终处于技术创新体系的低端,无法形成有效的自主知识产权。为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在重新认识民族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了外资进入给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所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同时,本文就如何加快我国民族经济自身的成长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性建议,以期提高我国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其在国内、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柯毓娴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进度进行管控,避免出现进度延误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在分析大型综合外资项目进度管理特点和难点基础上,对项目进度策划、实施、调整和变更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阐述,并推荐运用BIM技术对项目进度进行管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兰书燕  王达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需求持续升级,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带来新一轮的城市综合开发浪潮。与此伴随而来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政府诉求提升,正催动城市综合开发商业模式不断升级。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变迁,梳理城市综合开发商业模式3.0的内涵及主要特征,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军红  
在对产业工人素养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对产业工人素养进行评价的模型。通过应用分析,证明构建的产业工人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领导评价产业工人素养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曜  
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背景、问题及对策李曜继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1994年日本东京海上火险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正式营业,开外资保险业进入中国市场之先河以来,紧随其后,众多外资保险机构纷纷向中国人民银行申报要求进入。截止1996年底,共有5...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闻岳春  
一、台湾股市引进外资的历史背景台湾证券市场(主要是股市)起源于1953年。当年春,台湾当局为了偿付从地主处所征购土地的地价,决定将台湾水泥公司等4个公营事业转为民营,以其股票3成,搭配实物债券7成,补偿地主地价。这些证券可在市场上流通。于是台湾各地就先后出现了代客买卖证券的经纪商号,这是台湾证市的起源。为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需要,当局于1958年提出要建立健全的证券市场。1959年,组成了"建立证券市场研究小组"。次年,又设置了"证券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管会")。1961年10月,筹设台湾证券交易所,并于次年2月9日正式开业。从此,台湾的证券交易(主要是股票交易)开始从分散的店头市场交...
[期刊] 预测  [作者] 杜纲  孙江波  
1 引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外资引进和利用的规模及范围也日益扩大。1992年我国利用外资达170亿关元,比上一年增长近50%,1993年上半年又比1992年同期有更大幅度的增长。显然,外资的引进对于缓解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和保持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应看到,我国涉足国际资金市场的时间较短,对于外汇汇率随机波动的现象研究不足。而且近年来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外汇汇率瞬息万变。一旦汇率发生不利变化,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的损失也是很大的。如1985年7月至1986年6月,上海、广州、天津、大连、北京中国银行用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外汇贷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霍杰  
在对四次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产业重新布局的基本规律,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重新布局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移的区域环境,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国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内部和周边各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单位劳动成本差异明显,多地具备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劳动成本优势。但从区位环境综合评价角度看,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某些国外经济体不适合承接中国大规模产业转移,中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进行国内转移较为合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霍杰  
在对四次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产业重新布局的基本规律,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重新布局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移的区域环境,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国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内部和周边各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单位劳动成本差异明显,多地具备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劳动成本优势。但从区位环境综合评价角度看,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某些国外经济体不适合承接中国大规模产业转移,中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进行国内转移较为合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古丽米热·赛买提  奥布力·塔力普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由低向中、高等收入阶段演变并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模式。发展特点和趋势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受到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劳动红利明显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生产性企业和产业在寻找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本文选取20项相关指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北五省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产业吸引力、支持力、发展力与选择力间存在不均衡发展,整体能力有待提高。文章最后给出了提高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的相应对策。这些实证分析结果对所研究的省区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占硕  王慧卿  
国际技术转移是一国缩短技术差距 ,增强企业竞争力 ,加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国际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 ,我们提出了我国“主动找寻”的国际技术引进策略 ,它们是 :与世界市场同步 ,在动态学习中获取技术、最大化企业特定技术能力的转移、找准在全球化生产网络中的位置、政府政策以构建网络、促进深层次一体化为核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作战  
文章在考察全球产业转移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产业转移中充当的角色和地位,探讨了这种转移对中国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中国从制造基地到创新大国的嬗变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臧新  赵炯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在华外资正经历着从南部沿海到东部沿海、北部沿海以及进一步向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转移与集聚的过程。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流向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和分析外资空间分布、区域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基础上,实证比较了外资区域转移背景下FDI对劳动力影响研究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在控制了教育、房价、地理距离、地理邻接和城市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后,外资集聚对劳动力流动产生了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习铭  高志刚  克甝  蔡青青  
中巴经济走廊不仅能有效促进中国优势产能转移海外,助推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中巴产能合作,还能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互补合作。需适时规划调整巴国比较优势产业与中国优势产能转移对接方案,助推两国产能合作再上新高度。本文根据中巴经济走廊发展现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中巴综合产业竞争力指数,结果显示中国综合产业竞争力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强,而资源出口型产业较弱;巴基斯坦综合产业竞争力较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强,资源出口型产业较弱,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弱。依据上述评价结果,提出双方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合作、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度转移、资源密集型产业互补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