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8)
- 2023(13833)
- 2022(11572)
- 2021(10774)
- 2020(8749)
- 2019(19547)
- 2018(19252)
- 2017(36012)
- 2016(18824)
- 2015(20743)
- 2014(19962)
- 2013(19681)
- 2012(17886)
- 2011(16222)
- 2010(16148)
- 2009(15426)
- 2008(14873)
- 2007(13305)
- 2006(11681)
- 2005(10670)
- 学科
- 济(77945)
- 经济(77842)
- 管理(61089)
- 业(58822)
- 企(49453)
- 企业(49453)
- 方法(28726)
- 中国(25270)
- 数学(24238)
- 数学方法(24059)
- 农(21995)
- 财(20969)
- 业经(20155)
- 制(20057)
- 技术(19046)
- 贸(16975)
- 贸易(16961)
- 易(16606)
- 农业(14425)
- 体(14398)
- 银(14364)
- 银行(14351)
- 地方(13990)
- 行(13867)
- 产业(13677)
- 融(13540)
- 金融(13534)
- 技术管理(13034)
- 环境(12407)
- 学(12340)
- 机构
- 学院(262254)
- 大学(261568)
- 济(120049)
- 经济(118062)
- 管理(101783)
- 研究(91466)
- 理学(87295)
- 理学院(86400)
- 管理学(85337)
- 管理学院(84800)
- 中国(71245)
- 财(55671)
- 京(54483)
- 科学(49048)
- 财经(43624)
- 所(43528)
- 中心(41059)
- 经(39793)
- 研究所(38962)
- 江(38615)
- 经济学(38442)
- 北京(34612)
- 经济学院(34469)
- 农(34286)
- 院(33316)
- 范(33095)
- 师范(32832)
- 财经大学(32496)
- 业大(31914)
- 州(30200)
- 基金
- 项目(173481)
- 科学(140587)
- 研究(133811)
- 基金(128589)
- 家(110378)
- 国家(109499)
- 科学基金(95531)
- 社会(90072)
- 社会科(85722)
- 社会科学(85709)
- 基金项目(67082)
- 省(66288)
- 教育(60806)
- 自然(57053)
- 自然科(55784)
- 自然科学(55771)
- 划(55196)
- 自然科学基金(54845)
- 编号(52554)
- 资助(50597)
- 成果(43064)
- 创(41964)
- 部(39726)
- 重点(39221)
- 国家社会(38895)
- 制(38870)
- 发(38760)
- 创新(38413)
- 课题(36922)
- 教育部(35332)
- 期刊
- 济(136428)
- 经济(136428)
- 研究(84291)
- 中国(57788)
- 财(42922)
- 管理(42862)
- 科学(34642)
- 农(33256)
- 学报(32485)
- 教育(29859)
- 大学(26642)
- 融(25908)
- 金融(25908)
- 学学(24877)
- 经济研究(23342)
- 技术(22917)
- 农业(22835)
- 财经(22376)
- 业经(21913)
- 经(19605)
- 问题(17505)
- 贸(16645)
- 国际(14909)
- 世界(14688)
- 科技(13832)
- 技术经济(13690)
- 业(13217)
- 坛(12118)
- 论坛(12118)
- 现代(12096)
共检索到404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作战
文章在考察全球产业转移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产业转移中充当的角色和地位,探讨了这种转移对中国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中国从制造基地到创新大国的嬗变路径。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创新战略 产业升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建华 高英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的生产与服务模式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转变,这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关于创新过程及创新结果的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假设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数字化技术从根本上转变了企业和行业的管理模式,以创新管理为基础的关键假设和主题遭到质疑。数字化创新管理方面的新颖理论迫切需要不依赖于上述假设,而是借鉴数字化技术本身丰富新兴研究理论。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字化创新管理理论对传统理论假设基础的挑战,并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用动态问题与解决方案匹配设计、社会认知意义构建、技术支持这三种新的逻辑形式去应对数字化创新管理的新挑战。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数字化 创新管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晟锴 李春发 孙雷霆 仝自强
为探究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中国航空制造业如何借助全球创新网络实现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来→走出去→走上去"的战略意图,从历史沿革角度回顾分析中国军民融合内涵和演变过程,总结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军转民→寓军于民→军民一体化"发展战略范式,在此基础上,借助全球创新网络理论分析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技术创新的内外部驱动力。通过对中国大飞机项目的纵向案例分析,探索并提出通过地理、组织和知识边界拓展构建研发网络,是航空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追赶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国大飞机市场面临全球化背景下寡头竞争格局,在国际化进程中,应采用整合、并购和合作方式优化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并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国际合作为辅的发展思路,建成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突破欧美技术封锁,形成军民技术创新"双螺旋"协同发展格局,进而实现核心技术"走上去"的战略意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峰华 王缉慈
文章揭示了手机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影响手机产业空间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因素。在手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北京、天津和深圳三个全国最大的手机产业集聚区。外商直接投资、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网络的形成是影响中国手机产业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区位选择奠定了中国手机产业空间格局的基础,而国家的手机产业政策也影响了手机产业的分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过去的产业空间格局。随着产业管制的解除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壮大,而本地生产网络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力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宇 周观平
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在新发展阶段对中国制造业的要求。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传统优势已不再明显,正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加之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正经历着深度重构,"两头挤压"态势显现。本文从竞争优势角度,依据相关理论,对中国制造业从生产要素保障、产业支撑体系和产业优化创新能力三个维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塑造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链 竞争优势 国际比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国良 王继源
本文通过构建中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制造业的三个技术类别、两个发展阶段以及三个影响渠道定量测算了制造业外迁对中国GDP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对美出口以高技术产品为主,高技术制造业受美制约较大,需要重点关注;(2)制造业外迁通过直接效应、关联效应和溢出效应三个渠道产生影响,短期内直接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而长期内溢出效应是造成部门间差异的主要因素;(3)短期内低技术制造业外迁对国内GDP的影响程度最大,长期内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将超过低技术制造业,而且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迁更加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为减轻产业外迁的冲击,本文建议应对不同技术类别的制造业采取差异化政策,特别要注重强化中高技术制造业在产业链上的主导性与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
产业外迁 制造业外迁 产业链 产业结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骆梦园 易先桥 张鸣霄 李梓乐 雷永乐 付仕杰 郭桂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制造业依托内外双循环的优势,使我国一举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我国制造业开始由大向强转变。但是,近些年来,逆全球化迹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再加之如今新冠疫情的叠加,全球经济形势变幻莫测。这使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新的困境。本文以逆全球化为背景,结合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研究中国制造业在价值链和供应链上所面临的问题,揭示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因素,从而探索出中国制造业在逆全球化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逆全球化 制造业 “三明治”困境 产业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三峰 杨德才
本文基于中部地区分析了产业转移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商务成本较高。通过中部地区81个城市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中部地区服务业与制造业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互动关系,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制造业对服务业则具有挤出效应,服务业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应地,中部地区应适当调整发展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发展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制造业 服务业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海龙 魏磊
一、合肥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背景1.制造业发展背景。工业立市是合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其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家电、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等一个个产业集群正以几何方式聚集,合肥市已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逐渐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角度就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产业发展 投入服务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雪 康萌越 侯彦全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行动纲领,而产业园区则被认为是助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制造强国的重要引擎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区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不断变化,过去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更无法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产业园区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用目前产业园区的新特点,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新的产业园区分类方法及园区发展模式,将产业园区分为5类,并提出不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中国制造 产业园区 发展基础 发展潜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习凌冰 沈小碚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的五大原则下,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国家产业变革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传统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围绕"互联网+"这一趋势探讨了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的策略,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职业教育内容的转变、资源的多方位共享、推进移动终端在线教育发展及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以期为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职业人才。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职业教育 体系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瑶
制造业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现阶段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面临着重大变革,为促进国内制造业的繁荣发展,2015年政府出台指导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力求将我国打造成为制造强国。从本质上看,制造业变革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水平,基于此,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制造2025"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评,并通过三种不同的效率模型对符合数据包络分析法要求的企业进行次序排名,最后得出结论并给予建议,以期为各企业繁荣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
关键词:
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 创新效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曲如晓 颜莹
尽管创意产业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新产业,但却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成为世界很多发达国家极力推崇和发展的产业部门。本文在分析过去"中国制造"给我国经济带来诸多问题和困境的基础上,引入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内涵,进而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国制造 创意产业 中国创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霍杰
在对四次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产业重新布局的基本规律,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重新布局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移的区域环境,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国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内部和周边各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单位劳动成本差异明显,多地具备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劳动成本优势。但从区位环境综合评价角度看,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某些国外经济体不适合承接中国大规模产业转移,中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进行国内转移较为合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