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0)
2023(4907)
2022(4103)
2021(3729)
2020(3253)
2019(7448)
2018(7521)
2017(15974)
2016(8473)
2015(9400)
2014(9307)
2013(9722)
2012(9369)
2011(8559)
2010(8732)
2009(8426)
2008(8180)
2007(7556)
2006(6844)
2005(6276)
作者
(24459)
(20255)
(20224)
(19397)
(12583)
(9455)
(9322)
(7808)
(7461)
(7317)
(6762)
(6507)
(6458)
(6414)
(6363)
(6177)
(6038)
(5913)
(5870)
(5757)
(5271)
(4948)
(4864)
(4651)
(4638)
(4513)
(4395)
(4378)
(4040)
(3976)
学科
(43364)
经济(43330)
(24775)
管理(21837)
(17960)
企业(17960)
方法(17184)
数学(15360)
数学方法(15301)
中国(13674)
(12591)
(10412)
业经(9862)
(9758)
产业(9580)
地方(8920)
(8858)
贸易(8850)
(8653)
农业(8196)
(8049)
银行(8034)
(7777)
(7602)
结构(7234)
(6976)
金融(6973)
技术(6620)
体制(6265)
(6065)
机构
学院(129422)
大学(129171)
(62646)
经济(61596)
管理(49370)
研究(44425)
理学(42373)
理学院(41934)
管理学(41487)
管理学院(41245)
中国(34541)
(29534)
(27190)
科学(23800)
财经(23392)
(21962)
(21090)
经济学(20545)
研究所(19618)
中心(19080)
经济学院(18852)
(18789)
北京(17719)
(17555)
财经大学(17306)
(15964)
(15906)
业大(15900)
师范(15765)
(14930)
基金
项目(78766)
科学(62604)
研究(60507)
基金(57149)
(48432)
国家(48064)
科学基金(40891)
社会(40369)
社会科(38608)
社会科学(38602)
(30655)
基金项目(30092)
教育(26542)
(25212)
编号(24391)
资助(23526)
自然(23457)
自然科(22840)
自然科学(22834)
自然科学基金(22457)
成果(20109)
(19200)
(18189)
重点(17757)
国家社会(17014)
课题(16847)
(16439)
发展(16346)
(16131)
教育部(15836)
期刊
(70826)
经济(70826)
研究(43013)
中国(22418)
(19965)
管理(18941)
(16214)
科学(15874)
学报(15420)
(14231)
金融(14231)
业经(12717)
经济研究(12664)
大学(12373)
财经(11830)
学学(11746)
农业(11173)
问题(10816)
教育(10583)
技术(10574)
(10394)
(9171)
商业(8095)
国际(7927)
技术经济(7391)
理论(7006)
统计(6727)
现代(6657)
经济问题(6620)
实践(6135)
共检索到195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梅  
世界范围内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成为全球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以技术为先导、以服务为重点,呈现出领域集中化、方式主流化等特征。全球产业转移给我国提升产业竞争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产业发展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依托市场和创新,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以服务业为重点、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统筹兼顾,趋利避害,以此为契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迪  程慧平  
笔者基于分布动态学理论,引入GIS可视化技术并考虑了空间因素,研究我国31省市产业结构水平的分布动态演化特征及其空间依赖,结论如下:(1)Kernel密度估计显示我国产业结构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地区差异不断缩小,收敛态势明显。(2)1978年~1994年间,省际产业结构发展表现出趋同特征,部分地区陷入了"低产业结构陷阱";(3)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在空间上是不独立的,高水平的邻居更能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振华  刘欣欣  陈艳  
从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国际贸易和吸收FDI两条基本路径出发,探究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泰尔指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程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选用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非线性影响的特征。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而产业结构升级的门限效应形成主因则在于区域差异与发展失衡。现阶段中国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区域的结构优化和价值链攀升,也要注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区域的均衡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董宁  郑玉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新安  
产业结构的自然变动和主动调整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涉及到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的转移 ,而且与经济周期等其他因素一起引致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本文在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的转移 ,探讨了顺应产业结构规律的再就业对策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俞文华  
一、引言本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新国际劳动地域分工驱动下,产业国际间转移加速。这种产业国际转移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国家与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化与空间配置。国家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重组不仅仅要考虑到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更要考虑到经济全球化时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雯  郭文豪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文祥  
应用多元回归方法,针对1983—2007年期间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阶段性影响,而产业发展拐点的出现表明我国产业在承接高层级的国际产业转移存在一些障碍,从而强化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和次序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飞  
国际产业转移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两种主要方式。文章以我国1983-2006年的数据,对第二产业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表明,第二产业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是第二产业比例的Granger原因。因此,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南  李建军  
本文认为,产品内分工的出现和全球价值链的分解,使得嵌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方式演变为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攀升。因此,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要在战略层上要充分重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力求突破跨国公司的结构性封锁以及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实现全球—国内价值链的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宝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前林  段良令  朱文兴  
文章选取2009—2019年会展产业发展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及分步估计方法,对会展产业结构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会展产业结构水平是会展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效益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会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及效益化并不一定带来会展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而会展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会展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东、中、西三大地区来看,会展产业结构水平存在地域空间差异。会展产业结构高度化、会展产业结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均呈“东、中、西”依次递减规律。(2)在会展产业结构水平影响因素方面,会展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会展产业潜在消费市场需求、会展产业发展政策、会展产业应用技术水平、会展产业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会展产业结构水平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但会展产业基础设施则具有负向影响。其中,会展产业发展政策、会展产业应用技术水平、会展产业人力资本和会展产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会展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佳  杜亚楠  
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我国沿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除了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一致性外,还与本地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水平、文化底蕴等因素相关;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与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而政府投资和技术进步对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具有负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