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0)
- 2023(12630)
- 2022(10905)
- 2021(9807)
- 2020(8472)
- 2019(19234)
- 2018(19018)
- 2017(37115)
- 2016(19571)
- 2015(22081)
- 2014(21610)
- 2013(21551)
- 2012(19754)
- 2011(17838)
- 2010(17862)
- 2009(16873)
- 2008(16690)
- 2007(15051)
- 2006(12786)
- 2005(11465)
- 学科
- 济(82900)
- 经济(82827)
- 业(56269)
- 管理(52518)
- 企(41994)
- 企业(41994)
- 方法(38671)
- 数学(33619)
- 数学方法(33323)
- 贸(25041)
- 贸易(25030)
- 易(24320)
- 农(22586)
- 中国(22425)
- 财(19910)
- 业经(18672)
- 地方(17364)
- 制(16729)
- 银(14752)
- 银行(14730)
- 学(14536)
- 农业(14329)
- 行(14028)
- 融(13694)
- 金融(13692)
- 产业(13042)
- 理论(12734)
- 务(12402)
- 财务(12375)
- 财务管理(12340)
- 机构
- 学院(279739)
- 大学(277558)
- 济(120876)
- 经济(118408)
- 管理(109029)
- 理学(93579)
- 理学院(92652)
- 管理学(91131)
- 管理学院(90620)
- 研究(89872)
- 中国(70737)
- 京(56846)
- 财(54905)
- 科学(53296)
- 所(44597)
- 财经(44028)
- 农(43773)
- 中心(42745)
- 江(41719)
- 研究所(40338)
- 经(39870)
- 业大(39225)
- 经济学(37802)
- 北京(35479)
- 范(35033)
- 师范(34718)
- 农业(34630)
- 经济学院(34593)
- 州(33608)
- 财经大学(32645)
- 基金
- 项目(185814)
- 科学(146389)
- 研究(137485)
- 基金(134930)
- 家(116280)
- 国家(115383)
- 科学基金(99441)
- 社会(88884)
- 社会科(84436)
- 社会科学(84416)
- 省(72933)
- 基金项目(71343)
- 自然(62593)
- 教育(62022)
- 自然科(61198)
- 自然科学(61181)
- 划(60557)
- 自然科学基金(60086)
- 编号(57128)
- 资助(55009)
- 成果(45522)
- 重点(41458)
- 发(40988)
- 部(40987)
- 创(39257)
- 课题(37662)
- 国家社会(36968)
- 创新(36695)
- 科研(35805)
- 教育部(35615)
- 期刊
- 济(129147)
- 经济(129147)
- 研究(80073)
- 中国(49970)
- 财(41508)
- 学报(40012)
- 农(39546)
- 管理(36819)
- 科学(36468)
- 大学(30167)
- 融(28983)
- 金融(28983)
- 学学(28350)
- 农业(26887)
- 教育(23883)
- 技术(23189)
- 业经(22894)
- 经济研究(22332)
- 财经(20952)
- 贸(19477)
- 经(18109)
- 问题(18015)
- 国际(16853)
- 图书(16565)
- 商业(15116)
- 业(14599)
- 技术经济(14257)
- 理论(13907)
- 统计(13860)
- 策(13005)
共检索到411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荣哲
基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中国保险产业为全球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除了密切关注少数重要关联产业的发展动态之外,中国在对外经贸交往当中还应该鼓励国内保险公司在全球各个不同的产业领域开拓新市场,扩大保险服务出口,支持国内保险公司及国内实体经济“走出去”。应当积极引导外资保险公司将国外优质产品、先进经验和技术植入中国市场,提升国外保险产品和服务对中国产业经济的贡献,政府也需要为保险产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增强其在产业网络当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
产业网络 保险 世界投入产出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葛明 林玲 赵素萍
贸易转移现象导致海关统计难以反映真实的双边贸易净额。文章基于最终消费品价值来源分解的视角构建了多国双边附加值贸易统计模型和海关统计模型,从总量、产业、行业3个层面比较分析了两种统计方式下的中美贸易差额。结果显示:海关统计始终高估中美贸易顺差额,平均幅度为20%,各产业的贸易失衡状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在附加值贸易统计方式下顺差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取代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成为顺差的最大来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逐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仅为区域间经济往来奠定了夯实的物质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自贸区内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实现了较为杰出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但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也是有利有弊,云南省与东盟自贸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文从云南省对外贸易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探究东盟自贸区建设对云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寻求东盟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加速云南省农产品贸易的新对策。
关键词:
东盟自贸区 云南省 农产品 贸易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慧慧
通过把Grossman and Helpman(1994)模型扩展到多区域、多产业框架,并引入区域贸易一体化因素,从理论视角分析了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并聚焦于区域贸易协定在这种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理论分析结果表明,FDI流入以非线性方式影响出口。影响机制不仅与本国的市场规模、资本存量、本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自由度相关,还与贸易伙伴的市场规模和彼此之间的贸易自由度相关。贸易自由度在FDI影响贸易的机制中具有"二次放大"效应。此结论在使用1986~2010年跨国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中得到证明。该结果意味着在当前国际经济、外贸形势下,中国与东亚主要经济体尤其是日本、韩国加快谈判进程,提高贸...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中欧贸易 二次放大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颖刚 肖潇
本文从生产网络视角出发,研究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汇率变动对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直接影响以及由行业间生产联系带来的网络影响。从静态一般均衡模型可推出具有空间自回归(SAR)模型形式的实证模型,其中以行业间投入产出关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实证结果发现,中美双边汇率变动对两国股市的影响在贸易摩擦期间均比之前更为显著,人民币贬值导致中国股市收益率下降,其中约50%是由行业间生产联系带来的网络效应,而美元升值导致了美国股市收益率下降,其中约37%是网络效应。关税制裁波及的行业与未波及行业的股票收益率均受汇率变动影响,但后者受到的网络影响更大,且各行业受到的网络影响主要由其下游行业传递。
关键词:
生产网络 直接效应 网络效应 SAR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宋玉华 黄海英
20世纪末,随着国际互联网进入商用化大发展,网络贸易已风靡全球。其免关税方案虽是美国一手炮制,但网络贸易免关税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美国是网络贸易免税的最大受益国,而对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1998年世贸组织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上达成的网络贸易免关税协议是临时性的,但它可能成为世贸组织永久性协定的基础,并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网络贸易关税产生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世贸组织 网络贸易 免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抗私 郭琦
文章基于2012年17个省份不同类型企业的2 229份员工调查数据,运用White异方差一致协方差估计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在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中转型企业的工资激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转型企业对员工进行了工资激励,国有转型企业的工资激励更为明显。在资源有限的制约下,国有转型企业采用了结构性的效率工资,重点对男性、中年、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及重要岗位员工给予了高报酬激励,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工资激励、特别是对核心员工的效率工资激励对留住人才、充分调动核心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既可以帮助企业熨平发展的障碍,也能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推动力。
关键词:
企业转型 工资激励 效率工资 公平工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立春 赵宏宇 程宝栋
在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动之下,贸易便利化在林业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8—2017年44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重点研究贸易便利化与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渠道。结果发现,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升1%能显著推动一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0.0362%,主要通过成本效应、融资效应、技术效应三条路径实现,影响效应大小成本效应为-0.954,融资效应为0.531,技术效应为0.922和1.025。此外,从异质性维度来说,贸易便利化对发达国家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行业层面,贸易便利化对木材加工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更为突出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为推动林业贸易的多边合作以及实现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思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俞毅
一、贸易大国背景要求我国 出口主导产业转型 (一)我国出口商品所频繁遭受的反倾销调查说明建立在产品低技术含量、低产业层次基础上的量大价低的粗放出口方式未来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利用我国入世承诺时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等不利条款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广泛的反倾销调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佳容 贾孟瑶 余壮雄
本文通过内生化部门产品消费比重扩展已有理论模型,从而更好地贴合关税减让幅度的部门差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模型量化评估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关税减让与服务开放对区域产出、贸易增长和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RCEP实施使区域内总体产出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长1.06%,实际收入平均增长1.70%。RCEP实施促进了区域内贸易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区域间消费变动引发的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的增长。中国和东盟分别在制造业的产业外迁和产业承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中国在纺织业和橡胶塑料制造业等领域面临向东盟大幅转出,但在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制造业和机动车辆制造业等领域仍然面临产业净转入;此外,RCEP实施使区域内的农林牧业产业供应面临向日韩澳新转移的趋势,而专业科学技术服务产业等服务业供应则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可见RCEP在促进区域内产业合作与转移的同时,维护区域供应链安全也是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RCEP 国际贸易 产业转移 供应链安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强 谢宇
针对当前服务贸易研究中偏重个体属性指标的现实,以世界银行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构建全球服务贸易网络模型。在无权网络中,全球服务贸易网络呈现出明显核心—边缘特征,且网络密度呈下降趋势。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网络联系紧密且稳定;发展中国家贸易网络松散且不稳定。特别是在面临金融危机时,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网络呈现出密度上升、聚集效应增强的特点,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网络则与此相反。在加权网络中,美国、中国及印度等国的影响与地位较为突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当前国际服务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应推动各国提高"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度,维护WTO权威性,实施服务贸易多元化,以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均衡、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文俊
文章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基于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深入关系。结论表明,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实证与理论分析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关系,有助于辨认服务业增长对服务贸易出口增加的促进作用。建议在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进程中,要注重服务业的基础作用,协调两者的关系,兼顾两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服务贸易 服务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裴春梅 祝凡
在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中国对外开放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服务贸易是推动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实证检验了服务贸易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经济溢出效应,有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较强的正向溢出效应,但对中国进口贸易则会产生负向的溢出效应。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对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的边际正向影响更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进 巫雪芬
文章利用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标、产业内贸易与贸易额和GDP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推动四国贸易的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中国与印度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最高,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额对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弹性系数最大,中国与俄罗斯双边产业内贸易对推动两国GDP的作用最为突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韦苏倢 李立民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西南部地区因其与东盟的地理毗邻优势,而与东盟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增长也较快,产业内贸易体现了贸易带来的动态利益。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双边贸易总量的变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与人均GDP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中国西南部地区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以期为我国西南部地区的产业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