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9)
2023(10919)
2022(9125)
2021(8397)
2020(6746)
2019(15644)
2018(15134)
2017(29018)
2016(15338)
2015(17149)
2014(16977)
2013(17160)
2012(16622)
2011(15506)
2010(15642)
2009(14432)
2008(14189)
2007(12640)
2006(11565)
2005(10865)
作者
(45050)
(37519)
(37431)
(35565)
(24044)
(17975)
(16906)
(14557)
(14373)
(13453)
(13072)
(12474)
(12265)
(12133)
(12066)
(11647)
(11284)
(10823)
(10703)
(10462)
(9777)
(9182)
(9141)
(8558)
(8518)
(8498)
(8383)
(8129)
(7537)
(7528)
学科
(81020)
经济(80961)
(41362)
管理(39163)
(31801)
企业(31801)
中国(26970)
方法(26568)
数学(23002)
数学方法(22858)
地方(22562)
(21520)
业经(18555)
(16947)
贸易(16932)
(16458)
(14572)
农业(14458)
(13903)
(13643)
(13444)
银行(13420)
地方经济(13350)
(13342)
(13341)
金融(13341)
(13174)
产业(12689)
环境(11994)
技术(11409)
机构
学院(227007)
大学(225842)
(107934)
经济(106134)
研究(91134)
管理(82425)
中国(70609)
理学(69595)
理学院(68676)
管理学(67836)
管理学院(67376)
科学(52000)
(50449)
(46660)
(45728)
研究所(42286)
中心(38690)
(36048)
财经(35947)
经济学(34636)
(34143)
北京(33262)
(32966)
(32767)
(31673)
师范(31385)
经济学院(31107)
业大(28921)
科学院(28226)
农业(27887)
基金
项目(145346)
科学(116102)
研究(108317)
基金(106596)
(93233)
国家(92510)
科学基金(78378)
社会(71758)
社会科(68389)
社会科学(68378)
基金项目(54850)
(54351)
教育(47909)
自然(47399)
(46700)
自然科(46309)
自然科学(46300)
自然科学基金(45527)
资助(44219)
编号(42060)
(38751)
成果(34229)
重点(33840)
(33150)
发展(32156)
(31644)
国家社会(30863)
课题(30659)
(30286)
中国(30024)
期刊
(127356)
经济(127356)
研究(76443)
中国(50626)
(34604)
管理(34185)
科学(33197)
(31928)
学报(31710)
(25238)
金融(25238)
大学(24402)
教育(24240)
农业(24082)
学学(22807)
经济研究(22067)
业经(20791)
技术(19127)
财经(18401)
问题(17063)
(16270)
(16000)
国际(15179)
世界(14888)
(13786)
技术经济(12083)
资源(11363)
商业(11156)
现代(10915)
(10715)
共检索到364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张弥  
欧美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新动向。从国际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的大趋势和大格局看,主要新动向是:产业形态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调整;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从过度服务业化向制造业回归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从大型企业化向发展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的要素结构从过去追求技术资本密集型向重视劳动密集型调整。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积极调整和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是:完成第一次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并使其占主导地位;调整产业结构,与世界总体产业格局实现合理的分工、协作和循环;使工业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十位,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互协调的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秦永良  张满银  姜秀谦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点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历了产业革命、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后工业化(高技术化)等阶段。产业结构的演进和高度化都是由于产业技术进步推动的,新技术产业取代了传统产业而居主导地位。我国的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正向工业化的中级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战略规划课题组  
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资源型衰退地区 (城市 )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模式 ,并从区域竞争和创新思想出发 ,在分析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阜新市区域发展战略模式及相关行动计划。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传民  
县域产业安全问题是我国产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了国家产业安全以区域特性,是产业安全较具代表性的实践活动;而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是维护县域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县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产业安全度。本文在对县域产业深入分析的结基础上,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的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池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范围内,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并且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进而带动了劳动就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世界各国都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契机,谋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飞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得以彰显。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国政府应该正确认识到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规则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局部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也不可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正确认识结构调整的阶段性和紧迫性,认识到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中的问题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前提,调整过程中要重视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我国产业结构的新变化1993—1997年是我国宏观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将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经济结构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表现出以下特点:1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特点。19...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枝茂  
本文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递进关系,探讨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提出充分发挥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效应的可行之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永芳  
发达国家发展方式转变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发现,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工业化初、中期变化微小,因此我国现在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时过早,当前应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还应以加工组装业的优先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的协同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洪远  廖洪乐  
本文以西藏1991~200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结合我们对西藏的实地调查 ,着重分析西藏产业结构演进与工农、城乡发展关系的宏观侧面 ,进一步分析影响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出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平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关能源的供给和消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要想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必须缓解和破解近期能源供给的流量约束,并对未来的存量约束密切关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晓玲  
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该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指导下的具体经济部门的发展战略,它是在该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下,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有关对外贸易发展的全局性决策和长期规划。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悦  孙彤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对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思考李悦孙彤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宏伟目标,就必须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乃是当代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斌  齐鹰飞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去全球化浪潮不断冲击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也深受影响。与此同时,大量研究将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归因于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去全球化冲击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本文采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构建一个包含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分析去全球化冲击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去全球化冲击在部门间的非对称影响是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的重要影响机制之一,从而旨在加速产业转型的产业政策的作用效果可能被高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