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04)
- 2023(19300)
- 2022(16459)
- 2021(15424)
- 2020(12982)
- 2019(29479)
- 2018(29065)
- 2017(55641)
- 2016(30187)
- 2015(33934)
- 2014(33493)
- 2013(33341)
- 2012(30596)
- 2011(27506)
- 2010(27697)
- 2009(26192)
- 2008(26019)
- 2007(23131)
- 2006(20684)
- 2005(18971)
- 学科
- 济(127552)
- 经济(127366)
- 业(104980)
- 管理(100214)
- 企(92295)
- 企业(92295)
- 方法(53481)
- 数学(42982)
- 数学方法(42490)
- 财(38648)
- 农(37955)
- 业经(36359)
- 中国(34918)
- 制(29020)
- 务(25969)
- 财务(25889)
- 财务管理(25845)
- 农业(25717)
- 企业财务(24488)
- 贸(24410)
- 贸易(24396)
- 易(23742)
- 学(23547)
- 地方(23366)
- 技术(22888)
- 理论(22226)
- 和(22216)
- 体(20937)
- 银(20504)
- 银行(20465)
- 机构
- 学院(434048)
- 大学(432535)
- 济(181789)
- 经济(178096)
- 管理(171408)
- 研究(147479)
- 理学(146515)
- 理学院(144956)
- 管理学(142695)
- 管理学院(141897)
- 中国(115084)
- 京(93287)
- 科学(87115)
- 财(86801)
- 所(73980)
- 财经(68148)
- 农(67963)
- 研究所(66430)
- 中心(65868)
- 江(65099)
- 经(61847)
- 业大(60487)
- 北京(59678)
- 范(55637)
- 师范(55204)
- 经济学(54789)
- 院(53457)
- 农业(52863)
- 州(52080)
- 财经大学(50286)
- 基金
- 项目(283299)
- 科学(224583)
- 研究(211883)
- 基金(206730)
- 家(178443)
- 国家(176921)
- 科学基金(152933)
- 社会(135484)
- 社会科(128407)
- 社会科学(128374)
- 省(109013)
- 基金项目(108626)
- 自然(97176)
- 教育(96071)
- 自然科(94882)
- 自然科学(94861)
- 自然科学基金(93174)
- 划(90982)
- 编号(86152)
- 资助(85012)
- 成果(70791)
- 部(63207)
- 重点(63038)
- 发(60882)
- 创(60290)
- 课题(59167)
- 国家社会(55922)
- 创新(55772)
- 制(54836)
- 教育部(54745)
- 期刊
- 济(210629)
- 经济(210629)
- 研究(135481)
- 中国(85439)
- 财(69481)
- 管理(68162)
- 农(64111)
- 学报(62396)
- 科学(60163)
- 大学(48397)
- 教育(46227)
- 学学(45450)
- 农业(44099)
- 融(41398)
- 金融(41398)
- 技术(37633)
- 业经(35191)
- 财经(34253)
- 经济研究(33417)
- 经(29512)
- 问题(27356)
- 业(24787)
- 贸(22668)
- 技术经济(22544)
- 世界(20957)
- 现代(20815)
- 理论(20360)
- 国际(20124)
- 图书(19977)
- 科技(19925)
共检索到661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国良 王继源
本文通过构建中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制造业的三个技术类别、两个发展阶段以及三个影响渠道定量测算了制造业外迁对中国GDP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对美出口以高技术产品为主,高技术制造业受美制约较大,需要重点关注;(2)制造业外迁通过直接效应、关联效应和溢出效应三个渠道产生影响,短期内直接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而长期内溢出效应是造成部门间差异的主要因素;(3)短期内低技术制造业外迁对国内GDP的影响程度最大,长期内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将超过低技术制造业,而且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迁更加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为减轻产业外迁的冲击,本文建议应对不同技术类别的制造业采取差异化政策,特别要注重强化中高技术制造业在产业链上的主导性与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
产业外迁 制造业外迁 产业链 产业结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产业链外迁事关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当前在要素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产业链外迁趋势明显,突出表现为外迁的环节和外迁主要目的地相对集中、外迁的主动与被动动机并存等特征。中国产业链外迁近年来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种模式,即承接地与国内供应链互补的“中国—东南亚模式”、承接地与国内供应链竞争的“中国—印度模式”。为应对以上两种模式,提升中国对外迁产业供应链的可控力是关键。在战略战术上,形成相互可控的供应链是各国产业链合作的博弈均衡;在实现手段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发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技术创新和拓展国际供应链网络的作用;在政策支撑上,要在开放中提升对中国供应链体系竞争力的支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雨豪 张露露 杨超 程宝栋
制造业是吸纳中国就业的重要载体。随着全球价值链的纵深发展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布局发生变化,必然对就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布局变迁的特征及其就业效应,并运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引起就业变动的不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总体呈现少量转出、大量流入的转移特征,纸制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等低技术制造部门对外转移的同时,化学品制造业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部门不断涌入,中国制造业呈现不断高级化的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布局变迁的就业效应而言,对家具制造业和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造业等低技术制造业的冲击较为明显。从不同影响路径来看,中国制造业布局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是由国内中间产品、国外中间产品生产外移和国内最终产品生产外移引致。从不同技能水平的就业人员来看,低技能劳动者是受制造业布局调整影响的重点群体。最后,本文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从稳定就业的角度为应对中国制造业布局变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才志 杨羽頔 邹玮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已进入调整优化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环渤海地区各沿海城市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的角度出发,利用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2008-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S证据理论进行主客观权重结合,对各城市海洋产业发展结构基础进行评价,并引入NRCA模型,计算各海洋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政策导向,参考各地实际情况,对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进行全面的、合理的、科学的布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曲建
二战后世界制造中心每隔约20年就展开一次全球重新布局,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搬迁是第四次调整的具体表现。我国内地和沿海发达城市能否利用好这次机遇,实现在产业关联、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等方面联动的格局,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命运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制造业布局 调整 区域开放 战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亮
首先对物控管理进行了理论综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制造业布局中物控管理的发展现状,并列出了物控管理的三大因素所经常出现的问题和在企业内部物控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要点,通过全面而系统地剖析问题,将物控管理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整合分析,提出了特定因素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具体表现在物料控制、生产控制和仓库管理方面提出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为制造型企业解决物控管理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最后提出了针对我国制造业布局中物控管理的发展建议和预测。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控管理 生产控制 仓库管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玉砚
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城镇化是互促互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对山西产业布局和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应该通过以"一核一圈三群"的"人"字形城镇化格局为依托,选择具有区位优势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升级调整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结构;以产业链延伸为导向进行多元化发展,加快资源型经济平稳转型;强化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城镇化产业布局的合理推动力等路径优化山西产业布局。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城镇化 产业布局 山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奕 童牧
针对外资在中国工业经济中的区位选择问题,通过将产业联系和空间效应结合起来,区分了影响FDI在不同行业空间布局的不同模式,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年至2007年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在中国制造业的多数行业中表现为水平型和复合型,而本地产业市场是外资最为看重的空间布局因素。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空间效应 制造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江小国 刘凤芸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扩大市场需求、技术输出、海外投资与合作带来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了合作,未来要进一步优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走出去"布局。具体看,应采取推动产业优势资源整合、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突出产品品牌建设、强化实施人才战略、完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等措施,加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走出去"步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江小国 刘凤芸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扩大市场需求、技术输出、海外投资与合作带来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了合作,未来要进一步优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走出去"布局。具体看,应采取推动产业优势资源整合、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突出产品品牌建设、强化实施人才战略、完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等措施,加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走出去"步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霍杰
在对四次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产业重新布局的基本规律,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重新布局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移的区域环境,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国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内部和周边各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单位劳动成本差异明显,多地具备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劳动成本优势。但从区位环境综合评价角度看,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某些国外经济体不适合承接中国大规模产业转移,中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进行国内转移较为合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霍杰
在对四次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产业重新布局的基本规律,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重新布局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移的区域环境,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国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内部和周边各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单位劳动成本差异明显,多地具备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劳动成本优势。但从区位环境综合评价角度看,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某些国外经济体不适合承接中国大规模产业转移,中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进行国内转移较为合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慧
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运用区位商分析法、评价投入和产出相对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结合各地区、城市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指标,对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的区域分布特征、产业专业化程度、产业效率以及市场绩效方面的现状进行实证,得出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分布图,并从区域分工和协作的角度提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环保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环保设备制造业 区位商 DEA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怀政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新世纪国际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跨国公司正逐步把中国纳入其全球战略体系,实现全球一体化生产、销售和研发。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务之急是要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为契机,通过配套生产、OEM、合同制造、战略联盟等方式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同时要适度进行产业链节点的横向扩张和纵向延伸,努力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宇 周观平
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在新发展阶段对中国制造业的要求。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传统优势已不再明显,正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加之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正经历着深度重构,"两头挤压"态势显现。本文从竞争优势角度,依据相关理论,对中国制造业从生产要素保障、产业支撑体系和产业优化创新能力三个维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塑造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链 竞争优势 国际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