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38)
2023(13782)
2022(11408)
2021(10258)
2020(8685)
2019(18839)
2018(18804)
2017(35929)
2016(19291)
2015(21471)
2014(21218)
2013(20605)
2012(18568)
2011(16513)
2010(16833)
2009(16364)
2008(15974)
2007(14805)
2006(13085)
2005(12169)
作者
(54022)
(45116)
(44958)
(42599)
(28652)
(21222)
(20499)
(17331)
(16905)
(16299)
(15332)
(14996)
(14532)
(14343)
(14201)
(13732)
(13459)
(13261)
(13181)
(12676)
(11164)
(11159)
(10949)
(10493)
(10237)
(10134)
(9949)
(9914)
(9086)
(8878)
学科
(85766)
(81683)
经济(81549)
(78675)
企业(78675)
管理(74847)
业经(30759)
方法(29722)
(28847)
(27393)
(22020)
(21075)
财务(21039)
财务管理(21014)
数学(21000)
数学方法(20811)
中国(19936)
企业财务(19881)
技术(19323)
农业(19220)
(17856)
理论(16291)
地方(15768)
(15324)
(15183)
(15100)
体制(14133)
产业(13703)
(13462)
贸易(13454)
机构
学院(277638)
大学(268600)
(116832)
经济(114474)
管理(109490)
理学(93166)
理学院(92310)
管理学(91067)
管理学院(90548)
研究(88470)
中国(69742)
(58058)
(55620)
科学(50600)
(45448)
财经(44790)
(44231)
(43888)
(40340)
中心(40336)
研究所(38909)
业大(38225)
农业(35593)
经济学(34764)
(34512)
北京(34296)
财经大学(32665)
(32354)
(32247)
师范(31892)
基金
项目(177710)
科学(141570)
研究(135719)
基金(128020)
(109398)
国家(108381)
科学基金(94982)
社会(87659)
社会科(83145)
社会科学(83130)
(72252)
基金项目(67138)
教育(60913)
自然(58736)
(58247)
自然科(57368)
自然科学(57351)
自然科学基金(56393)
编号(55415)
资助(50964)
成果(44474)
(41026)
(39766)
重点(39649)
(39201)
(39140)
课题(38838)
(38611)
创新(37399)
国家社会(36006)
期刊
(141944)
经济(141944)
研究(83463)
中国(57675)
(49689)
管理(47676)
(44763)
学报(36827)
科学(36421)
农业(30632)
大学(29166)
教育(28206)
学学(27881)
(27111)
金融(27111)
业经(26985)
技术(26190)
财经(22943)
经济研究(22394)
(19977)
问题(17965)
(17750)
技术经济(15257)
现代(14554)
财会(14366)
商业(14334)
(13906)
世界(13603)
科技(13019)
会计(12595)
共检索到427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汤海燕  沈玉良  
世界制造业以生产者推动和购买者推动两种方式形成产业分工体系,上海制造业正在融入到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之中,但上海处于制造业的"底部密集竞争"状态,要走出这一发展模式,必须要形成原创产业能力,并在制造业研发、供应链服务体系方面构筑综合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 ,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 ,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进入 2 1世纪 ,随着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各工业部门的产业链继续延伸 ,产业融合进程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融合进程明显加快 ,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从而为中国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由于外国企业的大量进入 ,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了中中、中外、外外之间的立体交叉竞争。即中国企业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外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 ...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日明  邹康乾  
基于TiVA数据库中2005-2015年我国14个制造行业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相关指标,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占比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参与度;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前向联系影响更大,即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地位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作用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更强,其他结果与整体回归一致;稳定性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演进这一结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宾建成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动向,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与日俱增,保持中国制造业持续增长可能对中长期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演变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新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制造"的地位及未来发展方向与对策。文章认为,就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主要处于产业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的下游生产部分,只能算是"世界加工厂"。"世界工厂"仍然只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而"世界代工厂"则是我国短期内合理的选择。欧美国家当前主张制造业回归,我们更应充分发挥我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借鉴欧美发展制造业的历史经验,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新的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龙  王磊  
研究目标:归纳全球价值链体系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和规律。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通过多元面板回归分析寻找GVCs嵌入位置与分工地位之间的关系,将14个制造业产业按GVCs主导环节归类。以40个经济体嵌入位置的时序变化,讨论升级方向对各国产业升级幅度的影响,分析有利于制造业升级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14个制造业产业可以分为上游环节主导、下游环节主导和混合主导三类;以三类产业的主导环节作为产业升级方向能够提升产业升级幅度;高级生产要素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传统生产要素。研究创新:根据14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龙  王磊  
研究目标:归纳全球价值链体系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和规律。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通过多元面板回归分析寻找GVCs嵌入位置与分工地位之间的关系,将14个制造业产业按GVCs主导环节归类。以40个经济体嵌入位置的时序变化,讨论升级方向对各国产业升级幅度的影响,分析有利于制造业升级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14个制造业产业可以分为上游环节主导、下游环节主导和混合主导三类;以三类产业的主导环节作为产业升级方向能够提升产业升级幅度;高级生产要素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传统生产要素。研究创新:根据14个产业的主导环节,提出了不同于"二元驱动"的GVCs混合主导型产业。研究价值:明确了三类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詹姆斯·杰克逊  王宇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呈现常态化,这主要源自美国的宏观政策。伴随全球价值链的发展,限制进口可能伤害自身出口。如果只减少贸易逆差而不解决宏观经济失衡问题,其结果可能是产出减少,经济增长率下降,因为国内工资水平、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是宏观政策和国际环境变动的产物,而不仅是贸易逆差的结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翀  
本文从“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出发,着重探究了“新型制造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位及其设立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竞争能力、环境资源保护能力三个方面初步构建了“新型制造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春   赵予宁   孙英杰  
本文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探讨金融科技对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结论如下:(1)金融科技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2)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改善创新要素配置和缓解资本要素错配来助力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3)在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市场化水平更高以及银行数字化水平更突出的地区,金融科技支持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验证了金融科技对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为加速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光锋  杨国才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和调整,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从中间产品和增加值贸易视角,基于WIOD数据库和WWZ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制造业国内增加值DVA和RDV比重上升,国外增加值FVA比重下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多环节生产的能力不断提升;2004—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度缓慢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呈下降态势,但前向参与度上升,中间产品出口增加值占比提升;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参与分工中价值链提升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资源禀赋和生产环节技术密集度差异影响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和地位;计算机光电设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前向垂直专业化(VS1)程度有所上升,从依靠进口中间产品逐步向生产中间产品出口国位置转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梁碧波  
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着该国在其中的基本位置。在其他一些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一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动。本文基于参与模式、参与程度以及增值率三个维度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目前仍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但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展、承担的国际分工份额不断增加、参与国际分工的精细程度不断深化、加工增值率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正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向两个高端位置方向迈进;但要占据或掌控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中国需要依靠自有品牌及行业技术优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安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逐步丧失,品牌的没落成为不争的事实。转型升级,重构制造业的价值链,已经成为上海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本文分析了上海制造业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上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以及其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上海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升级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锡进  吕永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战胜危机,实现可持续和均衡增长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实现的过程,而将充满博弈与挑战。对于中国来说,既要警惕"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挑战,也要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