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3)
- 2023(12654)
- 2022(10702)
- 2021(9571)
- 2020(7962)
- 2019(18001)
- 2018(17759)
- 2017(34647)
- 2016(18985)
- 2015(21104)
- 2014(21389)
- 2013(21306)
- 2012(19864)
- 2011(18046)
- 2010(18057)
- 2009(16788)
- 2008(16788)
- 2007(15381)
- 2006(13133)
- 2005(12088)
- 学科
- 济(77820)
- 经济(77715)
- 管理(60605)
- 业(54750)
- 企(45125)
- 企业(45125)
- 方法(34623)
- 数学(30412)
- 数学方法(30100)
- 财(23966)
- 农(21700)
- 制(20426)
- 中国(19548)
- 业经(17515)
- 学(17382)
- 环境(16376)
- 贸(15226)
- 贸易(15223)
- 务(15007)
- 财务(14973)
- 财务管理(14933)
- 易(14830)
- 农业(14198)
- 企业财务(14169)
- 银(14078)
- 体(14047)
- 银行(14047)
- 地方(13687)
- 融(13446)
- 金融(13441)
- 机构
- 学院(277240)
- 大学(277102)
- 济(115063)
- 经济(112619)
- 管理(103194)
- 研究(94376)
- 理学(88813)
- 理学院(87804)
- 管理学(86300)
- 管理学院(85771)
- 中国(71081)
- 京(57644)
- 科学(57552)
- 财(56649)
- 农(48914)
- 所(48292)
- 财经(44422)
- 研究所(43718)
- 中心(43508)
- 江(42500)
- 业大(41968)
- 经(40175)
- 农业(38432)
- 经济学(36333)
- 北京(36004)
- 范(35073)
- 师范(34694)
- 院(34057)
- 州(33172)
- 经济学院(32940)
- 基金
- 项目(184106)
- 科学(144823)
- 基金(134062)
- 研究(133875)
- 家(117398)
- 国家(116462)
- 科学基金(98926)
- 社会(85565)
- 社会科(81190)
- 社会科学(81166)
- 省(72261)
- 基金项目(70643)
- 自然(63444)
- 教育(61931)
- 自然科(61912)
- 自然科学(61891)
- 划(60992)
- 自然科学基金(60820)
- 资助(54169)
- 编号(53593)
- 成果(44106)
- 重点(42237)
- 部(41564)
- 发(39927)
- 创(38630)
- 制(38128)
- 课题(37553)
- 创新(36275)
- 性(35819)
- 科研(35624)
- 期刊
- 济(126842)
- 经济(126842)
- 研究(80535)
- 中国(54483)
- 财(46233)
- 学报(45658)
- 农(44751)
- 科学(41026)
- 管理(36962)
- 大学(34624)
- 学学(32920)
- 农业(29584)
- 教育(27834)
- 融(26653)
- 金融(26653)
- 技术(22822)
- 财经(22413)
- 业经(20912)
- 经济研究(20800)
- 经(19202)
- 问题(16773)
- 业(15509)
- 版(14526)
- 贸(13995)
- 技术经济(13372)
- 理论(12912)
- 商业(12748)
- 财会(12392)
- 科技(12381)
- 统计(12243)
共检索到408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实现国际市场共同追求的二氧化碳"零排放"与"碳中和",除了限制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这一抑制性路径外,更应寻找与开拓有利于实现减排与生产平衡的非抑制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扩大资源分布性最广的氢能源使用、通过技术创新有效进行碳捕捉并拓展更加广泛的商业化用途、加强储能步伐以消除风光等新型能源替代传统石化能源过程的不稳定性,以及推进碳市场建设进而通过市场机制的灵敏调节达到对排放的总量控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军伟 张锦华 吴方卫
文章利用空间面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设置空间邻接权重矩阵,以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了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规模和强度,估算了碳减排的潜力,然后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分析了碳减排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各省(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有显著空间依赖性,各省(市、自治区)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大异质性。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全国有34.5%的碳减排潜力。从碳减排路径看,全国绝对趋同下的碳减排对粮食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俱乐部趋同下的碳减排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关键词:
碳排放 随机前沿 粮食产能 减排潜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媛媛 苏海洋 张莉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城市人口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大幅增加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密集使用。这些因素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碳排放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碳中和已成为每个城市的主要发展目标,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本文结合广州实际与能源结构、碳排放现状,提出关于“十四五”关键时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重点地区和领域的低碳减排发展、促进减污减排协同治理的可行性路径与政策建议,对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减排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丰超 黄健柏
首次运用非参数方法,从结构、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对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了中国的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及实施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结构无效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是碳排放低效的共同成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技术平衡、市场化改革和环境管制实现的碳减排潜力约为当前排放总量的60%。因此,各省份应制定各自的碳减排策略,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碳排放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军洋 郑绸 曲建升
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举措,但对高碳排放强度地区而言也面临较大压力。基于翔实的数据,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高碳排放强度地区的碳排放现状、减排压力,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低碳技术、行业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公众参与、制度与市场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具体建议,为甘肃省和其他高碳排放强度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强度 路径 减排 甘肃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都泊桦
在碳排放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背景下,文章通过了解CGE模型的相关概念,构建模型结构,建立CGE碳排放减排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GAMS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通过增加第三产业比率、提高煤炭利用率、合理征税等路径,减少碳排放量,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结论。
关键词:
碳排放 减排路径 CGE模型 模拟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都泊桦
在碳排放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背景下,文章通过了解CGE模型的相关概念,构建模型结构,建立CGE碳排放减排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GAMS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通过增加第三产业比率、提高煤炭利用率、合理征税等路径,减少碳排放量,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结论。
关键词:
碳排放 减排路径 CGE模型 模拟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艳梅 孙丽云 庄贵阳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区工程,但是目前尚面临着内涵模糊、遴选标准缺失、建设路径不清晰、政策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通过与低碳排放、零碳排放等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辨析,提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是指在一个县(县级市/区)级行政区划的边界范围内,净碳排放总量接近于零的典型区域。然后指出在遵循低碳水平先进性、区域平衡性、类型多样性原则下,应依据定量、定性以及特色三方面指标进行遴选。并且概括出减源、增汇、贡献零碳能源三条建设路径。最后从监测统计遴选指标、深化节能减排政策、完善碳汇交易机制以及推动零碳能源开发
关键词:
近零碳排放 示范区 内涵 遴选 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艳梅 孙丽云 庄贵阳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区工程,但是目前尚面临着内涵模糊、遴选标准缺失、建设路径不清晰、政策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通过与低碳排放、零碳排放等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辨析,提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是指在一个县(县级市/区)级行政区划的边界范围内,净碳排放总量接近于零的典型区域。然后指出在遵循低碳水平先进性、区域平衡性、类型多样性原则下,应依据定量、定性以及特色三方面指标进行遴选。并且概括出减源、增汇、贡献零碳能源三条建设路径。最后从监测统计遴选指标、深化节能减排政策、完善碳汇交易机制以及推动零碳能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区遴选、建设及推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近零碳排放 示范区 内涵 遴选 路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董灵慧 毛凤成 周宇峰 顾蕾 周天焕 李正才 周国模
【目的】评估竹笋产品碳足迹,挖掘竹笋产品减排潜力,促进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2022—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湖州市安吉县的实地调查数据,对5种不同类型的竹笋出口产品(调味笋、手剥笋、笋干丝、水煮笋、鲜食笋)种植、生产和分销阶段进行碳足迹评估,识别碳排放热点,进行减排路径设计,并基于情景假设计算减排量;结合中国2015—2023年竹笋产品出口情况,估算中国历年竹笋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结果】(1)5种竹笋产品的碳足迹从大到小依次为调味笋(1.387 4 kg·kg-1)、手剥笋(1.010 7 kg·kg-1)、笋干丝(0.927 4 kg·kg-1)、水煮笋(0.324 9 kg·kg-1)、鲜食笋(0.174 8 kg·kg-1)。碳足迹构成分析结果显示:5种竹笋产品的碳排放热点主要为农资投入、鲜笋运输、鲜笋加工和附加物投入。(2)2015—2023年中国的竹笋产品出口平均隐含碳排放为18.482 0万t,平均碳排放强度为0.966 9 t·万元-1。(3)基于碳排放热点的减排情景设计显示:2023年5种竹笋产品碳足迹平均下降幅度为20.15%。【结论】不同类型的竹笋产品碳足迹差异较大;2015—2023年的竹笋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呈波动下降趋势;综合隐含碳排放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竹笋产品碳排放热点各有差异,通过减排措施,碳足迹有进一步减排的潜力。图2表7参36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程晓凌
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1953年-2007年的50多年间,碳排放总量增长了40多倍。并且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53年-1980年为低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较快但波动较大、增幅小;1981年-1996年为稳定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非常平稳、增幅较大;1997年-2000年为缓慢下降阶段,特点是碳排放量略微有所下降;2001年以来为快速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快、增幅大。本文以1980年-2007年为样本期,构建因素分解分析模型,计量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和碳排放强度变化所产生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造成碳排放增加的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孜 彭怀生 鲁芳
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控制工业碳排放成为建设低碳经济的关键。首先依据化石能源的消耗量统计各工业行业及分类部门(采掘业、重工业、轻工业、深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业)2008年的碳排放量、总体及各个部门碳排放量和碳强度1990~2008年发展趋势。然后通过灰色相关度研究碳排放量和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碳排放量基本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02~2006年速度较快,碳强度由于技术进步和能效提高逐年下降,重工业和采掘业碳排放量同产值的相关关系强于其他。最后对建设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量 碳强度 脱钩指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雷 黄园淅 李艳梅 程晓凌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碳排放问题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变化方面。从大区地域系统变化来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始终在全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中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表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西部地区比重虽较小,但基本保持着上升趋势。从省(区、市)级变化来看:1953年以来,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不断增大,并且其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1952年为起始阶段、1953年-1980年为初级分化阶段、1981年-2005年为快速演进阶段。本文试图通过产业-能源关联和能源-碳排放关联两个基本评价模型,解析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的演进决定着一次能源消费的基本...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夏晖 何煜 杨岑
根据全国及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和重庆市六个强制碳减排试点省市的碳排放量数据,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MDi),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发展三方面分析能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发现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在北京、天津和上海市,三大驱动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明显大于在湖北省、广东省和重庆市的贡献值。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环比增长率数据,实证检验全国及六个试点省市三大驱动因素的变化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能源结构变化对碳排放量影响不显著,而碳排放对能源效率的变化比对经济发展更为敏感。具体到各省市数据,湖北省三大驱动因素变化...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驱动因素 LMD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