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1)
2023(12684)
2022(10684)
2021(9936)
2020(8457)
2019(19295)
2018(18713)
2017(36403)
2016(19351)
2015(21777)
2014(21571)
2013(21588)
2012(19996)
2011(18175)
2010(18102)
2009(17020)
2008(17207)
2007(15229)
2006(13301)
2005(12325)
作者
(53796)
(45319)
(44979)
(43085)
(29132)
(21835)
(20554)
(17291)
(17114)
(16244)
(15516)
(15284)
(14609)
(14524)
(14455)
(13779)
(13265)
(13151)
(13019)
(12930)
(11327)
(11002)
(10820)
(10264)
(10242)
(10160)
(10031)
(9778)
(9014)
(8787)
学科
(84779)
经济(84639)
管理(64705)
(62684)
(53284)
企业(53284)
方法(40683)
数学(36441)
数学方法(36209)
(29065)
中国(24348)
(22250)
(21070)
(19164)
财务(19138)
财务管理(19094)
企业财务(18342)
业经(17507)
(17478)
贸易(17466)
(16931)
(15547)
(15448)
银行(15434)
(15284)
金融(15279)
(14721)
(13989)
体制(13255)
农业(13166)
机构
大学(284880)
学院(279907)
(128784)
经济(126668)
管理(108879)
研究(96470)
理学(93927)
理学院(92951)
管理学(91817)
管理学院(91262)
中国(77529)
(64696)
(59281)
科学(52329)
财经(51129)
(47389)
(46830)
中心(43495)
研究所(42366)
经济学(42153)
(41461)
(39976)
财经大学(38525)
经济学院(38022)
北京(37930)
业大(36318)
(34403)
(33346)
师范(33034)
农业(32241)
基金
项目(182612)
科学(146960)
基金(139597)
研究(133775)
(121732)
国家(120472)
科学基金(103910)
社会(91107)
社会科(86722)
社会科学(86698)
基金项目(72476)
(65909)
自然(65228)
自然科(63780)
自然科学(63761)
自然科学基金(62759)
教育(61720)
资助(58001)
(56657)
编号(50505)
(44187)
成果(42387)
重点(40922)
国家社会(39753)
(39338)
教育部(39082)
(38121)
(37502)
人文(37135)
(36637)
期刊
(139328)
经济(139328)
研究(90190)
中国(56791)
(53280)
管理(42893)
学报(41003)
科学(39547)
(37344)
大学(32580)
(31528)
金融(31528)
学学(30889)
财经(27303)
经济研究(25163)
农业(24826)
教育(24502)
(23365)
技术(21060)
业经(20556)
问题(18299)
(17640)
世界(15575)
国际(15474)
(14875)
技术经济(13705)
商业(13186)
会计(12836)
财会(12827)
(12815)
共检索到427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廖理  张学勇  
本文利用中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季度时间数据,实证研究股份全流通纠正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的有效性,进而对股改的公司治理效果做出判断。股权分置带来的弊端是持有非流通股的公司控制者利益取向与公司市场价值的背离,产生严重的代理成本并阻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全流通之后股权定价基础的一致,是否带来了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有所回归于上市公司价值?本文的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的确导致了大部分家族终极控制权的下降,不过一些家族终极控制者通过收购股权、定向增发等形式来巩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股改之后家族终极控制者掏空上市公司的程度呈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改之后家族终极控制者的掏空动机发生了显著改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银华  李华金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除了股权结构外,社会资本同样也是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2007-2012年388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出利益协同效应,控股股东的社会资本控制对这种利益协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控制强化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倾向,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德球  叶陈刚  李楠  
本文分别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和家族CEO等三个维度分解家族控制权配置模式,考察控制权配置对审计师需求和供给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审计师的供给方面,超额审计费用随着代理冲突的提高而增强,与两权分离度、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程正相关,与家族CEO负相关。在审计师的需求方面,"四大"审计师需求与两权分离度和家族CEO负相关,与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程度正相关。研究结论表明,在不同的代理冲突下,审计师需求和供给效应的差异性特征反映了家族企业控制人在发送可承诺信号和攫取公司资源之间的利益权衡选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忠秦  黄登仕  
本文利用我国2002-2008年家族控制上市公司数据,在控制相关变量下,从债务代理成本视角经验检查在中国债权人法律保护较弱的背景中,终极控制股东(家族)是否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终极控制股东显著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具体而言:(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公司具有显著低的长期债务水平;(2)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度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3)终极控制股东在上市公司中指派高管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俊秋  张奇峰  
本文以2003~2004年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取决于控制性家族"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两种影响的比较。较高的现金流量权会产生利益趋同效应,从而提高盈余信息含量;而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偏离则会加剧控制性家族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产生利益侵占效应,降低盈余信息含量。同时,控制性家族在上市公司任职与盈余信息含量显著负相关。因此,优化家族控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降低控制权私利应该是一条能有效提高会计盈余质量的路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张雷妮  陈欢  钟弥嘉  
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正全方位形成。本文选取全流通条件下沪深两市61家上市公司共63起大宗股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在以10%为控制权基准的情况下,采用大宗股权溢价法估算出全流通时代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控制权价值为3.28%。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权价值与转让比例、公司业绩、两权分离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独立董事比例反向变动,而且外资增持的公司控制权价值较高,外资减持的公司控制权价值较低。最后,本文对产生股权转让溢价的过度支付假说和信息优先假说进行检验,没有发现支持这两种假说的证据,同时,基于期权定价理论对样本中限售股价格进行调整,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的存...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姜涛  杨明轩  王晗  
目前,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高峰已经到来,但鲜有研究关注二代涉入后家族企业的目标导向将会如何随之变化,本研究试图填补这一缺憾。本研究以2010-2016年进入代际传承阶段的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根据中国家族企业的实践与特点,选取经济目标和家族和谐目标的二元视角,探讨家族二代成员所有权和管理权涉入程度对这两类目标的影响,并结合中国情境考虑制度环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二代成员的所有权涉入程度与经济目标正相关,与家族和谐目标负相关;二代成员的管理权涉入程度与经济目标负相关,与家族和谐目标正相关;制度环境在其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亦一  潘越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因金字塔控股结构所造成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以及最终控制者性质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程度及其方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金字塔股权结构引发的两权分离加剧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并且这种现象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在棘轮效应和预算软约束作用下,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最终控制者性质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方向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顾玲艳  
文章以2009年底流通股比例达到100%且在2006年内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6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控股股东控制权的角度,对比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和全流通后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趋同性。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存在"侵害——趋同——掘壕"关系,58.46%的样本公司进入利益趋同区间;全流通后,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关系变为"趋同——掘壕",89.23%的样本公司进入趋同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环境,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趋同性增强,上市公司绩效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全流通后,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依然存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元霞  
本研究基于2008-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侧重于探讨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股权制衡度和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股权制衡度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即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渊贤  吴伟荣  
以我国2009-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尝试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法律制度、政府干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媒体关注等制度性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法律制度、媒体关注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政府干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在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时,必须考虑企业外部制度性因素的影响。这些研究结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对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萍  徐巍  
从外部非正式制度视角出发,考察媒体监督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的内部控制改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来自权威媒体的负面报道更能促使公司改善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大的企业经济影响力削弱了媒体的监督效应。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外部监督机制中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的互补关系,进一步发挥媒体监督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黎文靖  程敏英  黄琼宇  
中国转轨经济下的财政分权体制和政治晋升锦标赛激励地方政府官员将政策资源向有利于自身政绩的方向倾斜。文章研究发现,与买壳上市家族企业相比,直接上市家族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贷款、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但同时通过更高的资产回报、过度投资和负担更多的超额雇员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目标。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热衷于推动新企业上市并给予大量政策扶持的原因,对于市场化进程中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地方政府行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先美  张春怡  蔡晓珺  
本文运用2011年沪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及相关数据对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监事会规模,公司成立年份和成长性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显著正相关;而控制权性质,审计费用,企业兼并重组,风险水平以及董事长、总经理兼任情况与其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以及公司成立年份,兼并重组情况,成长性与风险水平等企业发展情况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志斌  
研究企业市场化进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探索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从而发现市场化程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优于非国有控制企业,相对于非国有控制企业,市场化进程对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