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52)
2023(2800)
2022(2307)
2021(2177)
2020(1834)
2019(4444)
2018(4525)
2017(8123)
2016(3826)
2015(4596)
2014(4513)
2013(4296)
2012(3890)
2011(3461)
2010(3492)
2009(3277)
2008(3456)
2007(3209)
2006(3007)
2005(2816)
作者
(10908)
(9094)
(9056)
(8433)
(5904)
(4352)
(4282)
(3473)
(3410)
(3332)
(3091)
(2958)
(2868)
(2840)
(2724)
(2718)
(2711)
(2691)
(2664)
(2523)
(2231)
(2140)
(2134)
(2074)
(2071)
(2069)
(2063)
(1912)
(1779)
(1772)
学科
(22293)
(22108)
企业(22108)
管理(21662)
(15596)
经济(15573)
(12115)
(11476)
财务(11465)
财务管理(11451)
企业财务(11083)
方法(8651)
数学(6976)
数学方法(6930)
业经(5662)
公司(5112)
(4562)
信息(4479)
理论(3916)
(3696)
体制(3515)
(3228)
组织(2868)
产业(2846)
中国(2835)
技术(2701)
(2689)
总论(2681)
信息产业(2642)
(2540)
机构
大学(60329)
学院(60049)
管理(27302)
理学(23081)
理学院(22931)
管理学(22730)
管理学院(22607)
(21178)
经济(20760)
(14064)
研究(13830)
中国(12884)
(12216)
财经(11049)
(9983)
商学(8452)
商学院(8394)
财经大学(8291)
(8200)
北京(7797)
中心(7567)
会计(7477)
(7324)
科学(7000)
(6420)
师范(6352)
信息(6322)
(6102)
经济管理(5898)
业大(5841)
基金
项目(35182)
科学(27934)
研究(27156)
基金(26099)
(21491)
国家(21305)
科学基金(19630)
社会(17160)
社会科(16274)
社会科学(16267)
基金项目(14133)
(12948)
自然(12738)
编号(12623)
自然科(12471)
教育(12469)
自然科学(12468)
自然科学基金(12283)
成果(11208)
资助(10598)
(10420)
项目编号(9503)
(7896)
人文(7431)
重点(7301)
教育部(7272)
大学(7145)
(7127)
(7068)
科研(6808)
期刊
(24508)
经济(24508)
研究(17051)
(14951)
管理(10509)
中国(9714)
图书(8039)
学报(7383)
财会(6465)
会计(6215)
(6062)
金融(6062)
情报(6021)
经济研究(5853)
财经(5773)
业经(5705)
科学(5582)
书馆(5356)
图书馆(5356)
大学(5315)
商业(4919)
(4733)
学学(4729)
通讯(4500)
会通(4488)
理论(4421)
技术(4332)
实践(4090)
(4090)
教育(4041)
共检索到90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小平  柯明  
随着上市公司限售流通股的陆续解禁,资本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博弈重构的股份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动机和手段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在此背景下,防范和遏制虚假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就显得尤为迫切。一、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动机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动机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严小明  
通过分析股票全流通会增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博弈模型,得出股票全流通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声誉损失会很大、作假成本会很高,这会迫使上市公司放弃造假,选择披露真实会计信息,并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玉梅  
虚假信息披露行为会极大危害证券市场,必须加强监管。我国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监管效益低下有其深层原因,应加强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监管,促使公司真实披露信息,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蒋尧明  
“客观真实”是一种哲学智慧,是司法实践追求的理想目标;而“法律真实”代表了一种典型的法律家思维,是一种经验智慧,是司法实践追求的现实目标。会计活动和司法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实标准只能是法律真实,而不是客观真实,会计标准是衡量法律真实的直接依据。会计信息虚假陈述一般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不正当披露四种形式,它们都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重大事件”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辉  
中国证券市场要尽快建立并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因为民事责任在证券法上具有使受害人的损失获得偿付的功能 ,能真正贯彻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宗旨。为此 ,就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之民事责任的性质、归责原则及诉讼时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薛爽  
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及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而加强对虚假信息披露的法律规范,特别是完善投资者索赔的法制建设,对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变迁、现阶段法律制定和执行的诸多新变化以及投资者索赔的途径和具体案例。在此基础上,以审计费用为例分析了新法制环境下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带来的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平新乔  李自然  
我们的分析揭示了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购买独立会计原则”事件发生的区间 ,是稽查概率 (p)、惩罚力度 (m与n)及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t0 ,如净资产收益率要在 6 %以上 )的一个函数。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会愿意让中介虚报 ,也并不是所有的中介都愿意为上市公司虚报。虚报作为一种纳什均衡 ,一般发生在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附近的一个小区间内 ,该区间的下限由中介 (会计事务所 )来把握 ,而该区间的上限则由上市公司决定。而且 ,这个虚假的上市公司质量信号发生的区间 ,对于t0 来说 ,并不是对称的 ,在t0 (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 6 % )以右作假的区域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计小青  曹啸  
本文以因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而遭到监管机构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监管部门具有关注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监管行为特征,而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通过保证信息披露质量,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强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对其上市公司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最主要制度之一。充分、及时而有效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防止证券市场的欺诈、不公平现象,能够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在法制健全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市场监管者的主要交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卫霞  
上市公司通过披露虚假信息获取不当收益,是当今各国证券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并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了我国证券业健康发展的毒瘤。作者认为,致使虚假信息广泛蔓延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制度的缺陷,故本文从这一角度对虚假信息披露产生的内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晶晶  
我国证券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直较为普遍 ,为了更为有效地规制这种行为 ,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虚假信息披露的民事责任制度亟待完善。本文试图从该民事责任的性质 ,不同责任主体的归责原则 ,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及有关行政先置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石连运  
最近几年我们目睹了太多上市公司的业绩骗局,如琼民源、PT红光、东方锅炉、大庆联谊、郑百文的欺诈,ST猴王、蓝田股份以及今年披露的黎明股份亿元造假上市,还有"世纪黑马"银广夏的虚幻神话,都让人触目惊心!这些被揭露曝光者,有人把它比喻为冰山的一角,而那些没有被揭露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韩德宗  
本文用委托——代理模型和博奕模型分析了审计机构在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中的审计失职行为,发现审计机构追求短期利益是审计合谋的驱动力,并且与市场的状况有密切关系。只有在执法有效、讲究信誉的市场中,审计机构才会放弃对短期利益的追求。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玫  霍增辉  丁士军  
本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从经营管理者、会计人员及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分析了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条件,认为只有三者的造假期望净收益同时大于零时,他们才有合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并提出主要的治理措施,即加大对造假的惩处、加强执法力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新兰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内在的主观要求;二是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杜绝上市公司追假的手段,首先要从“企业会计准则”入手,其次要完善法制,最后要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及业务培训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